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泰順雪溪鄉橋西村,山水環境優美,群山圍護,田野開闊,溪流逶迤環繞。橋西村以“石門樓”而出名,石門樓又稱“胡氏大院”,是雪溪胡氏先祖的居住地。

胡氏大院系江南少有的大型合院式民居,整體規模宏大、氣派,佈局嚴謹,保護良好,為泰順古民居中整體保存較好的建築物,具有很高的文物綜合價值。2013年5月被列入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橋西村俯瞰圖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胡氏遷居雪溪

據家譜記載,胡氏原居住在麗水(處州)慶元縣官塘,明朝天順年間,始祖胡道嚴和他的五個堂兄弟一起外遷,胡道嚴遷入泰順縣境內,定居在雪溪附近。到了第九世胡東偉時,家業日盛,積累了較多財富,於是選擇樟峰境的樟大坪,即今橋西村,修建大屋(胡氏大院)。從道光十二年(1832)起至同治甲戌年(1874)先後建造了胡氏大院、鳳壠厝、鳳壠頭厝等民居。胡氏家族耗時42年,建成了佔地面積達四千五百多平方米的胡氏大院。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胡東偉等人的畫像

胡東偉(1812-1883),字震仁,號霽園,胡東偉於光緒二十年(1894)以子胡一琨遇覃恩,誥封奉直大夫。

大院“品”字型佈局

胡氏大院依山傍水而建,屬清代建築明代風格,大院平面佈置以中軸線左右對稱。大院共有上下兩堂,上堂為三合院式建築,下堂由南北屋及前堂組成,中間為溝通上、下堂的甬道,呈“品”字型佈局。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品”字型佈局

大院四周為石砌高牆,共有四座門,其中大門一座,小門三座。大門原處在中軸線上,後北移,現在大門正對前方筆架山的最高峰,朝向環境更優美了。站在大院的甬道仰望,層層疊疊的屋頂後面,是連片而來的青山和鬱鬱蔥蔥的竹林,一棵千年古鬆挺立在離屋不遠的後山上。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門對筆架山

一條甬道連接上、下堂

1下堂

下堂南北屋的建築風格和用材都一樣,現時庭院花草茂盛,生意盎然。正房簷廊構建繁縟精美,月樑、牛腿、雀替等都有精緻的雕刻。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進入甬道的門樓

正房格扇花心部分用櫺條拼裝,櫺條之間用樟木塊雕成梅花鑲在其間,起到很好的裝點效果,雕刻有人物故事、山水花鳥、小橋人家,惟妙惟肖,呈現出濃厚祥和的人文氣息。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精美的窗雕

胡氏大院(石門樓)的主要建材是杉木,建築的結構部分與圍護部分截然分開,柱子、樑架支起一片遮風蔽雨的屋頂。樑、柱、屋頂體系是開放的,空氣可自由流通,在溼熱的環境中,可保護木構架。由此,古代工匠的建築智慧可見一斑!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柱樑體系(利於空氣流通)

2甬道

南北屋庭院前均建有門樓,門外之外即為通往上堂的甬道。甬道寬4米,長約17.6米,地面用規整的卵石鋪砌。甬道兩旁均建牆,為南北屋的院牆。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甬道

臨近上堂的門樓處的山牆則建成貓拱背式,整體高大端凝。院牆全部用卵石砌造,貓拱背山牆下段用卵石砌造,上段用磚砌,頂上鋪瓦。末端為十一級青石臺階,踏上臺階後即為上堂門樓。上堂與下堂高差1.2米。從下堂門樓處向甬道上堂望去盡顯深邃、沉穩、大氣。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貓拱背山牆、青石臺階

3上堂

上堂門樓框架用條石建造,匾額為“日擁祥雲”四字。匾額左邊泥塑喜鵲、梅花,題有梅花詩:“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匾額右邊泥塑楊柳等,題有楊柳詩:“數枝楊柳不勝春,晚來風起花如雪”。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匾額兩邊的壁畫詩句

門樓朝向正堂一方的匾額為:“山輝川媚”。旁邊同樣有松樹、竹子的泥塑,一邊題有松樹詩:“閉戶著書多歲月,種鬆皆作老龍鱗”;另一邊題有竹子詩:“有竹一窠長數尺,欲令每日報平安”。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庭院

