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次政變,泰國王室為何始終能夠穩如泰山,有什麼歷史原因

(閱讀提示:全文兩千餘字,讀完可能需要3-5分鐘)

1898年,以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為目標的戊戌變法在滿清守舊貴族的瘋狂反撲中失敗,十餘年後,革命黨人以槍炮革命的方式結束了這個封建專制王朝。

三十餘年後,在近代史上與滿清幾乎同樣命運的暹羅,也就是今天的泰國,在一場不流血的政變中,建立君主立憲制,並延續至今。

兩個政體、改革背景、國際環境幾乎相同的國家,卻在同一件事上出現了兩個不同的結局,其原因令人深思。

歷經多次政變,泰國王室為何始終能夠穩如泰山,有什麼歷史原因

兩國綜合環境的驚人相似之處

與其他東南亞小國盡數淪為歐美殖民地不同,暹羅利用其獨有的地理優勢,和當時形成的英法對峙的緩衝帶,與滿清一道成為東亞僅有的兩個獨立的半殖民地國家。

為了拯救日益深化的民族、國家危機,暹羅幾乎與滿清在同一時期發起了“變革圖強”的自救運動,這在滿清被稱為洋務運動,在暹羅被稱為朱拉隆功改革。

時間上,兩國改革的時間基本集中在19世紀中葉至19世紀末。

歷經多次政變,泰國王室為何始終能夠穩如泰山,有什麼歷史原因

內容上,作為由統治階級自動發起的救亡圖存運動,其改革都集中在教育、軍事、行政、稅收等技術性領域,基本沒有觸動君王專制的根本制度。

結果上,兩國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確實使國家的面貌得到了改善,但要說圖強卻遠遠不及。同時教育領域的改革,一方面為當局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另一方面隨著這些先進人才帶來大量的西方先進思想,他們實際也為自己培養了足夠多的掘墓人。

歷經多次政變,泰國王室為何始終能夠穩如泰山,有什麼歷史原因

大相徑庭的君主立憲

無疾而終的滿清立憲

1898年,在光緒皇帝的支持下,以康有為為代表的君主立憲派發起了維新變法運動,這場運動註定觸動了滿清貴族比靈魂還要深刻的利益,維新僅僅百日,原本想以不流血的方式換取君主立憲制度的康梁等人,卻眼看著對方以流血的形式終結了這場變法。

此後的幾年,滿清的政治變革幾乎停滯不前,直到隨著革命暗殺運動的興起,為緩和國內矛盾,從1902年開始,滿清貴族開始籌備預備立憲。

歷經多次政變,泰國王室為何始終能夠穩如泰山,有什麼歷史原因

這場由統治者自行發動的虛假的立憲運動,以中國尚無立憲先例和經驗,需要時間進行探索實踐為由,提出了一個遙遙無期的時間表,這除了證明統治者苟延殘喘、拖延時間以外,更證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利益面前,任何人都沒有勇氣自斷其腕。

預備立憲還在路上之時,革命黨人便用滿清自己的炮火掀開了這層虛假的面紗。

辛亥之後,隨著各項優待條件被確認,滿清王室迫不及待的走下了龍椅,這再一次證明,滿清自洋務運動以來的變法運動其根本目的既不是為了民族、也不是為了國家,甚至連為了大清都不是,僅僅只是為了朝堂中央的那幾個人而已,為了各自的利益,什麼祖宗之法、先皇之託,那都是可以在瞬間放棄的。

