銅仁:回訪教育讓“掉隊”幹部跟上來

印江自治縣政協原副主席王某受到撤職處分,由副縣級降為辦事員。受處分後,市紀委監委與其面對面交心談心,幫助他分析其所犯錯誤主觀原因,鼓勵他變“包袱”為“動力”,改過自新再出發。他主動要求到該縣峨嶺辦事處坪興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助推該村整體脫貧。春節期間,還發揮特長為村民書寫春聯1000餘對。

對於曾經犯錯黨員幹部,市紀委監委沒有一“處”了之、一“查”了事,而是做好查辦案件“後半篇文章”,既幫助他們認識和改正錯誤,又扶上一把,讓“掉隊”同志趕上來。

紀律“有硬度”教育“有溫度”

龍某原是碧江區某幼兒園園長,是全市學前教育界知名教師。因違反廉潔紀律、工作紀律和國家法律法規規定,受到撤銷黨內職務和政務撤職處分。

從家長和同事敬重的一名老師、園長變為處分對象,龍某覺得很是失落,特沒面子,該區紀委監委制定回訪計劃,經過多次走訪,她很快走出思想泥潭,在新單位擔任學前教育教研組組長期間,經過與學前教育專業組全體教師共同努力,學前教育專業資質申報通過省教育廳評估驗收,取得了學前教育專業獨立辦學資質。

在注重思想引導上,我市以點帶面、主動出擊、關口前移。召開全市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大會、新任市管幹部黨風廉政教育大會、全市國有企業單位警示教育大會,觀看典型案例展、製作並播放警示教育專題片《懺悔之音》、發放自編《領導幹部廉潔從政教育讀本》。2018年,在市縣兩級同步開展扶貧領域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突出問題專項警示教育展,共展出11場次,4200多人受到警示教育。開展兩輪扶貧領域警示教育典型案例展進鄉鎮活動,共舉行350場次,累計展出典型案例9870個(次)通報典型案例9985個9(次),8.7萬餘人受到教育。

組織“有關懷”引導“有方法”

思南縣塘頭鎮農業服務中心原主任李某被提拔為思南縣塘頭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在試用期內受到黨內警告處分,調整到該鎮綜治辦工作。

受處分後一段時間,李某懊悔、彷徨,自己從領導崗位上“跌”下來,擔心幹部職工不認可、組織不再信任。

然而,令李某沒有想到,組織沒有放棄他,定期回訪,處分影響期滿,李某再次被提拔為塘頭鎮黨委委員、副鎮長。

同樣,石阡縣五德鎮財政分局局長方某,受到黨內嚴重警告處分。他認為處分是一個政治汙點,感到前途渺茫,政治生涯被終止,無法安心工作。該縣紀委監委幹部開展思想談話,並專門向其解說有關規定,重燃工作激情,現仍在該縣白沙鎮財政分局局長崗位上,積極工作,用實際行動回報組織關懷。

“我犯了錯誤,但組織上沒有‘一棍子打死’,不拋棄、不放棄,幫助我認識和改正錯誤,把我從‘掉隊’邊緣挽救了回來……”方某說,通過組織回訪教育,幫他解開心結,讓他重拾工作信心和激情。

注重政治關心上,我市堅持教育與關愛相結合,對部分改正錯誤徹底、工作成績突出的黨員幹部,在處分期滿後積極向組織部門舉薦,再挑“重擔”,實現“回訪一人、改變一人、教育一片”良好效果。2018年以來,全市共開展回訪教育1150場次,其中,縣處級幹部38人,受教育幹部群眾達1.5萬餘人。

懲處“有力度”警示“有效果”

江口縣環保局原局長楊某在某辦事處任職期間違反黨規黨紀和法律法規,受到撤銷黨內職務和行政撤職處分,該縣紀委監委召開“回訪教育”大會,還原“案發現場”查找制度漏洞和監督“死角”“盲區”,找準“病灶”,督促其曾工作過的某辦事處新建制度3個,排查廉政風險點4個,把懲處轉化為預防,把監督挺在前面,把預防做到前面。

近年來,我市注重機制建設,探索建立“一二三四”(1次案件剖析,案情、整改情況2個公開,黨支部、班子專題民主生活會、警示教育會3類會議震懾,運用活動、基地、事例、媒體4個載體開展教育)工作法,壓緊壓實各級黨組織教育管理黨員主體責任、領導班子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和分管領導一崗雙責職責,共同幫助受處分黨員幹部快速轉變思想,輕裝前行,實現幫教、回訪、感化“全覆蓋”,使受處分人員思想不滑坡、工作不摞挑,確保紀律處分發揮應有的震懾和教育挽救作用,取得了良好政治、社會和紀法效果。

“對受處分人員進行回訪教育,是落實‘懲前毖後、治病救人’方針的實際行動,也是履行教育挽救犯錯誤黨員幹部政治責任的有力舉措。”市紀委監委負責人表示,開展回訪教育就是用組織的關愛幫助他們正確對待所受的處分,及時認錯、誠心悔過、徹底改過,重拾幹事創業信心。(秦 錦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