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開一代盛世的明君 但殺兄奪嫡之舉總讓人心寒

唐朝 唐太宗 李淵 李元吉 謝流石 謝流石 2017-09-17

一、開一代盛世

公元626年9月4日李世民即位,次年改號貞觀。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為人所津律樂道,頌揚備至。

他是開一代盛世的明君 但殺兄奪嫡之舉總讓人心寒

唐朝大詩人杜甫詩讚:“煌煌太宗業,樹立甚宏達。” 白居易贊他:“聖人有作垂無極!”宋代史家司馬光這樣贊評:“太宗文武之才,高出前古。蓋三代以還,中國之盛未之有也。”而最優秀的文學家蘇軾也盛讚李世民:“予觀漢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殺人者致之,其餘殺人愈多,而天下愈亂。”“太宗之從諫近乎聖。”

一、玄武門之變

李淵年幼時父母早逝,所以他後來對於自己的子女一貫都非常疼愛,尤其是建成、世民、元吉三位嫡出皇子。不斷給他們立功的機會。這三個兒子也不負所望,表現出不俗的政治和軍事才能。因此,不單建成位居東宮,總理朝政,世民、元吉二人也以皇子身份出將入相,權勢顯赫,三位皇子的命令竟然可以與皇帝李淵的詔敕並行。不僅如此,除了太子李建成住在東宮外,秦王李世民和齊王李元吉這兩位成年皇子也居住在太極宮,而且是晝夜通行不設禁限。不過,後來太子留京學理朝政,而李世民不斷領兵平叛、平亂不但提高了名望地位,還藉機培植了自己的圈子勢力。這樣就威脅到太子的地位甚至李淵的皇權。李淵就逐漸偏向李建成、李元吉一黨,並著手削弱秦王黨羽勢力。

他是開一代盛世的明君 但殺兄奪嫡之舉總讓人心寒

面對秦王府勢力的急劇擴張,李建成自然必須有所應對。建成謀士魏徵建議以武力清除秦王府集團,這種意見為個性仁厚的建成所拒絕。建成的想法是比較明智的:父皇年事已高,自己地位穩定,是則時間越往後,自己越具有優勢,父親駕崩後自己便可順利繼位,到時候自可從容處置世民及其黨羽。

但雙方都在努力鞏固自己的勢力,雙方都試圖策反瓦解對方陣營。建成、元吉雖然策反世民黨羽不成,但在李淵的支持下,成功的將秦王府諸多重要成員貶謫到地方。武德九年(626年),突厥入寇,在李淵支持下,李元吉取代李世民,再次獲得領兵出征的機會,並密謀藉機削奪秦王府精兵猛將,徹底剪除世民羽翼。李世民不甘坐以待斃,於是孤注一擲,發動了玄武門之變。

他是開一代盛世的明君 但殺兄奪嫡之舉總讓人心寒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事後,李世民又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並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後(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下詔曰:“自今以後軍國事務,無論大小悉數委任太子處決,然後奏聞皇帝”。

他是開一代盛世的明君 但殺兄奪嫡之舉總讓人心寒

公元626年9月4日(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於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

三、玄武門之痛

玄武門之變對於李唐皇室而言,是天大的悲劇,當時最感到痛心的無疑是高祖李淵。

玄武門之變還禍延後裔,不僅當時太子、齊王的後代斬草除根,而且示範了後代的廢嫡子、奪嫡,遺禍無窮,“中、明、肅、代之傳繼,得非有所指擬以為口實乎”。

蹀血禁門,推刃同氣,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政治之痛,是文治武功光鮮外衣上的一個破洞。

為了權柄、利益,骨肉可以相殘,這也是中華文明之痛。表面的仁義道德,實質凶殘暴戾。這種虛偽貽譏千古。

他是開一代盛世的明君 但殺兄奪嫡之舉總讓人心寒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