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大將”李嗣業:被許多人遺忘的大唐悍將

唐朝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的英雄人物,如尉遲恭,李靖,薛仁貴這樣的大將。但是還有一些人同樣出色,被慢慢的淡忘在了歷史的長河裡,然而,他們的功績可能並不比這些人差!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被遺忘在歷史長河裡的唐朝大將,他就是李嗣業。

一戰成名

安西都護來曜征伐十姓蘇祿,戰爭進入最後攻城階段。來曜勸勵士卒,許諾先登城堡者受上賞。一時間,唐軍將士殺聲震天,無不爭先恐後地攀著城牆蟻附而上。

很快,就有一位手持陌刀,身披玄甲的死士自雲梯上一躍而入,登上城牆。守城的突厥士兵見狀,立即手持長兵利器蜂擁而至。“陌刀者,力士持之,以腰力旋斬,擋者皆為齏粉”一柄朔光凜凜的陌刀被這位死士舞得虎虎生風,十餘名突厥士兵竟然左右支絀,被殺得節節敗退!身後,越來越多的大唐精卒加入這場“城牆爭奪戰”,這場攻城戰,逐漸進入白熱化階段。

日暮城頭,一抹殘陽餘暉斜照在這座搖搖欲墜的城池上,似鮮血澆淋之上一般,這場攻城戰最終以唐軍攻破城池而告終。“今日之戰,汝當記首功!”來曜看著眼前的這位高大如樹(2米1)、魁梧奇偉的士兵說道。“不知汝姓氏幾何,我當親自上報朝廷為汝請功授爵!”“小子姓李,字嗣業,京兆高陵人氏。”李嗣業恭敬回道。朝廷因功授任嗣業為昭武校尉。自此,陌刀悍將李嗣業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

“神通大將”李嗣業:被許多人遺忘的大唐悍將

威震西域

天寶六年(公元747年),嗣業隨安西副都護高仙芝奉命率軍一萬攻伐小勃律國。這一萬步騎從安西都護府出發,一路上草行露宿、跋山涉水,馬不停蹄地翻越帕米爾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7700米),再過小勃律特勒滿川,抵達吐蕃連雲堡。連雲堡依山而建、據河為險,易守難攻,城中還有一萬多吐蕃士兵把守。

在高仙芝的指揮下,李嗣業率領500精兵趁著夜色攀爬至山上,對連雲堡形成居高臨下的攻勢,在與唐軍主力正面猛攻中形成夾擊之勢。很快,在如同神兵天將般的一萬大唐遠征軍面前,連雲堡宣告陷落。

攻克連雲堡後,高仙芝率領著李嗣業及他麾下的陌刀隊乘勝前進,直搗小勃律國。當時吐蕃十萬軍隊駐紮在娑勒城,靠山臨河,用木材修成城寨,來抵禦唐軍。高仙芝夜裡偷渡信圖河,李嗣業率領步兵登上高山,往下推石頭砸擊吐蕃軍,單獨扛著大旗帶頭衝向險路,眾將都跟著他。吐蕃軍沒料到唐軍突然到達,因此大敗,跳下山崖摔死、投水溺死的有十分之八九。唐軍乘勝進軍到勃律城,抓獲小勃律國國王、吐蕃公主,斬斷藤橋,派兵三千戍守。李嗣業因功升任右威衛將軍。

最後,李嗣業率領著麾下的陌刀隊率先攻破小勃律國,活捉其國王及公主。這一戰,據史書記載“拂林、大食諸胡七十二國皆震懾降服”,大唐疆域也因此達到巔峰。

怛羅斯顯神威

在擊敗吐蕃後,大唐帝國將兵鋒指向了中亞兩河流域的大食帝國(阿拉伯帝國),東西方的兩個霸主國家即將展開一場全方位的較量。

天寶十年(751年),高仙芝在七月份到達了阿拉伯人控制下的怛邏斯,並且開始圍攻怛邏斯城。由於阿拉伯人早就在準備對安西四鎮的攻擊,在接到高仙芝進攻的消息之後立即組織了十餘萬的大軍趕往怛羅斯城,雙方在怛邏斯河兩岸展開了決戰。 兩大帝國間的第一次交鋒在怛羅斯河畔正式展開。

