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護城河。

德勝門護城河曾經水面開闊,它與一片大蘆葦塘相連(太平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護城河由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由於閘口兩側水位落差明顯,河水發出震耳的轟鳴。20世紀70年代,太平湖最終被填平,德勝門兩側的護城河也被改為暗溝或直牆式的明溝。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護城河。

德勝門護城河曾經水面開闊,它與一片大蘆葦塘相連(太平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護城河由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由於閘口兩側水位落差明顯,河水發出震耳的轟鳴。20世紀70年代,太平湖最終被填平,德勝門兩側的護城河也被改為暗溝或直牆式的明溝。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護城河。

德勝門護城河曾經水面開闊,它與一片大蘆葦塘相連(太平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護城河由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由於閘口兩側水位落差明顯,河水發出震耳的轟鳴。20世紀70年代,太平湖最終被填平,德勝門兩側的護城河也被改為暗溝或直牆式的明溝。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阜成門內大街。

阜成門內大街商鋪林立、街面繁華。這裡的街道形成於元代,當時稱平則門街。明朝時,改稱為阜成門大街。街道分佈大量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妙應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廣濟寺,還有魯迅博物館,劉少奇故居。這裡曾經的羊肉衚衕,也已成為北京聞名遐邇的珠寶玉石銷售市場。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護城河。

德勝門護城河曾經水面開闊,它與一片大蘆葦塘相連(太平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護城河由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由於閘口兩側水位落差明顯,河水發出震耳的轟鳴。20世紀70年代,太平湖最終被填平,德勝門兩側的護城河也被改為暗溝或直牆式的明溝。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阜成門內大街。

阜成門內大街商鋪林立、街面繁華。這裡的街道形成於元代,當時稱平則門街。明朝時,改稱為阜成門大街。街道分佈大量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妙應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廣濟寺,還有魯迅博物館,劉少奇故居。這裡曾經的羊肉衚衕,也已成為北京聞名遐邇的珠寶玉石銷售市場。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護城河。

德勝門護城河曾經水面開闊,它與一片大蘆葦塘相連(太平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護城河由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由於閘口兩側水位落差明顯,河水發出震耳的轟鳴。20世紀70年代,太平湖最終被填平,德勝門兩側的護城河也被改為暗溝或直牆式的明溝。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阜成門內大街。

阜成門內大街商鋪林立、街面繁華。這裡的街道形成於元代,當時稱平則門街。明朝時,改稱為阜成門大街。街道分佈大量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妙應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廣濟寺,還有魯迅博物館,劉少奇故居。這裡曾經的羊肉衚衕,也已成為北京聞名遐邇的珠寶玉石銷售市場。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阜成門護城河。

北京西山一帶的山水匯積於玉淵潭,經三里河流向阜成門護城河。過去阜成門護城河的北端水面較為寬闊,常有人在此搖船捕魚撈蝦。阜成門的南側,局部河道寬達30-50米,沿河住戶多以養鴨養鵝為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環城地鐵和北京二環路的修建,護城河畔的古柳以及沿河的民居全部化作北京人記憶中的風景。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護城河。

德勝門護城河曾經水面開闊,它與一片大蘆葦塘相連(太平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護城河由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由於閘口兩側水位落差明顯,河水發出震耳的轟鳴。20世紀70年代,太平湖最終被填平,德勝門兩側的護城河也被改為暗溝或直牆式的明溝。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阜成門內大街。

阜成門內大街商鋪林立、街面繁華。這裡的街道形成於元代,當時稱平則門街。明朝時,改稱為阜成門大街。街道分佈大量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妙應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廣濟寺,還有魯迅博物館,劉少奇故居。這裡曾經的羊肉衚衕,也已成為北京聞名遐邇的珠寶玉石銷售市場。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阜成門護城河。

北京西山一帶的山水匯積於玉淵潭,經三里河流向阜成門護城河。過去阜成門護城河的北端水面較為寬闊,常有人在此搖船捕魚撈蝦。阜成門的南側,局部河道寬達30-50米,沿河住戶多以養鴨養鵝為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環城地鐵和北京二環路的修建,護城河畔的古柳以及沿河的民居全部化作北京人記憶中的風景。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護城河。

