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朱解說“雍正粉彩”的優雅文化

陶瓷 雍正 瓷器 中國古代史 涼生僅此 2017-05-19

雍正時期(1723~1735)處於清王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鼎盛時期。雍正皇帝是一位促進清前期社會發展的政治家,他的政績使陶瓷製造業在江西景德鎮的御窯廠有了長足的發展。這一時期,粉彩成為景德鎮彩瓷 的主流,無論是在造型,胎釉,還是彩繪圖案方面,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其質量之高,歷朝都望塵莫及。在同期琺琅彩的影響下,雍正粉彩呈現出精緻,潔淨,細膩的特點。這時彩料的提煉相當純淨,施彩和洗染的技法精確熟練,其中施彩細緻,繪畫生動的多為寫實之作。費工費時的層層塗染是其後任何朝代都無法企及的。雍正粉彩的發展為乾隆朝粉彩的盛行,以及粉彩至今依然是彩瓷生產的主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器型

小朱解說“雍正粉彩”的優雅文化

傳世的雍正粉彩多為生活用品及陳設品,造型極為豐富,除了繼承康熙朝的部分造型外,還幾乎仿遍了中國的歷代民窯,廣泛借鑑了其他工藝品的器型優點,“厚古不薄今”。每件器物的形體構造都結合用途而精心設計,非常講究整體線條美及各部位的比例協調,高矮適度。其器物無論大小,形體變化含蓄柔和,線條委婉,極富生氣。器物的重心一般在整體的下半部,不僅美觀,而且有端莊之感,後仿品雖然器型秀美,大多數都不合比例,有漂浮不定之感。

雍正粉彩瓷在注重器物美觀的同時,還注重器物的實用性。雍正器物注重處理,如器物的口部都處理的十分規整,極少有變形的,琢器的修坯精細,幾乎看不出接痕,甚至不起眼的底足處理亦不掉以輕心。一般底足支痕既細又小,並常塗有各種釉進行掩飾,足邊滾圓,露胎窄細,特別是盤,碗之類的器物的底足已成圓滾的“泥鰍背”。這些細節處理嚴格,使人感覺器物的完美和利落。民窯粉彩器型主要有碗,盤,瓶,筆筒,香爐,塑像等。

胎釉

小朱解說“雍正粉彩”的優雅文化

雍正時,因瓷土選料精細,對瓷器的生產工藝嚴格,因而胎體堅白細潤,瑩潤無暇。這時的胎不僅白且薄,已達到了“只恐風吹去,還愁日炙銷”的地步。

這時的釉面色調多為純白色,似玉般溫潤細膩,胎薄體輕,在上面繪彩更能突出所繪紋飾線條纖細,色彩柔和的沒骨畫效果。

彩繪

小朱解說“雍正粉彩”的優雅文化

雍正粉彩繪畫風格秀逸,精妙入神。彩繪所畫紋飾以花卉草蟲蝴蝶為主,其次是人物故事,動物,山水畫等。其畫法有多種,如平塗,渲染,沒骨法,洗,皴,點等,工筆,寫意俱全,富有中國繪畫的風韻,改變了傳統五彩用筆古硬和料色濃重的畫風。因用筆輕重緩急不同,線條或流動自然,或剛勁挺拔,表現出不通的景物特徵。

彩料方面,色彩品種豐富而且用色富於變化,同時對彩料的提煉相當純淨。雍正粉彩中有些色彩是前所未見的,如紅彩。雍正官窯使用黃金做原料,燒製出豔如胭脂的金紅,色澤嬌嫩無比,也稱胭脂紅。

雍正官窯粉彩瓷多在白釉面上直接施彩作畫,由於此時的瓷胎極其精細,釉面分外白淨,使粉彩的柔和色彩更能充分顯示其清麗的美感。此時金彩也常在官窯粉彩上加繪,而雍正時民窯則沒有見到金彩與胭脂彩的使用。同官窯粉彩一樣,民窯粉彩的畫法突破了五彩“單線平塗”的侷限,以惲壽平的沒骨法入畫,所繪花卉草蟲栩栩如生。由於官窯粉彩瓷器受到種種限制,所以有少量器物與同期民窯器物相比,往往工細有餘而活潑不足,即“官窯至精,民窯瀟灑”。

款識

小朱解說“雍正粉彩”的優雅文化

雍正粉彩瓷器款識,官窯多為青花雙圈二行或三行“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款。六字二行楷款為官窯專人書寫,字體工整有力,青花色調純正;六字三行者書寫略草。雍正民窯粉彩器的款識多為花押款,即青花方塊錦款即用青花畫蕉葉,銀錠,寶鼎,靈芝,雜寶,書卷等多種圖記款。私家堂名款多為民窯中的精品,如“望吟閣”,“百露堂”等,亦有一部分無款雍正民窯粉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