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一個縣,位於三省交界處,人口不到25萬

唐朝 戰國時期 南北朝 北宋 漢風明骨 漢風明骨 2017-08-28

廣東省,由嶺南東道、廣南東路演變而來,地處中國大陸最南部,轄21個地級市,包括62個市轄區、20個縣級市、36個縣、3個自治縣,2016年常住人口10999萬人。

廣東一個縣,位於三省交界處,人口不到25萬

仁化縣,隸屬於廣東省韶關市,位於南嶺山脈南麓,廣東省北部,粵、湘、贛三省交界處。

仁化縣境,春秋時期屬百越之地,戰國時期屬揚越之地,秦朝統一嶺南後,縣境屬南海郡地。秦末漢初趙佗建南越國後,縣境屬南越國轄境,並在今仁化北端隘口築有“古秦城”。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南越歸漢後,縣境屬曲江縣轄地;此後,兩漢、三國、兩晉及南朝劉宋,縣境均屬曲江縣轄地。

南北朝南齊(479年~502年)時,析曲江縣置仁化縣(治今仁化縣境走馬坪北20裡的恩溪扶溪合流處),此為仁化縣建制之始。樑朝至唐朝垂拱三年(502年~687年),撤銷仁化縣,併入曲江縣,縣境復為曲江縣轄地。

廣東一個縣,位於三省交界處,人口不到25萬

唐朝垂拱四年(688年),從曲江縣劃出仁化、光宅、清化、潼陽四鄉,復置仁化縣(縣治改設走馬坪)。

北宋開寶五年(972年),仁化縣併入樂昌縣;鹹平三年(1000年),再復置仁化縣,縣治改設於當時的光宅鄉,即現仁化縣舊城,一直用用至今。此後,仁化縣先後隸屬於廣南東路韶州、廣東道韶州路、廣東行省韶州府、廣東布政司韶州府、廣東省韶州府。

建國初,仁化縣先後隸屬於廣東省北江專區、粵北行政區、韶關專區。

1958年11月7日,仁化縣併入韶關市,為市管轄的郊區。

1961年1月17日,從韶關市劃出,恢復仁化縣建制;此後,仁化縣先後隸屬於廣東省韶關專區、韶關地區,1983年地級韶關市成立後屬之管轄至今。

廣東一個縣,位於三省交界處,人口不到25萬

目前,仁化縣總面積2454平方公里,下轄1個街道、12個鎮,總人口23.55萬人(2010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