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博熬不住了,拿個碩士學位投身業界如何?看過來人怎麼說

機器學習碩士畢業後,讀博或工作,這是一個憂桑的人生抉擇。

67% 的研究生說他們在過去一年裡至少有一次感到絕望;54% 的人情緒低落,無法正常工作。對於許多人來說,讀研究生並不是一種樂趣或個人的充實。它可能受很多因素影響,例如可憐的薪資和不確定的就業條件等等。但是在讀研,尤其是博士生期間,我們又會遭受各種打擊、遇到各種問題,甚至懷疑到底值不值得花那麼多時間讀博。所以,在碩士畢業後,我們到底是繼續讀博還是直接工作?

讀博熬不住了,拿個碩士學位投身業界如何?看過來人怎麼說

博士期間「心跳」波動圖,第二年到第三年是心態最接近「崩潰」的時間。

讀博還是投入業界的懷抱?

一位博士三年級的學生表示,Ta 敢肯定幾乎每一位機器學習博士生在做項目中都會萌生這樣的想法,就 Ta 自己而言,在完成第三年博士課程後,Ta 認真考慮要投入業界。

雖然與研究團隊成員相處愉快,但節奏太慢了,Ta 覺得自己學不到任何東西了。過去三個暑假,這位博士生一直都在實習(一次是在一家較大的工業研究實驗室,另外兩次是在兩家較小的創業公司從事工程師相關研究工作),並發現相較於單純的研究,Ta 更享受創業公司的工作環境。Ta 稱自己更喜歡構建一個能夠在現實世界運行的系統,而不是想出一個性能在 CIFAR100 數據集上提升 0.5% 的架構。

Ta 寧願從事研究性工程,而不是「數據科學」或通用軟件工程,但 Ta 不認為自己能夠進入一家研究實驗室。最好的情況是,在度過 6 年博士生涯後順利畢業,然後有可能從事那些只要求工科碩士學位的研究工程師工作。一方面,Ta 覺得自己會後悔沒有拿到博士學位並因此錯失了一些工作機會,但另一方面,雖然放棄了再熬三年獲得高薪的機會,但可以在一個更有趣的地方度過青春年華(這位博士生的大學在一個無聊的大學城中)。

看著 Ta 的那些本科畢業即開始工作的朋友們正在職業之路(工程師)上大展宏圖,而 Ta 自己只能苦逼地一天天呆在實驗室趕製一篇又一篇論文,這真是太喪了!

Ta 想問問大家,你們當中那些拿到工科碩士學位後即認真考慮投身業界的朋友有沒有後悔呢(或者那些繼續選擇讀博的有沒有後悔呢?)

讀博熬不住了,拿個碩士學位投身業界如何?看過來人怎麼說

大神們怎麼看

觀點 1:支持繼續讀

一位即將畢業的 PHD 表示,Ta 也因為這個問題掙扎過很長時間,很多次都想拿個碩士學位走人。但有一個信念一直支撐著 Ta——Ta 覺得讀博就像開一家創業公司:你投入了很多,並希望收穫豐厚的回報。這麼想的話,寫論文就不單單是為了發表,而是為了解決真正重要的問題。對於 ML 研究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時代,許多剛出校門的 PhD 就得到了不錯的職位和薪水。因此,如果堅持讀下去,即使志在業界,你也會往前邁進一大步。這位準 PhD 自己也在業界找到了很好的工作,所以 Ta 認為博士學位在未來還是很有幫助的。

另外,對於「實戰經驗更好」或「PhD 只是一紙文憑」之類的論調,這都是太想當然了,因為有很多具有豐富經驗的博士在和你競爭相同的職位。對於谷歌之類的大公司,如果不是 PhD,甚至都不會有面試的機會。而且對於博士生來說,實習的機會有很多,因為它們想在畢業後僱傭你。

一位過來人表示,對於工科博士和碩士而言,薪水、待遇、升職空間的確存在很大差異。博士的額外收入和能夠拿到的項目的確和碩士不一樣。大家對碩士的要求可能是「做出昨天需要的東西,立刻、馬上」;而對博士的要求可能就是「嘗試做出 10 年後還能賣出去的東西」。另外,儘管薪水可能相差無幾,但博士在時間管理上更加自由,可以在家辦公等。

有人在工作之後才看到這些差異,於是決定回去繼續讀書。一位重返學界的碩士工程師表示,儘管在工作中已經拼盡全力,但還是有人跟 Ta 說,「如果有博士學位,你會有更多選擇(薪水、職責範圍等)」。因此,他覺得自己被學歷限制住了,所以痛下決心重返學界,本著趕早不趕晚的心態繼續讀書。

儘管讀博之路可能非常辛苦,但有人覺得,職業生涯是一場長達 35 年的馬拉松,現在不應該貪圖壓力較小的生活,而應該將這種生活留到以後。「儘管職業生涯已經過半,我還在考慮回去讀博。」

