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中宗李顯皇后韋氏:學誰不好偏要學武則天!


文:木木(讀史專欄作家)

有一個段子說:中國歷史上有一個人,他的父親是皇帝,他的母親是皇帝,他自己是皇帝,他的弟弟是皇帝,他的兒子是皇帝,他的侄子也是皇帝——猜猜他是誰?

答案是:六味地黃(六位帝皇)丸唐中宗李顯。

電視劇《大明宮詞》裡選了郭冬臨來扮演李顯,演得不錯,然而事實上,李顯長得比我們想象得好看多了:

明崇儼說他“英王狀貌類太宗”;他的母親武后“美容止”;他的兒子李重潤“風神俊朗”;他的女兒安樂公主“光敏動天下”……

從這些間接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李顯的顏值非但不低還很高,那麼為什麼他給人的印象卻是一副怯懦的、怕事的、膽小的、無能的、窩囊的形象,成為中國歷史上窩囊皇帝的傑出代表,絲毫與俊美瀟灑、君臨天下不沾邊呢?

這大抵是因為李顯的一生,是不由自主的、被女人控制的一生:做皇子和做太子時,被母親武后控制;做皇帝時,被皇后韋氏和昭容上官婉兒控制,被女兒安樂公主控制,還被妹妹太平公主控制。

李顯的原配是出身高貴的趙氏,她是唐高祖女兒常樂公主的女兒,按照輩分,李顯要叫她一聲表姑姑。

但是常樂公主與侄媳婦武后不投緣,趙家都被武后害死了,表面風光的英王正妃被武后活活餓死了。

膽小懦弱的李顯自然是不敢多說什麼,繼娶了出身普通的韋氏,李顯被立為太子後,韋氏成了太子妃,很快就被李顯生下了長子李重潤。

與李顯的膽小懦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韋氏的膽大妄為,只是做太子妃時,她還沒有什麼機會發揮。

等到唐高宗李治病逝,李顯繼位為唐中宗,韋氏成了皇后,她迫不及待地提拔自己的孃家,韋氏的父親韋玄貞跟坐直升機似的一路升官,馬上就要做宰相了,被宰相裴炎叫停。

李顯在韋氏面前失了面子很有些氣惱,口不擇言說要把天下送給韋家。

這還了得,韋氏很快為自己的愚蠢和大膽付出了代價,武則天正好找到理由,以雷霆手段迅速廢掉了李顯,韋玄貞被削官流放,李旦登基為帝。

“廬陵王”李顯和韋氏只能帶著兒女和姬妾,流放到了房州,從此遠離長安,過得困苦不堪不說,還一直被武后派人監視,整天提心吊膽惶惶不可終日。

後來的安樂公主是韋氏的最後一個孩子,因為出生時沒有襁褓,只能拿李顯的舊衣服裹著,所以取名裹兒,因為生在最窮困窮迫的日子裡,她得到了李顯和韋氏最多的寵愛。

有很多次,李顯想到了自盡的二哥李賢,覺得自己總有一天也會被母親殺掉的,還不如自盡,所以他一次次尋死,但每一次都被韋氏攔住了,不能不說,這個女人的生命力比起李顯要強悍得多。

李顯對於韋氏的依賴應該就是在那段艱難的歲月裡形成了,十四年的時光就這麼度過,直到他們一家被武則天安排人祕密接回長安,重新立為太子。

再次重回權力的漩渦之中,李顯已經沒有了當年第一次當太子和當皇帝時的蓬勃壯志,他的心理年齡已經明顯地老於他的生理年齡,一切都是被安排、被控制,他已經活得很麻木了。

反倒是韋氏,這個陪著李顯捱了十四年苦楚的女人,終於學會了隱忍,終於派來了翻身的機會,她的恭順外表下面,是更加蓬勃的強悍的野心和鬥志。

可是,李顯和韋氏還沒有來得及消化這突如其來的驚喜,他們的長子李重潤,庶女永泰郡主和女婿武延基就因為私下非議武則天和張家兄弟而被迫慘死。

這個打擊對於韋氏是致命的,因為李顯的四個兒子裡面,只有長子李重潤才是她親生的,而且李重潤才十九歲,還沒有娶妻生子。

武則天這一手斷送了韋氏將來指望親生兒子繼位,自己做皇太后的希望,也導致了韋氏後來堅持要立自己的親生女兒安樂公主為“皇太女”,甚至是間接堅定了韋氏後來也想要做女皇的決心。

