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歷史上一封將錯就錯的電報,造就一部美軍的抗日神劇

(本文原創、首發)

太平洋戰爭爆發初期,日軍蓄謀已久,集中精兵強將以閃電戰術,不斷攻城掠寨,勢如破竹。反觀歐美聯軍在戰略上因為以希特勒所在的西方戰場為優先考慮,在太平洋及東南亞戰場上準備不足,加之歐美自一戰以後長期形成的對日軍輕敵怠慢的態度,因此面對日軍突如其來的猛攻,不知所措、節節敗退、軍民焦慮、士氣低弱。

然而,在這一系列日強美弱的戰役中,有一場戰鬥卻讓日軍難堪無比甚至被日本歷史研究者認為是日軍的恥辱之戰。這就是威克島戰役。而且這場戰中由於駐守威克島的美軍發往國內一份電報翻譯上的筆誤,陰差陽錯地造就了一段宣揚“美國精神”的抗日“神劇”

太平洋戰爭歷史上一封將錯就錯的電報,造就一部美軍的抗日神劇

太平洋戰爭之前駐守東南亞的英軍士兵


威克島戰役

1941年12月10日,也就是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第三天,日軍南海支隊開始進攻美國連接澳大利亞的重要海上中樞站關島及威克島。當日,關島上的330多名美國守軍不戰而降。審視當時的實力對比也實在是天壤之別。日軍是早有準備,因此出動的部隊除了陸軍南海支隊步兵144聯隊和海軍陸戰隊以外,更是配備了海軍的南洋部隊的主力部隊。南洋部隊是什麼概念,它的核心部隊是由天龍、龍田、夕張三艘輕型巡洋艦、8艘驅逐艦以及54架陸上攻擊機等組成......。所以,面對如此強勁的海陸空立體組合,區區330名美軍守著這麼一塊彈丸之地的珊瑚島,又是在西方的戰鬥邏輯及戰爭文化背景下,豈有不降之理。

太平洋戰爭歷史上一封將錯就錯的電報,造就一部美軍的抗日神劇

美國重演日軍偷襲珍珠港


三炮臺的威力

不過當同樣的日軍部隊接下來進攻相鄰的威克島時,卻遇到了威克島美軍守衛隊的強力抵抗。雖然威克島的守軍也只有約500人,但是威克島上有三座互為犄角的炮臺,可以編織成較為嚴密的防護火力網,易守難攻。同時,在戰前有約1000多名後勤人員在島上修築了較為完善的防禦工事及機場。守軍雖然也只有6門5英寸沿岸炮,但正是三座炮臺及附屬工事及武器裝備較為嚴密而科學的佈局增加了守軍抵擋一陣的信心。

事實上戰局的發展也印證了這三座炮臺的威力。日軍在第一次進攻中很快就被三座炮臺上的炮火擊沉擊傷各兩艘驅逐艦,並且被擊沉的兩艘驅逐艦上全體官兵也隨即葬身海底。企圖登陸的日軍部隊也因為天氣原因改夜襲為白天強攻而有近500名日軍被消滅在海灘上,幾乎全軍覆沒

太平洋戰爭歷史上一封將錯就錯的電報,造就一部美軍的抗日神劇

二戰美軍單兵形象

太平洋戰爭歷史上一封將錯就錯的電報,造就一部美軍的抗日神劇

威克島高地


一份電報成就美軍抗日神劇

此戰的勝利讓美軍大喜過望。原以為威克島將同關島命運一樣的美國海軍第十四特混艦隊的佛萊徹少將在發電報慰問駐島美軍並詢問駐島部隊需要什麼幫助時,也許是翻譯的原因,美軍電臺錯把威克島發出的電報內容“請你們把日本兵帶去見鬼吧”翻譯成“請你們帶更多的日本兵來這裡見鬼吧!”。就這樣,這一來一去的文字誤會居然成為當時美國媒體和輿論聚焦的中心。原本是請求上級將日軍帶走的威克島守軍,現在被演繹成希望主動讓小鬼子來得更猛烈些的抗戰英雄!美國的輿論和媒體一下把威克島守軍吹捧成了美國大無畏精神的體現,威克島精神從此成為美軍抗日的典範精神在全美國宣揚。美軍的這段事蹟當年便很快就被搬上了好萊塢的熒幕,成為美國人民家喻戶曉,名副其實的抗日神劇。而且這部由美國導演約翰·法羅(John Farrow)執導的神劇還是美國曆史上第一部以二戰為題材的現實主義作品,並且獲得當年奧斯卡獎的四項提名。

太平洋戰爭歷史上一封將錯就錯的電報,造就一部美軍的抗日神劇

1942年《威克島戰役》電影海報


橘皮總結

歷史有時候總是這麼幽默,一個小小的筆誤也許會將事實引向另一條道路。回首往事,考慮到當時美國剛剛經歷珍珠港事件的奇恥大辱。美國急需一個偶像或者“網紅”案例提振全美軍民的抗日士氣,在這種情況下將錯就錯,造就一段英雄佳話也許並不為過。更何況,威克島的美軍當時在關島美軍集體投降的背景下敢於嘗試以弱抗強,本身也確實勇氣可嘉,雖然他們隨後在日軍的不斷進攻中最終還是失去了威克島成為日軍的俘虜。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