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

應縣地處山西省朔州市東部,國土面積1708平方公里,轄3鎮9鄉、298個行政村、33萬人。這是一座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豐富的三晉名邑,這是一座生於其中灑脫、居於其中安逸的小縣城,這是一座值得長久停留、用心感受的小城鎮。久居鬧市,穿越高樓,忙於生計,有幸在此停留,帶著妻兒老小漫步其中,和著塔鄉的風土人情、吃著金城的涼粉滴流、俯視古韻濃濃的千年奇塔、夜遊霓虹流彩的遼代古街,深情地吸一口純正的自然風……,別有滋味入心頭。

"

應縣地處山西省朔州市東部,國土面積1708平方公里,轄3鎮9鄉、298個行政村、33萬人。這是一座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豐富的三晉名邑,這是一座生於其中灑脫、居於其中安逸的小縣城,這是一座值得長久停留、用心感受的小城鎮。久居鬧市,穿越高樓,忙於生計,有幸在此停留,帶著妻兒老小漫步其中,和著塔鄉的風土人情、吃著金城的涼粉滴流、俯視古韻濃濃的千年奇塔、夜遊霓虹流彩的遼代古街,深情地吸一口純正的自然風……,別有滋味入心頭。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千年奇觀——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於我而言,初知應縣還是從父輩口口相傳的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開始的。父親是傳統的木匠,自幼便喜歡搗鼓木製器具,成家後更是以外出打工,按客戶需求製作各類木製傢俱為生,常年奔波於各地。童年時代的我,受父親影響,對木製器具、建築等久愛不厭,特別是父親常常講的關於應縣木塔魯班神話故事更是百聽不厭,基於此,便常常央求父親帶我看個究竟,可那時的我知識結構單一、認識事物膚淺,也僅僅是童心未泯、看著好看、看著玩玩而已,從未有深入的探究、靜心的思考、用心的琢磨。

"

應縣地處山西省朔州市東部,國土面積1708平方公里,轄3鎮9鄉、298個行政村、33萬人。這是一座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豐富的三晉名邑,這是一座生於其中灑脫、居於其中安逸的小縣城,這是一座值得長久停留、用心感受的小城鎮。久居鬧市,穿越高樓,忙於生計,有幸在此停留,帶著妻兒老小漫步其中,和著塔鄉的風土人情、吃著金城的涼粉滴流、俯視古韻濃濃的千年奇塔、夜遊霓虹流彩的遼代古街,深情地吸一口純正的自然風……,別有滋味入心頭。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千年奇觀——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於我而言,初知應縣還是從父輩口口相傳的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開始的。父親是傳統的木匠,自幼便喜歡搗鼓木製器具,成家後更是以外出打工,按客戶需求製作各類木製傢俱為生,常年奔波於各地。童年時代的我,受父親影響,對木製器具、建築等久愛不厭,特別是父親常常講的關於應縣木塔魯班神話故事更是百聽不厭,基於此,便常常央求父親帶我看個究竟,可那時的我知識結構單一、認識事物膚淺,也僅僅是童心未泯、看著好看、看著玩玩而已,從未有深入的探究、靜心的思考、用心的琢磨。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淨土寺藻井

而初識應縣還得從2016年談起。從這一年開始,我有幸接觸應縣宣傳、文化、旅遊等業內的精英、行家,以及鄉土作家、學者等優秀人士,悉心聆聽各位長輩繪聲繪色、談古論今的講述應縣故事,收集並閱讀《應縣誌》、《應縣年鑑》、《應縣文藝》、《應縣古今》、《塔鄉兒女》等書籍,切身感受應縣“耕讀傳書、再窮不窮孩子”的教育理念,多次實地深入應縣天柱地軸釋迦塔、天花藻井淨土寺、洪武賜碑大安寺、地質奇觀石柱山、空中草原跑馬樑、水上樂園龍潭湖、古韻村落小石口、傳統村落北樓口以及縣域內各廟、觀、庵、寺等,觀看地方小戲耍孩兒、百村萬人廣場舞、剪紙、麵塑,聆聽地方特色文化盛宴——八音會,品嚐地方民吃涼粉面皮、金色油糕、紫皮大蒜、義井香瓜、紫甜接李、地道黃芪、梨花美酒、農家陳醋,參觀兩屆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上精美絕倫的陶瓷產品,遊覽清寧公園、迎賓公園、水景公園,等等,才得以對應縣有了大概的瞭解,由此也漸漸地打心底開始喜歡上這種小縣城。

