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8年,上班如上墳”:如何摧毀職場人,給他親情緊箍咒夠了

01 北上廣的職場年輕人,面臨天花板,舉步維艱

“工作8年,上班如上墳”:如何摧毀職場人,給他親情緊箍咒夠了


前段時間在一次學員的交流會上,有一部分學員問我:

"工作很多年,可是薪水一直停留在溫飽線上,越做越沒成就感”

“我現在特別不喜歡現在的工作,每天上班像上墳一樣”

所有的問題迴歸到一點,在他們的前方豎起了一塊職業天花板,他們對未來充滿不安,失去了對未來的掌控感,可是想要改變,卻顧慮重重。

經過現場調查後,70%的學員改變的內在顧慮來自外在的羈絆,更多的竟是害怕辜負父母的期望。

其實大部分去北上廣打拼的年輕人,都有一份精神的寄託,那就是父母雖不在身邊,但是工作穩定,父母才安心,就這樣伴隨著這份信念,繼續隨波逐流。

02 你對職業天花板都有哪些誤解?

“工作8年,上班如上墳”:如何摧毀職場人,給他親情緊箍咒夠了

最近有一位學員lily也面臨類似的困境,她來自山西的小縣城,8年前畢業於北方的的知名院校,畢業後就被父母安排進了家鄉附近的電力局,可是令她痛苦的是,8年過去,她依舊停留在原地,她是這樣講述她的經歷的。

"其實電力局工作不是我的本意,也許是我性格的原因吧,我覺得自己很內向,出去找工作估計也很費力,但是為了去電力局,父母打點各種關係,好不易才進去的,所以這麼多年我都是在熬,工作也是多年固定在出單員,兢兢業業,想要突破但是裡面關係太過複雜,我也不願意參與,所以面臨天花板,可是有時候想到一輩子在裡面,我不禁毛骨悚然,我很多次想離開,可是想到這裡,就覺得對不起父母,怎麼辦?

她的這則案例在職場中非常常見,很多人之所以面臨天花板,不在於當下的性格劣勢,也不在於未來的職業定位,更多的是是無法償還的“親情債”,那麼從這則案例引申,我們可以瞭解到哪些誤區呢?

誤區1:工作毫無興趣,就是熬

不可否認,我們大多數人儘管再努力,可能一生都無法抵達金字塔頂端,可能要把人生中大部分的時間都獻給工作,如果工作多年依舊毫無興趣,那就背離了快樂工作的法則,得反思:

1)你是否選錯行業?

lily8年前從進電力局之初,就從事出單員工作,長期單調重複的節奏令她苦不堪言,這種熬恰恰是一個信號,低價值的工作起初或許根本就不是她的職業選擇。

2)你的興趣是什麼?

lily提及自己在多年倦怠的工作中,本就不多的興趣也消失殆盡,工作之餘基本宅在家,基本外界溝通很少。

她長期缺乏新鮮感的刺激,興趣點也漸漸退化,重新挖掘新的興趣,多去嘗試,顯得格外關鍵

誤區2:不敢辭職,害怕父母失望

我們嘗試思考下,職業的終極意義到底是什麼?究竟是為了父母的期望,還是自己的成長?

lily反覆提及,不敢令父母失望,為了這份工作,父母幾乎付出了自己的所有關係,還承擔了一大筆經濟支持,一旦辭職,不僅付諸東流,更多她不想令父母傷心,她被“親情債”牢牢上了緊箍咒,可是問題是她在乎父母的感受,可是她沒意識到的是,她成全了父母,卻葬送的是她一輩子的職業生涯

03 擺脫“親情債”,天花板的正確打開方式

“工作8年,上班如上墳”:如何摧毀職場人,給他親情緊箍咒夠了

突破了上述的思維誤區,我們進一步思考,擺脫擺脫“親情債”,突破天花板的正確打開方式究竟是什麼呢?

