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口碑爆棚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配角在線的演技以及這部劇精美的製作看得我們不由得想跪下唱《征服》。

劇中有個不起眼的小角色,靖安司通傳,陸三。

一個跑腿報信的小配角成功用他的口音搶了戲,一嘴的日本味兒啊,當時彈幕裡就有很多人問了,怎麼唐朝時期日本人這麼多的嗎?

"

最近口碑爆棚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配角在線的演技以及這部劇精美的製作看得我們不由得想跪下唱《征服》。

劇中有個不起眼的小角色,靖安司通傳,陸三。

一個跑腿報信的小配角成功用他的口音搶了戲,一嘴的日本味兒啊,當時彈幕裡就有很多人問了,怎麼唐朝時期日本人這麼多的嗎?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長安-十二時辰

去年還有部電影《妖貓傳》,那一幕幕美輪美奐的宏大場面,著實滿足了我們對千年前大唐盛世之景的期待。

劇中也出現了兩個日本人,主角空海法師,配角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

所以很多人會有疑問,怎麼好像唐朝哪兒都有日本人呢?

那麼唐朝時的首都長安城裡日本人到底有多少呢,是不是像有些人說的,唐朝時因為中日兩國當時的文化交流密切,來了大批的日本人呢?

是嗎?來,我們一起揭祕。

日本人為什麼要來唐朝呢?

其實早在隋朝時期,據史料記載,日本就曾派出4個留學生和10個留學僧來我華夏,主要是來學習佛法,故僧人相對較多。

在唐朝時期,日本才開始大規模派出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那麼為什麼到了這一時期,日本人來唐的進程加快了呢?

公元618年,隋滅唐興,東亞大陸重現統一帝國,這無疑給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

最近口碑爆棚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配角在線的演技以及這部劇精美的製作看得我們不由得想跪下唱《征服》。

劇中有個不起眼的小角色,靖安司通傳,陸三。

一個跑腿報信的小配角成功用他的口音搶了戲,一嘴的日本味兒啊,當時彈幕裡就有很多人問了,怎麼唐朝時期日本人這麼多的嗎?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長安-十二時辰

去年還有部電影《妖貓傳》,那一幕幕美輪美奐的宏大場面,著實滿足了我們對千年前大唐盛世之景的期待。

劇中也出現了兩個日本人,主角空海法師,配角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

所以很多人會有疑問,怎麼好像唐朝哪兒都有日本人呢?

那麼唐朝時的首都長安城裡日本人到底有多少呢,是不是像有些人說的,唐朝時因為中日兩國當時的文化交流密切,來了大批的日本人呢?

是嗎?來,我們一起揭祕。

日本人為什麼要來唐朝呢?

其實早在隋朝時期,據史料記載,日本就曾派出4個留學生和10個留學僧來我華夏,主要是來學習佛法,故僧人相對較多。

在唐朝時期,日本才開始大規模派出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那麼為什麼到了這一時期,日本人來唐的進程加快了呢?

公元618年,隋滅唐興,東亞大陸重現統一帝國,這無疑給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大唐迎賓

高麗(今朝鮮半島)率先作出反應,與唐修好,納稅上貢,送女聯姻。外加派出了巨多的留學生,高麗國土與大唐接壤,無縫連接,想來是比日本飄洋過海方便些。

日本離朝鮮半島很近,所以當看到高麗與大唐聯盟了它就很慌張,迫切想知道大唐對朝鮮半島會執行怎樣的政策,所以大唐建立12年後的630年,第一次遣唐使到訪。

這個遣唐使,類似於現在打前站的先行軍,不能兩國還沒照面就貿然安排一批人就去學習吧,總得先來幾個外交官談談,談妥了,後面留學生、留學僧就陸陸續續來了。

真正的主角就是後面來的學生和僧人,他們來大唐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學習大唐先進的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甚至建築都模仿了去(參見日本奈良的建築,典型唐式)。

"

最近口碑爆棚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配角在線的演技以及這部劇精美的製作看得我們不由得想跪下唱《征服》。

劇中有個不起眼的小角色,靖安司通傳,陸三。

一個跑腿報信的小配角成功用他的口音搶了戲,一嘴的日本味兒啊,當時彈幕裡就有很多人問了,怎麼唐朝時期日本人這麼多的嗎?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長安-十二時辰

去年還有部電影《妖貓傳》,那一幕幕美輪美奐的宏大場面,著實滿足了我們對千年前大唐盛世之景的期待。

劇中也出現了兩個日本人,主角空海法師,配角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

所以很多人會有疑問,怎麼好像唐朝哪兒都有日本人呢?