德勝門護城河曾經水面開闊,它與一片大蘆葦塘相連(太平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護城河由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由於閘口兩側水位落差明顯,河水發出震耳的轟鳴。20世紀70年代,太平湖最終被填平,德勝門兩側的護城河也被改為暗溝或直牆式的明溝。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阜成門內大街。

阜成門內大街商鋪林立、街面繁華。這裡的街道形成於元代,當時稱平則門街。明朝時,改稱為阜成門大街。街道分佈大量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妙應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廣濟寺,還有魯迅博物館,劉少奇故居。這裡曾經的羊肉衚衕,也已成為北京聞名遐邇的珠寶玉石銷售市場。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阜成門護城河。

北京西山一帶的山水匯積於玉淵潭,經三里河流向阜成門護城河。過去阜成門護城河的北端水面較為寬闊,常有人在此搖船捕魚撈蝦。阜成門的南側,局部河道寬達30-50米,沿河住戶多以養鴨養鵝為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環城地鐵和北京二環路的修建,護城河畔的古柳以及沿河的民居全部化作北京人記憶中的風景。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4年,復興門內大街(舊刑部街)。

昔日,舊刑部街是北京內城的繁華地界兒。清末民初,達官貴人多居住於此,據說當年曾國藩,左宗棠,張作霖等人都曾在這條街上有宅邸。新中國成立後,為打通西長安街,原來的刑部街、報子街、邱祖衚衕、臥佛寺街一併拆除,從而開闢出了今日的中華第一街:長安街。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護城河。

德勝門護城河曾經水面開闊,它與一片大蘆葦塘相連(太平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護城河由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由於閘口兩側水位落差明顯,河水發出震耳的轟鳴。20世紀70年代,太平湖最終被填平,德勝門兩側的護城河也被改為暗溝或直牆式的明溝。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阜成門內大街。

阜成門內大街商鋪林立、街面繁華。這裡的街道形成於元代,當時稱平則門街。明朝時,改稱為阜成門大街。街道分佈大量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妙應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廣濟寺,還有魯迅博物館,劉少奇故居。這裡曾經的羊肉衚衕,也已成為北京聞名遐邇的珠寶玉石銷售市場。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阜成門護城河。

北京西山一帶的山水匯積於玉淵潭,經三里河流向阜成門護城河。過去阜成門護城河的北端水面較為寬闊,常有人在此搖船捕魚撈蝦。阜成門的南側,局部河道寬達30-50米,沿河住戶多以養鴨養鵝為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環城地鐵和北京二環路的修建,護城河畔的古柳以及沿河的民居全部化作北京人記憶中的風景。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4年,復興門內大街(舊刑部街)。

昔日,舊刑部街是北京內城的繁華地界兒。清末民初,達官貴人多居住於此,據說當年曾國藩,左宗棠,張作霖等人都曾在這條街上有宅邸。新中國成立後,為打通西長安街,原來的刑部街、報子街、邱祖衚衕、臥佛寺街一併拆除,從而開闢出了今日的中華第一街:長安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護城河。

德勝門護城河曾經水面開闊,它與一片大蘆葦塘相連(太平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護城河由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由於閘口兩側水位落差明顯,河水發出震耳的轟鳴。20世紀70年代,太平湖最終被填平,德勝門兩側的護城河也被改為暗溝或直牆式的明溝。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阜成門內大街。

阜成門內大街商鋪林立、街面繁華。這裡的街道形成於元代,當時稱平則門街。明朝時,改稱為阜成門大街。街道分佈大量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妙應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廣濟寺,還有魯迅博物館,劉少奇故居。這裡曾經的羊肉衚衕,也已成為北京聞名遐邇的珠寶玉石銷售市場。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阜成門護城河。

北京西山一帶的山水匯積於玉淵潭,經三里河流向阜成門護城河。過去阜成門護城河的北端水面較為寬闊,常有人在此搖船捕魚撈蝦。阜成門的南側,局部河道寬達30-50米,沿河住戶多以養鴨養鵝為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環城地鐵和北京二環路的修建,護城河畔的古柳以及沿河的民居全部化作北京人記憶中的風景。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4年,復興門內大街(舊刑部街)。

昔日,舊刑部街是北京內城的繁華地界兒。清末民初,達官貴人多居住於此,據說當年曾國藩,左宗棠,張作霖等人都曾在這條街上有宅邸。新中國成立後,為打通西長安街,原來的刑部街、報子街、邱祖衚衕、臥佛寺街一併拆除,從而開闢出了今日的中華第一街:長安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永定門甕城。