"

應縣地處山西省朔州市東部,國土面積1708平方公里,轄3鎮9鄉、298個行政村、33萬人。這是一座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豐富的三晉名邑,這是一座生於其中灑脫、居於其中安逸的小縣城,這是一座值得長久停留、用心感受的小城鎮。久居鬧市,穿越高樓,忙於生計,有幸在此停留,帶著妻兒老小漫步其中,和著塔鄉的風土人情、吃著金城的涼粉滴流、俯視古韻濃濃的千年奇塔、夜遊霓虹流彩的遼代古街,深情地吸一口純正的自然風……,別有滋味入心頭。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千年奇觀——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於我而言,初知應縣還是從父輩口口相傳的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開始的。父親是傳統的木匠,自幼便喜歡搗鼓木製器具,成家後更是以外出打工,按客戶需求製作各類木製傢俱為生,常年奔波於各地。童年時代的我,受父親影響,對木製器具、建築等久愛不厭,特別是父親常常講的關於應縣木塔魯班神話故事更是百聽不厭,基於此,便常常央求父親帶我看個究竟,可那時的我知識結構單一、認識事物膚淺,也僅僅是童心未泯、看著好看、看著玩玩而已,從未有深入的探究、靜心的思考、用心的琢磨。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淨土寺藻井

而初識應縣還得從2016年談起。從這一年開始,我有幸接觸應縣宣傳、文化、旅遊等業內的精英、行家,以及鄉土作家、學者等優秀人士,悉心聆聽各位長輩繪聲繪色、談古論今的講述應縣故事,收集並閱讀《應縣誌》、《應縣年鑑》、《應縣文藝》、《應縣古今》、《塔鄉兒女》等書籍,切身感受應縣“耕讀傳書、再窮不窮孩子”的教育理念,多次實地深入應縣天柱地軸釋迦塔、天花藻井淨土寺、洪武賜碑大安寺、地質奇觀石柱山、空中草原跑馬樑、水上樂園龍潭湖、古韻村落小石口、傳統村落北樓口以及縣域內各廟、觀、庵、寺等,觀看地方小戲耍孩兒、百村萬人廣場舞、剪紙、麵塑,聆聽地方特色文化盛宴——八音會,品嚐地方民吃涼粉面皮、金色油糕、紫皮大蒜、義井香瓜、紫甜接李、地道黃芪、梨花美酒、農家陳醋,參觀兩屆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上精美絕倫的陶瓷產品,遊覽清寧公園、迎賓公園、水景公園,等等,才得以對應縣有了大概的瞭解,由此也漸漸地打心底開始喜歡上這種小縣城。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地質奇觀石柱山

"

應縣地處山西省朔州市東部,國土面積1708平方公里,轄3鎮9鄉、298個行政村、33萬人。這是一座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豐富的三晉名邑,這是一座生於其中灑脫、居於其中安逸的小縣城,這是一座值得長久停留、用心感受的小城鎮。久居鬧市,穿越高樓,忙於生計,有幸在此停留,帶著妻兒老小漫步其中,和著塔鄉的風土人情、吃著金城的涼粉滴流、俯視古韻濃濃的千年奇塔、夜遊霓虹流彩的遼代古街,深情地吸一口純正的自然風……,別有滋味入心頭。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千年奇觀——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於我而言,初知應縣還是從父輩口口相傳的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開始的。父親是傳統的木匠,自幼便喜歡搗鼓木製器具,成家後更是以外出打工,按客戶需求製作各類木製傢俱為生,常年奔波於各地。童年時代的我,受父親影響,對木製器具、建築等久愛不厭,特別是父親常常講的關於應縣木塔魯班神話故事更是百聽不厭,基於此,便常常央求父親帶我看個究竟,可那時的我知識結構單一、認識事物膚淺,也僅僅是童心未泯、看著好看、看著玩玩而已,從未有深入的探究、靜心的思考、用心的琢磨。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淨土寺藻井