唐軍驍勇善戰,靠著步兵的強弓勁弩,李嗣業率領著陌刀手正面迎擊大食帝國精銳,在大開大合的陌刀面前,手執傳統兵器的大食士兵被殺得節節敗退。

整場戰爭持續了四天四夜,鮮血浸透怛羅斯河兩岸。就在大唐軍隊漸漸力竭之時,一支葛邏祿部族的僱傭兵突然叛變,從後方包圍了唐軍,大食軍隊則趁此機會發起了全面進攻。兩萬大唐百戰精兵,最終突圍出來的僅數千人。

倘若沒有這場叛變,這場東西方的兩大帝國間的較量仍勝負難料。大食人也深深的明白這個道理,在四天四夜的血戰中,大食軍隊深刻地領會了大唐軍隊的戰鬥力,也因此,對突圍而出的幾千唐軍未予以追擊。

“神通大將”李嗣業:被許多人遺忘的大唐悍將

討伐叛逆

天寶十四年(755年),平盧、范陽、河東三鎮節度使安祿山造反,安史之亂爆發,唐肅宗至德元年(756年),唐肅宗李亨徵調李嗣業回來,詔書一到李嗣業就率軍上路,並和眾將割破手臂起誓說:“我們路過的地方,一定要秋毫無犯,甚至一草一木都不能毀壞”(所過郡縣,秋毫不可犯)。到達鳳翔後,嗣業拜見唐肅宗,唐肅宗高興地說:“現在有你統兵,勝過有幾萬軍隊。討賊能否成功,全靠你們了”(今日得卿,賢勝數萬眾,事之濟否,實在卿)。於是下詔命李嗣業和郭子儀、僕固懷恩配合行動。李嗣業常常擔任先鋒,用大棒揮擊敵軍,叛軍遇到他必敗,可謂是所向無敵。

此時的渭河以北,已盡為郭子儀軍收復。但長安,這座唐人心目中最尊崇的都城已儼然門戶洞開,其西距灃水,東臨大川,十餘里軍容不斷的唐軍中誰都不敢說此役就能將它奪回。段秀實,這位在怛羅斯戰役潰退後怒責李嗣業怯戰不仁,反而被他上奏保舉的節度判官,知道拿下先鋒官印的李嗣業在擔心什麼。不錯,這次的敵人熟知我們的作戰模式,但兵驕將狂的對方一定傾巢而出,而王師立長安西北隅,佔俯衝之勢,香積寺,就是敵軍葬身之地。

李嗣業的擔心並不是多餘,安史叛軍的騎兵狂飈疾進,勇不可擋,在官軍萬箭齊發之下倒下一批又一批,可絲毫沒能動搖他們的士氣和鬥志。顯然,之前的清渠一仗又讓叛軍信心倍添,嗜血好殺。當前方傳回的慘呼聲漸漸蓋過刀刃相交聲,越來越多前面方陣的兵士不斷往回潰散,久經戰陣的李嗣業意識到最危急的時刻已經來臨,對主帥郭子儀道:“今天不跟敵人拼命,我們每個人都休想活下去。”(今日不蹈萬死取一生,則軍無類矣)出了中軍大帳的李嗣業脫衣徒搏,先登奮命,執陌刀出戰,當嗣業刀者 人馬俱碎,這才重新穩住了唐軍的陣角。前軍將士也逐漸肅定,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所向無前。

其時,叛軍的一支伏兵正欲在唐營東側重施清渠之戰的夾擊戰法,斥候偵知後,郭子儀令僕固懷恩領四千回紇精騎迅速殲滅,伏兵散眾方與中軍會合,李嗣業率領的兩千多陌刀兵重又逼近,隨著回紇精騎夾攻的到來,叛軍被斬首者六萬級,填溝塹死者甚眾,忠告大潰,唐軍拿下了最具轉折意義的決定性一役。

馬革裹屍

乾元二年(759年),唐軍圍攻鄴城,身中流箭負傷。李嗣業傷勢快好時,突然聽見發令鐘鼓聲,知道是在與叛軍作戰,因而大喊殺敵,致使傷口破裂,流血過多而死。死後唐朝賜諡號忠勇,追封武威郡王。

“神通大將”李嗣業:被許多人遺忘的大唐悍將

武威郡王李嗣業一生身歷百戰,不可能一一書就。每每讀到詩聖杜甫《觀安西兵過赴關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奇兵不在眾,萬馬救中原。談笑無河北,心肝奉至尊。孤雲隨殺氣,飛鳥避轅門。竟日留歡樂,城池未覺喧時,就會想到香積寺一戰李嗣業危國家所危,難天下之難的愛國情懷及英雄氣概,更有永不惜命,一往無前的軍人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