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走在街上被很多特斯拉model 3刷了屏。特斯拉的迅速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不到20年,銷量卻能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老牌車廠叫板,這無疑是眾多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和榜樣。不過,在一切的一切開始之前,你可知道特斯拉的發跡背後,還有那麼一個看似與電動車毫不相干的跑車界大佬?

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 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

2、 特斯拉的第一臺車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是Elon Mask和Model S,那你得好好吸收一下接下來的知識了。

"

​最近,走在街上被很多特斯拉model 3刷了屏。特斯拉的迅速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不到20年,銷量卻能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老牌車廠叫板,這無疑是眾多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和榜樣。不過,在一切的一切開始之前,你可知道特斯拉的發跡背後,還有那麼一個看似與電動車毫不相干的跑車界大佬?

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 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

2、 特斯拉的第一臺車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是Elon Mask和Model S,那你得好好吸收一下接下來的知識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話說那是2003年的一天,一位叫Martin Eberhard的人試駕了一臺電動跑車。這臺來自“小作坊”AC Propulsion的電動車開起來十分帶勁,而且還不會讓北極熊失去家園,給馬丁叔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

​最近,走在街上被很多特斯拉model 3刷了屏。特斯拉的迅速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不到20年,銷量卻能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老牌車廠叫板,這無疑是眾多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和榜樣。不過,在一切的一切開始之前,你可知道特斯拉的發跡背後,還有那麼一個看似與電動車毫不相干的跑車界大佬?

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 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

2、 特斯拉的第一臺車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是Elon Mask和Model S,那你得好好吸收一下接下來的知識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話說那是2003年的一天,一位叫Martin Eberhard的人試駕了一臺電動跑車。這臺來自“小作坊”AC Propulsion的電動車開起來十分帶勁,而且還不會讓北極熊失去家園,給馬丁叔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不過當時的電動車還在用廉價、過時的鉛酸電池——用久了以後周邊的部件會被腐蝕變爛,有點噁心。而且小作坊出品,設計、做工、品控都有問題。

一個Idea從馬丁叔叔的頭上冒了出來:既然目前還沒有品牌專門設計並量產高規格的純電跑車,我為什麼不親自操作一下呢?

"

​最近,走在街上被很多特斯拉model 3刷了屏。特斯拉的迅速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不到20年,銷量卻能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老牌車廠叫板,這無疑是眾多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和榜樣。不過,在一切的一切開始之前,你可知道特斯拉的發跡背後,還有那麼一個看似與電動車毫不相干的跑車界大佬?

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 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

2、 特斯拉的第一臺車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是Elon Mask和Model S,那你得好好吸收一下接下來的知識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話說那是2003年的一天,一位叫Martin Eberhard的人試駕了一臺電動跑車。這臺來自“小作坊”AC Propulsion的電動車開起來十分帶勁,而且還不會讓北極熊失去家園,給馬丁叔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不過當時的電動車還在用廉價、過時的鉛酸電池——用久了以後周邊的部件會被腐蝕變爛,有點噁心。而且小作坊出品,設計、做工、品控都有問題。

一個Idea從馬丁叔叔的頭上冒了出來:既然目前還沒有品牌專門設計並量產高規格的純電跑車,我為什麼不親自操作一下呢?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


正巧,馬丁是來自Kindle的前身火箭電子書的電源工程師。他很懂鋰電池,還自詡對電源管理方面有經驗。說幹就幹,他拉了一個叫Marc的朋友,一起在加州開了家公司,名字取自交流電之父特斯拉,許願自己也能成為電動車業內的雷電法王。

"

​最近,走在街上被很多特斯拉model 3刷了屏。特斯拉的迅速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不到20年,銷量卻能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老牌車廠叫板,這無疑是眾多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和榜樣。不過,在一切的一切開始之前,你可知道特斯拉的發跡背後,還有那麼一個看似與電動車毫不相干的跑車界大佬?

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 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

2、 特斯拉的第一臺車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是Elon Mask和Model S,那你得好好吸收一下接下來的知識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話說那是2003年的一天,一位叫Martin Eberhard的人試駕了一臺電動跑車。這臺來自“小作坊”AC Propulsion的電動車開起來十分帶勁,而且還不會讓北極熊失去家園,給馬丁叔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不過當時的電動車還在用廉價、過時的鉛酸電池——用久了以後周邊的部件會被腐蝕變爛,有點噁心。而且小作坊出品,設計、做工、品控都有問題。

一個Idea從馬丁叔叔的頭上冒了出來:既然目前還沒有品牌專門設計並量產高規格的純電跑車,我為什麼不親自操作一下呢?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


正巧,馬丁是來自Kindle的前身火箭電子書的電源工程師。他很懂鋰電池,還自詡對電源管理方面有經驗。說幹就幹,他拉了一個叫Marc的朋友,一起在加州開了家公司,名字取自交流電之父特斯拉,許願自己也能成為電動車業內的雷電法王。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但是好景不長,一個給電子書搞電池的人去造車,註定是走不遠的。就在特斯拉陷入困境的時候,一位美國版馬雲經AC Propulsion介紹,認識了這個項目。他覺得這個項目很有想法,而且他剛把他的美國版支付寶(Paypal)高價出手,資金充裕,於是準備跟馬丁叔叔一起搞搞。這個人就是現在大家認識的“鋼鐵俠”——Elon Mask。

不過,馬斯克進公司的第一天,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馬丁:老兄,多虧了你我們的項目才能繼續下去,你覺得我們要如何打造這臺車呢?

馬斯克:什麼怎麼造?

馬丁:額,我是說……或許,你能教一下我怎麼造車?

馬斯克:我一個做金融app的你讓我教你造車?

