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半生》:毀掉一份友情的最好辦法就是掏心掏肺、不分彼此

跳槽那些事兒 電視劇 亦舒 小說 林七月110 2019-04-06
《我的前半生》:毀掉一份友情的最好辦法就是掏心掏肺、不分彼此

《我的前半生》是亦舒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隨著電視劇的大火,唐晶對羅子君的閨蜜情也著實讓網友們豔羨不已,能有這樣一個好閨蜜真的是羅子君八輩子修來的。

然而,這樣的閨蜜真的就是好閨蜜嗎?

在原著中,唐晶對於羅子君並沒有如此細緻到位,她對她的指點僅限於在羅子君經驗不足時給她強勢的幫助,然而,僅僅是這樣,也已經引起了羅子君的不滿,她的控訴振振有詞,"這一年來你儼然小型上帝,在我的世界裡指手畫腳……"而唐晶不發一言。傷心有,後悔也有,但是以她們十幾年的交情看來,唐晶對羅子君的不滿很是認同,因為她無從反駁,她知道自己越界了。

大概很多人都覺得原著中的羅子君不識好歹,唐晶掏心掏肺地為她,她卻指責唐晶管得太多。然而,無論是在電視劇中,還是在原著裡,她們的友情確實是因此而碎裂。唐晶越界了,她管得太多,超出了朋友該管的範圍,到最後,連朋友也失去了。

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她們的友情太過於親密,太沒有界限感了。

01

《我的前半生》:毀掉一份友情的最好辦法就是掏心掏肺、不分彼此

什麼是界限感?

界限感就是再親近也要保持距離,分清楚自己的事和別人的事,自己的事情自己說的算,自己的責任自己負,用一句廣告詞來說,就是:我的地盤我做主。

電視劇中的羅子君與唐晶可以稱之為沒有界限感的代表了,羅子君離婚後,生活處處需要幫助,唐晶在自己分身乏術時數次將賀涵推出去照顧羅子君,以至賀涵與羅子君越走越近,最後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導致了三個人的痛苦。

而造成這一局面,唐晶自己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第一,羅子君找不到工作,唐晶推出賀涵。而賀涵是那種要麼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的人。他不但給羅子君找到了工作,還在面試前給她培訓,甚至稍帶著為她規劃了她以後的職業生涯。

在羅子君最落魄的時候,賀涵像個多啦A夢一樣出現了,她覺得難的不得了的事,他舉手就為她解決了。這個時候的賀涵就像是她的老師,她敬佩他,也尊敬他,更因為他是她閨蜜的男友而對他多了一份說不清楚的親近。

第二,羅子君離婚,唐晶要賀涵為她找律師。這一次也是一樣,賀涵不但幫羅子君找了律師,還與律師策劃了整場官司,讓她在局面對自己非常不利的情況下,反敗為勝。

在她生命的最低谷裡,她的救贖是唐晶,也是賀涵。而在這一系列的過程中,賀涵也一次一次地被羅子君感動著。他從那個要求唐晶與羅子君保持距離,告誡唐晶注意朋友邊界的賀涵變成了主動要去為羅子君解決麻煩的賀涵。他們的邊界感從一開始的清清楚楚變得模糊不清。

第三,羅子君有了男朋友。唐晶與賀涵都覺得這個人跟羅子君不合適,但是這次不用唐晶出手了,賀涵主動上前,幫助羅子君擺脫了麻煩。分了手的羅子君在原來的工作單位也呆不下去了,賀涵又為他找了新工作,而這份新工作則完全在他的羽翼之下。在不知不覺中,保護羅子君已經成為了他的責任,他們之間再也看不到界限。

02

《我的前半生》:毀掉一份友情的最好辦法就是掏心掏肺、不分彼此

那麼,真正的朋友應該怎麼做才能既親密又不失界限呢?

第一,與朋友的異性朋友保持距離。亦舒有一句名言,清晰地表達了朋友與男朋友之間的界限——書與男友概不外借。

在原著中,唐晶根本沒有將男朋友介紹給羅子君認識。唐晶在後來給羅子君的信中解釋說,沒有必要,也不知道該怎麼跟子君說,而早已將友情擺回正確位置的羅子君,一下子就明白了唐晶的意思,因為她自己也已經交了男朋友,卻同樣不知道要怎麼跟唐晶說。

有一個哲學性的問題,自古存在,男女之間,到底有沒有真正的友情?姑且當做是有吧!但是為什麼你非要親身去驗證一下它的真實與否呢?如果你失敗了,失去的就會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朋友。有位名人曾經說過:千萬不要去考驗人性,因為人性在不同的環境中,本身就是會不斷變化的。

真正的友情,更加需要距離感,與好朋友的男朋友保持距離,恰恰是最尊重友情的體現。

第二,好朋友之間不要過多幹涉彼此的交友自由,每個人的經歷不一樣,也許你認為不靠譜的人,卻是她很珍惜的朋友。

在原著中,羅子君上班後,交到了第一個同事兼朋友,是一個已婚的在工作中很照顧羅子君的朋友,有一次下班後,羅子君與他到酒吧喝酒,剛坐下就碰到了唐晶,唐晶二話不說將子君拽走,並且告誡她,早晚這個男人會跟子君說,他的老婆不瞭解他。羅子君不信。唐晶只勸過她這一次,在以後的日子裡,唐晶未必沒有碰到過子君和那個男人一起,但是,她卻再也沒有開口。她告訴她利害關係,卻也放手讓她自己選擇。

好朋友就是這樣,點到為止,盡到做朋友的責任就可以了,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關係再好,你也替代不了。

第三,再親密的朋友,也有她自己的路要走,你可以為失業的她找工作,但是這個工作要怎麼做是她自己事。

在原著中,唐晶一樣為羅子君找了工作,但羅子君做成什麼樣,唐晶從未過問過,在羅子君辭職後,唐晶不過著急地問了一句,為什麼辭職不與她商量?羅子君已然覺得自己受到了侵犯,她生氣地說,"這一年來你儼然小型上帝,肆意插手我的生活……"唐晶更生氣,覺得自己被辜負,但是她的理智告訴她,羅子君是對的,她說不出反駁的話,她沒說——我是為了你好。羅子君說完就後悔了,她急急地追到唐晶家裡,而這個時候的唐晶,卻已經冷靜下來了,她拿出了行走江湖慣用的面具,雲淡風輕地問子君,為何將這麼小的事放在心上?臉上詫異的表情配合得恰到好處。都是水晶心肝玻璃人,羅子君立刻知道,她應該到此為止了,她再也沒說什麼,告辭回家了。

這份30年的友情至此已經完全成熟了。不遠不近,恰到好處。

03

《我的前半生》:毀掉一份友情的最好辦法就是掏心掏肺、不分彼此

界限感就是要與他人保持距離,清楚地瞭解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邊界,並保證自己不越界,這樣才是與人交往最恰當的方式,與朋友保持親密卻留有恰當的距離,是令友情長存的最好方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