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猛將面對20萬叛軍無所畏懼,卻被自己老大一刀砍死

唐朝 唐玄宗 高仙芝 安祿山 歷史每天看 歷史每天看 2017-09-05

任何一個偉大王朝的衰落,都會包含偶然和必然的兩種因素,也可以說在一個朝代即將衰落或者滅亡之際並非沒有機會翻盤,把握住了便是再造中興,沒把握住便只能身死國滅了。

中國一猛將面對20萬叛軍無所畏懼,卻被自己老大一刀砍死

土木堡之變,明英宗徵瓦剌被俘,蒙古大軍直逼京師,這對明朝來說就是一次生死考驗。萬幸有于謙挺身而出,主持大局,才能沒有讓北宋靖康恥再度重演,讓大明國祚得以延續。後來的崇禎皇帝成天只會跟那些士大夫互相扯皮,昏招跌出,痛失好局,只能吊死在老歪脖子樹上,便是反證。

除了明朝,大唐帝國更是一個讓無數國人乃至世界敬仰的偉大王朝。可隨著漁陽鼙鼓動地來,大唐帝國彷彿在一夜之間便轟然崩塌了,唯有嘆息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安史之亂無疑是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關鍵節點。

中國一猛將面對20萬叛軍無所畏懼,卻被自己老大一刀砍死

提到安史之亂,人們過多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安史之亂爆發之前,漢皇重色思傾國,誠然若不是唐玄宗沉迷女色,任用奸相,疏於朝政,安史之亂很可能就不會爆發,那樣大唐盛世依舊可以延續。可即便在安史之亂已經爆發的時候,唐玄宗還是有機會翻盤的。

安祿山的叛軍共有15萬人,號稱20萬,這群叛軍的實力的確不容小覷。但從全局上看叛軍依舊不可能同整個大唐帝國相抗衡,大唐的精兵強將都在西邊,一時難以回援,他們只是有著局部的優勢罷了。雖然叛軍一路勢如破竹,但只要把其壓制在潼關以外,再讓郭子儀李光弼率兵包抄後路,是可以將安史之亂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的。

中國一猛將面對20萬叛軍無所畏懼,卻被自己老大一刀砍死

唐玄宗一面派安西節度使封常清在洛陽募兵迎戰,一面命高仙芝從長安率兵進發。高仙芝早已名震西域,屢立奇功,而封常清也曾是高仙芝的手下,形象氣質不怎麼樣但治軍有方,很有才幹,最終打動了高仙芝獲得舉薦。他們雖然都久經沙場,可也架不住手下全是新兵蛋子,封常清在洛陽就先吃了敗仗。

中國一猛將面對20萬叛軍無所畏懼,卻被自己老大一刀砍死

封常清兵敗以後三次派人向唐玄宗陳述叛軍形勢,認為應當避其鋒芒,但唐玄宗受到朝中大臣蠱惑,認為安祿山的十幾萬叛軍根本不堪一擊,把封常清貶到高仙芝軍中效力。“常清連日血戰,賊鋒不可當”,封常清又把同叛軍交戰的情況跟高仙芝彙報了一遍。

要知道如果安祿山的十幾萬叛軍攻破潼關,便是一馬平川可以直取長安了,當時各地勤王的軍隊還沒有到長安呢。面對敵強我弱的現實,高仙芝也選擇退守潼關無疑是明智之舉,這也讓安祿山只能在潼關外面原地打轉,無計可施,坐等被唐朝官軍合圍。

中國一猛將面對20萬叛軍無所畏懼,卻被自己老大一刀砍死

但就在形勢轉危為安的時候卻節外生枝了,高仙芝同監軍的太監邊令誠不和,邊令誠就想找機會整死高仙芝。唐玄宗一直在催促高仙芝出戰,但高仙芝一直不應,唐玄宗不僅對高仙芝抗命心懷不滿,更懷疑他固守潼關的真實目的,擔心高仙芝和封常清二人蓄謀反叛。監軍邊令誠便趁此機會進獻讒言說“常清以賊搖眾,而仙芝棄陝地數百里,又盜減軍士糧賜。”唐玄宗聞訊後勃然大怒,下令處死封常清和高仙芝。

封常清看到詔書後說,“常清所以不死者,不忍汙國家旌麾,受戮賊手,討逆無效,死乃甘心。”說罷便從容赴死,屍體被停放在了破舊席子上。

中國一猛將面對20萬叛軍無所畏懼,卻被自己老大一刀砍死

監軍太監邊令誠又把詔書給了高仙芝,“我遇敵而退,判我死罪我認!皇天后土在上,可你說我貪汙糧餉就是在冤枉我”,高仙芝又看了看他軍中的士卒們說,“我把弟兄們帶來就是要剿滅叛軍求皇上封賞,可是現在敵強我弱,我只能撤退到潼關固守。弟兄們,如果我有罪你們就說有罪,如果我沒有罪,你們就喊冤枉”。高仙芝的士卒們大喊“冤枉!冤枉!”喊聲震天。監軍沒有理會,直接命人處死了高仙芝。

有了高仙芝和封常清的前車之鑑,後來哥舒翰也就不敢再執意死守潼關了,慟哭出徵,最後兵敗被俘。

安史之亂雖然被郭子儀和李光弼平定但卻用了8年時間,戰亂地區十室九空,人口銳減,民生凋敝,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影響深遠。造成這一切的不僅僅是因為唐玄宗寵愛楊貴妃,更是因為他自毀長城所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