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憶螳螂拳名師李崑山(二)'

"
"
「人物檔案」憶螳螂拳名師李崑山(二)
"
「人物檔案」憶螳螂拳名師李崑山(二)
「人物檔案」憶螳螂拳名師李崑山(二)

東北拳王來踢館,反被踢倒

憶先師於武功練成後,先受聘為山東諸城縣長李玉招之保鏢,不但氣功無價,先師亦常言:拳到用時方恨少。

嗣又應約前往大連設館授徒。

有一位號稱“東北拳王”者來找碴兒想踢館,向先師挑戰。先師見其胳膊伸出來,粗如人腿,必是孔武有力之輩,乃說:在下年紀輕,如一時收不住手,還請原諒,

該挑戰者聞言氣憤,伸拳照先師頭上打來。

老師閃開頭部,隨手拳照其胸打去,恐其不倒,身子往下一蹲,右腳尖伸其腳後,配合拳之同時,腳尖一勾,拳王倒地如山崩,起來轉身走去。先師很客氣地雙手抱拳,謝其承讓。一週之內,竟有100多人來報名學拳。

先師常津津樂道此事,因為先師之一生,惟此時之收入最豐。然好景不長,因伯父之子打死一官家子弟,被人用槍擊斃,先師返鄉里弔祭並擬尋仇,嗣因另有機緣,即未再返大連。

槍法請益劉治績,太極學自李景林

先師乃山東省萊陽縣之望族,行誼昭著者,代不乏人。畢業於萊陽縣魯制中學,家中有120斤重之大刀,為練武之用。不但得其伯父李丹柏武功之真傳,又承一代螳螂門之宗師姜化龍,復將拳術及氣功精華,傾囊相授。

另人鮮知者,先師之槍法雖系家傳,但又向其子李俊茂(字登五)的岳丈劉治績請益,其太極拳則系向東北名將李景林所習。

先師除姜師所教之螳螂拳精華外,對於本門如“鐵門靠壁”“小五手”“練武掌”“美人照鏡”“七十二把擒拿”“二十四式槍”“二十四式刀”“六合棍”“降龍棒”“八卦攔門刀”“達摩劍”“三才劍”及“奇門十三劍”等,無一不精,誠可稱“文韜武略,智勇兼備”之耆彥。

先師於黃縣警察隊長任內,認識黃縣首富也是六合螳螂拳高手丁子成(即劉雲樵先生之師),不久即到李景林於濟南所創辦的山東省國術館任教。

嗣於民國21年冬返萊陽,籌組萊陽縣國術館,設址於丁子成所開設但已歇業之北當鋪內。

山東長兵得第一,南京國考得冠軍

1933年春天,先師與同門師兄弟王玉山、劉祖遠及師侄宋舉龍等4人,前往濟南參加山東省國術考試。參賽者計400餘人,先師在長兵組中得第一名,榮獲銀盾。其銀盾題字為“發揚國光”。上款寫“山東省第一次國術考試優勝紀念”,下款寫:“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贈”。

同去是王玉山入選為拳術組選手,於同年秋赴南京參加國考,王玉山不幸落敗。

當年南京國術考試分為五組:拳術、摔角(跤)、短兵、長兵及搏擊(即西洋拳)。最少每人必報3組以上。先師報考了拳術短兵及長兵三組。

因為賽程安排的很不合理,參加這一組比賽剛完,還沒來得及稍微休息,即須馬上參加另一組比賽,形似小說中之車輪戰法,致有的因體力未復而敗下陣來先師乃於三組初選入圍以後,幾經研究利弊得失,最後決定放棄了拳術賽。

短兵於一大意之下,僅得第四名,乃專心奪取長兵組冠軍。連戰連勝,最後終於獲得第一名,榮獲頒發銀盾。

其銀盾題字為:“尚武精神”。上款是:“中央國術館第二屆考試紀念”下款為:“蔣中正敬贈”。

除銀盾外,另有獎狀一張,先師均視為畢生榮譽。迄民國二十六年,日本入寇,愛將銀盾埋於家中地下,其他均為燒掉。未幾亦參加了抗戰行列。

至抗戰勝利,於膠萊戰敗以後,自青島隨軍轉進以前,仍設法將所埋銀盾兩面起出隨身攜帶,隨軍先到福建,而後到臺灣,定居於基隆市。(待續)

作者簡介

李鴻傑,是著名武術家李崑山的臺灣弟子。李崑山是萊陽太極螳螂拳第六代傳人,與崔壽山、王玉山並稱螳螂拳“菜陽三山”。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