馬丁:……那你收購我們幹什麼,搞我?

馬斯克:別急,洛杉磯正在辦車展,我去探個路。

或許這就是搞技術的人和做生意的人最大的區別。一個成功的商人的字典裡沒有山窮水盡,馬斯克希望以一臺成熟的運動車款為基礎,研發特斯拉第一款電動車,所以三人在2004年的洛杉磯國際車展上,找到了RogerBecker(時任路特斯汽車工程總監),說服了Roger特斯拉是一個值得考慮、擁有巨大潛力的合作伙伴。自該次會面之後,特斯拉和路特斯建立了堅固友好的合作關係。

特斯拉和路特斯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

1. 特斯拉從路特斯處得到了多項關鍵技術的授權(主要在車輛架構和安全領域);

2. 路特斯工程團隊受聘在特斯拉負責多項工程和造型工作;

3. 路特斯汽車是特斯拉Roadster的合作生產商。

"

​最近,走在街上被很多特斯拉model 3刷了屏。特斯拉的迅速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不到20年,銷量卻能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老牌車廠叫板,這無疑是眾多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和榜樣。不過,在一切的一切開始之前,你可知道特斯拉的發跡背後,還有那麼一個看似與電動車毫不相干的跑車界大佬?

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 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

2、 特斯拉的第一臺車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是Elon Mask和Model S,那你得好好吸收一下接下來的知識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話說那是2003年的一天,一位叫Martin Eberhard的人試駕了一臺電動跑車。這臺來自“小作坊”AC Propulsion的電動車開起來十分帶勁,而且還不會讓北極熊失去家園,給馬丁叔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不過當時的電動車還在用廉價、過時的鉛酸電池——用久了以後周邊的部件會被腐蝕變爛,有點噁心。而且小作坊出品,設計、做工、品控都有問題。

一個Idea從馬丁叔叔的頭上冒了出來:既然目前還沒有品牌專門設計並量產高規格的純電跑車,我為什麼不親自操作一下呢?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


正巧,馬丁是來自Kindle的前身火箭電子書的電源工程師。他很懂鋰電池,還自詡對電源管理方面有經驗。說幹就幹,他拉了一個叫Marc的朋友,一起在加州開了家公司,名字取自交流電之父特斯拉,許願自己也能成為電動車業內的雷電法王。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但是好景不長,一個給電子書搞電池的人去造車,註定是走不遠的。就在特斯拉陷入困境的時候,一位美國版馬雲經AC Propulsion介紹,認識了這個項目。他覺得這個項目很有想法,而且他剛把他的美國版支付寶(Paypal)高價出手,資金充裕,於是準備跟馬丁叔叔一起搞搞。這個人就是現在大家認識的“鋼鐵俠”——Elon Mask。

不過,馬斯克進公司的第一天,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馬丁:老兄,多虧了你我們的項目才能繼續下去,你覺得我們要如何打造這臺車呢?

馬斯克:什麼怎麼造?

馬丁:額,我是說……或許,你能教一下我怎麼造車?

馬斯克:我一個做金融app的你讓我教你造車?

馬丁:……那你收購我們幹什麼,搞我?

馬斯克:別急,洛杉磯正在辦車展,我去探個路。

或許這就是搞技術的人和做生意的人最大的區別。一個成功的商人的字典裡沒有山窮水盡,馬斯克希望以一臺成熟的運動車款為基礎,研發特斯拉第一款電動車,所以三人在2004年的洛杉磯國際車展上,找到了RogerBecker(時任路特斯汽車工程總監),說服了Roger特斯拉是一個值得考慮、擁有巨大潛力的合作伙伴。自該次會面之後,特斯拉和路特斯建立了堅固友好的合作關係。

特斯拉和路特斯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

1. 特斯拉從路特斯處得到了多項關鍵技術的授權(主要在車輛架構和安全領域);

2. 路特斯工程團隊受聘在特斯拉負責多項工程和造型工作;

3. 路特斯汽車是特斯拉Roadster的合作生產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沒錯,這Roadster便是特斯拉的第一款產品。很多人都以為,Roadster僅僅是在路特斯Elise的底盤構架上裝上了電池電機,便上路了。其實在研發過程中,特斯拉也有著不少輸出,接下來您看到的文字直接引用了官方資料,非常詳細但實則有些冗長,沒有耐心的朋友可以跳過直接看到我的總結。

1. 特斯拉重新工程設計了鋁合金底盤側邊主結構的擠壓方式,並且通過增加強度達成了降低門檻2英寸的目標,使得進出車輛更容易 (Elon & Martin身高超過1米8,改善進出車輛成為設計要求之一)。2. 特斯拉同時改變了座椅後側底盤轉角結構設計。3. Roadster在Elise原有的油箱位置安放電池包,因此強度和空間均有不同要求,經過重新設計的框架使得Roadster的架構強度略優於Elise的設計。4. Roadster需要在Elise原有動力總成、油箱和排氣系統的位置安裝電池包和驅動系統,因此特斯拉提出了重新設計了發動機艙框架結構的需求。5. Roadster的軸距增加了2英寸,為電池包增加了額外空間,並且整車重心向車頭移動以維持前後重量分佈合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外觀。6. 因車重增加、特斯拉提出增強車頭結構的碰撞保護強度。7. 懸架幾何與Elise相同,但Roadster上多個懸架部件得到加強以應對增加的車重。8. 應對增加的車重,剎車系統也相應增強。

總結:因為電動動力總成與傳統燃油系統在形狀、體積方面有不同,而且電動車要比燃油車重不少,Roadster在Elise的基礎上,微調並強化了車身結構和剎車強度。同時,特斯拉為了讓Roadster變得更加符合日常使用,降低了車廂門檻以提高進出的便捷程度。

"

​最近,走在街上被很多特斯拉model 3刷了屏。特斯拉的迅速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不到20年,銷量卻能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老牌車廠叫板,這無疑是眾多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和榜樣。不過,在一切的一切開始之前,你可知道特斯拉的發跡背後,還有那麼一個看似與電動車毫不相干的跑車界大佬?

