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大同礦務局建成首批“雙高”礦井'

"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大同礦務局建成首批“雙高”礦井

9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一種全新的高產高效礦井生產管理方式傳入中國,全煤系統部分礦務局開始探索引進新設備、新技術、新管理方法,建設“雙高”礦井。大同礦務局經過充分分析和論證,於1994年決定在燕子山礦和馬脊樑礦試點建設首批高產高效礦井。

高產高效作為一種集約化生產,符合1988年提出的煤礦現代化基本標準,即一對礦井,一條生產線,一個工作面,日產4萬噸到8萬噸。其實質是通過減隊、減面、減人,提高生產效率。

1995年,燕子山礦建成大同礦務局第一個“雙高”工作面,原燕子山礦“雙高”電工徐一成介紹說:“在生產當中,工作面留七個人就足夠了,於是從隊裡抽出一部分人進行培訓,有煤機司機、支架工、電工,還有三級工這幾類工種。”

人員減少了,設備也先進了。1996年6月,馬脊樑礦“雙高”工作面建成投產。該礦原來採用的液壓牽引採煤機破煤時速是一分鐘兩三米左右,但自從採用了電氣採煤機後,破煤速度明顯提高。有好的設備,必須有高素質的員工隊伍來操作,馬脊樑礦在全礦範圍內招聘了20多名大學生,組成了集團公司歷史上第一支大學生綜採隊,使開採達到了良好的效果。“日產達到7000噸,年產150萬噸。一個綜採隊就讓馬脊樑礦從幾年前的一個年產不足百萬噸的小礦,躍升到了全公司的大礦。”原馬脊樑礦機電科技術員張明旺說。

大同礦務局首批“雙高”礦井的建成,充分標誌著大同礦務局的採煤技術和礦井管理水平跨入了新的發展階段。(文/孟玥 責編/何萍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