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像陶淵明的唐代大詩人,這首詩說不出哪裡好,然而人人都會背誦

韋應物(公元737~792年),唐代著名詩人,擔任過江州刺史、左司郎中和蘇州刺史,世稱“韋江州”、“韋左司”、“韋蘇州”。韋應物青年時代不拘小節,豪傲放蕩。韋應物的詩以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著稱,留下了“寒雨暗深更,流螢渡高閣”、“殘霞照高閣,青山出遠林”等流傳千古的佳句。

最像陶淵明的唐代大詩人,這首詩說不出哪裡好,然而人人都會背誦

滁州西澗

唐代: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最像陶淵明的唐代大詩人,這首詩說不出哪裡好,然而人人都會背誦

整首詩打眼望去,極素樸尋常。但經過歲月文火的慢慢錘鍊打磨,畫面又極幽靜。幽草、深樹、春雨、野渡這些不驚不乍的意象點綴,充滿著雋永的韻味。溪澗邊青翠的野草以蓬勃的態勢生長,岸邊繁茂的樹林深處時不時傳來幾聲婉轉的黃鸝鳥聲,十分悅耳。

韋應物唯獨喜歡這一株闃寂生長的幽草。春日的群芳百卉韋應物都不愛。他愛的,是生命力頑強的野草。山谷中的野草偏居一隅,性格孤高淡泊,不趨炎附勢於煙火紅塵中的繁華熱鬧,世俗名利。這株溪澗邊生長的幽草,它活在山水田園深處自持修行,修煉好每一次春風吹來時的清雅綠意。

最像陶淵明的唐代大詩人,這首詩說不出哪裡好,然而人人都會背誦

山林中的野草不會與其他繁花爭媚鬥豔,因為名利終究會成空。只有恬淡高雅的曠然飄逸情懷才能生生世世流傳。所以,這株野草亦是韋應物高雅的自況。

滁州城西邊,原本被捕魚人用柳枝系在樹上的漁舟,也不知怎麼地掙脫了束縛,兀自橫斜在河水中,隨著波紋輕輕地晃動。故而詩中“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是最出彩、最獨樹一幟的妙句。“急”字喻明身處朝政水深流急,難以掌控,也常常是身不由己。而一個“自”字凝練得特別精妙。興許詩人託物言志,想表達內心渴望的無拘無束,不必聽從別人安排,能過自由自在的悠閒生活。

最像陶淵明的唐代大詩人,這首詩說不出哪裡好,然而人人都會背誦

雨水節氣過後,蜜蜂忙著採蜜,鳥兒忙著歌唱,花兒忙著綻放。河中的水流也愈來愈旺盛,像錢塘江漲潮時那般湍急。清人沈德潛在《說詩晬語》中評價韋應物的詩歌風格時說:“五言絕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蘇州之古澹,併入化機。”

彼時,公元781年,唐德宗李適在位時,韋應物被封為滁州刺史一職。可此時,韋應物愈來愈厭倦官場上的明爭暗鬥,厭惡世俗裡的鮮衣怒馬。他特別希望能得到解脫,得到山水清音的沐浴。故而這首詩不僅是對春日的喜愛,亦是借物抒情表達自己厭倦朝政的蠅營狗苟,渴望幽居田園,得到人生圓滿。

最像陶淵明的唐代大詩人,這首詩說不出哪裡好,然而人人都會背誦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想來陶淵明躬耕田園的生活,為韋應物的念想做了最好的解答。《滁州西澗》最後落筆所寫的春雨是清寂的、孑然的、哀慼的,因為他尚且處在朝政中,心想出世卻身不由己。韋應物篤信佛教,所以在他的思想中難免會有寂寂無為、獨善其身的空靜想法,認為繁華是鏡花水月的空,山水田園才是洗滌身心疲憊的良藥。歲月始終是恩慈的,終於,韋應物圓滿了心中的渴慕,過了一段半仕半隱的幽居光陰。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