如果碩士畢業後就離開學界,這沒什麼問題,但你需要做更多才能展示你的價值。如果你是在博士期間輟學,那麼就需要在簡歷上解釋這一段經歷,解釋為什麼沒能完成博士學業。這對於公司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信息,也會引起很多顧慮。所以先準備好硬著頭皮走下去,那麼就繼續讀博吧。

讀博熬不住了,拿個碩士學位投身業界如何?看過來人怎麼說

觀點 2:不讀博影響不大

當然,也有人表示學歷對自己的影響不大。一位 ML 的資深從業者表示,自己讀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核心機器學習工作了。幸運的是,Ta 剛入行時,這個領域還沒有那麼火。Ta 覺得業界經驗更加重要,你可以在業界學到關鍵的溝通和業務邏輯技巧,公司也更加註重這些。而且,積累模型部署整個流程的上手經驗比拿到數據科學領域的碩士或博士學位更有價值。Ta 回憶說,自己之所以放棄攻讀碩士學位,是因為 Ta 看到周圍都是這樣的人,並很快意識到,只要你工作出色,無論學歷高低,公司都會欣賞你。Ta 告訴自己,「你的工作很出色」,而且 Ta 也不喜歡純研究環境的節奏,因此選擇去了私企。Ta 表示,這也許是自己做的最好的決定。

當然,Ta 也不否認博士學位的好處,尤其是在數據科學領域。因為在這一領域,沒有正規第二學歷的人確實在寫文檔、做研究方面存在短板。

Ta 建議題主問一下自己。你真的喜歡做研究、發表論文嗎?還是願意躬身從基層做起,構建系統並解決問題。

對於不讀博就進不了大公司的說法,有人也提出了反駁。Ta 表示,谷歌的很多團隊都會僱傭軟件工程師來做 ML 工作,即使這些人沒有博士學位。Ta 個人認為相關的實習/工作經驗比學術研究更加有吸引力。有人說博士候選人可能擁有更好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交流技巧,也可以用一兩篇已發表的論文來展示自己的工作。但發表過優質論文的碩士畢業生差不多也有這些東西。博士畢業生可能起點和薪資都比較高,但碩士能早幾年起步,利用這幾年升到相同的職位,所以最後的差距就看不出來了。

至於放棄讀博對於公司來說是不是一個危險信號,有人提出了另一種看法。Ta 認為,6 年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因此利用這六年同時瞭解業界和學界也很有價值。題主想要轉戰業界只是想弄清楚自己究竟最喜歡什麼,而不是無能為力的表現。

當然,每個人關於是否繼續讀博都有自己的理由,但前提是想清楚自己到底喜歡什麼、想要什麼,願不願意為選擇所帶來的機會成本買單。

如果選擇繼續讀博,那麼在身體和心理上都要做好準備。一週多前,Nature 發表了一篇社論,表明現在許多博士生和博士後都處於身體過於疲勞、精神過度緊張的狀態,這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心理健康。

Nature 社論:讀博有害健康?

Nature 表明,過去很多研究都揭示了這種趨勢,比利時 Flanders 的一些 PhD 學生髮現,他們出現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是受過高等教育學生的兩倍以上。這群博士生中有三分之一目前已經出現心理問題,或者有患上心理疾病的風險。對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博士生進行的一項調查發現,約四分之三的博士生承受著「高於平均水平」的壓力。

讀博熬不住了,拿個碩士學位投身業界如何?看過來人怎麼說

這些研究都揭示了一些明顯的問題:

1)短期博士和博士後合同,會讓僱主和導師根本不重視博士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這本來就是學校與導師的義務。而且目前學術界經常會對長時間工作持鼓勵態度,這會極大助長過度勞動的狀態和氣氛。

2)職業生涯剛剛起步的研究者和他們導師之間的權利平衡是有問題的。資深科學家既需要充當學生的強力支持者,同時還需要成為獨立的評估者。這兩者之間的矛盾關係將阻礙學生分享潛在的健康問題,因為學生也會擔心影響專業上的進步。

總之會有很多因素影響博士生的壓力與心理狀態,所以很多博士/博士生都會告誡學弟學妹們,讀博之前一定要有完善的準備。那麼有什麼辦法能減輕讀博期間的心理問題嗎?Nature 表明,目前也有很多基金在幫助研究機構建立心理輔導機制,很多研究在積極探討合理的解決方案。

Nature 表示,其實解決方案就在眼前,導師需要有一個全面、強制性的培訓,從而識別、幫助和理解面臨心理健康問題的研究生。此外,學生也可以不止有一個導師,這樣他們就能在不擔心職業生涯受阻的情況下得到支持。大學校園也需要確保為本科生提供的精神健康服務,能幫助研究生和博士後遠離心理健康問題。當然還有一點也非常重要,研究社區應該尊重研究者尋找生活與研究之間的平衡點。

對於很多人而言,讀博確實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還不如拿到碩士文憑後就加入產業界。但是我們應該相信,以後讀博並不會或很少影響健康,我們能在「適當」的壓力下學會做最前沿的研究工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