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這邊獨好——“太行經典 長治久安”採風活動掠影

《山西經濟日報》8月23日報道

風景這邊獨好

“太行經典 長治久安”採風活動掠影

8月10日,長治市壺關縣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景點在《人民日報》“亮相”,一向以文物古建著稱的山西,向遊客展示了太行山水的秀美景色。與此同時,一個來自北京、河北、河南等地,以攝影師、旅行社負責人、媒體記者代表組成的採風團正行走在這座素有“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之美譽的城市,全方位、全景式記錄著長治的魅力和風采。

風景這邊獨好——“太行經典 長治久安”採風活動掠影

遊客在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景區盡情享受獨特的太行山水。慄美霞 攝

紅色旅遊特色多

山西旅遊素以古建著稱,外地遊客來山西首選的是平遙古城、五臺山、喬家大院這類景區,說起山水景區很少遊客能想到山西。8月9日,採風團首站前往武鄉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帶團導遊杜麗霞向大家介紹,山西旅遊資源眾多,不僅外界認為的是古建和佛教文化,就拿長治來說就可以分為紅色旅遊、峽谷山水、古建文化、神話故事四大品牌的旅遊景區。

採風團第一站首先來到武鄉縣八路軍太行紀念館,這是目前全國唯一全面反映八路軍抗戰史實的大型革命紀念館,講解員介紹,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總部等重要機關曾長期駐紮於此,部署和指揮了百團大戰等大小戰役6386次。抗戰期間,有近10萬名八路軍將士進駐武鄉,當時僅有14萬人的武鄉“出糧、出兵”,有9萬多人蔘加了抗日團體,解放戰爭時期又有1.5萬人跟隨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

聽著介紹,看著八路軍當年留下的槍支、書籍等歷史文物,大家又彷彿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在武鄉八路軍文化園,由當地農民和專業演員表演的情景劇《反掃蕩》就不斷引來陣陣掌聲。在晚上觀看過近600人蔘與表演的《太行山》實景劇後,大家對武鄉的紅色旅遊讚不絕口。

“這樣的演出很有特色,《反掃蕩》讓人身臨其境,《太行山》則氣勢恢弘,觀看者彷彿隨著場景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烽火硝煙的抗戰歲月。”採風團內來自河南平頂山的一位攝影師說,全國的紅色景區他去過不少,但是長治的紅色旅遊特色最多,八路軍文化園、游擊戰體驗園、《太行山》大型實景劇等,每到一處都會激發遊客滿滿的愛國精神,這些紅色旅遊項目,對提升產業品質、提升效益的獨特做法令人印象深刻。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長治市利用自身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著力打響紅色旅遊品牌,建設了全國著名的紅色旅遊基地、全國最大的八路軍文化基地、全國知名紅色文化產業基地,武鄉八路軍太行紀念館、武鄉八路軍總部王家峪舊址等一大批紅色景點,成了大家耳熟能詳的景區。

北方小城南方景

長治,東依太行、西屏太嶽,年平均氣溫在4.9攝氏度—10.4攝氏度之間,氣候條件與避暑山莊承德相近,被譽為“無扇之城”,是一座集中國北方城市粗狂豪邁和南方城市陰柔秀美於一體的獨特園林城市。

峽谷山水景區是長治的又一大特色,境內有太行山大峽谷、通天峽、太行水鄉、太行龍洞等自然山水景觀。在平順通天峽景區,採風團裡不時傳出對峽谷美景的嘖嘖稱讚,大家手中的相機、手機更是沒有絲毫停歇。不少人都是第一次來長治,河南汽車俱樂部聯盟祕書長、鶴壁車友會會長趙奕說,以前的印象裡山西是資源型城市,可看到這裡綠水青山的景象後,對山西的印象有了顛覆性變化,回去一定推薦身邊的朋友來長治旅遊。