那麼唐朝時的首都長安城裡日本人到底有多少呢,是不是像有些人說的,唐朝時因為中日兩國當時的文化交流密切,來了大批的日本人呢?

是嗎?來,我們一起揭祕。

日本人為什麼要來唐朝呢?

其實早在隋朝時期,據史料記載,日本就曾派出4個留學生和10個留學僧來我華夏,主要是來學習佛法,故僧人相對較多。

在唐朝時期,日本才開始大規模派出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那麼為什麼到了這一時期,日本人來唐的進程加快了呢?

公元618年,隋滅唐興,東亞大陸重現統一帝國,這無疑給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大唐迎賓

高麗(今朝鮮半島)率先作出反應,與唐修好,納稅上貢,送女聯姻。外加派出了巨多的留學生,高麗國土與大唐接壤,無縫連接,想來是比日本飄洋過海方便些。

日本離朝鮮半島很近,所以當看到高麗與大唐聯盟了它就很慌張,迫切想知道大唐對朝鮮半島會執行怎樣的政策,所以大唐建立12年後的630年,第一次遣唐使到訪。

這個遣唐使,類似於現在打前站的先行軍,不能兩國還沒照面就貿然安排一批人就去學習吧,總得先來幾個外交官談談,談妥了,後面留學生、留學僧就陸陸續續來了。

真正的主角就是後面來的學生和僧人,他們來大唐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學習大唐先進的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甚至建築都模仿了去(參見日本奈良的建築,典型唐式)。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日本奈良建築

數年之後,這些學子們學的差不多了再換一批接著來,學成歸國的就回去建設日本了。

當時正值日本大化革新之時,日本國內也在變革,所以急需人才,而從大唐留學回去的這些人就成了當時日本社會的中流砥柱,其攜帶的中華傳統儒家學說也極大的啟迪了其變革。

從史料記載來看,歷次來大唐留學的都是以僧人居多,學生居少,這是因為當時日本執掌大權的聖德太子篤信佛教,認為佛教是國家政治的根本,故大力倡導。

唐朝是如何對待留學生的?

唐率規定:藩國使入朝,其糧料各分等第給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們外國在我們大唐這裡是分了等級的,你們的使臣和留學生在唐期間的費用供給,也是按照你們的等級劃分的。規規矩矩,一點毛病沒有。

盛唐自有盛唐萬國來朝的氣概,對各方使節、學生也是相當熱情豪邁的。

就連日本學者大庭修也說,留學生無論抵達唐土何處,所屬地官員皆按外國使節規格予以接待,同時奏報長安,根據指示決定入京人數,然後由各州縣依次護送到京城長安。

這是大唐的”禮“。

"

最近口碑爆棚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配角在線的演技以及這部劇精美的製作看得我們不由得想跪下唱《征服》。

劇中有個不起眼的小角色,靖安司通傳,陸三。

一個跑腿報信的小配角成功用他的口音搶了戲,一嘴的日本味兒啊,當時彈幕裡就有很多人問了,怎麼唐朝時期日本人這麼多的嗎?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長安-十二時辰

去年還有部電影《妖貓傳》,那一幕幕美輪美奐的宏大場面,著實滿足了我們對千年前大唐盛世之景的期待。

劇中也出現了兩個日本人,主角空海法師,配角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

所以很多人會有疑問,怎麼好像唐朝哪兒都有日本人呢?

那麼唐朝時的首都長安城裡日本人到底有多少呢,是不是像有些人說的,唐朝時因為中日兩國當時的文化交流密切,來了大批的日本人呢?

是嗎?來,我們一起揭祕。

日本人為什麼要來唐朝呢?