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 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

2、 特斯拉的第一臺車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是Elon Mask和Model S,那你得好好吸收一下接下來的知識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話說那是2003年的一天,一位叫Martin Eberhard的人試駕了一臺電動跑車。這臺來自“小作坊”AC Propulsion的電動車開起來十分帶勁,而且還不會讓北極熊失去家園,給馬丁叔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不過當時的電動車還在用廉價、過時的鉛酸電池——用久了以後周邊的部件會被腐蝕變爛,有點噁心。而且小作坊出品,設計、做工、品控都有問題。

一個Idea從馬丁叔叔的頭上冒了出來:既然目前還沒有品牌專門設計並量產高規格的純電跑車,我為什麼不親自操作一下呢?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


正巧,馬丁是來自Kindle的前身火箭電子書的電源工程師。他很懂鋰電池,還自詡對電源管理方面有經驗。說幹就幹,他拉了一個叫Marc的朋友,一起在加州開了家公司,名字取自交流電之父特斯拉,許願自己也能成為電動車業內的雷電法王。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但是好景不長,一個給電子書搞電池的人去造車,註定是走不遠的。就在特斯拉陷入困境的時候,一位美國版馬雲經AC Propulsion介紹,認識了這個項目。他覺得這個項目很有想法,而且他剛把他的美國版支付寶(Paypal)高價出手,資金充裕,於是準備跟馬丁叔叔一起搞搞。這個人就是現在大家認識的“鋼鐵俠”——Elon Mask。

不過,馬斯克進公司的第一天,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馬丁:老兄,多虧了你我們的項目才能繼續下去,你覺得我們要如何打造這臺車呢?

馬斯克:什麼怎麼造?

馬丁:額,我是說……或許,你能教一下我怎麼造車?

馬斯克:我一個做金融app的你讓我教你造車?

馬丁:……那你收購我們幹什麼,搞我?

馬斯克:別急,洛杉磯正在辦車展,我去探個路。

或許這就是搞技術的人和做生意的人最大的區別。一個成功的商人的字典裡沒有山窮水盡,馬斯克希望以一臺成熟的運動車款為基礎,研發特斯拉第一款電動車,所以三人在2004年的洛杉磯國際車展上,找到了RogerBecker(時任路特斯汽車工程總監),說服了Roger特斯拉是一個值得考慮、擁有巨大潛力的合作伙伴。自該次會面之後,特斯拉和路特斯建立了堅固友好的合作關係。

特斯拉和路特斯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

1. 特斯拉從路特斯處得到了多項關鍵技術的授權(主要在車輛架構和安全領域);

2. 路特斯工程團隊受聘在特斯拉負責多項工程和造型工作;

3. 路特斯汽車是特斯拉Roadster的合作生產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沒錯,這Roadster便是特斯拉的第一款產品。很多人都以為,Roadster僅僅是在路特斯Elise的底盤構架上裝上了電池電機,便上路了。其實在研發過程中,特斯拉也有著不少輸出,接下來您看到的文字直接引用了官方資料,非常詳細但實則有些冗長,沒有耐心的朋友可以跳過直接看到我的總結。

1. 特斯拉重新工程設計了鋁合金底盤側邊主結構的擠壓方式,並且通過增加強度達成了降低門檻2英寸的目標,使得進出車輛更容易 (Elon & Martin身高超過1米8,改善進出車輛成為設計要求之一)。2. 特斯拉同時改變了座椅後側底盤轉角結構設計。3. Roadster在Elise原有的油箱位置安放電池包,因此強度和空間均有不同要求,經過重新設計的框架使得Roadster的架構強度略優於Elise的設計。4. Roadster需要在Elise原有動力總成、油箱和排氣系統的位置安裝電池包和驅動系統,因此特斯拉提出了重新設計了發動機艙框架結構的需求。5. Roadster的軸距增加了2英寸,為電池包增加了額外空間,並且整車重心向車頭移動以維持前後重量分佈合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外觀。6. 因車重增加、特斯拉提出增強車頭結構的碰撞保護強度。7. 懸架幾何與Elise相同,但Roadster上多個懸架部件得到加強以應對增加的車重。8. 應對增加的車重,剎車系統也相應增強。

總結:因為電動動力總成與傳統燃油系統在形狀、體積方面有不同,而且電動車要比燃油車重不少,Roadster在Elise的基礎上,微調並強化了車身結構和剎車強度。同時,特斯拉為了讓Roadster變得更加符合日常使用,降低了車廂門檻以提高進出的便捷程度。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特斯拉與路特斯技術合作的另外一個是特斯拉從路特斯那裡獲得多項關鍵汽車安全系統的授權。ABS系統、安全氣囊系統等多項安全系統供應商共享,這些供應商也是很多知名OEM整車廠的合作伙伴。

這招非常聰明,因為對於特斯拉這個剛成立的小廠來說,獲得許多系統的獨立合作使用授權的難度較大。通過與路特斯的合作,特斯拉可以整套無修改地採用Elise的車輛安全系統。比如,路特斯的安全氣囊系統使Roadster輕鬆達到安全法規要求。因此,Roadster的許多內飾部件與Elise車型相差無幾,如方向盤和儀表臺上半部等。

但眾所周知,路特斯的造車理念是“色即是空”——Elise的內飾對於一臺日常駕駛用車而言,簡陋得可怕,因此特斯拉重新設計了大部分內飾:

"

​最近,走在街上被很多特斯拉model 3刷了屏。特斯拉的迅速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不到20年,銷量卻能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老牌車廠叫板,這無疑是眾多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和榜樣。不過,在一切的一切開始之前,你可知道特斯拉的發跡背後,還有那麼一個看似與電動車毫不相干的跑車界大佬?