李顯重登皇位後,再次成為皇后的韋氏這一次真正成了大唐後宮的女主人,這一次她的所有曾經被迫壓制的種種慾望都一發不可收拾地冒了出來,並且因為不再有人能壓制,因為李顯的縱容而越發地變本加厲起來:

韋后父親韋玄貞被追封為上洛郡王;

庶子李重福不但與太子之位無緣,還被貶出京城,韋后認定當年就是因為他的有意告密或者無心中的口無遮攔,才導致了李重潤的慘死;

追諡死去的李重潤為“懿德皇太子”,還為他選聘國子監丞裴粹夭折的女兒為“太子妃”,舉行冥婚;

做了李家死敵武三思的情婦,還把最心愛的女兒安樂公主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

也不能說韋后這一切都是在為自己將來做女皇鋪路,性格魯莽的她還沒有那麼厲害的政治手腕,但是她的膽大妄為和無所不為卻是事實。

傳言說韋后和武三思共坐御床下棋,李顯卻站在一旁幫他們算輸贏,這畫面,也是不忍直視。

全天下都知道了皇后的醜聞和淫亂,李顯卻是非常大度地不予阻止,就算韋后和武三思聯手戕害李家親貴皇室成員,陷害朝堂重臣,李顯也由著他們,不聞不問,他甚至很樂於讓全天下的人都知道自己是怕老婆的,這天下是由韋后當家作主的。

直到韋后和武三思把心思動到了太子、庶出的皇三子李重俊身上,他們想要廢了太子,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太子被欺負得所有人都看不下去了,被安樂公主當成奴僕使喚,李顯依然糊塗不管。

不想像二哥李重福那樣被貶或者被滅的李重俊奮起反抗,殺了武三思父子,奔入禁宮要抓捕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結果李顯在玄武門城樓上,親自勸降了起事的眾將,李重俊被殺,韋后和安樂公主躲過一劫。

李重俊死後,李顯想立最後一個兒子庶子李重茂為太子,韋后堅決不同意,一定要立安樂公主為“皇太女”。

同時,韋后還在積極製造各種“祥瑞”,想要仿效武則天做女皇。

最後的障礙就是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不除掉他們,什麼都是空談,於是韋后便指使黨羽誣告太平公主和李旦,說他們是李重俊政變的後臺,要李顯處死他們,李顯居然還真信了,要不是御史中丞蕭至忠拼命勸阻,李顯還真就殺了太平公主和李旦。

韋后徹底與李家撕破了臉皮,但是當時韋家勢力佔上風,而且李顯一味偏袒妻女,所以太平公主和李旦只能忍。

俗話說,凡作死者必得償所願,韋后和安樂公主就是,她們居然傻到毒死了庇護她們的李顯,以為這樣就可以掌握朝政大權。

李顯被毒死後,韋后祕不發喪,找來上官婉兒擬好遺詔才對外宣佈李顯駕崩。

韋后的算盤是先讓李重茂繼位,自己以太后身份垂簾聽政,然後再廢掉李重茂,自己做女皇。

韋后做得太囂張、太明目張膽,她的野心路人皆知,太平公主聯合李旦第三子李隆基突襲後宮,殺死了韋后,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

小皇帝李重茂被太平公主廢掉,相王李旦登基為帝,後遜位為太上皇,唐玄宗李隆基即位為帝。

韋氏一番折騰多年心血,最後卻是為李隆基做了嫁衣裳。

當年,她在房州陪著李顯清貧忐忑中煎熬的時候,她是勇敢的堅強的妻子;

後來,她為了長子李重潤慘死傷心難過的時候,她是令人同情的母親;

再後來,她一步步走進了自己的命運,直到死亡。

只是,她有別的路可以走嗎?

從她被選為李顯的續絃,嫁給李顯進入太子東宮開始,她的命運就已經幾乎註定了吧。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