永定門始建於明朝,在外城七座門當中,永定門城樓最是雄偉。1900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拆毀了永定門兩側的部分城牆。新中國成立以後,以妨礙交通和危樓之名將永定門城樓、箭樓和甕城被全部拆除,原來“幾”字形的護城河被拉成了直線,二十多米寬的新大橋跨越南護城河,延伸至永定門外大街。直到2004年,永定門城樓才得以在原址復建。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護城河。

德勝門護城河曾經水面開闊,它與一片大蘆葦塘相連(太平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護城河由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由於閘口兩側水位落差明顯,河水發出震耳的轟鳴。20世紀70年代,太平湖最終被填平,德勝門兩側的護城河也被改為暗溝或直牆式的明溝。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阜成門內大街。

阜成門內大街商鋪林立、街面繁華。這裡的街道形成於元代,當時稱平則門街。明朝時,改稱為阜成門大街。街道分佈大量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妙應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廣濟寺,還有魯迅博物館,劉少奇故居。這裡曾經的羊肉衚衕,也已成為北京聞名遐邇的珠寶玉石銷售市場。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阜成門護城河。

北京西山一帶的山水匯積於玉淵潭,經三里河流向阜成門護城河。過去阜成門護城河的北端水面較為寬闊,常有人在此搖船捕魚撈蝦。阜成門的南側,局部河道寬達30-50米,沿河住戶多以養鴨養鵝為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環城地鐵和北京二環路的修建,護城河畔的古柳以及沿河的民居全部化作北京人記憶中的風景。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4年,復興門內大街(舊刑部街)。

昔日,舊刑部街是北京內城的繁華地界兒。清末民初,達官貴人多居住於此,據說當年曾國藩,左宗棠,張作霖等人都曾在這條街上有宅邸。新中國成立後,為打通西長安街,原來的刑部街、報子街、邱祖衚衕、臥佛寺街一併拆除,從而開闢出了今日的中華第一街:長安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永定門甕城。

永定門始建於明朝,在外城七座門當中,永定門城樓最是雄偉。1900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拆毀了永定門兩側的部分城牆。新中國成立以後,以妨礙交通和危樓之名將永定門城樓、箭樓和甕城被全部拆除,原來“幾”字形的護城河被拉成了直線,二十多米寬的新大橋跨越南護城河,延伸至永定門外大街。直到2004年,永定門城樓才得以在原址復建。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護城河。

德勝門護城河曾經水面開闊,它與一片大蘆葦塘相連(太平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護城河由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由於閘口兩側水位落差明顯,河水發出震耳的轟鳴。20世紀70年代,太平湖最終被填平,德勝門兩側的護城河也被改為暗溝或直牆式的明溝。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阜成門內大街。

阜成門內大街商鋪林立、街面繁華。這裡的街道形成於元代,當時稱平則門街。明朝時,改稱為阜成門大街。街道分佈大量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妙應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廣濟寺,還有魯迅博物館,劉少奇故居。這裡曾經的羊肉衚衕,也已成為北京聞名遐邇的珠寶玉石銷售市場。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阜成門護城河。

北京西山一帶的山水匯積於玉淵潭,經三里河流向阜成門護城河。過去阜成門護城河的北端水面較為寬闊,常有人在此搖船捕魚撈蝦。阜成門的南側,局部河道寬達30-50米,沿河住戶多以養鴨養鵝為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環城地鐵和北京二環路的修建,護城河畔的古柳以及沿河的民居全部化作北京人記憶中的風景。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4年,復興門內大街(舊刑部街)。

昔日,舊刑部街是北京內城的繁華地界兒。清末民初,達官貴人多居住於此,據說當年曾國藩,左宗棠,張作霖等人都曾在這條街上有宅邸。新中國成立後,為打通西長安街,原來的刑部街、報子街、邱祖衚衕、臥佛寺街一併拆除,從而開闢出了今日的中華第一街:長安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永定門甕城。

永定門始建於明朝,在外城七座門當中,永定門城樓最是雄偉。1900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拆毀了永定門兩側的部分城牆。新中國成立以後,以妨礙交通和危樓之名將永定門城樓、箭樓和甕城被全部拆除,原來“幾”字形的護城河被拉成了直線,二十多米寬的新大橋跨越南護城河,延伸至永定門外大街。直到2004年,永定門城樓才得以在原址復建。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3年,永定門外大街。

