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時期,中國最大、最繁華的港口是泉州港,泉州港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唯一可與之齊名的是埃及的亞歷山大港,泉州港的規模、繁華程度,均超過了亞歷山大港。

根據《淳祐臨安志》與《乾隆泉州府志》的記載,宋理宗時期,臨安有39萬多戶人口,泉州則有25萬多戶人口,一戶到底有多少人口呢?每個地區,每個家庭並不一樣,有10口、8口、5口等等,中國古代,在社會經濟穩定的年代裡,平均每戶人口在4.5至6之間,因此,宋理宗時期,臨安府的人口超過了150萬,而泉州的人口則有130萬之多,臨安與泉州皆是當時世界上擁有百萬人口的大都市。

中國有個港口,曾被外國軍隊控制,47萬軍民攻不下,對面是臺灣島

泉州港的位置

在中國古代,泉州港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之一,唐、宋、元、明時期,管理對外貿易的機構稱之為“市舶司”,市舶司相當於近現代社會的海關,早在唐朝的時候,泉州即有市舶司。

泉州港對外貿易的繁榮始於魏晉南北朝時期,當時,中原地區有大量的人口遷徙至東南沿海,到了唐朝的時候,杭州、泉州、廣州等地皆設置有市舶司。

唐代初年,泉州港的外國商人以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居多,此外還有來自東南亞、印度、日本、非洲等地的商人,公元7世紀中葉,強大的阿拉伯帝國崛起,阿拉伯帝國極盛之時,領土跨越了亞、歐、非三洲,唐朝人稱阿拉伯帝國為“大食”,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阿拉伯帝國的使節來到中國的唐朝,唐朝與阿拉伯帝國之間有了正式的官方往來,此後,長安、洛陽、廣州、泉州、杭州等地的阿拉伯商人越來越多。

中國有個港口,曾被外國軍隊控制,47萬軍民攻不下,對面是臺灣島

公元8世紀中葉的阿拉伯帝國版圖

兩宋時期,中國北方的大部分地區由遼、西夏、金、西遼、元等少數民族政權控制,宋朝與海外諸國之間通過陸上絲綢之路進行貿易變得越來越不方便,於是,官方就鼓勵海上貿易,因此,到了南宋時期,泉州港的阿拉伯商人、波斯商人達數萬人之多,當時從泉州港運輸到海外的商品,主要有絲綢、瓷器和銅鐵製品,而從泉州港運回來的商品則主要有象牙、犀角、玳瑁等奢侈品,亦有檀香、乳香、樟腦等等,中國生產的絲綢、瓷器等工藝品,在中亞、西亞、歐洲、北非等地的銷量非常的高,而中國人對海外的象牙、犀角、玳瑁等產品的需求量畢竟有限,因此,中國古代的對外貿易總是處於出超的地位,外國商人為了購買中國的工藝品,只能用黃金、白銀等硬通貨來支付,所以,宋元時期的泉州港,也非常的富裕。

中國有個港口,曾被外國軍隊控制,47萬軍民攻不下,對面是臺灣島

中國古代的冶鐵業

早在五代十國時期,泉州港就開啟了城市綠化的工程,全城遍種刺桐,到了刺桐開花的時節,非常的美麗,泉州也被稱為“刺桐城”,此後,泉州還不斷增闢新的道路,擴建城市的基礎設施,以滿足日益繁榮的商業貿易對貨棧的需求。

宋哲宗元祐年間,始設泉州市舶司,泉州港的商船向東可到達日本,向南可到達東南亞諸國,向西則遠至非洲,與海外幾十個國家和地區保持有常年的貿易往來,宋朝每年在泉州可以徵收到大量的賦稅,當然,富庶的泉州港,也吸引了大量的海盜聚集於此,到了南宋後期,宋朝政府開始衰弱,已無力控制泉州等地的治安了,為了維護商業的繁榮,阿拉伯商人開始自募軍隊,襲擊海盜,其中勢力最大的武裝集團就是阿拉伯商人蒲壽庚與其兄蒲壽宬組織的船隊,南宋政府不得不招撫蒲壽庚家族,授予他們官職,以維持對泉州港的控制,蒲壽庚家族實際上成為了南宋的一個地方割據勢力。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十八日,元朝軍隊攻佔臨安府,宋恭帝與全太后、謝太皇太后以及部分南宋官員被迫向元軍投降,張世傑、陸秀夫等人則帶著益王趙昰、衛王趙昺出逃,率領南宋部分軍民繼續對抗元朝,風雨飄搖之中的南宋小朝廷為躲避元軍的追擊,輾轉東南沿海各地。

中國有個港口,曾被外國軍隊控制,47萬軍民攻不下,對面是臺灣島

宋代的航船

臨安陷落之際,益王趙昰、衛王趙昺由駙馬都尉楊鎮等人護衛,逃往婺州(今浙江省金華市),後又逃至溫州,由於元朝的海軍力量不夠強大,再加上元軍對東南沿海的地形不熟悉,德祐二年(1276年)五月初一,益王趙昰順利到達福州,並在福州稱帝,是為宋端宗,改元景炎,這一年,宋端宗年僅7歲。