其實早在隋朝時期,據史料記載,日本就曾派出4個留學生和10個留學僧來我華夏,主要是來學習佛法,故僧人相對較多。

在唐朝時期,日本才開始大規模派出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那麼為什麼到了這一時期,日本人來唐的進程加快了呢?

公元618年,隋滅唐興,東亞大陸重現統一帝國,這無疑給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大唐迎賓

高麗(今朝鮮半島)率先作出反應,與唐修好,納稅上貢,送女聯姻。外加派出了巨多的留學生,高麗國土與大唐接壤,無縫連接,想來是比日本飄洋過海方便些。

日本離朝鮮半島很近,所以當看到高麗與大唐聯盟了它就很慌張,迫切想知道大唐對朝鮮半島會執行怎樣的政策,所以大唐建立12年後的630年,第一次遣唐使到訪。

這個遣唐使,類似於現在打前站的先行軍,不能兩國還沒照面就貿然安排一批人就去學習吧,總得先來幾個外交官談談,談妥了,後面留學生、留學僧就陸陸續續來了。

真正的主角就是後面來的學生和僧人,他們來大唐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學習大唐先進的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甚至建築都模仿了去(參見日本奈良的建築,典型唐式)。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日本奈良建築

數年之後,這些學子們學的差不多了再換一批接著來,學成歸國的就回去建設日本了。

當時正值日本大化革新之時,日本國內也在變革,所以急需人才,而從大唐留學回去的這些人就成了當時日本社會的中流砥柱,其攜帶的中華傳統儒家學說也極大的啟迪了其變革。

從史料記載來看,歷次來大唐留學的都是以僧人居多,學生居少,這是因為當時日本執掌大權的聖德太子篤信佛教,認為佛教是國家政治的根本,故大力倡導。

唐朝是如何對待留學生的?

唐率規定:藩國使入朝,其糧料各分等第給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們外國在我們大唐這裡是分了等級的,你們的使臣和留學生在唐期間的費用供給,也是按照你們的等級劃分的。規規矩矩,一點毛病沒有。

盛唐自有盛唐萬國來朝的氣概,對各方使節、學生也是相當熱情豪邁的。

就連日本學者大庭修也說,留學生無論抵達唐土何處,所屬地官員皆按外國使節規格予以接待,同時奏報長安,根據指示決定入京人數,然後由各州縣依次護送到京城長安。

這是大唐的”禮“。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日本留學生大都去了國子監學習,國子監下分六館,即國子、太學、四門、律、書、算館。唯一略有不同的是,大唐本國的學生費用由國子監出,外國的費用由鴻臚寺出。

鴻臚寺就是一個專門掌管藩國事務的衙門,跟現在的外交部差不多性質吧。

這是大唐的”義“。

上文提到了外國留學生的費用問題,這裡需要特別說一下,在唐朝,大唐政府畢竟是偌大的帝國王朝,所以包攬了留學生們的食宿和四季的衣服。

但是除此之外的費用,比如你要買書,費用得你自己出。

【《東史綱目》載:買書銀貸則本國支給】。

或者想跟我大唐姑娘談個戀愛,對不起,也要自己花錢,而且如果你們還結婚了,姑娘你是帶不走的,老老實實在大唐呆一輩子吧。

唐律規定:諸藩使人所取得漢婦女為妾者,不得還藩】。

看吧,外國留學生我們一千多年前就有了。而且,在大唐的留學生是肯定不給你配什麼”學伴“的,也肯定不會因為你受傷就安排我大唐的25個學生伺候你。

這是大唐的”公“。

此外,據日本學問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記》記載:第13次遣唐使中,有四個留學生違規在市場買一種香料,被唐朝官員當場追究,嚇得幾個留學生丟下200貫錢,倉皇而逃。

這亦是大唐的”公“,無論你是哪國使臣,地位幾何,凡犯我國法者,必嚴懲。

"

最近口碑爆棚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配角在線的演技以及這部劇精美的製作看得我們不由得想跪下唱《征服》。

劇中有個不起眼的小角色,靖安司通傳,陸三。

一個跑腿報信的小配角成功用他的口音搶了戲,一嘴的日本味兒啊,當時彈幕裡就有很多人問了,怎麼唐朝時期日本人這麼多的嗎?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長安-十二時辰

去年還有部電影《妖貓傳》,那一幕幕美輪美奐的宏大場面,著實滿足了我們對千年前大唐盛世之景的期待。

劇中也出現了兩個日本人,主角空海法師,配角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

所以很多人會有疑問,怎麼好像唐朝哪兒都有日本人呢?