早在1901年,還沒有永定門外大街時,永定門西側便建起了一座永定門火車站,今天它已經升級為北京南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火車站之一。永定門外大街的正式修建始於1958年,距今的時間並不長,這裡是京城中軸線向南的延伸,永定門外大街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實的中軸路。

"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今,在大刀闊斧的城市建設和危舊房改造中,老北京的城牆、牌樓、衚衕、四合院兒,這些作為老北京文化歷史傳承的標誌性符號漸漸遠離我們而去。記載了北京城的歷史,記錄了北京人喜怒哀樂的家園在推土機的轟鳴中灰飛煙滅。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浪潮中,留住京腔京韻的呼喊總給人一種“無可奈何花落去”之感。

今天,北京的城市建設無疑展示了改革開放40年以來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未來,北京仍將以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之都、宜居城市為發展目標,其任重而道遠。然而,我們在對北京的明天充滿期待之時,是否也應適當放慢腳步,回望昨天來時的路。

長久以來,我一直在思考用一種簡單、清晰且直觀的方式來展現時代的發展和北京城的變遷,直到我讀到了一本記錄北京五六十年代街景照片的書,遂決定以此為基礎,重返照片的拍攝地,用同樣的視角還原出新時代的北京街景,以期通過影像回溯北京城一個甲子以來發生的鉅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新中國成立至今,北京的城市建設數次提速,而首都面貌日新月異的同時,北京舊城區域很多顛覆性的改造,也讓京城原有的生態格局和京韻京味發生了不可逆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0年,天安門城樓。

原承天門,建於大明永樂年間,城樓遭遇火災,先後兩次焚燬兩次重建。直至1969年國慶節後,城樓徹底落架大修,煥然一新,從此成為中國的地標性建築。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2年,東單牌樓。

東單牌樓建於明正統年間,是一座大尺度的單排樓。牌樓一側寫著“就日”字樣,意思為東邊看日出,因此,老北京也稱這裡為“就日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單路口。

過去,東單的全稱是“東單牌樓”。50年代長安街擴街時拆除,僅餘“東單”兩字。當年,從東單路口南望,崇文門城樓依稀可見。北京著名的東單體育館就位於路口的西南角,至今仍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東四牌樓。

東四,全稱是“東四牌樓”。明代,十字路口四個方向各修建了一座木牌樓。東四地處京城繁華腹地,商賈雲集,因此也有了東富西貴之說。1954年四座牌樓被拆除,僅餘下“東四”二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四西大街。

東四牌樓西邊曾是老北京生豬交易的集散地,那裡俗稱“豬市大街”,京城繁盛一時的隆福寺便在這裡。每逢年節,隆福寺都會舉辦廟會,裡面是密密麻麻的小攤,熱鬧非凡。今日的隆福寺正面臨全新的升級改造,而昔日人流如潮的景象已一去不復返。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三條。

東四三條是一條東西走向的衚衕,巷道寬敞,坐落著不少在深宅大院。著名的孚王府就在衚衕東段的南側。北京的王府大多院牆高聳,與周邊的普通民宅形成鮮明對比,體現出鮮明的等級秩序。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四北大街。

東四北大街至今都較好地保留了北京的歷史韻味。那裡匯聚了不少老字號京味餐館及商鋪。周圍的衚衕裡有多座名人故居且保護完好,如葉聖陶先生的東四八條71號院,田漢先生的居住的北大街西側的細管衚衕,那裡是全北京最窄的衚衕之一。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鼓樓東大街。

這裡是北京最古老的商業區。今天,這裡的商鋪依然鱗次櫛比,遊人與顧客川流不息,許多老字號仍然堅守於此,鼓樓東大街也始終保持了青磚灰瓦的傳統風貌。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護國寺西口。

護國寺始建於元代,是北京的八大寺之一。當年的寺院早已焚燬,僅剩下一座金剛殿。建國初期,護國寺一帶熱鬧非凡,它與隆福寺並稱為北京的“東西兩廟”。斗轉星移,今天的護國寺漸漸隱沒於潮流之外,倒是附近的一家小吃店,還能讓人在舌尖上一品老北京的風味。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四丁字路口。

