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不想上班?

跳槽那些事兒 普斯職場 2019-04-13
我們為什麼不想上班?

如題,為什麼我們不想上班呢?

可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見解和理由,看似很簡單,實際更多是不簡單……。

先說要上班,因為那不都是“錢惹的禍”!

上班的人面對繁多的工作目標,最擔心的就是時間不夠用,而不上班的人(每天無所事事的人),每天發愁的則是如何打發時間。同時,上班可以或多或少的有一份收入,而那些不上班的人則沒有。更為重要的是,不上班的人很容易和社會脫節,這種難熬會讓人越來越焦躁、頹廢。這大概就是上班和不上班的區別!

所以,如果你沒有大志向,那就找一個工作,在工作中實現自我成長,或許不能發家致富,但是養家餬口奔小康總不是太難的事情。

很多時候,消耗你能量的不是工作,而是複雜的職場環境。

在很多時候,我們常感嘆“會幹的不如會說的”,的確是這樣的。好多人靠拍馬屁上位,靠搶功勞獲得嘉獎。而一些默默工作的人則可能成為他們的背景,甚至是踏板。

我們不奢求每一個同時都會成為我們的朋友,但至少要成為工作中目標一致、團結奮進的一分子。如果可以,最好的職場法則就是多做事,少點社交套路!

機械式的工作,可能會讓很多人錯過人生中很多景色。

看看我們周圍很多大腹便便,甚至是禿頂的人,不難發現,有些人不是思考太多,不是工作太累,而是坐著的時間太久,看電腦太多,而看世界很少!

坐在格子間裡的人們每天撓禿了頭,應對著解決不完的問題,於是生活和工作拉起了對立面。想看世界?先辭職吧。工作佔掉了人生的大部分,它本該是讓我們學習成長、拓寬眼界的方式,打破格子間,讓辦公像一場旅行,麵包會有的,頭髮也會有的。


從課堂走進職場,對很多人來說,那隻不過是上課鈴聲變成了考勤機的“謝謝”!

對於很多職場新人來說,上班和上課沒有太大的區別,都是要在規定時間內進入場地,都要接受某些人的監督,都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情。

從校園到職場,我們終究無法逃離被“遲到”支配的恐懼。為了量化員工的工作,便於管理,公司有了考勤制度,準時上班,但不一定能準時下班。越是朝九晚五的時間限制,越是讓人抗拒在下班以後再繼續工作,於是很多人開始羨慕自由職業者,但自由不來自於自由職業,而來自於自律。不想成為人肉打卡機,那就成為時間掌控者。

那些毫無意義的會議,讓工作有生不如死的感受!

會議的原則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會而必議,議而必決,決而必行,行而必果!但是很多公司的會議更多的是一種煎熬。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在會議中只能集中注意力40分鐘左右,超過這個時間,很多人的注意力開始渙散,這種渙散不是刻意的,而是由人的本身客觀決定的。這些公司往往經常性的開會兩三個小時,最重要的會議說的大部分是廢話,並且沒有結果,沒有行動。

有效會議能指導我們的行動,提高工作效率;無效會議恰恰相反,或漫無目的地沒有結論,或流於形式浪費時間。跑題,是大多數無效會議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開會,請明確會議主題和目的,提前準備發言內容,控制會議議程;如果你還不知道為什麼要開會,那麼“做”也許比“說”更有用。

當工作沒有價值和意義的時候,也是該離開的時候了!

當我們在說“不想當螺絲釘”時,我們說的是不想成為一個隨時可以被替代的“複製品”,而不是不願從低做起。如果我們的工作是被自己認可的,即使再小的崗位也是有意義的;但當我們開始懷疑自己的工作價值,再高的職位也只是為他人打工。找到一份熱愛的工作,一份看到自我價值的工作,如果現在還沒有,繼續找,別停頓。

我們常抱怨不喜歡“上班”,並不意味著,我們不喜歡“工作”,原來上班和工作是有區別的

那些經常把“賺錢要緊”掛在嘴邊自我嘲諷的人們,對工作的環境、團隊的氛圍、工作的價值、個人的成長也有著很高的訴求。雖然嘴上說著不喜歡上班,卻能每天按時起床擠公交打卡,甚至加班到深夜,與其說是因為錢,不如說是為了理想,為了人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