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是蔡英文當局害了這個麵包師傅

臺灣 吳寶春 政治 經濟 臺海時事 上觀新聞 2018-12-14

被臺媒稱為“臺灣之光”的知名麵包師吳寶春,意外捲入兩岸網民的一場激烈爭議。他到大陸開面包店,卻被大陸網友扒出兩年前涉嫌“臺獨”的言論;他在10日發聲明, 稱“身為中國人,是我的驕傲”,強調“兩岸一家親”,他還表態支持“九二共識”,結果又被臺灣一些綠營網友罵“沒有脊樑骨”。

如此一來,兩岸都有不少網友聲稱要抵制“吳寶春麵包”,他被搞得兩頭不是人。

環球時報:是蔡英文當局害了這個麵包師傅

這事要怪誰?當然要怪蔡英文當局。是他們激化了兩岸議題,嚴重壓縮了臺灣商人“只做生意、避談政治”的迴旋空間。一旦被兩岸爭議網住,又有哪個臺灣商人能夠做到全身而退呢?

令人氣憤的是,蔡英文還不嫌事大,11日又站出來說話,宣示臺灣“不接受大陸政治壓力”的決心。她汙衊大陸“用政治扭曲經濟和貿易的活動”,聲稱吳寶春的聲明“顯然是大陸要求的標準化說辭”。這讓吳寶春的處境更加困窘。而實際上迄今大陸官方並沒有公開表態,對吳寶春的指責完全是大陸網友們的自發行動。

環球時報:是蔡英文當局害了這個麵包師傅

某點評網站上網友修改了該店的推薦菜單

我們注意到,今年3月就有人在記者會上問國臺辦發言人關於吳寶春要來大陸拓展事業的事情,發言人當時回答得很溫和。因此根子無疑是臺當局。蔡英文當局這樣下去會逼垮很多臺灣企業。兩岸緩和關係是挽救島內活躍人士和他們所屬企業在大陸輿論場形象的唯一途徑。

回到這件事本身,吳寶春當初是接受臺灣媒體採訪時說:“中國市場雖然有13億,但全世界有70多億,我不會把眼光只看在中國”。這句話後來被“綠營”媒體演繹成“餓死也不會到大陸”。這一下刺激性就很強了。

環球時報:是蔡英文當局害了這個麵包師傅

此為臺媒報道截圖,圖中“中國”應為“大陸”

在兩岸議題上,大陸民眾有自己的判斷和情感,也有權利表達,這些是處在漩渦中的臺企不得不謹慎面對的。為了幫助兩岸經濟交流,兩岸當局都應以實際行動體諒臺企在兩岸問題上走鋼絲的難處,相向而行。

在這方面,大陸官方對臺企要包容得多,而蔡英文當局則表面上力挺臺企,實則火上澆油,逼臺企做其激進兩岸政策的炮灰。

兩岸間的規律是,關係越緊張,雙方的輿論場越敏感。之前臺灣“綠營”媒體就不該那樣解讀吳寶春的話,拱大陸輿論場的火。這兩天事情在大陸網上鬧起來,蔡英文尤其不該以上文所述的方式湊過來蹭熱點,而應該為事情熄火,但她顯然將自己的政治利益放在了臺灣企業利益之上。

其實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寧肯為此犧牲臺海的穩定,這當中的邏輯就是民進黨的政黨利益被置於臺灣民眾的利益之上。最近兩年,臺灣在國際上的空間進一步萎縮,臺灣藝人、企業家則越來越難做人,而所有這一切本不該發生。

吳寶春的立場到底什麼樣,我們並不清楚。但他安撫過大陸輿論場之後,馬上又要回過頭去,向臺灣輿論做交代,這樣被夾在中間看上去蠻不容易的。這種艱難始作俑者的蔡英文當局應當感到羞愧。

欄目主編:張武 文字編輯:程沛 題圖來源:視覺中國 圖片編輯:雍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