西四丁字路口正對著西安門大街,這裡才是真正的西四(今天的西四往北挪了近200米)。西四一帶最有名的要數北京歷史最悠久的磚塔衚衕,這條衚衕因一座青灰色八角重簷的磚塔而得名,它也稱“萬鬆老人塔”,從元代保留至今。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5年,西四牌樓。

西四牌樓位於西四丁字路口東向,這裡曾經是北京最繁華的地區之一,周邊有馬市,缸瓦市和豬市,熱鬧程度毫不遜於東四。另外,運煤的駝隊每日從阜成門進程,也都要在西四歇腳。當年,牌樓以北的道路中央還有一座廟,稱當街廟,民國初年因道路擴展被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西單北大街。

西單北大街是北京傳統的三大商業街之一,形成於清末民初。上世紀80年代後,西單兩側相繼建起了多座大型的百貨商場。今天,西單各色的商業大廈連同西單文化廣場已經成為年輕一代娛樂休閒的必去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宣武門內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是京城通往南方陸路的重要關口。宣武門內有座天主堂,建於1605年,是京城的第一座教堂,人們稱這裡為“南堂”。多年來,宣武門內一直保持著傳統的尺度與城市肌理,直至2002年,宣武門內大街改造升級,一條70米寬的大道橫空出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宣武門城牆、護城河。

在許多老北京的童年記憶裡,北京南城最值得回味的便是鐵道,城牆和護城河。當年,宣武門城樓雄偉壯觀、赫然聳立。站在城牆上,視野極為開闊。1966年,北京開始修地鐵,首先拆除了城牆的外環鐵路,接著,城樓和城牆也相繼拆除,護城河被填平,成了今天的宣武門東、西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宣武門外大街。

明清時期,宣武門外大街是北京南城以及外省進出京師內城的重要通道之一。此地彙集了大量外來客,會館林立。清中期,宣武門外菜市口設了刑場,宣外大街從此成了死囚的必經之路。從清末至民初,這條街兩側多為報社,是京城最大的報刊批發地。當年,宣武門城樓以宣武午炮準點報時。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菜市口丁字路口。

早在明朝,菜市口便以沿街蔬菜集市而得名。鶴年堂藥店和王麻子剪刀便是在這裡開的業。大清,菜市口設了刑場,到了民國,這裡又重新成為商貿中心。1999年,菜市口丁字路口開闢成十字路口,今天的菜市口已經難以令人想象它原來的樣子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騾馬市大街。

從菜市口往東,便到了騾馬市大街。顧名思義,明清時期,這裡是騾馬等大型牲口的交易集散地。80年代改革開放後,這裡因縫紉機銷售而聞名京城,近年來,這裡一直在拆遷,道路一直在拓寬,當年的騾馬市離現實越來越遠。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三里河。

東三里河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它原本是一條古河道,因為距離正陽門三裡地而得名。後來的三里河水道日益淤塞,至清朝初期已經完全乾涸,河道上也慢慢建起了屋舍。建國後,政府對三里河進行治理,將殘留的臭水溝改為地下暗溝。如今的東三里河一帶已經是兩廣大街的一部分,街寬巷暢。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內大街。

1949年之前,這條大街被稱為崇文門大街,沒有內外之分,大街西側是東郊民巷使館區。清末民初,這裡聚集了大量外國人,因此也被稱作“洋街”。北京內城最大的一處基督教堂便位於大街東側的後溝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城牆。

明清北京各城門中最繁忙的當屬崇文門,其標誌物是一隻鎮海的崇文鐵龜。當年進出京成的貨物,都要在崇文門納稅。建國後,崇文門甕城、城樓以及城牆被相繼拆除。2002年,北京市政府將崇文門至東南角樓的一段殘留城牆進行整修,便是今日的明城牆遺址公園。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崇文門護城河。

當年,崇文門護城河水面寬闊,兩岸綠柳成蔭。每年蟠桃宮舉行廟會,護城河上舟楫往來,絡繹不絕。中秋節的晚上,百姓常到護城河放河燈、賞河燈。到了數九寒天,河面結冰,人們便在冰上開闢出運輸線,往來穿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崇文門外大街。