而初識應縣還得從2016年談起。從這一年開始,我有幸接觸應縣宣傳、文化、旅遊等業內的精英、行家,以及鄉土作家、學者等優秀人士,悉心聆聽各位長輩繪聲繪色、談古論今的講述應縣故事,收集並閱讀《應縣誌》、《應縣年鑑》、《應縣文藝》、《應縣古今》、《塔鄉兒女》等書籍,切身感受應縣“耕讀傳書、再窮不窮孩子”的教育理念,多次實地深入應縣天柱地軸釋迦塔、天花藻井淨土寺、洪武賜碑大安寺、地質奇觀石柱山、空中草原跑馬樑、水上樂園龍潭湖、古韻村落小石口、傳統村落北樓口以及縣域內各廟、觀、庵、寺等,觀看地方小戲耍孩兒、百村萬人廣場舞、剪紙、麵塑,聆聽地方特色文化盛宴——八音會,品嚐地方民吃涼粉面皮、金色油糕、紫皮大蒜、義井香瓜、紫甜接李、地道黃芪、梨花美酒、農家陳醋,參觀兩屆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上精美絕倫的陶瓷產品,遊覽清寧公園、迎賓公園、水景公園,等等,才得以對應縣有了大概的瞭解,由此也漸漸地打心底開始喜歡上這種小縣城。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地質奇觀石柱山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美麗的北路口

"

應縣地處山西省朔州市東部,國土面積1708平方公里,轄3鎮9鄉、298個行政村、33萬人。這是一座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豐富的三晉名邑,這是一座生於其中灑脫、居於其中安逸的小縣城,這是一座值得長久停留、用心感受的小城鎮。久居鬧市,穿越高樓,忙於生計,有幸在此停留,帶著妻兒老小漫步其中,和著塔鄉的風土人情、吃著金城的涼粉滴流、俯視古韻濃濃的千年奇塔、夜遊霓虹流彩的遼代古街,深情地吸一口純正的自然風……,別有滋味入心頭。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千年奇觀——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於我而言,初知應縣還是從父輩口口相傳的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開始的。父親是傳統的木匠,自幼便喜歡搗鼓木製器具,成家後更是以外出打工,按客戶需求製作各類木製傢俱為生,常年奔波於各地。童年時代的我,受父親影響,對木製器具、建築等久愛不厭,特別是父親常常講的關於應縣木塔魯班神話故事更是百聽不厭,基於此,便常常央求父親帶我看個究竟,可那時的我知識結構單一、認識事物膚淺,也僅僅是童心未泯、看著好看、看著玩玩而已,從未有深入的探究、靜心的思考、用心的琢磨。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淨土寺藻井

而初識應縣還得從2016年談起。從這一年開始,我有幸接觸應縣宣傳、文化、旅遊等業內的精英、行家,以及鄉土作家、學者等優秀人士,悉心聆聽各位長輩繪聲繪色、談古論今的講述應縣故事,收集並閱讀《應縣誌》、《應縣年鑑》、《應縣文藝》、《應縣古今》、《塔鄉兒女》等書籍,切身感受應縣“耕讀傳書、再窮不窮孩子”的教育理念,多次實地深入應縣天柱地軸釋迦塔、天花藻井淨土寺、洪武賜碑大安寺、地質奇觀石柱山、空中草原跑馬樑、水上樂園龍潭湖、古韻村落小石口、傳統村落北樓口以及縣域內各廟、觀、庵、寺等,觀看地方小戲耍孩兒、百村萬人廣場舞、剪紙、麵塑,聆聽地方特色文化盛宴——八音會,品嚐地方民吃涼粉面皮、金色油糕、紫皮大蒜、義井香瓜、紫甜接李、地道黃芪、梨花美酒、農家陳醋,參觀兩屆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上精美絕倫的陶瓷產品,遊覽清寧公園、迎賓公園、水景公園,等等,才得以對應縣有了大概的瞭解,由此也漸漸地打心底開始喜歡上這種小縣城。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地質奇觀石柱山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美麗的北路口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陶瓷工藝塔