也許你會說,同樣的天花板,有的也許從一開始不接納父母的意願,可以選擇奔赴北上廣,追求自己的夢想,相反或許還可以重塑一條新的道路,但是這個世界上唯獨沒有後悔藥,奔赴遠方的孩子註定無法感受父母在身邊的溫暖。

但是最重要的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既已經選擇在家鄉的體制內發展,有沒有其他的選擇呢?

從我過往多年的職業經歷來看,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活出自我”,迴歸到本案,通過系統的排查和診斷後,依據她的性格和職業特質,我給出了三點有效的建議:

1)擺脫內疚感束縛,活出自我

內疚感從起初是一種非常正常且重要的道德情感,但是過多的內疚感,就會漸漸轉變為情感勒索。

《情感勒索》一書曾提及:當親密關係和安全感被摧毀以後,孩子的幸福感與心理健康也就隨之消亡,被家長情感勒索的孩子會陷入突如其來、有苦難言的窘境。

正如本案中的lily,她反覆提及害怕父母失望,在她的價值觀裡,她覺得離開就是最大的不孝,她會更加痛苦,是一種赤裸裸的情感勒索,我鼓勵她放下對父母的情感包袱,一方面鼓足勇氣,和父母傾訴她當下8年來所面臨看不到邊的痛苦,獲得精神支持,同時通過“活出自我”的冥想中,慢慢找尋曾經壓抑多年的內在小孩,畢竟只有自己才可以掌控未來的職業幸福。

2)探索內在興趣潛能,激發自我

很多人說興趣一旦上升為職業,就會喪失興趣,但是還有這樣一部分人,長期的一成不變,竟連興趣也沒有,這才是最可悲的。

本案中的lily提及,自身性格內向,8年一直在電力局櫃檯做著單一低價值的工作,那麼內向者是否興趣點就會更加狹隘呢?當然不是,內向不是天生的,很大一部分是內在信心的缺乏,我鼓勵她回憶她過往學生和職業經歷的亮點,層層剝離後,她沉思了很久,終於想到她10年前也就是大學期間,曾經是藝術社的美術達人,她也曾經花了兩年時間專注的研究,但是鑑於父母的遏制,他們覺得美術成不了氣候,被打壓不得不放棄,但是她的繪畫作品曾經有在校內獲得了1等獎。

你瞧,興趣放棄彌足可惜,但是失而復得同樣是非常珍貴,我建議她重新拾起她曾經的興趣,充實自己的生活,給鬱悶的自己,增添亮色。

3)著手內在獨特優勢,成就自我

僅僅有興趣,是否就足夠了呢?當然不是,興趣決定了你努力的動力,但是優勢才是最終實現的加速器。

通過lily的職業和性格探索來看,結合DISD和霍蘭德綜合來看,她先天有非常獨特的藝術天賦,優勢也非常明顯,她對事物的洞察力很強,綜合她過往的職業曲線,我們共同討論她可以從第二職業做起,這份職業是美術工作室,一方面她覺得當下所在的城市,優質的成人美術機構非常稀少,她有過之前名師的指點,美術技術很過硬,另外一方面,她的藝術特質以及商業的洞察力,可以幫助她創造更多驚豔的作品,同時可以幫助更多的人體驗慢生活,釋放精神壓力,在繪畫中自我解壓。

當我們共同梳理出她未來的藍圖後,她如釋重負,給了我一個大大的擁抱。

我深深的知道,她未來的道路還很漫長,但是突破內在的心魔,釋放自己的潛能,她已經邁開了新生活的起點,我也衷心祝福她的未來一切都好。

人類的慣性思維有時候是很糟糕的。雖然人們知道肥皂泡裡面有空氣,但因為眼睛看不見,就常常忘記了它的存在,這樣一來,我們生命中很多東西就被忽略了。------東野圭吾



作者簡介:趙默,公眾號:xinguanjiash,前500強公司十年HRD,資深職業瓶頸導師,BBC職業規劃教練,企業瓶頸賦能教練,NLP執行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用文字和聲音的力量幫助職場人士突破自我設限,找回自我,尋找職業新可能。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