“真沒想到,咱們的北方城市,也擁有南方城市的那種山水美景。”採風團裡來自省城一家媒體90後記者小武說,以前光盯著省外的景區轉,沒想到自己的身邊就有這樣的美景。

8月10日一早,採訪團在去太行山大峽谷八泉峽景區的路上,代表太行山美景的八泉峽景區登上《人民日報》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不脛而走,採風團的人更是迫不及待地想一睹八泉峽的美景。

來到八泉峽景區雖然已是中午,但是這裡人頭攢動,售票窗口排著長隊、景區門口大家爭相合影。“大中午的逛景區不怕中暑嗎?”有人疑慮,景區一位導遊笑著解釋,八泉峽景區峽幽谷深、潭清瀑秀、雲霧繚繞,進了景區你就知道有多麼涼快了。

確實如此,電瓶車載著遊客駛入峽谷,這裡的懸崖絕壁、山巒疊翠猶如畫境般的景色,不斷吸引著大家的眼球,大家的相機時而對準清泉瀑布,時而對準秀美山峰。全長2900米,國內目前唯一的拐彎索道,長達十幾分鍾穿梭在太行山脈,讓遊客有云霄俯瞰的詩畫意境。

“遠上青山碧水流,藍天麗日待風休。白雲漫卷凌空舞,愜意人生復何求。”遊覽完通天峽和八泉峽,採風團裡自媒體達人張能改不時在朋友圈寫幾首讚美太行山大峽谷的小詩。

幾天走下來,幾十位攝影師不停地拍攝著這裡的美景,長治真的很美!成了大家共同的感受。導遊杜麗霞向大家介紹,女媧補天、羿射九日、炎帝神農氏等一些廣為流傳的神話故事都發生在長治,這些神話故事也為當地旅遊文化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景區改革添活力

連續幾天,採風團一連參觀了長治的紅色文化、峽谷山水、特色小鎮等景區。每到一處,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國第一魔術村的李峪村,村民們純真樸實卻又帶著神祕感的魔術表演;《太行山》實景劇那壯觀的演出場面、長治縣振興小鎮的燈光秀……

在參觀過程中,大家對長治市旅遊發展路徑極為關注,頻頻發問。長治市旅遊發展委員會主任張瓊介紹,一批優勢企業投資開發的太行龍洞、八泉峽等旅遊景區景點不僅帶動了長治市的煤焦企業轉型發展,更加快了長治旅遊業的大發展。前不久,我省旅遊景區(景點)體制機制改革工作,更為長治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增添了新的動力,促進了景區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

今年以來,長治市新建、在建旅遊項目53個,預計年度投資23.06億元。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旅遊項目7個。目前正在建設的項目4個,總投資近9億元,分別是壺關太行山大峽谷景區提升、平順神龍灣景區開發、平順通天峽景區續建和黎城全域旅遊綜合建設項目。而南太行旅遊軌道交通、武鄉紅色旅遊和沁源縣國際慢城項目都正在規劃建設中。

藉助景區機制體制改革,長治文化旅遊產業大力招商引資。長治縣政府與山西一建簽署了《蔭城古鎮旅遊開發PPP項目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實施蔭城古鎮旅遊開發項目,該縣還引進振東集團建設佔地3000畝的五穀山神農中醫藥文化園,總投資11.2億元;沁源縣開發紫紅特色小鎮、菩提寺整體包裝、景鳳鄉鄉村旅遊等項目;屯留縣政府引入投資商開發嵐河源現代生態農業產業觀光示範園區;潞城市政府引進省建一公司建設佔地176畝的太行文化旅遊園(旅遊集散地)項目等。

“這些項目建成後,必將帶動長治文化旅遊產業更快地發展。”張瓊說,樓陽生省長提出要做好“太行山、古長城、黃河”三大品牌,對長治來說,要緊抓這次發展機遇,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支持下,策劃包裝一批項目,引進一批戰略合作者,發揮市場的決定作用,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打響叫亮太行山水和紅色旅遊兩大品牌。(慄美霞 劉業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