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中貴族宋,汝窯風格,鏤空雕三足香爐

陶瓷 瓷器 北宋 玩通古今 2017-05-06

瓷中貴族宋,汝窯風格,鏤空雕三足香爐

汝窯,中華傳統制瓷聞名技術之一,中國北宋期間主要代表瓷,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汝瓷文明又是宋代文明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它以其技術精深,外型俊美,釉面蘊潤,典雅素淨的丰韻而獨具風貌,在中國青瓷開展史上,是一個劃時代的主要象徵。汝瓷外型古拙大方,以貴重瑪瑙為釉,色澤共同,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後初霽雲破處”,“千峰碧水翠色來”之美好,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色,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殿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瑰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腰纏萬貫,不如汝瓷一片”。1952年,周恩來總理指示“開展祖國文明遺產、康復汝窯出產”。通過上百次試驗和研討,1958年燒製出第一批豆綠釉技術品,1983年8月汝窯天藍釉通過專家判定,均到達和超越宋代汝窯水平。從此,汝瓷成了汝州市人的一張名片。
瓷中貴族宋,汝窯風格,鏤空雕三足香爐

宋,汝窯風格,鏤空雕三足香爐

汝窯瓷器胎均為灰白色,深淺有別,都與焚燒後的香灰類似,故俗稱“香灰胎”這是判定汝窯瓷器的關鍵之一。汝窯瓷釉根本色彩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俗稱“鴨蛋殼青色”,釉層不厚,隨外型的轉機改變,呈現濃淡深淺的層次改變。釉面開裂紋片,多為錯落有致的極細紋片,俗稱為“蟬翼紋”。汝瓷胎質細膩,胎土中含有微量銅,迎光照看,微見赤色,胎色灰中略帶著黃色,俗稱“香灰胎”,多見汝州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汝州文廟、清涼寺等窯址;汝州張公巷汝窯器,胎呈灰白色,比別的窯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窯的主要特徵。汝瓷為宮殿壟斷,制器不計成本,以瑪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藍色較多,也有豆綠、青綠、月白、桔皮紋等釉色,釉面潤澤柔軟,純潔如玉,有明顯酥油感受,釉稍透亮,多呈乳濁或結晶狀。用放大鏡調查,可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少氣泡,釉面撫之如絹,溫潤古拙,亮光瑩潤,釉如堆脂,素靜高雅、色澤潤澤純正、紋片晶亮多變為主要特徵。視之如碧峰翠色,有似玉非玉之美。釉中多布紅暈,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落日晚霞,有的似雨後初霽,有的如長虹懸空,世稱“天青為貴,粉青為尚,天藍彌足珍貴。”汝州張公巷汝瓷,釉呈天青、粉青,釉色潤澤,手感如玉。有青如天 、面如玉、晨星稀的典型特徵。宋代宮殿用汝窯器物通常均選用滿釉支燒,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汙染,需用匣缽裝好,並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避免與匣缽粘連。高濂的《遵生八箋》說汝窯“底有芝麻細微掙針”。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三、五、七個,六個支釘的很少,痕跡很淺,大小如粟米。張公巷的器物呈圓形支釘。蟒川嚴和店、大峪東溝一帶汝窯器多無支釘痕,個別碗、套盒、凹足缽、洗、器蓋等用墊餅支燒技術。汝窯器有瓶、尊、盞託、碗、盤、洗、奩、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數還有堆花、印花等裝修,底部更有青花年號款,多是用刀筆描寫,和印花、模印等技術。如:天青花草紋鵝頸瓶、粉青履蓮盞託、天青蓮花瓣深腹盂、天青牡丹花龍紋缽、蓮斑紋缽、輻射紋荷葉器座、輻射紋斂口花缽(藏河南),暗花雙魚盤(藏英國)。別的,在傳世品的單個器物上還出現有文字。如:“奉華”二字多見於尊、瓶、碟之上。“蔡丙”、“寧”則是見於小碟與洗上。文字雖不是裝修,但仍提高了對器物的鑑賞意趣,其中“奉華”應是宋奉華宮的專用物。器形又分裹足、平底、三足、凹足、葵口、窄板沿和寬板沿諸種。盤分有裹足、凹足、平底、直口和荷花口數種。還有三足洗、弦紋尊(奩)、套盒、尊、方壺、圓壺等,還有為數不多的蓮花器座、荷葉器座、鏤孔器、鳥、龍等瓷塑技術品。也用花、鳥、蟲、魚裝修來滿意皇親貴族們的閒情逸趣。瓷中貴族宋,汝窯風格,鏤空雕三足香爐