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 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

2、 特斯拉的第一臺車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是Elon Mask和Model S,那你得好好吸收一下接下來的知識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話說那是2003年的一天,一位叫Martin Eberhard的人試駕了一臺電動跑車。這臺來自“小作坊”AC Propulsion的電動車開起來十分帶勁,而且還不會讓北極熊失去家園,給馬丁叔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不過當時的電動車還在用廉價、過時的鉛酸電池——用久了以後周邊的部件會被腐蝕變爛,有點噁心。而且小作坊出品,設計、做工、品控都有問題。

一個Idea從馬丁叔叔的頭上冒了出來:既然目前還沒有品牌專門設計並量產高規格的純電跑車,我為什麼不親自操作一下呢?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


正巧,馬丁是來自Kindle的前身火箭電子書的電源工程師。他很懂鋰電池,還自詡對電源管理方面有經驗。說幹就幹,他拉了一個叫Marc的朋友,一起在加州開了家公司,名字取自交流電之父特斯拉,許願自己也能成為電動車業內的雷電法王。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但是好景不長,一個給電子書搞電池的人去造車,註定是走不遠的。就在特斯拉陷入困境的時候,一位美國版馬雲經AC Propulsion介紹,認識了這個項目。他覺得這個項目很有想法,而且他剛把他的美國版支付寶(Paypal)高價出手,資金充裕,於是準備跟馬丁叔叔一起搞搞。這個人就是現在大家認識的“鋼鐵俠”——Elon Mask。

不過,馬斯克進公司的第一天,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馬丁:老兄,多虧了你我們的項目才能繼續下去,你覺得我們要如何打造這臺車呢?

馬斯克:什麼怎麼造?

馬丁:額,我是說……或許,你能教一下我怎麼造車?

馬斯克:我一個做金融app的你讓我教你造車?

馬丁:……那你收購我們幹什麼,搞我?

馬斯克:別急,洛杉磯正在辦車展,我去探個路。

或許這就是搞技術的人和做生意的人最大的區別。一個成功的商人的字典裡沒有山窮水盡,馬斯克希望以一臺成熟的運動車款為基礎,研發特斯拉第一款電動車,所以三人在2004年的洛杉磯國際車展上,找到了RogerBecker(時任路特斯汽車工程總監),說服了Roger特斯拉是一個值得考慮、擁有巨大潛力的合作伙伴。自該次會面之後,特斯拉和路特斯建立了堅固友好的合作關係。

特斯拉和路特斯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

1. 特斯拉從路特斯處得到了多項關鍵技術的授權(主要在車輛架構和安全領域);

2. 路特斯工程團隊受聘在特斯拉負責多項工程和造型工作;

3. 路特斯汽車是特斯拉Roadster的合作生產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沒錯,這Roadster便是特斯拉的第一款產品。很多人都以為,Roadster僅僅是在路特斯Elise的底盤構架上裝上了電池電機,便上路了。其實在研發過程中,特斯拉也有著不少輸出,接下來您看到的文字直接引用了官方資料,非常詳細但實則有些冗長,沒有耐心的朋友可以跳過直接看到我的總結。

1. 特斯拉重新工程設計了鋁合金底盤側邊主結構的擠壓方式,並且通過增加強度達成了降低門檻2英寸的目標,使得進出車輛更容易 (Elon & Martin身高超過1米8,改善進出車輛成為設計要求之一)。2. 特斯拉同時改變了座椅後側底盤轉角結構設計。3. Roadster在Elise原有的油箱位置安放電池包,因此強度和空間均有不同要求,經過重新設計的框架使得Roadster的架構強度略優於Elise的設計。4. Roadster需要在Elise原有動力總成、油箱和排氣系統的位置安裝電池包和驅動系統,因此特斯拉提出了重新設計了發動機艙框架結構的需求。5. Roadster的軸距增加了2英寸,為電池包增加了額外空間,並且整車重心向車頭移動以維持前後重量分佈合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外觀。6. 因車重增加、特斯拉提出增強車頭結構的碰撞保護強度。7. 懸架幾何與Elise相同,但Roadster上多個懸架部件得到加強以應對增加的車重。8. 應對增加的車重,剎車系統也相應增強。

總結:因為電動動力總成與傳統燃油系統在形狀、體積方面有不同,而且電動車要比燃油車重不少,Roadster在Elise的基礎上,微調並強化了車身結構和剎車強度。同時,特斯拉為了讓Roadster變得更加符合日常使用,降低了車廂門檻以提高進出的便捷程度。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特斯拉與路特斯技術合作的另外一個是特斯拉從路特斯那裡獲得多項關鍵汽車安全系統的授權。ABS系統、安全氣囊系統等多項安全系統供應商共享,這些供應商也是很多知名OEM整車廠的合作伙伴。

這招非常聰明,因為對於特斯拉這個剛成立的小廠來說,獲得許多系統的獨立合作使用授權的難度較大。通過與路特斯的合作,特斯拉可以整套無修改地採用Elise的車輛安全系統。比如,路特斯的安全氣囊系統使Roadster輕鬆達到安全法規要求。因此,Roadster的許多內飾部件與Elise車型相差無幾,如方向盤和儀表臺上半部等。

