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農舍風貌,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

"

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立波是周紹儀後來從事寫作發表作品時用的筆名,立波即英語“自由”的譯音】。位於湖南益陽市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故居佔地面積1510平方米,院落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懸山小青瓦屋頂,土築圍牆,屬於典型的洞庭湖區特色民居宅院。1997年益陽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立波是周紹儀後來從事寫作發表作品時用的筆名,立波即英語“自由”的譯音】。位於湖南益陽市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故居佔地面積1510平方米,院落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懸山小青瓦屋頂,土築圍牆,屬於典型的洞庭湖區特色民居宅院。1997年益陽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屬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農舍風貌,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


建築平面形制:"三間兩搭廂"之三合院,因地制宜,兩廂非對稱佈局。東廂房四間,東偏房五間;西廂房七間,後廂房三間,過廳一間,西偏房四間。廂房與偏房之間,有狹長天井相隔。建築面寬41.87米,進深29.84米,土築圍牆,白灰飾面,高2米,白粉瓦頭,小青瓦脊頂。四柱木架結構槽門居中,門楣上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階平手書"周立波故居"扁額。開敝式方形門庭,入舉三合院。東、西側院,有雙柱代框耳門相通,均為雙扇板門。

"

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立波是周紹儀後來從事寫作發表作品時用的筆名,立波即英語“自由”的譯音】。位於湖南益陽市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故居佔地面積1510平方米,院落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懸山小青瓦屋頂,土築圍牆,屬於典型的洞庭湖區特色民居宅院。1997年益陽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屬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農舍風貌,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


建築平面形制:"三間兩搭廂"之三合院,因地制宜,兩廂非對稱佈局。東廂房四間,東偏房五間;西廂房七間,後廂房三間,過廳一間,西偏房四間。廂房與偏房之間,有狹長天井相隔。建築面寬41.87米,進深29.84米,土築圍牆,白灰飾面,高2米,白粉瓦頭,小青瓦脊頂。四柱木架結構槽門居中,門楣上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階平手書"周立波故居"扁額。開敝式方形門庭,入舉三合院。東、西側院,有雙柱代框耳門相通,均為雙扇板門。

屬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農舍風貌,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


堂屋青磚山牆,為十四架七柱穿鬥式木架結構,懸山小青瓦雙坡屋頂。廳堂正房,三合院壁,均為拼木板牆。環屋階臺壘毛石,三合土地面,無柱簷廊。

"

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立波是周紹儀後來從事寫作發表作品時用的筆名,立波即英語“自由”的譯音】。位於湖南益陽市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故居佔地面積1510平方米,院落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懸山小青瓦屋頂,土築圍牆,屬於典型的洞庭湖區特色民居宅院。1997年益陽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屬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農舍風貌,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


建築平面形制:"三間兩搭廂"之三合院,因地制宜,兩廂非對稱佈局。東廂房四間,東偏房五間;西廂房七間,後廂房三間,過廳一間,西偏房四間。廂房與偏房之間,有狹長天井相隔。建築面寬41.87米,進深29.84米,土築圍牆,白灰飾面,高2米,白粉瓦頭,小青瓦脊頂。四柱木架結構槽門居中,門楣上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階平手書"周立波故居"扁額。開敝式方形門庭,入舉三合院。東、西側院,有雙柱代框耳門相通,均為雙扇板門。

屬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農舍風貌,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


堂屋青磚山牆,為十四架七柱穿鬥式木架結構,懸山小青瓦雙坡屋頂。廳堂正房,三合院壁,均為拼木板牆。環屋階臺壘毛石,三合土地面,無柱簷廊。

屬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農舍風貌,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


廳堂,當正向陽之屋,神龕主位居中,邊門通後室。平仰見瓦底,南向全開敞。面寬4.20米,進深7.50米,脊樑底高6.0米。傍堂屋,通東西正房,東西正房面寬3.90米,進深9.90米,淨高2.80米,天花板以上為閣樓。企口木地板,拼木天花,鑲板牆,木格上懸窗。西正房為周立波父母居室,寧波雕花床,雙門大櫃,搖籃、坐籃及日用傢俱尚存。周立波就在此房間出生成長。

"

著名作家周立波故居,【立波是周紹儀後來從事寫作發表作品時用的筆名,立波即英語“自由”的譯音】。位於湖南益陽市赫山區謝林港鎮鄧石橋村。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故居佔地面積1510平方米,院落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土木結構,懸山小青瓦屋頂,土築圍牆,屬於典型的洞庭湖區特色民居宅院。1997年益陽市人民政府將其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被列入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屬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農舍風貌,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


建築平面形制:"三間兩搭廂"之三合院,因地制宜,兩廂非對稱佈局。東廂房四間,東偏房五間;西廂房七間,後廂房三間,過廳一間,西偏房四間。廂房與偏房之間,有狹長天井相隔。建築面寬41.87米,進深29.84米,土築圍牆,白灰飾面,高2米,白粉瓦頭,小青瓦脊頂。四柱木架結構槽門居中,門楣上懸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吳階平手書"周立波故居"扁額。開敝式方形門庭,入舉三合院。東、西側院,有雙柱代框耳門相通,均為雙扇板門。

屬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農舍風貌,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


堂屋青磚山牆,為十四架七柱穿鬥式木架結構,懸山小青瓦雙坡屋頂。廳堂正房,三合院壁,均為拼木板牆。環屋階臺壘毛石,三合土地面,無柱簷廊。

屬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農舍風貌,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


