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張繼一生留下來的詩歌不多,但這首詩卻成為他的絕唱。可以說,張繼的這首詩把蘇州的知名度大大提高,蘇州也讓歷史記住了張繼這個詩人,蘇州和張繼互相成就。

北島在《青燈》中說,一個人所行走的範圍,就是他的世界。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抵達 蘇州 做的第一件事,一定是來上一份蘇式湯麵。對老 蘇州 人而言,吃麵是一件無比具有儀式感的式,白湯紅湯,寬湯緊湯,重青免青,重澆輕澆,一氣呵成,一絲不苟。

蘇式湯麵,靈魂就在於湯上,麵條與澆頭更像附屬之物,湯不過關則一切免談,撐起一家麵館的一定是湯的鮮美。紅湯比之白湯味更重,但無論紅白湯一定要清而不油,食之鮮而食後不口乾。麵條所配澆頭一般為爆鱔、燜肉、蝦仁、炒肉、炒素等,一般而言面與澆頭分開呈上,吃一口面,吃一口澆頭。今日所選為紅湯麵配爆鱔,麵湯鹹鮮適度,爆鱔柔韌而香甜。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三蝦面”是蘇州特有的一種季節性的時令面,一般都是做成拌麵來吃。在端午前後這兩個月左右的季節才有,麵店也只在這個時節才供應。冬天、春天和秋天這些季節去蘇州都吃不到,就在這入夏的一兩個月裡,終於有機會來蘇州品嚐這個聽說了好久的三蝦面了。

端午前後的河蝦是帶籽河蝦,三蝦面就是用帶籽河蝦製作的面澆頭,但是卻把河蝦剝成分別為蝦仁、蝦籽、蝦腦(蝦頭上的蝦黃),然後再炒成一碟,作為蘇式拌麵的澆頭拌到面中,是既有形式感又好吃的蘇式拌麵。

精緻的三蝦面需要用新鮮的河蝦來製作,不僅要把蝦籽取出,蝦仁剝出,還要從河蝦頭中取出蝦黃蝦腦,的確是一件費時又費力的事。蝦仁蝦籽蝦黃炒過後,Q彈Q彈的,蝦籽一拌到面裡就均勻的沾在麵條上了,麵條吃起來自然就帶著蝦籽的鮮味,而蝦黃咬起來堅實又鮮香,這道菜雖然只用了河蝦,但其實可真是細膩又複雜。再加上一些小青菜,是一道又漂亮又鮮香的高顏值拌麵。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正所謂不鮮不食,9月,來一碗禿黃油麵真真好!說起禿黃油,恐怕只有蘇州老吃客才知道。

一碗禿黃油麵,用3只母蟹和3只公蟹的蟹膏+蟹黃所制,禿黃油是蘇州的方言,“禿”是隻有、獨有的意思,“黃油”則是指高純度的蟹粉,不夾雜一絲蟹肉。因為費料費工夫,幾乎已瀕臨失傳。

吃麵配上一碟薑絲,也是蘇州人的習慣,可以對一些口味重的麵條起到去腥降膩的作用,同時早上食用薑絲也可以暖胃養身。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朱鴻興

協和菜館

在蘇州火了二十幾年的協和菜館,囊括了幾乎所有蘇幫菜,而且價格還很親民,本地人也會經常去吃。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松鼠桂魚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響油鱔糊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老蘇州茶酒樓

老牌蘇幫菜館,豆腐花是出名的滑嫩、清淡鮮香,再加上榨菜、紫菜、香菜、蝦皮和醬油,秒殺網紅夜宵店裡的口味!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豆腐花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珍珠飯店

珍珠飯店

有人評價珍珠飯店停車麻煩、飯點經常要等位、服務態度還一般,但這些並不妨礙他生意興隆,有實力的店就是這麼傲嬌!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金花菜炒蚌肉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松子血糯米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蛋黃鍋巴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從最初的糖粥攤,到還原宮廷蘇幫菜,再到現在的滿牆榮譽,吳門人家已經成了蘇州的標籤之一。去拙政園、博物館的遊客,總會被安利到這裡來吃早茶,品蘇幫菜。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糖粥

但比起吸引遊客們的松鼠桂魚等“大菜”,蘇州人喜歡的還是那碗糖粥,喝到這碗粥,就有種坐在老式的方桌前,在爺爺家吃飯的懷舊感。

在九年義務教育的課本中, 蘇州 被貼上了“古典園林”的標籤; 蘇州 ,早已成了“古典園林”的代名詞。

拙政園是最經典的 蘇州 園林,位於 蘇州 東北 隅,截止2014年,仍是 蘇州 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也是 中國大名 園之一。

拙政園始建於明代,王獻臣是該園的第一個主人,他晚年仕途不得意,罷官而歸,買地造園,借《閒居賦》“拙者之為政”句意,取名“拙政園”。

史籍上記載王獻臣曾委託畫家文徵明做最早的設計,並存文氏之《拙政園圖》、《拙政園記》

和《拙政園詠》傳世,比較完整地勾畫出園林的面貌和風格。園多隙地,中亙積水,浚沼成池,池廣林茂。有繁花塢、倚玉軒、芙蓉隈及軒、檻、池、臺、塢、澗之屬,共有31個景點。

從“通幽”進入園內,過蘭雪堂,迎面一座假山,一副開門見山的風水佈局,正對開門見山的是會客廳,其意不明而喻。

沿著石子路蜿蜒向前,路邊各色 太湖 石形狀各異,綠蔭悠然,小橋流水。放眼望去,一片荷塘池,一座水榭。這個水榭叫芙蓉榭。芙蓉榭的建築形式很美,憑藉周圍風景而構成,形式靈活多變,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靈空架於水波上,佇立水邊、秀美倩巧。此榭面臨廣池,是夏日賞荷的好地方。

拙政園所突出的以水為主體,輔以植栽。水,在拙政園的中部佔據著三分之一的面積,十之八九的建築物都是臨水而築,錯落有致,幾乎沒有相同的,凸顯 江南 水鄉風貌。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樑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

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蹟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葉聖陶先生的`《蘇州園林》結尾僅一句話:“ 可以說的當然不止以上這些,這裡不再多寫了。”

其特點是 惜墨如金。而且給文章留有餘地,使人不斷回味和思索,也想親自到蘇州園林觀賞一番,領略其中的美景。

但是蘇州的美食確實值得在這裡生活一陣。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漫步姑蘇 遊歷煙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