但眾所周知,路特斯的造車理念是“色即是空”——Elise的內飾對於一臺日常駕駛用車而言,簡陋得可怕,因此特斯拉重新設計了大部分內飾: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1. 座椅寬度增加、路特斯所採用的玻璃纖維被替換成碳纖維、坐墊材料升級;

2. 特斯拉重新設計了提供杯架的碳纖維中控;

3. 增加顯示車輛信息的LCD顯示屏;

4. 增加Blaupunkt機頭、支持iPod 連接。衛星收音機和導航可選;

5. 增加地毯以降噪降溫(是的,Elise的地板是一塊鐵皮);

6. 取消物理門把手,增加電控開門功能、皮質門板、電控車窗、中控鎖、前備箱電控鎖;

7. 門檻降低2英寸。

"

​最近,走在街上被很多特斯拉model 3刷了屏。特斯拉的迅速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不到20年,銷量卻能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老牌車廠叫板,這無疑是眾多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和榜樣。不過,在一切的一切開始之前,你可知道特斯拉的發跡背後,還有那麼一個看似與電動車毫不相干的跑車界大佬?

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 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

2、 特斯拉的第一臺車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是Elon Mask和Model S,那你得好好吸收一下接下來的知識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話說那是2003年的一天,一位叫Martin Eberhard的人試駕了一臺電動跑車。這臺來自“小作坊”AC Propulsion的電動車開起來十分帶勁,而且還不會讓北極熊失去家園,給馬丁叔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不過當時的電動車還在用廉價、過時的鉛酸電池——用久了以後周邊的部件會被腐蝕變爛,有點噁心。而且小作坊出品,設計、做工、品控都有問題。

一個Idea從馬丁叔叔的頭上冒了出來:既然目前還沒有品牌專門設計並量產高規格的純電跑車,我為什麼不親自操作一下呢?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


正巧,馬丁是來自Kindle的前身火箭電子書的電源工程師。他很懂鋰電池,還自詡對電源管理方面有經驗。說幹就幹,他拉了一個叫Marc的朋友,一起在加州開了家公司,名字取自交流電之父特斯拉,許願自己也能成為電動車業內的雷電法王。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但是好景不長,一個給電子書搞電池的人去造車,註定是走不遠的。就在特斯拉陷入困境的時候,一位美國版馬雲經AC Propulsion介紹,認識了這個項目。他覺得這個項目很有想法,而且他剛把他的美國版支付寶(Paypal)高價出手,資金充裕,於是準備跟馬丁叔叔一起搞搞。這個人就是現在大家認識的“鋼鐵俠”——Elon Mask。

不過,馬斯克進公司的第一天,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馬丁:老兄,多虧了你我們的項目才能繼續下去,你覺得我們要如何打造這臺車呢?

馬斯克:什麼怎麼造?

馬丁:額,我是說……或許,你能教一下我怎麼造車?

馬斯克:我一個做金融app的你讓我教你造車?

馬丁:……那你收購我們幹什麼,搞我?

馬斯克:別急,洛杉磯正在辦車展,我去探個路。

或許這就是搞技術的人和做生意的人最大的區別。一個成功的商人的字典裡沒有山窮水盡,馬斯克希望以一臺成熟的運動車款為基礎,研發特斯拉第一款電動車,所以三人在2004年的洛杉磯國際車展上,找到了RogerBecker(時任路特斯汽車工程總監),說服了Roger特斯拉是一個值得考慮、擁有巨大潛力的合作伙伴。自該次會面之後,特斯拉和路特斯建立了堅固友好的合作關係。

特斯拉和路特斯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

1. 特斯拉從路特斯處得到了多項關鍵技術的授權(主要在車輛架構和安全領域);

2. 路特斯工程團隊受聘在特斯拉負責多項工程和造型工作;

3. 路特斯汽車是特斯拉Roadster的合作生產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沒錯,這Roadster便是特斯拉的第一款產品。很多人都以為,Roadster僅僅是在路特斯Elise的底盤構架上裝上了電池電機,便上路了。其實在研發過程中,特斯拉也有著不少輸出,接下來您看到的文字直接引用了官方資料,非常詳細但實則有些冗長,沒有耐心的朋友可以跳過直接看到我的總結。

1. 特斯拉重新工程設計了鋁合金底盤側邊主結構的擠壓方式,並且通過增加強度達成了降低門檻2英寸的目標,使得進出車輛更容易 (Elon & Martin身高超過1米8,改善進出車輛成為設計要求之一)。2. 特斯拉同時改變了座椅後側底盤轉角結構設計。3. Roadster在Elise原有的油箱位置安放電池包,因此強度和空間均有不同要求,經過重新設計的框架使得Roadster的架構強度略優於Elise的設計。4. Roadster需要在Elise原有動力總成、油箱和排氣系統的位置安裝電池包和驅動系統,因此特斯拉提出了重新設計了發動機艙框架結構的需求。5. Roadster的軸距增加了2英寸,為電池包增加了額外空間,並且整車重心向車頭移動以維持前後重量分佈合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外觀。6. 因車重增加、特斯拉提出增強車頭結構的碰撞保護強度。7. 懸架幾何與Elise相同,但Roadster上多個懸架部件得到加強以應對增加的車重。8. 應對增加的車重,剎車系統也相應增強。

總結:因為電動動力總成與傳統燃油系統在形狀、體積方面有不同,而且電動車要比燃油車重不少,Roadster在Elise的基礎上,微調並強化了車身結構和剎車強度。同時,特斯拉為了讓Roadster變得更加符合日常使用,降低了車廂門檻以提高進出的便捷程度。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特斯拉與路特斯技術合作的另外一個是特斯拉從路特斯那裡獲得多項關鍵汽車安全系統的授權。ABS系統、安全氣囊系統等多項安全系統供應商共享,這些供應商也是很多知名OEM整車廠的合作伙伴。