明末以來,崇文門外商販聚集,日益繁盛。護城河南不遠處有花兒市,以日用品以及農器交易為主。護城河往東有一座太平宮,即前文講的蟠桃宮,以廟市出名。2001年,崇文門外地區開始大規模拆遷改造。大街東西兩側的衚衕和平房區變成了今天繁華的商業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幸福大街北口。

明清時期,幸福大街北口附近有柴木集市。當年這裡聚集著大量經營木柴的商販,人員往來也比較頻繁,故稱柴市口。民國之後,由於百姓逐漸改用煤球火爐做飯取暖,賣柴獲得小販也慢慢絕跡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左安門內大街。

歷史上,左安門附近一直是比較荒涼的。遼金時期這一帶是村野。至明代,左安門內的道路才逐漸開始形成,到清光緒年間,因為這裡是通往天津,山東等地的交通要道,此處也變得繁華,臨街店鋪眾多。清末京津鐵路開通後,左安門一帶又逐漸衰落,被北京人稱為“村門”。昔日的繁盛與沒落,今天都已化作過眼雲煙,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廣渠門內大街。

廣渠門俗稱沙窩門。當年,廣渠門內甕城兩側有數家店鋪,形成一條小型的商業街。1953年,政府為了疏通道路,將城樓和甕城全部拆除。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便門角樓。

東便門角樓是國內僅存的規模最大的城垣轉角角樓。它始建於明代,當年八國聯軍的炮火曾對角樓造了嚴重的損害,角樓卻僥倖得以保留至今。曾幾何時,東便門外風景如畫,素來有“東便遊船”之盛名,而東便門外的大通橋至二閘門之間更是春季踏青,夏季避暑的絕佳之地。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2年,方巾巷—朝內南小街南段。

方巾巷就是現在的朝陽門內南小街的南段。據說,這裡曾是明朝舉人的必經之路。當年,舉人頭戴方巾,小巷由此而得名。至民國時期,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和宋慶齡都曾經居住於此。改革開放以後,這裡歷經數次拆遷改造,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7年,建國門豁口。

民國初年,為了改善城市交通,國民政府在長安街東側的城牆上開了一個豁口,日偽時期,此處豁口被稱作啟明門,抗戰勝利後,又更名為建國門。建國門常年都保持著豁口狀態,從未建造過門洞,直至今日的彩虹門都是斷開的。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8年,朝陽門內大街。

歷史上,朝陽門一帶經濟繁榮,沿街店鋪眾多。上世紀50年代,道路北側建起了很多坡屋頂的紅磚樓,後來還修建了(老)外交部大樓。到了新世紀,大街北側的居民區開始分批拆遷。大面積的平房區被拆除,與之共同消失的還有數十條老北京的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5年,朝陽門外大街。

除前三門外,老北京的關廂中,朝陽門關廂最為熱鬧。當時朝陽門外旅店林立,商賈雲集,不遠處有座遠近聞名的東嶽廟,這裡也由此得名“關東店”。今天,朝陽門外大街商業氛圍依舊濃厚,被確立為北京市第三條商業大道。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9年,東直門內大街。

東直門在元代被稱作崇仁門。由於漕運的緣故,這一帶的官倉尤為集中,“京都八大樓”之一的“東興樓”就位於東直門大街。90年代末開始,東直門內大街逐漸發展成為以餐飲為主要特色的商業街,北京人稱它為“簋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東直門城牆。

明朝初期,建設北京成所需木材大多由東直門運進城。因此,東直門獲“木門”之稱。清康熙年間,東直門內以北建起了俄羅斯驛館,後來改為東正教堂。1969年,東直門城樓、城牆全部被拆除。十年之後,這一帶架起了立交橋,成為北京重要的交通樞紐。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東直門外大街。

東直門外大街一帶過去是比較荒涼的。建國後,東直門外大街曾經三易其址:1949年時,東直門外大街是今天的東直門外小街;大躍進時期遷至今天的東直門外斜街;1986年,政府將原“南后街”整修為一條筆直的柏油馬路,道路兩側建起多座外國大使館。從此,東直門外大街成了名副其實的使館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國子監街。

國子監街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元代,當時太學設在此處,到了明朝它屬於崇教坊,清朝改為成賢街,1965年才改為國子監街。除了孔廟、國子監外,這條街還有四座牌樓,及韓文公祠、火神廟、灶君廟。國子監街兩旁多為平房,保存著舊京的街巷風貌。周邊衚衕的名字大多也與國子監有關,例如:國學衚衕,官書院衚衕。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安定門城牆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安定門外大街。