那麼唐朝時的首都長安城裡日本人到底有多少呢,是不是像有些人說的,唐朝時因為中日兩國當時的文化交流密切,來了大批的日本人呢?

是嗎?來,我們一起揭祕。

日本人為什麼要來唐朝呢?

其實早在隋朝時期,據史料記載,日本就曾派出4個留學生和10個留學僧來我華夏,主要是來學習佛法,故僧人相對較多。

在唐朝時期,日本才開始大規模派出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那麼為什麼到了這一時期,日本人來唐的進程加快了呢?

公元618年,隋滅唐興,東亞大陸重現統一帝國,這無疑給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大唐迎賓

高麗(今朝鮮半島)率先作出反應,與唐修好,納稅上貢,送女聯姻。外加派出了巨多的留學生,高麗國土與大唐接壤,無縫連接,想來是比日本飄洋過海方便些。

日本離朝鮮半島很近,所以當看到高麗與大唐聯盟了它就很慌張,迫切想知道大唐對朝鮮半島會執行怎樣的政策,所以大唐建立12年後的630年,第一次遣唐使到訪。

這個遣唐使,類似於現在打前站的先行軍,不能兩國還沒照面就貿然安排一批人就去學習吧,總得先來幾個外交官談談,談妥了,後面留學生、留學僧就陸陸續續來了。

真正的主角就是後面來的學生和僧人,他們來大唐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學習大唐先進的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甚至建築都模仿了去(參見日本奈良的建築,典型唐式)。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日本奈良建築

數年之後,這些學子們學的差不多了再換一批接著來,學成歸國的就回去建設日本了。

當時正值日本大化革新之時,日本國內也在變革,所以急需人才,而從大唐留學回去的這些人就成了當時日本社會的中流砥柱,其攜帶的中華傳統儒家學說也極大的啟迪了其變革。

從史料記載來看,歷次來大唐留學的都是以僧人居多,學生居少,這是因為當時日本執掌大權的聖德太子篤信佛教,認為佛教是國家政治的根本,故大力倡導。

唐朝是如何對待留學生的?

唐率規定:藩國使入朝,其糧料各分等第給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們外國在我們大唐這裡是分了等級的,你們的使臣和留學生在唐期間的費用供給,也是按照你們的等級劃分的。規規矩矩,一點毛病沒有。

盛唐自有盛唐萬國來朝的氣概,對各方使節、學生也是相當熱情豪邁的。

就連日本學者大庭修也說,留學生無論抵達唐土何處,所屬地官員皆按外國使節規格予以接待,同時奏報長安,根據指示決定入京人數,然後由各州縣依次護送到京城長安。

這是大唐的”禮“。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日本留學生大都去了國子監學習,國子監下分六館,即國子、太學、四門、律、書、算館。唯一略有不同的是,大唐本國的學生費用由國子監出,外國的費用由鴻臚寺出。

鴻臚寺就是一個專門掌管藩國事務的衙門,跟現在的外交部差不多性質吧。

這是大唐的”義“。

上文提到了外國留學生的費用問題,這裡需要特別說一下,在唐朝,大唐政府畢竟是偌大的帝國王朝,所以包攬了留學生們的食宿和四季的衣服。

但是除此之外的費用,比如你要買書,費用得你自己出。

【《東史綱目》載:買書銀貸則本國支給】。

或者想跟我大唐姑娘談個戀愛,對不起,也要自己花錢,而且如果你們還結婚了,姑娘你是帶不走的,老老實實在大唐呆一輩子吧。

唐律規定:諸藩使人所取得漢婦女為妾者,不得還藩】。

看吧,外國留學生我們一千多年前就有了。而且,在大唐的留學生是肯定不給你配什麼”學伴“的,也肯定不會因為你受傷就安排我大唐的25個學生伺候你。

這是大唐的”公“。

此外,據日本學問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記》記載:第13次遣唐使中,有四個留學生違規在市場買一種香料,被唐朝官員當場追究,嚇得幾個留學生丟下200貫錢,倉皇而逃。

這亦是大唐的”公“,無論你是哪國使臣,地位幾何,凡犯我國法者,必嚴懲。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那麼到底來了多少日本人呢?