這招非常聰明,因為對於特斯拉這個剛成立的小廠來說,獲得許多系統的獨立合作使用授權的難度較大。通過與路特斯的合作,特斯拉可以整套無修改地採用Elise的車輛安全系統。比如,路特斯的安全氣囊系統使Roadster輕鬆達到安全法規要求。因此,Roadster的許多內飾部件與Elise車型相差無幾,如方向盤和儀表臺上半部等。

但眾所周知,路特斯的造車理念是“色即是空”——Elise的內飾對於一臺日常駕駛用車而言,簡陋得可怕,因此特斯拉重新設計了大部分內飾: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1. 座椅寬度增加、路特斯所採用的玻璃纖維被替換成碳纖維、坐墊材料升級;

2. 特斯拉重新設計了提供杯架的碳纖維中控;

3. 增加顯示車輛信息的LCD顯示屏;

4. 增加Blaupunkt機頭、支持iPod 連接。衛星收音機和導航可選;

5. 增加地毯以降噪降溫(是的,Elise的地板是一塊鐵皮);

6. 取消物理門把手,增加電控開門功能、皮質門板、電控車窗、中控鎖、前備箱電控鎖;

7. 門檻降低2英寸。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此前,路特斯已經為多個汽車品牌進行工程和外觀設計。特斯拉聘用路特斯團隊負責外觀設計、車輛分析、工程設計和零部件供應鏈搭建等方面的工作。

由於當時特斯拉比較困難,Martin打算直接使用Elise的車身覆蓋件。但馬斯克不幹了,他認為超跑不應採用玻璃纖維,並且他的產品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終,特斯拉採用碳纖維製造Roadster車身。除前風擋和側窗外,Elise的所有車身部件都被替換成特斯拉的需求部件。

"

​最近,走在街上被很多特斯拉model 3刷了屏。特斯拉的迅速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不到20年,銷量卻能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老牌車廠叫板,這無疑是眾多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和榜樣。不過,在一切的一切開始之前,你可知道特斯拉的發跡背後,還有那麼一個看似與電動車毫不相干的跑車界大佬?

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 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

2、 特斯拉的第一臺車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是Elon Mask和Model S,那你得好好吸收一下接下來的知識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話說那是2003年的一天,一位叫Martin Eberhard的人試駕了一臺電動跑車。這臺來自“小作坊”AC Propulsion的電動車開起來十分帶勁,而且還不會讓北極熊失去家園,給馬丁叔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不過當時的電動車還在用廉價、過時的鉛酸電池——用久了以後周邊的部件會被腐蝕變爛,有點噁心。而且小作坊出品,設計、做工、品控都有問題。

一個Idea從馬丁叔叔的頭上冒了出來:既然目前還沒有品牌專門設計並量產高規格的純電跑車,我為什麼不親自操作一下呢?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


正巧,馬丁是來自Kindle的前身火箭電子書的電源工程師。他很懂鋰電池,還自詡對電源管理方面有經驗。說幹就幹,他拉了一個叫Marc的朋友,一起在加州開了家公司,名字取自交流電之父特斯拉,許願自己也能成為電動車業內的雷電法王。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但是好景不長,一個給電子書搞電池的人去造車,註定是走不遠的。就在特斯拉陷入困境的時候,一位美國版馬雲經AC Propulsion介紹,認識了這個項目。他覺得這個項目很有想法,而且他剛把他的美國版支付寶(Paypal)高價出手,資金充裕,於是準備跟馬丁叔叔一起搞搞。這個人就是現在大家認識的“鋼鐵俠”——Elon Mask。

不過,馬斯克進公司的第一天,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馬丁:老兄,多虧了你我們的項目才能繼續下去,你覺得我們要如何打造這臺車呢?

馬斯克:什麼怎麼造?

馬丁:額,我是說……或許,你能教一下我怎麼造車?

馬斯克:我一個做金融app的你讓我教你造車?

馬丁:……那你收購我們幹什麼,搞我?

馬斯克:別急,洛杉磯正在辦車展,我去探個路。

或許這就是搞技術的人和做生意的人最大的區別。一個成功的商人的字典裡沒有山窮水盡,馬斯克希望以一臺成熟的運動車款為基礎,研發特斯拉第一款電動車,所以三人在2004年的洛杉磯國際車展上,找到了RogerBecker(時任路特斯汽車工程總監),說服了Roger特斯拉是一個值得考慮、擁有巨大潛力的合作伙伴。自該次會面之後,特斯拉和路特斯建立了堅固友好的合作關係。

特斯拉和路特斯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

1. 特斯拉從路特斯處得到了多項關鍵技術的授權(主要在車輛架構和安全領域);

2. 路特斯工程團隊受聘在特斯拉負責多項工程和造型工作;

3. 路特斯汽車是特斯拉Roadster的合作生產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沒錯,這Roadster便是特斯拉的第一款產品。很多人都以為,Roadster僅僅是在路特斯Elise的底盤構架上裝上了電池電機,便上路了。其實在研發過程中,特斯拉也有著不少輸出,接下來您看到的文字直接引用了官方資料,非常詳細但實則有些冗長,沒有耐心的朋友可以跳過直接看到我的總結。

