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後,唐朝駐軍在西域繼續堅持了多久?

唐朝 李唐 唐軍 郭子儀 歷史研習社 歷史研習社 2017-09-10

文|顏釗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公元755年,安史叛軍自幽州南下,席捲著大唐江山。一年之後,老將哥舒翰所統的20萬唐軍,全軍覆沒於靈寶城外,潼關失陷,長安城門戶大開。唐明皇不得不帶著楊貴妃、皇子皇孫們倉皇幸蜀。

靈寶慘敗後的唐帝國,內地早已無兵可用。為了平定叛亂,剛剛登基的唐肅宗不得不遠調駐守西北的唐軍回師平叛。因此,守衛西域的安西、北庭都護府、守衛河西走廊的河西節度使在得到肅宗的命令後,迅速將屬下的軍隊大批調往內地,參與平定安史的戰爭。

安史之亂後,唐朝駐軍在西域繼續堅持了多久?

然而西北駐軍的內調對唐朝而言,則是一把雙刃劍。西北駐軍的回調,為安史之亂的平定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也使唐朝在西北的防禦力大為削弱。吐蕃對河西走廊本覬覦許久,只是無奈唐朝長期屯駐重兵防守河西走廊,才無法得手。此時唐朝將河西走廊與駐防西域的守軍調回平叛,對吐蕃而言簡直天賜良機,於是吐蕃趁機出兵,攻下河西走廊。可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唐朝在丟掉了溝通本土與西域的河西走廊後,卻依然控制著更為遙遠的西域。

只是此時的西域,在吐蕃的步步蠶食下,只剩安西四鎮與北庭兩地,更因河西走廊的淪陷,早已和李唐中央失去了聯繫,成為了一塊名副其實的“飛地”。

安史之亂後,唐朝駐軍在西域繼續堅持了多久?

儘管西域唐軍早已被吐蕃圍困成為孤軍,可在失去了朝廷支援的情況下,西域守軍仍然奉李唐正朔堅守西域。而率領這支西域孤軍,固守抗敵的就是唐朝歷史上赫赫有名的鐵血郡王郭昕。

郭昕是唐朝中興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侄子,他於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受伯父郭子儀推薦前往西域任職,並於安西都護爾朱某死後,接替其擔任“安西四鎮留後”(四鎮實際最高長官),這也開啟了他威震西域四十載的傳奇一生。不幸的是,郭昕剛到任一年,吐蕃就急攻河西走廊,連陷甘州、肅州等地,並徹底擊敗河西軍主力,切斷了西域地區與唐朝直轄本土之間的交通聯繫。

郭昕並未就此投降吐蕃,他依舊奉李唐正朔,更與鎮守北庭的李元忠聯合,堅守安西四鎮,甚至在困守之際,還一直試圖與遠在長安的朝廷取得聯繫,不斷派出人馬向長安進發。建中二年(781年),終於有信使回到了長安,與長安失聯近十六的西域,再次與朝廷取得了聯絡。朝野上下皆被他們“捨身報國”的精神感動,連唐德宗本人都為之欽佩,特意下詔激勵西域將士,並拜郭昕為安西大都護、安西四鎮節度使,加封武威郡王。

安史之亂後,唐朝駐軍在西域繼續堅持了多久?

可此時的大唐剛剛從安史之亂中恢復過來,內有藩鎮割據,外有吐蕃虎視眈眈,除了精神鼓勵法,哪有餘力支持西域?唐德宗甚至還一度想割讓西域,以換取唐朝與吐蕃間的和平,無奈之下,郭昕依舊只能獨立堅守。

當時間來到貞元三年(787年),郭昕困守安西的局勢發生了轉變,唐德宗因吐蕃“平涼劫盟”(787年,吐蕃大相尚結贊借約唐會盟平涼之際,企圖伺機劫唐主盟使渾瑊,以除掉唐朝抗擊吐蕃的將領)之事,轉而與西北地區的另一大勢力回紇修好。同時,唐德宗還派遣段文秀,借道回紇前往安西,表明唐朝不放棄西域的決心,以激勵堅守安西將士。

這對於郭昕來說,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雖然李唐中央依舊無法直接支援安西,但是有了回紇的支持,仍然可以大大減輕北庭、安西二府飛地唐軍將士所面臨的軍事壓力,此時邊疆也一度出現了安謐的景象。

安史之亂後,唐朝駐軍在西域繼續堅持了多久?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回紇勢力的衰落以及北庭都護府的陷落(790年),郭昕所堅守的安西四鎮再次暴露在吐蕃的攻勢之下。只是這次在失去回紇與北庭都護府的援助後,郭昕也是獨木難支無力迴天。

貞元六年(790年)于闐(今天于田周圍地區)失陷、貞元十九(803年)年,大漠重鎮西州(今吐魯蕃)陷落,五年後的元和三年(808年)安西節度使所在地龜茲陷落。安史之亂後(763年),堅守西域長達四十五年的郭昕殉國,唐朝也徹底失去對西域的控制。而郭昕則因其受封武威郡王及堅守西域安西四鎮的功績,被後世尊為“鐵血郡王”。

參考資料:

劉昫:《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薛宗正:《安西與北庭—唐代西陲邊政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

康樂:《唐代前期的邊防》,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79年。


【想獲得閱讀歷史有哪100本經典書籍,請關注公眾號“歷史研習社”(ID mingqinghistory)】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