講了日本人來大唐的原因,大唐又是如何對待外國人,那麼整個大唐期間是否來了巨多的日本人呢?其實並沒有。

前文說了,自630年日本第一次派遣唐使來唐,至894年,日本實際派遣了19次遣唐使,實際達到的卻只有12次,抵達大唐成功率不足65%。

這是因為受限於當時的航海技術,飄洋過海就是靠木船,船無非是大船小船的差別,反正都是木頭。

當年鑑真法師要去日本弘揚佛法,問弟子可願同去,弟子將頭猛搖,說”彼國太遠,性命難存,滄海淼漫,百無一至“。

意思就是”咿,俺才不敢去嘞,太危險“,往返中日路途之險惡可見一斑。

"

最近口碑爆棚的《長安-十二時辰》,主配角在線的演技以及這部劇精美的製作看得我們不由得想跪下唱《征服》。

劇中有個不起眼的小角色,靖安司通傳,陸三。

一個跑腿報信的小配角成功用他的口音搶了戲,一嘴的日本味兒啊,當時彈幕裡就有很多人問了,怎麼唐朝時期日本人這麼多的嗎?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長安-十二時辰

去年還有部電影《妖貓傳》,那一幕幕美輪美奐的宏大場面,著實滿足了我們對千年前大唐盛世之景的期待。

劇中也出現了兩個日本人,主角空海法師,配角阿倍仲麻呂(中文名:晁衡)。

所以很多人會有疑問,怎麼好像唐朝哪兒都有日本人呢?

那麼唐朝時的首都長安城裡日本人到底有多少呢,是不是像有些人說的,唐朝時因為中日兩國當時的文化交流密切,來了大批的日本人呢?

是嗎?來,我們一起揭祕。

日本人為什麼要來唐朝呢?

其實早在隋朝時期,據史料記載,日本就曾派出4個留學生和10個留學僧來我華夏,主要是來學習佛法,故僧人相對較多。

在唐朝時期,日本才開始大規模派出遣唐使、留學生和留學僧。那麼為什麼到了這一時期,日本人來唐的進程加快了呢?

公元618年,隋滅唐興,東亞大陸重現統一帝國,這無疑給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形勢帶來了巨大的衝擊。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大唐迎賓

高麗(今朝鮮半島)率先作出反應,與唐修好,納稅上貢,送女聯姻。外加派出了巨多的留學生,高麗國土與大唐接壤,無縫連接,想來是比日本飄洋過海方便些。

日本離朝鮮半島很近,所以當看到高麗與大唐聯盟了它就很慌張,迫切想知道大唐對朝鮮半島會執行怎樣的政策,所以大唐建立12年後的630年,第一次遣唐使到訪。

這個遣唐使,類似於現在打前站的先行軍,不能兩國還沒照面就貿然安排一批人就去學習吧,總得先來幾個外交官談談,談妥了,後面留學生、留學僧就陸陸續續來了。

真正的主角就是後面來的學生和僧人,他們來大唐的目的也只有一個,就是學習。學習大唐先進的文化、法律、政治制度,甚至建築都模仿了去(參見日本奈良的建築,典型唐式)。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日本奈良建築

數年之後,這些學子們學的差不多了再換一批接著來,學成歸國的就回去建設日本了。

當時正值日本大化革新之時,日本國內也在變革,所以急需人才,而從大唐留學回去的這些人就成了當時日本社會的中流砥柱,其攜帶的中華傳統儒家學說也極大的啟迪了其變革。

從史料記載來看,歷次來大唐留學的都是以僧人居多,學生居少,這是因為當時日本執掌大權的聖德太子篤信佛教,認為佛教是國家政治的根本,故大力倡導。

唐朝是如何對待留學生的?