1. 特斯拉重新工程設計了鋁合金底盤側邊主結構的擠壓方式,並且通過增加強度達成了降低門檻2英寸的目標,使得進出車輛更容易 (Elon & Martin身高超過1米8,改善進出車輛成為設計要求之一)。2. 特斯拉同時改變了座椅後側底盤轉角結構設計。3. Roadster在Elise原有的油箱位置安放電池包,因此強度和空間均有不同要求,經過重新設計的框架使得Roadster的架構強度略優於Elise的設計。4. Roadster需要在Elise原有動力總成、油箱和排氣系統的位置安裝電池包和驅動系統,因此特斯拉提出了重新設計了發動機艙框架結構的需求。5. Roadster的軸距增加了2英寸,為電池包增加了額外空間,並且整車重心向車頭移動以維持前後重量分佈合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外觀。6. 因車重增加、特斯拉提出增強車頭結構的碰撞保護強度。7. 懸架幾何與Elise相同,但Roadster上多個懸架部件得到加強以應對增加的車重。8. 應對增加的車重,剎車系統也相應增強。

總結:因為電動動力總成與傳統燃油系統在形狀、體積方面有不同,而且電動車要比燃油車重不少,Roadster在Elise的基礎上,微調並強化了車身結構和剎車強度。同時,特斯拉為了讓Roadster變得更加符合日常使用,降低了車廂門檻以提高進出的便捷程度。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特斯拉與路特斯技術合作的另外一個是特斯拉從路特斯那裡獲得多項關鍵汽車安全系統的授權。ABS系統、安全氣囊系統等多項安全系統供應商共享,這些供應商也是很多知名OEM整車廠的合作伙伴。

這招非常聰明,因為對於特斯拉這個剛成立的小廠來說,獲得許多系統的獨立合作使用授權的難度較大。通過與路特斯的合作,特斯拉可以整套無修改地採用Elise的車輛安全系統。比如,路特斯的安全氣囊系統使Roadster輕鬆達到安全法規要求。因此,Roadster的許多內飾部件與Elise車型相差無幾,如方向盤和儀表臺上半部等。

但眾所周知,路特斯的造車理念是“色即是空”——Elise的內飾對於一臺日常駕駛用車而言,簡陋得可怕,因此特斯拉重新設計了大部分內飾: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1. 座椅寬度增加、路特斯所採用的玻璃纖維被替換成碳纖維、坐墊材料升級;

2. 特斯拉重新設計了提供杯架的碳纖維中控;

3. 增加顯示車輛信息的LCD顯示屏;

4. 增加Blaupunkt機頭、支持iPod 連接。衛星收音機和導航可選;

5. 增加地毯以降噪降溫(是的,Elise的地板是一塊鐵皮);

6. 取消物理門把手,增加電控開門功能、皮質門板、電控車窗、中控鎖、前備箱電控鎖;

7. 門檻降低2英寸。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此前,路特斯已經為多個汽車品牌進行工程和外觀設計。特斯拉聘用路特斯團隊負責外觀設計、車輛分析、工程設計和零部件供應鏈搭建等方面的工作。

由於當時特斯拉比較困難,Martin打算直接使用Elise的車身覆蓋件。但馬斯克不幹了,他認為超跑不應採用玻璃纖維,並且他的產品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終,特斯拉採用碳纖維製造Roadster車身。除前風擋和側窗外,Elise的所有車身部件都被替換成特斯拉的需求部件。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最後,路特斯滿足了特斯拉的各種要求後,還在自己位於英國Hethel的工廠為特斯拉組裝Roadster,可以說真的是個盡心盡力的老爹。而馬斯克或許是運用了自己的人脈,Roadster一經面世就被各路社會名流一搶而空,成功為特斯拉打響了第一戰,樹立了特斯拉高規格、高性能的形象。

"

​最近,走在街上被很多特斯拉model 3刷了屏。特斯拉的迅速崛起是有目共睹的,成立不到20年,銷量卻能與擁有百年曆史的老牌車廠叫板,這無疑是眾多新能源汽車的目標和榜樣。不過,在一切的一切開始之前,你可知道特斯拉的發跡背後,還有那麼一個看似與電動車毫不相干的跑車界大佬?

在開始之前,我要先問大家兩個問題:

1、 特斯拉的創始人是誰?

2、 特斯拉的第一臺車是什麼?

如果你的答案是Elon Mask和Model S,那你得好好吸收一下接下來的知識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話說那是2003年的一天,一位叫Martin Eberhard的人試駕了一臺電動跑車。這臺來自“小作坊”AC Propulsion的電動車開起來十分帶勁,而且還不會讓北極熊失去家園,給馬丁叔叔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不過當時的電動車還在用廉價、過時的鉛酸電池——用久了以後周邊的部件會被腐蝕變爛,有點噁心。而且小作坊出品,設計、做工、品控都有問題。

一個Idea從馬丁叔叔的頭上冒了出來:既然目前還沒有品牌專門設計並量產高規格的純電跑車,我為什麼不親自操作一下呢?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和馬克·塔彭寧(Marc Tarpenning)


正巧,馬丁是來自Kindle的前身火箭電子書的電源工程師。他很懂鋰電池,還自詡對電源管理方面有經驗。說幹就幹,他拉了一個叫Marc的朋友,一起在加州開了家公司,名字取自交流電之父特斯拉,許願自己也能成為電動車業內的雷電法王。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但是好景不長,一個給電子書搞電池的人去造車,註定是走不遠的。就在特斯拉陷入困境的時候,一位美國版馬雲經AC Propulsion介紹,認識了這個項目。他覺得這個項目很有想法,而且他剛把他的美國版支付寶(Paypal)高價出手,資金充裕,於是準備跟馬丁叔叔一起搞搞。這個人就是現在大家認識的“鋼鐵俠”——Elon Mask。

不過,馬斯克進公司的第一天,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馬丁:老兄,多虧了你我們的項目才能繼續下去,你覺得我們要如何打造這臺車呢?

馬斯克:什麼怎麼造?