宋端宗即位半年以後,元軍又追擊至福州,張世傑不得不帶著端宗由海路逃往泉州,南宋小朝廷47萬人,乘坐各類大小船隻入海,浩浩蕩蕩前往泉州,張世傑等人起初想招撫蒲壽庚,將泉州作為宋朝的都城,但此時,元朝的實力非常的雄厚,割據泉州的蒲壽庚為確保自身的安全,已經開始與元軍接觸了,只不過尚未正式投降而已,因此,端宗一行到達泉州港附近時,無法入城。

蒲壽庚家族控制了大量的海船,張世傑為擴充南宋小朝廷的實力,下令強徵蒲壽庚的船隻,並沒收了他的部分資產,張世傑此舉激怒了蒲壽庚,蒲壽庚在盛怒之下,正式投降了元朝,他下令關閉城門,拒絕端宗入城,南宋小朝廷此時尚有47萬餘人,這47萬人當中有大部分人是民兵和軍隊的家屬,正規軍實際上只有10餘萬人,無法攻下泉州城,在萬般無奈之下,張世傑帶著端宗逃往廣州。

中國有個港口,曾被外國軍隊控制,47萬軍民攻不下,對面是臺灣島

當時的蒙古騎兵

此時,對於南宋小朝廷來說,有兩個地方適合避難,那就是臺灣島和海南島,除此之外,東南沿海的大部分島嶼皆不適合作為根據地,因為地盤太小了,沒有縱深,有的島嶼甚至連淡水都沒有,需要挖井取水。

海南島距離泉州有點遠,而當張世傑逃往廣州以後,元軍實際上已經平定了廣西、廣東的大部分地區,去往海南島的路線已經被切斷,海南島也在元軍控制之下,所以,崖山海戰失敗以後,張世傑意欲逃往占城(今越南中部一帶),而沒有選擇海南島,但是,張世傑突圍之時,遭遇了海上大風,大風過後,絕大多數的船隻被毀,張世傑也溺死於海中。

南宋小朝廷不論是在泉州,還是在崖山,臺灣都是首選之地,並且在泉州之時,對面就是臺灣島,從泉州去往澎湖和臺灣要比去往廣州近很多,張世傑為何捨近求遠,非要去廣州呢?

早在五代、北宋時期,中原地區的漢人就開始在澎湖列島開墾土地,南宋時期,澎湖屬福建路晉江縣,因此,南宋小朝廷對澎湖群島的情況是瞭解的,臺灣海峽寬度不大,海水也不是很深,在冰河時期,當海平面下降以後,臺灣與大陸是相連的,臺灣海峽就是一片陸地,然而,在宋、元、明時期,渡臺是十分困難的,臺灣與大陸的海上交通十分的不方便,這與臺灣海峽的洋流有關。

在我國的東南沿海地區,有一股南向的洋流,從浙江、福建的沿海,穿過臺灣海峽,進入馬來半島附近海域,當這股洋流穿過臺灣海峽之時,速度會變快,原因就是臺灣海峽的中間有個澎湖列島,海峽的北部,相對來說比較寬闊,而南部則比較狹窄,洋流從寬闊的海面流入狹窄的海面,速度必然會加快,在航海技術非常落後的年代裡,橫渡臺灣海峽是非常困難的,湍急的洋流,很容易將船隻沖走,而進入到澎湖列島和臺灣島之間的海域時,水流更加的湍急,船隻航行至此,常常覆沒。

臺灣海峽的洋流不只有南向的沿岸流,還有北上的洋流,水文狀況十分的複雜,無論是北上的海流,還是南下的海流,進入澎湖列島與臺灣島之間的海域時,速度都會加快。

在南宋時期,因為橫渡臺灣海峽非常的困難,所以,當南宋小朝廷到了泉州,被蒲壽庚拒絕入城時,沒有考慮選擇到對面的臺灣島避難。

中國有個港口,曾被外國軍隊控制,47萬軍民攻不下,對面是臺灣島

宋元時期,歐洲人想象的泉州港

蒲壽庚家族控制了泉州港,拒絕收留宋端宗一行,忽必烈認為,蒲壽庚滅宋有功,於是就讓蒲壽庚家族繼續壟斷泉州港的對外貿易,至元十五年(1278年),蒲壽庚還被元朝授予福建行省中書左丞的官職,主持泉州的市舶司,到了元朝末年,蒲壽庚家族的勢力日益衰微,泉州港被波斯人組建的義兵所控制,如果說,南宋末年,泉州港還只是被外籍官員所控制的話,那麼,到了元朝末年,泉州港則被外國軍隊控制了,當然已經歸附中國的外籍官員和外籍士兵,算不算外國人,也是有爭議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他們也可以被認為是具有中國國籍的外籍移民。

1357年至1366年,福建沿海地區甚至還爆發了亦思巴奚兵亂,此次兵亂長達10年之久,也被稱為“番客之亂”、“波斯戍兵之亂”,戰亂之後,泉州港一度衰落,大部分的阿拉伯商人和波斯商人逃離了泉州。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對蒲氏家族投靠元朝拒絕支援南宋一事非常的深惡痛絕,將蒲氏族人全部流放,並不準他們的後代參加科舉考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