地壇位於安定門外大街東側,明清時期皇帝祭拜時必經安定門外大街,所以這條路又稱為御路。大街的南段原為關廂,聚居了不少平民。安定門外大街是城外一條通往北方的大道,路兩旁多為糞場,窯坑,亂墳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6年,德勝門城樓。

自古以來,德勝門就是京師通往塞北的重要門戶,也是北京城最重要的城防陣地。明清兩朝凡遇戰事,皆從德勝門出征,由安定門班師。德勝門城樓的東側曾經有座集市,稱為“曉市市場”,據說它是當年重要的民間交易市場。而現在鼓樓西大街的西端,在過去被稱為果子市大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甕城。

德勝門原本是由城樓、箭樓和甕城組成的一個整體。甕城當中有座碑亭,石碑上刻著乾隆御製文,另有一座真武廟。德勝門箭樓素有“軍門”之稱,在明代京師保衛戰中,它發揮了很關鍵的城防作用。1915年開始,城樓、城臺和城牆相繼被拆除。到1992年,德勝門真武廟得以復建,箭樓內也開闢成了古代錢幣展覽館。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德勝門護城河。

德勝門護城河曾經水面開闊,它與一片大蘆葦塘相連(太平湖),呈現出一派田園風光。護城河由西向東流經德勝門箭樓西側的松林閘,由於閘口兩側水位落差明顯,河水發出震耳的轟鳴。20世紀70年代,太平湖最終被填平,德勝門兩側的護城河也被改為暗溝或直牆式的明溝。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7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1年,阜成門內大街。

阜成門內大街商鋪林立、街面繁華。這裡的街道形成於元代,當時稱平則門街。明朝時,改稱為阜成門大街。街道分佈大量名勝古蹟和文化遺存:妙應白塔寺、歷代帝王廟、廣濟寺,還有魯迅博物館,劉少奇故居。這裡曾經的羊肉衚衕,也已成為北京聞名遐邇的珠寶玉石銷售市場。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4年,阜成門護城河。

北京西山一帶的山水匯積於玉淵潭,經三里河流向阜成門護城河。過去阜成門護城河的北端水面較為寬闊,常有人在此搖船捕魚撈蝦。阜成門的南側,局部河道寬達30-50米,沿河住戶多以養鴨養鵝為生。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隨著環城地鐵和北京二環路的修建,護城河畔的古柳以及沿河的民居全部化作北京人記憶中的風景。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54年,復興門內大街(舊刑部街)。

昔日,舊刑部街是北京內城的繁華地界兒。清末民初,達官貴人多居住於此,據說當年曾國藩,左宗棠,張作霖等人都曾在這條街上有宅邸。新中國成立後,為打通西長安街,原來的刑部街、報子街、邱祖衚衕、臥佛寺街一併拆除,從而開闢出了今日的中華第一街:長安街。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近似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66年,永定門甕城。

永定門始建於明朝,在外城七座門當中,永定門城樓最是雄偉。1900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拆毀了永定門兩側的部分城牆。新中國成立以後,以妨礙交通和危樓之名將永定門城樓、箭樓和甕城被全部拆除,原來“幾”字形的護城河被拉成了直線,二十多米寬的新大橋跨越南護城河,延伸至永定門外大街。直到2004年,永定門城樓才得以在原址復建。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同視角還原。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1973年,永定門外大街。

早在1901年,還沒有永定門外大街時,永定門西側便建起了一座永定門火車站,今天它已經升級為北京南站,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火車站之一。永定門外大街的正式修建始於1958年,距今的時間並不長,這裡是京城中軸線向南的延伸,永定門外大街也因此成了名副其實的中軸路。

北京街景同視角還原 | 100張新老照片對比 (收藏)

▲ 2018年,永定門。



================================

関 於 作 者

北京土著 | 人文紀實攝影師 | 專欄作者

東方IC | 光明圖片社 | 中新社 |

中國新聞圖片網 簽約攝影師

寧 影 紀

影像 | 珍藏 | 點滴 | 歲月

一個人能走多遠關鍵在與誰同行。每篇辛苦原創,只願得到你的認同。

把【寧影紀】推薦給身邊的朋友,未來的日子我們跨越山海一路相伴。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