馬丁:額,我是說……或許,你能教一下我怎麼造車?

馬斯克:我一個做金融app的你讓我教你造車?

馬丁:……那你收購我們幹什麼,搞我?

馬斯克:別急,洛杉磯正在辦車展,我去探個路。

或許這就是搞技術的人和做生意的人最大的區別。一個成功的商人的字典裡沒有山窮水盡,馬斯克希望以一臺成熟的運動車款為基礎,研發特斯拉第一款電動車,所以三人在2004年的洛杉磯國際車展上,找到了RogerBecker(時任路特斯汽車工程總監),說服了Roger特斯拉是一個值得考慮、擁有巨大潛力的合作伙伴。自該次會面之後,特斯拉和路特斯建立了堅固友好的合作關係。

特斯拉和路特斯的合作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

1. 特斯拉從路特斯處得到了多項關鍵技術的授權(主要在車輛架構和安全領域);

2. 路特斯工程團隊受聘在特斯拉負責多項工程和造型工作;

3. 路特斯汽車是特斯拉Roadster的合作生產商。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沒錯,這Roadster便是特斯拉的第一款產品。很多人都以為,Roadster僅僅是在路特斯Elise的底盤構架上裝上了電池電機,便上路了。其實在研發過程中,特斯拉也有著不少輸出,接下來您看到的文字直接引用了官方資料,非常詳細但實則有些冗長,沒有耐心的朋友可以跳過直接看到我的總結。

1. 特斯拉重新工程設計了鋁合金底盤側邊主結構的擠壓方式,並且通過增加強度達成了降低門檻2英寸的目標,使得進出車輛更容易 (Elon & Martin身高超過1米8,改善進出車輛成為設計要求之一)。2. 特斯拉同時改變了座椅後側底盤轉角結構設計。3. Roadster在Elise原有的油箱位置安放電池包,因此強度和空間均有不同要求,經過重新設計的框架使得Roadster的架構強度略優於Elise的設計。4. Roadster需要在Elise原有動力總成、油箱和排氣系統的位置安裝電池包和驅動系統,因此特斯拉提出了重新設計了發動機艙框架結構的需求。5. Roadster的軸距增加了2英寸,為電池包增加了額外空間,並且整車重心向車頭移動以維持前後重量分佈合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外觀。6. 因車重增加、特斯拉提出增強車頭結構的碰撞保護強度。7. 懸架幾何與Elise相同,但Roadster上多個懸架部件得到加強以應對增加的車重。8. 應對增加的車重,剎車系統也相應增強。

總結:因為電動動力總成與傳統燃油系統在形狀、體積方面有不同,而且電動車要比燃油車重不少,Roadster在Elise的基礎上,微調並強化了車身結構和剎車強度。同時,特斯拉為了讓Roadster變得更加符合日常使用,降低了車廂門檻以提高進出的便捷程度。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特斯拉與路特斯技術合作的另外一個是特斯拉從路特斯那裡獲得多項關鍵汽車安全系統的授權。ABS系統、安全氣囊系統等多項安全系統供應商共享,這些供應商也是很多知名OEM整車廠的合作伙伴。

這招非常聰明,因為對於特斯拉這個剛成立的小廠來說,獲得許多系統的獨立合作使用授權的難度較大。通過與路特斯的合作,特斯拉可以整套無修改地採用Elise的車輛安全系統。比如,路特斯的安全氣囊系統使Roadster輕鬆達到安全法規要求。因此,Roadster的許多內飾部件與Elise車型相差無幾,如方向盤和儀表臺上半部等。

但眾所周知,路特斯的造車理念是“色即是空”——Elise的內飾對於一臺日常駕駛用車而言,簡陋得可怕,因此特斯拉重新設計了大部分內飾: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1. 座椅寬度增加、路特斯所採用的玻璃纖維被替換成碳纖維、坐墊材料升級;

2. 特斯拉重新設計了提供杯架的碳纖維中控;

3. 增加顯示車輛信息的LCD顯示屏;

4. 增加Blaupunkt機頭、支持iPod 連接。衛星收音機和導航可選;

5. 增加地毯以降噪降溫(是的,Elise的地板是一塊鐵皮);

6. 取消物理門把手,增加電控開門功能、皮質門板、電控車窗、中控鎖、前備箱電控鎖;

7. 門檻降低2英寸。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此前,路特斯已經為多個汽車品牌進行工程和外觀設計。特斯拉聘用路特斯團隊負責外觀設計、車輛分析、工程設計和零部件供應鏈搭建等方面的工作。

由於當時特斯拉比較困難,Martin打算直接使用Elise的車身覆蓋件。但馬斯克不幹了,他認為超跑不應採用玻璃纖維,並且他的產品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最終,特斯拉採用碳纖維製造Roadster車身。除前風擋和側窗外,Elise的所有車身部件都被替換成特斯拉的需求部件。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最後,路特斯滿足了特斯拉的各種要求後,還在自己位於英國Hethel的工廠為特斯拉組裝Roadster,可以說真的是個盡心盡力的老爹。而馬斯克或許是運用了自己的人脈,Roadster一經面世就被各路社會名流一搶而空,成功為特斯拉打響了第一戰,樹立了特斯拉高規格、高性能的形象。

飛向宇宙的特斯拉Roadster,背後的男人竟是路特斯?


這便是特斯拉發家致富之路的開端。看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兩個事情:首先你得找到一個有能力並願意滿足你任性要求的大腿,其次你得沒事就用高逼格的Idea去激(qiang)勵(jian)你的大腿,讓他為你做出更好的產品。當然,話這麼說,你還是得先有做甲方的資本。

好了,大腿和Idea我都有了,就差一筆啟動資金了……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