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的難兄難弟,人生太多相似處

唐肅宗 歷史 晉崞古竹 晉崞古竹 2017-08-06

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的難兄難弟,人生太多相似處

中唐時期,把天下攪的大亂的安祿山和史思明,真可謂一對天作地合攪亂天下的梟雄和難捨難分的難兄難弟。安祿山肥胖且談吐憨直,史思明偏瘦而寡言少語。二人外形雖有異,性情雖有別,但內心皆狡黠,心機頗深,而且人生中還有太多的不可思議的相似處。

一、幼年時的相似處

1、 生時只差一天。史思明生於臘月三十,安祿山生於隔夜後的正月初一,

雖是隔年所生,其實幾乎同日出世。

2、 同為營州突厥人,自幼於營州柳城同鄉裡。

3、 皆自幼家境貧寒,為鄉人看不起。

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的難兄難弟,人生太多相似處

二、青少時的相似處

1、二人都改過名字。安祿山少時名叫阿犖山,後康姓生父死後,母改嫁突厥將安延偃,方改姓名為安祿山。

史思明原叫阿史那史窣幹,中年時玄宗改其姓名為史思明。

2、二人入軍伍前,皆為撮合買賣的互市牙郎。

3、二人皆通六種蕃語,熟知奚和契丹等北蕃各地的山川通道。

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的難兄難弟,人生太多相似處

三、入軍伍前期的相似之處

1、安祿山因盜羊罪,被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判亂棒斃命,後因其體魁氣壯不懼死,安祿山不僅免死,還因禍得福,被張守珪認為義子,用為偏將。

史思明則因欠官債走投無路,逃亡到北邊奚族地區後被當奸細捉住。在被殺時關頭,史思明靈機一動,假稱是唐王朝派來和親的使臣。史思明被引見奚王后,不懼且派頭十足,止長揖而不拜。奚王遂信其為唐使而禮待之。史思明則藉機誘奚王同意派大將瑣高帶三百人往覲唐帝。待至唐境,史思明卻以瑣高引兵來襲,使唐軍盡殺三百奚眾,唯將瑣高押送幽州節度使張守珪處邀功請賞。史思明籍此舉時來運轉,走上仕途。

2、安祿山、史思明初入軍伍皆在張守珪帳下,且入仕後皆為捉生將。

3、二人皆勇悍有謀,且熟知奚、契丹情勢地勢,所以,不論力戰,還是詐取,往往勝多敗少。二人到四十歲左右時,安祿山已身兼平盧、范陽二鎮節度使。史思明也累功而為將軍、知平盧軍事。史思明四十歲時,也被玄宗召見。玄宗嘉其功,謂之曰:“爾貴在晚,勉之!”隨後升遷大將軍、北平太守。

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的難兄難弟,人生太多相似處

四、安史逆亂之期相似之處

1、安祿山易幟反唐,史思明為其心腹大將。安祿山揮兵河南,史思明則鎮守范陽老巢,繼略定河北。安祿山攻陷唐二京後,所掠財寶往貯范陽,史思明則為之守護。二人可謂心同一人,信如知己。

2、公元756年正月初一,安祿山53歲這天,在洛陽登基,自稱大燕皇帝。

安祿山死後,其子安慶緒繼大燕皇帝位。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正月,56歲的史思明先自稱大聖燕王。是年四月,史思明先擊退唐九節度大軍救安慶緒,繼殺之收其軍,於56歲時正式登位大燕皇帝。

3、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正月,安祿山登基大燕皇帝一年後,因繼嗣之事,被其子安慶緒殺死。

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三月,史思明登基大燕皇帝近二年後,亦因繼嗣之事,被其子史朝義殺死。

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的難兄難弟,人生太多相似處

真是天或有意,事或湊巧,攪的天下大亂八年的安祿山、史思明二人一生中,竟有如此之多的相似之處,尤其是生雖隔年幾為同日,家皆苦寒同為牙郎,各獲罪卻又皆因禍得福為捉生將,攜手反唐先後為大燕皇帝,皆因繼嗣事死於兒子刀下。

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的難兄難弟,人生太多相似處

其實,安、史二人間的神奇相似,說奇也不奇,見怪怪卻非怪。這是因為,二人同鄉且年齡相同,家境也一樣寒微,這才導致二人結伴浪跡江湖,同時磨礪和養成了靠己力拼爭、靠揣測人意取巧、靠積累本事立身、靠蠻勇狡詐處世的相同品性和進取能力。二人正是依賴青少年時造就的相同的人生原動力,才能在相同的,很低、很不利的人生起點上,各自不無選擇地,不懼坎坷、不擇手段地與命運抗爭,因此皆難免冒險犯罪,也才能臨危不懼、沉著應對、載獲生機,才能奇蹟般因禍得福而一改卑微命運。

至於安、史二人先後皆成為大燕皇帝,先後皆被自己兒子殺害之相同經歷,其實是二人小人得志後野心惡溢,為所欲為,不計後果的必然結局。所以有史學家認為,就史思明的勇悍智謀而言,如果不是出現欲奪史朝義繼嗣之位的昏著而導至殺身之禍,那麼,唐代歷史向何方發展尚難定論,起碼是史思明之亂不會那麼快就被平息。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安史之亂”的難兄難弟,人生太多相似處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