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青春,相同的迷惘-《太陽照常升起》

小說《太陽照常升起》以1924年至1925年這一歷史時段和名城巴黎為背景,圍繞一群在感情或愛情上遭受過嚴重創傷,或者在戰爭中落下了嚴重心理或生理機能障礙的英美男女青年放浪形骸的生活,以及發生在他們之間的情感糾葛而展開,反映了這代人意識覺醒後卻又感到無路可走的痛苦、悲哀的心境。

不同的青春,相同的迷惘-《太陽照常升起》

《太陽照常升起》中沒有明顯的情節脈絡,似乎找不出故事的高潮與轉折,只是一群迷惘的戰後青年在四處遊蕩,企圖從短暫的歡愉中尋求解脫。通過描述這群戰後青年的頹廢生活,反映了他們傳統價值觀淪喪,失去人生目標而又苦於找不到出路的思想狀況,從而揭示了“迷惘一代”的精神困境這一深刻主題。

作者藉此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並以此書開創了海明威式的獨特文風。

海明威不僅著力表現了“迷惘的一代”在失落和絕望中放浪形骸,向醉生夢死、浮躁喧鬧的生活方式尋求刺激和慰藉的精神狀態,同時也不動聲色地註解了這群目空一切、否定一切、憤世嫉俗的“荒原人”在困境中為尋找新的出路所做出的努力,揭示了他們堅韌不拔地追求自由、公正、個性解放和人格獨立的精神實質。

小說凝結、匯聚了年輕的海明威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智、痛苦和他對未來的窺望,是海明威自己的人生體驗和哲學思考的深度延伸。

如果一個讀者第一次看海明威的小說,而這個讀者又是在聽說了海明威的大名以後才開始讀他的小說的,這個讀者可能會遭遇這樣一種事,那就是被海明威的大名和他的小說語言的平淡弄得一臉茫然。

因為他在聽到海明威的威名之後,他就會抱有期望,認為他的小說一定寫得非常出彩,扣人心絃,驚險激烈,高潮迭起。

但是如果他是這樣看的,那他一定在看了幾頁以後就失望了,然後,他就會從閱讀變成瀏覽,越是這樣,他就越是覺得小說寡淡無味,最後是再也讀不下去。

造成這種原因,其實是海明威的小說有一個洞穿全篇的主線,而這個主線在海明威的小說中又常常是隱敝的,如果你沒有好好的把握住,不知道他的"冰山理論",那就對小說的精彩之處視而不見。

他的"冰山理論"所說的"看得見的部分是八分之一,而看不見的部分是八分之七",而這八分之七其實就是主線,或者更準確的說是人物的"心理主線"。

而"心理主線",只要思慮一下人說過的、做到的,和他心理曾經存在過、出現過之間的比例,你就會認為這個"八分之七"的比例其實劃分的很有道理。

"如果一個散文作家充分了解他所寫的東西,那他就可以省略他和讀者都瞭解的東西;如果這個作家寫得極為真實,那他會強烈地感覺到那些東西,就彷彿作家已經講述了它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