延續至今的泰國立憲

另一邊的暹羅,一開始的情況基本和滿清差不多,但暹羅的知識分子和革命軍人顯然比國內的立憲派和革命派們看得更遠,思考更多。

歷經多次政變,泰國王室為何始終能夠穩如泰山,有什麼歷史原因

經歷了數十年的朱拉隆功改革,除政治外,暹羅的教育、經濟、軍事都逐步走上了近代化的道路,但一隻腳走路,走得再快也不可能超過兩隻腳走路,而且還容易跌倒。

到20世紀前三十年時,泰國國內要求進行政治改革,釋放更多經濟發展活力時,泰國王室要麼視而不見,要麼斷然拒絕。

從泰國王室的表現來看,結合滿清貴族的表現,可以發現,無論國內外,在捍衛利益面前,當權者的舉動幾乎都是驚人相似,即使是在發達的歐美同樣如此。

歷經多次政變,泰國王室為何始終能夠穩如泰山,有什麼歷史原因

1928年,深知泰國王室不可能自斷其腕的泰國知識分子與少壯派軍官組建了泰國第一個近代政黨—民黨。

他們在各種場合,公開或私下的宣傳民主、自由、平等的近代西方思想,一方面希望建立民意,一方面希望為爭取泰國王室主動改革做最後努力。

然而事實證明,利益確實比靈魂更難撼動,他們吸取滿清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絕不做一個縛手的變革者

歷經多次政變,泰國王室為何始終能夠穩如泰山,有什麼歷史原因

1932年6月,也就是中國面對日本侵略步伐日益進逼的時候,泰國知識分子和革命軍人在24日晚上,發動軍事政變,逮捕了除國王以外的所有王室成員,並控制了曼谷局勢。

整個政變不到6個小時,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此時的泰國民黨與少壯派軍官面臨兩種選擇,要麼如中國一樣逼迫皇室退位,建立共和制度;要麼逼迫這個曾經不願改革的國王建立君主立憲制。

兩個選擇均有風險,前者極有可能讓泰國陷入中國革命後的軍閥混戰中,後者可能讓守舊貴族勢力因此反撲。

歷經多次政變,泰國王室為何始終能夠穩如泰山,有什麼歷史原因

在他們陷入困境之時,民黨代表攜帶著民主改革的六條施政綱領和實施君主立憲與成立國民議會的方案在王宮內會見國王拉瑪七世。

會見中,民黨代表為這位國王描繪了君主立憲後泰國的藍圖,同時表示,一切以國王的最終決定為主,如果國王同意簽署限制包括自己在內的王室的權力,泰國就實施君主立憲制度;如果不同意,就仿照中國辛亥革命後的方式,奉國王為外國君主禮儀,泰國實行共和制度。

這步險棋不僅考驗著國王,更考驗著政變軍人的耐心,三天後,拉瑪七世正式簽署了由民黨起草的憲法,泰國從此走上君主立憲道路。

歷經多次政變,泰國王室為何始終能夠穩如泰山,有什麼歷史原因

而拉瑪七世落筆的那一瞬間,不僅讓軍方與民黨懸著的心落了下來,也讓拉瑪七世最終舒了一口氣,他在落筆之前說:“沒有你們的苦苦相逼,無論是為了國家還是民族,我都沒有勇氣拿起這支筆”

革命與立憲變革的影響幾何

革命後的滿清,換來了一個民國,但民國並沒有給百姓帶來共和,相反卻帶來了無休止的戰亂與貧困。

政變後的暹羅,後來的泰國,卻建立了穩定的君主立憲政體,時至今日,泰國依然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在從那場不流血的政變中,隨著拉瑪七世落下的筆,泰國王室收穫的是在國民心中良好的威望與形象,同時實現了中國自秦始皇以來所有朝代都妄想實現,卻從未實現過的萬世一系的君王夢想。

歷經多次政變,泰國王室為何始終能夠穩如泰山,有什麼歷史原因

而以知識分子為代表的精英政客與軍方共同發動的政變,也意味著泰國今後的政治格局將由他們共同決定,一方扮演著施政角色,一方扮演著監國角色。而德高望重的泰國王室就在其中扮演著居中調停的潤滑劑作用。

暹羅近代的君主立憲之路與滿清的立憲改革告訴我們,轟轟烈烈的革命並不一定能帶來一個新世界,自困雙手的變革也難脫其虛假表面,而泰國式的武力相逼下的改革似乎值得我們思考,它彷彿與日本近代的崛起之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更多精彩推薦,請關注我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