廳堂,當正向陽之屋,神龕主位居中,邊門通後室。平仰見瓦底,南向全開敞。面寬4.20米,進深7.50米,脊樑底高6.0米。傍堂屋,通東西正房,東西正房面寬3.90米,進深9.90米,淨高2.80米,天花板以上為閣樓。企口木地板,拼木天花,鑲板牆,木格上懸窗。西正房為周立波父母居室,寧波雕花床,雙門大櫃,搖籃、坐籃及日用傢俱尚存。周立波就在此房間出生成長。

屬清式江南民居,具典型湖湘農舍風貌,湖南益陽周立波故居


東廂房四間,南三間為十架五柱穿鬥式木架結構,面寬4.00米,進深5.15米,脊樑底高4.90米。其中南兩間為企口木地板,拼木天花,淨高2.90米。餘一間為雙開木門,三合土地面,無天花板。北一間為單坡青瓦屋頂,面寬4.75米,進深9.90米,屋面頂高6.00米。青磚地面,平仰見瓦底。除三合院牆為拼木板牆外,餘為嵌竹編牆,雙面飾白,均有單扇木板門相通,後門通天井。南三間為木格花窗,北一間為木條窗。

西廂房七間,南三間構架、牆壁、地面、天花、門窗、屋頂均與東廂房相同,面寬4.20米,進深6.93米,脊樑底高5.30米。僅第一間為拼木板牆,雙開木門。北四間為"田"字形佈局。靠西正房兩間為正房屋面延伸,面寬4.08米,兩間進深9.90米,天花板淨高2.90米。西兩間為單坡小青瓦屋頂。其中三間為三合土地面,無天花;北一間臨西正房,為企口木地板,拼木天花,設採光鬥,雙扇雕花木門,經餐廳通西正房,北通周立波臥室和後院。此房為周立波會客廳,在他回鄉創作期間,周立波經常自備香菸、酒菜邀請鄉民扯家常提起創作素材,召集青年小夥談文學創作。

北後廂房三間,嵌竹編牆,雙面飾白,企口木地板,拼木天花,木格花窗。東頭第一間為周立波臥室,面寬3.50米,進深7.34米,淨高2.50米,六扇玻璃窗。有雕花木床,書桌、木靠椅,雙門大櫃等日用普通傢俱。1955年至1965年在此完成了反映農村題材的《山鄉鉅變》等長、短篇著作。其餘兩間面寬3.50米,進深5.34米,淨高2.50米。第二間為周立波客房,在他回鄉創作期間,茹志娟、康濯、趙樹理等著名作家前來看望周立波曾就寢該房。

東西偏房各五間,為十架五柱穿鬥式木架結構,青磚鋪地,嵌竹編牆,雙面飾白,木條窗,有單扇木門相通。唯東偏房臨天井為柱廊,寬1.40米。東偏房面寬3.60米,進深4.80米,脊樑底高4.90米;西偏房面寬3.60米,進深5.34米,脊樑底高4.90米。

屋頂房樑檁條釘椽皮,蓋小青瓦。所有木作,遍塗桐油兩度,為防潮防腐之處理。

西院雜屋,如牛欄豬圈、農具存放、磨房碓屋等,已不復存在,而農具器物俱全,飲、用水井尚存。

室外地坪,低於簷廊臺座約0.4米,砂土地面。採用天井集水、明溝排水系統,全用三合土夯築而成。

故居基址:背靠祖山,左輔崗阜,右弼山林,前有大片荷塘,面朝梨林果山。北高南低,天圓地方,背山面水,負陰抱陽。青龍白虎具備,藏風聚氣,穴暖而壯萬物。諸吉鹹備,具良好生態之風水格局,達於"天人合一"之至善境界。

1908年8月9日,周立波生出生於益陽縣(今赫山區)鄧石橋清溪村(對於家鄉,他曾作詩"說是清溪沒有溪,田塍道上草悽悽。山邊大樹迎風嘯,村外機車逐鳥啼")一個私塾教師家庭。

1924年秋考入長沙省立第一中學,在師長王季範、徐特立等影響教育下,思想追求進步,喜愛新文學。第一次大革命失敗後,輟學回縣在高小任教。1928年春隨周起應(周揚)到上海,後考入江灣勞動大學經濟系學習,參加革命互濟會活動。1930年春因散發傳單被校方開除。不久返鄉,開始從事文學寫作和翻譯。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瀋陽魯迅藝術學院研究室主任、政務院文化部編審處負責人、湖南省文聯主席兼中共黨組書記等職,被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連續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和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併兼《人民文學》編委和《湖南文學》主編。

他的長篇小說《暴風驟雨》和參與編劇拍攝的《解放了的中國》影片,先後獲得斯大林文學獎金,《湘江之夜》獲全國短篇小說一等獎;周立波還是一位傑出的社會主義鄉土文學作家;從1955年至1965年,他回家鄉創作了長篇小說《山鄉鉅變》和20多篇鄉土短篇小說開創了鄉土文學的新主題、新風格,與同時期的著名作家趙樹理享有"南周北趙"之美譽。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出版有《周立波短篇小說集》、《周立波散文集》、《周立波選集》、《立波文集》等;周立波同志在四十多年的革命文學道路上,集作家、學者、戰士於一身,一生共創作了300多萬字的著作,創作的作品思想深刻,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他以真誠的筆調記錄了新中國成立後的社會進步,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