正房兩層明間均為廳堂,是家人集會待客與祭祀先祖的地方。其餘各間多為住屋、日常生活用房。正房屋脊中墩有灰泥塑銅錢式樣,寓意財源廣進。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胡氏族人聚會

大院“砌牆”趣事

胡氏大院的牆體砌得非常平整漂亮,而且很牢固,系出自當時泰順著名的石匠張剛之手。張剛原名湯正現,仕陽人,號稱“石精”。但張剛有一缺點,為人心胸狹窄,稍不愜意便思報復。一生建了許多重要工程,也留下了不少奇聞逸事。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胡氏大院圍牆

在胡氏大院的建造過程中也發生了許多有意思的趣事,其中有意思的是大院斜牆的故事。胡氏請他砌牆時,他每天午睡都要睡很長時間,東家不樂意,說了他幾句。張剛自恃手藝高超,無人能接手其主持的工程,便在甬道旁的院牆砌成一半後,拎上包袱就走,東家追至門外對他說道:“我頂多把你砌的那堵院牆推倒,請別人重新砌兩旁的院牆罷了!”張剛思忖之下又回去接著砌牆。還有他故意把大院的圍牆砌成傾斜欲倒之勢,東家問其原因,他含笑道:“我每天午休沒睡夠,人想睡,砌出來的牆也就歪了。”但他又勸東家不必擔心,此牆保證不會倒塌。果然,該牆迄今尚保持原樣未變。

胡氏宗祠

從胡氏大院出發,穿過長長的卵石小巷,便可望見大樟樹掩映下的胡氏宗祠。宗祠規模不大,只有兩進,四面環牆,但卻凝聚了幾代人的精神信仰。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胡氏宗祠大門

胡氏宗祠於道光戊戌年(1838)啟建,所需費用由胡氏日、月、星三房族人捐助,計費資一拾二萬餘金。宗祠規模不大,只有兩進,四面環牆。門樓為木構懸山頂,楹聯曰:“祖宗忠厚裕後裔,過則思敬知本源”。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胡氏宗祠內景

書齋

從鳳壠厝右邊沿“書齋嶺”登山而上,步行不久便可望見坐落在青山懷抱中的胡氏書齋。

前方視野開闊,正朝隔岸山的筆架峰。書齋建於清同治甲戌年(1874),面闊七開間,為二層建築,上下兩層當心間兼為廳堂。二樓共有十二間讀書房,除廳堂外每榴都分為裡外兩間,中設走廊。後成為恩貢的胡一琨、附貢的胡一琳、例貢的胡慶偉等都曾在書齋內念過書。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學童讀書

研究數學的學者胡維基

雪溪胡氏近代還出過一位研究數學的學者胡維基。胡維基生於1910年,自幼勵志讀書。曾任浙江省政府人事處股長之職,解放後返回故里致志攻研數學。胡氏族譜中載:“《任意角》研究成功後即寄北京,周恩來總理覆函言遲一週,此項研究已被德國人搶先發表,並勵繼之努力”。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胡維基

胡維基並不氣餒,以近十六年堅持鑽研,於一九七八年四月間將高次方程研究成功,時不幸舊病復發逝世。“公生平磊落光明,不徇流俗之見,敬宗尊祖,鄰里和睦,聲望極高,為鄉人所敬佩矣!”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雪中胡氏大院

結語

胡氏大院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雨滄桑,這裡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有了自己的故事。“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行走在古村大院間,觸摸著光陰在古建築身上的殘留,每一處都蘊含著文化,每一寸都承載著鄉愁。

古村落是凝固的藝術,厚重的歷史積澱和靜謐的鄉居氣息瀰漫在這一方山水的角角落落,也擴散到鄉野之外,於是成為有心人嚮往的心頭風景。古民居兀自老去,它們選擇了偏安和沉默。而對於我們這些守護者來說,要做的就是為世人留住這最濃郁的鄉愁。


泰順這座筆架山前的“豪宅”,是江南少有的合院式民居


▲胡氏大院前晨練

====全文結束,別忘記轉發分享哦!====

本期來源:雪溪鄉 圖片:部分來自網絡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