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劇氾濫,我們為什麼還會關注一部“打鬼子”的電影?

近日,電影《八佰》發佈了預告片,在朋友圈引發不小轟動。


《八佰》受關注的原因有兩點,一是導演,二是題材。論導演,這是《老炮兒》的導演管虎十年磨一劍的新作。看題材,這是少見的以國軍視角反映抗日正面戰場的電影。

抗戰題材的影視作品是一個被拍濫了的類型,在經歷了“手撕鬼子”、“褲襠藏雷”等抗日雷劇的渲染之後,觀眾對這類題材早已失去了敬畏之心,拍抗戰題材電影多少有出力不討好之嫌。何況管虎選取的內容是淞滬會戰,在抗日戰爭史上,它在普通觀眾中的知名度遠低於長城抗戰和徐州會戰,儘管它的重要程度不低於這兩場會戰。


抗日神劇氾濫,我們為什麼還會關注一部“打鬼子”的電影?



就像長城抗戰有喜峰口戰役,徐州會戰有臺兒莊戰役一樣,淞滬會戰也有屬於自己的榮耀時刻——四行倉庫保衛戰。在抗日神劇滿天飛的時代裡,為什麼還要關注這樣一部電影?深入瞭解四行倉庫保衛戰的來龍去脈,這個疑問就有了清晰的答案。

在《八佰》首發預告片的當日,導演管虎在微博上先就電影名字解釋了一番:“古代軍隊的編制,十人為什,百人為佰,古代特指軍隊中百人之長;數字‘百’之所以大寫,主要是因為旁邊的‘人’!”


抗日神劇氾濫,我們為什麼還會關注一部“打鬼子”的電影?


在走訪了17座城市,進行了400多人次的採訪之後,管虎有些意外於當今年輕人中很少有知道四行倉庫和“八百壯士”的,這些壯士變成了被遺忘的人。

管虎的電影向來關注那些處於邊緣和遺忘狀態的人群,《上車走吧》裡的北漂青年,《老炮兒》裡過氣的衚衕混混兒。可是,於家於國,“八百壯士”都不應該被遺忘。於家,這是幾百個活生生的人,他們都有自己的故事;於國,這是一群為抗擊外敵入侵而付出犧牲的英烈,他們功在社稷,理應名垂青史。


抗日神劇氾濫,我們為什麼還會關注一部“打鬼子”的電影?


當年的四行倉庫,是由國民黨中央軍第88師524團1營的400多名官兵負責守衛的,帶領他們的謝晉元為了壯大聲勢,對外號稱“八百人”。作為淞滬會戰的收尾之戰,守住四行倉庫其實是為了給中國在“九國公約”簽字國即將召開的國際會議增添輿論砝碼,這是守不住也要守的戰鬥。就這樣,國家的前途命運,就維繫在了這麼幾百名士兵身上。

《八佰》是一次對於歷史的回望,重新喚醒觀眾心中那些被遺忘的記憶。所以這部電影,說是拍歷史、拍戰爭,其實還是拍人。早在電影開機階段管虎就表示,除了再現真實的戰爭場面,他更在意戰爭中的人:“戰爭不是最主要的,戰爭中人的個體體驗是最重要的。”

在中國14年的抗戰史上,淞滬會戰是非常值得一提的。它是中日雙方在抗日戰爭中的第一場大型會戰,也是整個中日戰爭中進行的規模最大、戰鬥最慘烈的一場戰役,雙方圍繞上海地區前後投入軍隊約100萬人,而四行倉庫保衛戰正是這場會戰最後的戰鬥。


抗日神劇氾濫,我們為什麼還會關注一部“打鬼子”的電影?



四行倉庫是當年上海閘北區的制高點,守住這裡具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因為這座倉庫是由金城、中南、大陸、鹽業等四家銀行共同出資建設,所以稱為四行倉庫。

作為一座鋼筋混凝土建築物,四行倉庫極為堅固,日軍的坦克無法直接擊穿牆壁,再加上其地理位置特殊,和英租界僅隔一條50米寬的蘇州河,日軍為了顧及國際影響,也擔心誤炸英租界,所以沒有辦法動用飛機,只能出動地面部隊進行爭奪。這點在預告片裡得到了較好的體現,沒有出現日軍飛機的狂轟濫炸。

由於四行倉庫緊靠英租界,所以這意外成了一場有觀眾的戰鬥。在蘇州河的另一面,大量中國民眾在租界中目睹了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日軍的風姿,並突破封鎖給守軍送入糧食和藥品,而西方記者在目睹了這一場面之後,也將所見所聞寫成報道發回國內,引起了強烈反響。

早在2017年《八佰》進行演員志願者招募之時,管虎就說過:“1937年舉全國之力的淞滬會戰,最終上海全面淪陷!唯有‘八百壯士’於四行倉庫孤軍抵抗……這是一場充滿血性的戰鬥,也是每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的後事之師……80年後,我們力圖尊重歷史、還原歷史、重溯真實的四行倉庫保衛戰。”


抗日神劇氾濫,我們為什麼還會關注一部“打鬼子”的電影?



在預告片裡,燈火輝煌的英租界和一片黑暗的四行倉庫在蘇州河兩岸涇渭分明。一面是租界的紙醉金迷,一面是戰爭的血與火,這種殘酷而又奇妙的對比極具感染力。“這邊是天堂,那這邊就是地獄”的臺詞可以說是歷史的真實寫照。

在中國電影史上,第一次表現國軍在正面戰場抗戰的電影,是1986年的《血戰臺兒莊》。據報道,蔣經國當年在臺灣看到這個影片後,曾經激動地表示,“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臺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不久後,蔣經國決定同意開放國民黨部隊老兵回大陸探親。


抗日神劇氾濫,我們為什麼還會關注一部“打鬼子”的電影?



涉及國軍正面戰場抗戰的電影,早年還有《七七事變》《鐵血崑崙關》,近年則有反映常德會戰的《喋血孤城》,表現寶山戰役的《捍衛者》等。2015年電影《開羅宣言》因為“海報事件”引發爭議,如何在今天的大環境中表現國軍抗戰的歷史,分寸感很重要。在《八佰》的預告片中,還看到了一面有象徵意義的青天白日旗,不知道這個鏡頭能否保留。

對於這樣一部戰爭題材的電影,拍攝投入也是巨大的,全程動用數字IMAX攝影機拍攝,為亞洲首次。而在演出陣容上,也集結了張譯、姜武、王千源、黃志忠、侯勇、劉曉慶等多位影帝影后。管虎對於這樣的陣容,以“沒有番位,只有番號”來回應相關的疑問,來體現其關注歷史本身而不是演員咖位的態度。


抗日神劇氾濫,我們為什麼還會關注一部“打鬼子”的電影?



管虎在電影的開機發佈會上說過:“做任何事都不要讓我想票房,一想就全亂套了,我也知道戰爭片有票房天花板,但我覺得自己拍這部戲還是有些責任感在的,能做的就是儘量還原歷史。”至於能否還原那段悲壯的歷史,再現八百勇士守四行的傳奇,就等電影上映再見分曉了。

【文/忠犬七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