唐率規定:藩國使入朝,其糧料各分等第給

什麼意思呢,就是你們外國在我們大唐這裡是分了等級的,你們的使臣和留學生在唐期間的費用供給,也是按照你們的等級劃分的。規規矩矩,一點毛病沒有。

盛唐自有盛唐萬國來朝的氣概,對各方使節、學生也是相當熱情豪邁的。

就連日本學者大庭修也說,留學生無論抵達唐土何處,所屬地官員皆按外國使節規格予以接待,同時奏報長安,根據指示決定入京人數,然後由各州縣依次護送到京城長安。

這是大唐的”禮“。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日本留學生大都去了國子監學習,國子監下分六館,即國子、太學、四門、律、書、算館。唯一略有不同的是,大唐本國的學生費用由國子監出,外國的費用由鴻臚寺出。

鴻臚寺就是一個專門掌管藩國事務的衙門,跟現在的外交部差不多性質吧。

這是大唐的”義“。

上文提到了外國留學生的費用問題,這裡需要特別說一下,在唐朝,大唐政府畢竟是偌大的帝國王朝,所以包攬了留學生們的食宿和四季的衣服。

但是除此之外的費用,比如你要買書,費用得你自己出。

【《東史綱目》載:買書銀貸則本國支給】。

或者想跟我大唐姑娘談個戀愛,對不起,也要自己花錢,而且如果你們還結婚了,姑娘你是帶不走的,老老實實在大唐呆一輩子吧。

唐律規定:諸藩使人所取得漢婦女為妾者,不得還藩】。

看吧,外國留學生我們一千多年前就有了。而且,在大唐的留學生是肯定不給你配什麼”學伴“的,也肯定不會因為你受傷就安排我大唐的25個學生伺候你。

這是大唐的”公“。

此外,據日本學問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記》記載:第13次遣唐使中,有四個留學生違規在市場買一種香料,被唐朝官員當場追究,嚇得幾個留學生丟下200貫錢,倉皇而逃。

這亦是大唐的”公“,無論你是哪國使臣,地位幾何,凡犯我國法者,必嚴懲。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那麼到底來了多少日本人呢?

講了日本人來大唐的原因,大唐又是如何對待外國人,那麼整個大唐期間是否來了巨多的日本人呢?其實並沒有。

前文說了,自630年日本第一次派遣唐使來唐,至894年,日本實際派遣了19次遣唐使,實際達到的卻只有12次,抵達大唐成功率不足65%。

這是因為受限於當時的航海技術,飄洋過海就是靠木船,船無非是大船小船的差別,反正都是木頭。

當年鑑真法師要去日本弘揚佛法,問弟子可願同去,弟子將頭猛搖,說”彼國太遠,性命難存,滄海淼漫,百無一至“。

意思就是”咿,俺才不敢去嘞,太危險“,往返中日路途之險惡可見一斑。

唐朝的長安城裡到底有多少日本人?

遣唐使船

56歲的阿倍仲麻呂踏上回國之路後,也是途中遇險。

為此李白還寫詩悼念:日本朝晁辭帝教,征帆一片繞蓬壺。明月不歸沉碧海,白支愁色滿蒼梧。

後來發現阿倍仲麻呂沒死,漂到了越南,不過終其一生也再沒回到日本,老死他鄉。

那時的船又很小,一隻船能容納150人已經夠多了,而其中又有130人是船上水手等工作人員,所以每次的留學生數量只不過寥寥十人。

結合史料,日本向大唐派遣留學生的這264年裡,實際到達的留學生只有26人,僧徒92人,接近300年的時間裡才來了這麼點點人。

所以如果你生活在大唐百萬人口的長安,就算你長壽吧,能活到60歲,終其一生你能見到日本人的機率也不超過0.005%。

參考文獻:*《7世紀唐朝國學中日本留學生就學狀況再探索》張鴻*《唐代留學生教育管理制度述論》郭麗*《唐朝怎樣對待日本留學生》徐志民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