宋,汝窯風格,鏤空雕三足香爐

汝瓷開片堪稱一絕,開片的形成,開始時是器物於高溫焙燒下產生的一種釉表缺陷,行話叫“崩釉”。汝窯的藝術匠師將這種難以控制的、千變萬化的釉病,通過人為地操作轉換為一種自然美妙的裝飾,而且控制的恰到好處,可謂巧奪天工的絕活。釉面開片較細密,多呈斜裂開片,深淺相互交織疊錯,象是銀光閃閃的片片魚鱗,或呈蟬翼紋狀,給人以排列有序的層次感。釉中細小沙眼呈魚子紋、芝麻花和蟹爪紋。並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葉沫,部分柳條紋狀的開片是因手拉坯轆轤旋轉時,使泥料分子排列結構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現象。汝窯天青釉弦紋樽 ,此樽仿漢代銅樽外型,器形規整,仿古逼真,釉色瑩潤光潔,濃淡比照天然。瓷樽始於宋,汝窯、定窯、龍泉窯均有燒造,是擺設用品。所見傳世宋代汝窯天青釉弦紋樽只要兩件,除故宮博物院保藏的這件以外,英國倫敦大維德基金會亦保藏一件。汝窯燒製的汝瓷因為其絕妙的色澤、獨特藝術價值,深得帝王歡心,有“宋瓷之冠”的美譽。汝窯又與同期官窯(河南開封)、哥窯(浙江龍泉)、鈞窯(河南禹縣)、定窯(河北曲陽)合稱“宋代五大名窯”,位居五大名窯之首。汝窯以傳承藝術為己任,採用傳統手藝製造陶瓷方法,製造一個陶瓷的工序高達十三道,包含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畫坯、上釉、燒窯、成瓷、成瓷缺點的修補,做工精密,規劃唯美、承藝汝瓷以“釉色層”搶先,器型古拙高雅得當,光潤有度,因為汝瓷釉層厚,常有開片如魚鱗、蟬翼狀,久用以後茶色會著附於裂紋處,形成不規則的改換交織的斑紋,故而手感光滑如脂,似玉非玉之美。宋人歐陽修在《歸田集》中對汝窯的論說:汝窯瓷真實最美的即是釉,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也即是如今所說的翠青色。而汝瓷真實的瓷色是半瓷化作的,玻化不明顯,器身不透亮光,因而不掃除後人把珍品當作“陶”而丟掉,故存世甚稀。而《清波雜誌》裡宋人周輝對汝窯的精述,汝瓷以釉制勝,今世青瓷不能同比,真品釉色青中眾多、純潔、溫潤,釉面隱現出一種柔和宛轉的光澤,它既不一樣鈞瓷的乳光,也不一樣哥窯的脂光,而是一種相似古玉般內蘊的光澤。其時汝瓷是唯供御揀退方許出賣,近尤難得。現從文獻可知,汝瓷也可民用,絕非“禁止民用”之說。對自藏汝窯瓷及由此對全部汝窯作較全部簡述的則是明代學者高濂的《燕閒清賞箋》中提及,“汝窯,餘嘗見之,實為瑪瑙末入釉,汁水瑩厚如堆脂,然汁中棕眼隱若蟹爪,其釉色有天青、粉青,還有翠綠和天藍等。粉青為上,天藍彌足珍貴。有"雨後初霽雲破處"之稱讚,釉面可視碧玉,也不為過。一切歷代青瓷應以汝窯為冠。”瓷中貴族宋,汝窯風格,鏤空雕三足香爐

宋,汝窯風格,鏤空雕三足香爐

金滅北宋後,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刻前後只要二十年,由於燒造時刻時間短,傳世亦不多,在南宋時,汝窯瓷器現已十分稀有。流傳到今天的真品已缺乏百件,已知的僅67件半,其間臺北故宮21件,北京故宮17件,上海博物館8件,英國戴維我國藝術基金會(Percival David Foundation of Chinese Art)7件,別的散藏於美、日等博物館和私家保藏約10件,還有在我國內地零星的兩件以及某博物館裡的半件。全國際保藏有汝窯瓷器的博物館不到10家。1992年一件直徑8釐米的汝窯小盤在紐約蘇富比拍賣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以154萬美元成交。以後,在香港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汝窯三犧尊更是創下5000萬港元的天價。香港蘇富比2012年4月4日舉辦“我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有900年曆史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34口叫價,以天價2.0786億港元成交,較拍賣前估值底價高逾3倍,改寫宋瓷國際拍賣紀錄。拍賣場內競投氛圍火熱,傍邊“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先拔頭籌,拍賣由第一口價四千萬港元開端,有八位競標者爭持約十五分鐘,當叫價至一億四千萬港元時,一名電話競投者與一位場內競投者仍激烈爭持,再經過十口叫價後,終究以三十四口叫價,由電話競投者以天價二億零七百八十六萬元成交,改寫宋瓷國際拍賣紀錄,並較估價高逾三倍。縱有萬貫不如汝瓷一片汝瓷以貴重瑪瑙為釉,色澤共同,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後初霽雲破處”之美好,溫潤古拙。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稱。北宋時汝瓷器表常刻“奉華”二字,京畿大臣蔡京曾刻姓氏“蔡字”以作榮記。宋、元、明、清以來,宮殿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瑰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腰纏萬貫,不如汝瓷一片”。據古陶瓷專家陳萬里先生推論:“從宋徽宗崇寧五年,上溯到哲宗元祐元年,是汝瓷開展的鼎盛時期。其時,北宋皇室,不惜工本,命汝州造青瓷,是因定州白瓷有芒,統治者以為不勝用,遂命汝州造青瓷”。汝瓷自此選為皇室御用珍品,亦稱汝官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