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賞析:黃地粉彩描金福壽紋葫蘆瓶

陶瓷 瓷器 乾隆 中國古代史 古今世博 2017-06-23

粉彩,又名“洋彩”,屬於釉上彩瓷器的一種,其工序為拉坯施釉入窯燒製後,再在釉上繪彩,之後二次入爐烘燒。粉彩最早出現於清代康熙晚期,是在五彩和琺琅彩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它使用一些西洋方法調製出顏料,比傳統的五彩瓷更豐富,故名“洋彩”;而二次入爐烘彩的溫度大約為700℃,比烘燒五彩瓷的800℃略低,所以其色彩質感顯得比較柔軟,故又名“軟彩”。

精品賞析:黃地粉彩描金福壽紋葫蘆瓶

乾隆時期(1736--1795),為清代瓷器製作的鼎盛期,從乾隆開始,粉彩在彩瓷的領域中幾乎完全取代了五彩的地位。這時的粉彩在裝飾工藝上漸趨繁縟,形制上豐富多樣,特別是用於陳設的各大器型,如轉頸瓶,轉心瓶,天球瓶,葫蘆瓶、扁瓶,多角瓶等甚為流行。這些工藝繁複,色彩濃豔明麗的器皿是乾隆彩瓷志製品中的傑出代表,同時,裝飾工藝的發展使得仿生瓷器的成功燒製成為可能,利用粉彩粉潤柔和的質感,層次分明的色澤,石木及各種動植物的色調和質感都能夠準確細緻的加以表現。乾隆時期的粉彩綜合了康熙與雍正兩朝的制瓷工藝,乾隆帝對有些粉彩器物的用途、形體、花紋的要求常有御旨。

精品賞析:黃地粉彩描金福壽紋葫蘆瓶

粉彩可分為“白地粉彩”和“色地粉彩”兩大類。“白地粉彩”是在白胎透明釉上繪粉彩圖案,康熙、雍正時期都只見有白地粉彩瓷器。而乾隆時期國力昌盛,奢靡之風盛行,表現在瓷器上,則是富麗、繁縟的裝飾風格大行其道。“色地粉彩”就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即在某種顏色釉瓷的基礎上繪粉彩紋樣,如紅地粉彩、綠地粉彩、黃地粉彩、藍地粉彩、紫地粉彩等等。黃地粉彩,在清宮檔案裡也稱為黃地粉彩,據乾隆內務府檔案記載,皇帝曾旨唐英”……外面俱燒黃地粉彩地杖,花樣各按吉祥紋樣……”。

精品賞析:黃地粉彩描金福壽紋葫蘆瓶

此黃地粉彩描金福壽紋葫蘆瓶,撇口,長頸,上腹下垂,下腹扁圓,圈足。口沿繪金彩,下繪如意雲頭邊飾,器外壁黃地粉彩繪勾蓮紋,枝葉繁茂,凸顯植物的茁壯和生命力。上腹部繪有對稱“團壽紋”,下腹紅彩飾“卍”字符,四端縱橫伸延,互相銜接,也稱萬字錦、萬字不到頭紋。寓意綿長不斷和萬福萬壽不斷頭之意。足圈飾蓮瓣紋一週。底施松石綠釉,礬紅彩書“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書款。此器造型端莊秀美,紋飾繁縟,製作精美絕倫,純淨瑩潤的黃釉色地與色彩華美的粉彩紋飾相配,為乾隆粉彩器的上乘之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