如果說:喜歡一朵花就會摘她,愛一朵花就會護她的話,那麼,愛上應縣這座小城也就從我很少長足在其停留開始了。這片土地上有勞苦養育我的至親、有默默支持我的妻兒、有無微關懷我的兄長、有過知遇賞識我的貴人、有過悉心培育我的恩師、有過叮嚀提攜我的長輩……。她是我的根脈、是我的血液、是我的後盾,她與我心相連、情相合、意相通,我愛她,也會慣著她、護著她,我愛她,勝過我自己。我與她一樣財力微薄,但我們都像高聳入雲的佛宮寺釋迦塔——堅毅、執著、奮進、追夢,都在不同的位置默默地耕耘、用心地付出、潛心地修煉,只為“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

應縣地處山西省朔州市東部,國土面積1708平方公里,轄3鎮9鄉、298個行政村、33萬人。這是一座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豐富的三晉名邑,這是一座生於其中灑脫、居於其中安逸的小縣城,這是一座值得長久停留、用心感受的小城鎮。久居鬧市,穿越高樓,忙於生計,有幸在此停留,帶著妻兒老小漫步其中,和著塔鄉的風土人情、吃著金城的涼粉滴流、俯視古韻濃濃的千年奇塔、夜遊霓虹流彩的遼代古街,深情地吸一口純正的自然風……,別有滋味入心頭。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千年奇觀——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於我而言,初知應縣還是從父輩口口相傳的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開始的。父親是傳統的木匠,自幼便喜歡搗鼓木製器具,成家後更是以外出打工,按客戶需求製作各類木製傢俱為生,常年奔波於各地。童年時代的我,受父親影響,對木製器具、建築等久愛不厭,特別是父親常常講的關於應縣木塔魯班神話故事更是百聽不厭,基於此,便常常央求父親帶我看個究竟,可那時的我知識結構單一、認識事物膚淺,也僅僅是童心未泯、看著好看、看著玩玩而已,從未有深入的探究、靜心的思考、用心的琢磨。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淨土寺藻井

而初識應縣還得從2016年談起。從這一年開始,我有幸接觸應縣宣傳、文化、旅遊等業內的精英、行家,以及鄉土作家、學者等優秀人士,悉心聆聽各位長輩繪聲繪色、談古論今的講述應縣故事,收集並閱讀《應縣誌》、《應縣年鑑》、《應縣文藝》、《應縣古今》、《塔鄉兒女》等書籍,切身感受應縣“耕讀傳書、再窮不窮孩子”的教育理念,多次實地深入應縣天柱地軸釋迦塔、天花藻井淨土寺、洪武賜碑大安寺、地質奇觀石柱山、空中草原跑馬樑、水上樂園龍潭湖、古韻村落小石口、傳統村落北樓口以及縣域內各廟、觀、庵、寺等,觀看地方小戲耍孩兒、百村萬人廣場舞、剪紙、麵塑,聆聽地方特色文化盛宴——八音會,品嚐地方民吃涼粉面皮、金色油糕、紫皮大蒜、義井香瓜、紫甜接李、地道黃芪、梨花美酒、農家陳醋,參觀兩屆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上精美絕倫的陶瓷產品,遊覽清寧公園、迎賓公園、水景公園,等等,才得以對應縣有了大概的瞭解,由此也漸漸地打心底開始喜歡上這種小縣城。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地質奇觀石柱山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美麗的北路口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陶瓷工藝塔


如果說:喜歡一朵花就會摘她,愛一朵花就會護她的話,那麼,愛上應縣這座小城也就從我很少長足在其停留開始了。這片土地上有勞苦養育我的至親、有默默支持我的妻兒、有無微關懷我的兄長、有過知遇賞識我的貴人、有過悉心培育我的恩師、有過叮嚀提攜我的長輩……。她是我的根脈、是我的血液、是我的後盾,她與我心相連、情相合、意相通,我愛她,也會慣著她、護著她,我愛她,勝過我自己。我與她一樣財力微薄,但我們都像高聳入雲的佛宮寺釋迦塔——堅毅、執著、奮進、追夢,都在不同的位置默默地耕耘、用心地付出、潛心地修煉,只為“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園林城市一角

"

應縣地處山西省朔州市東部,國土面積1708平方公里,轄3鎮9鄉、298個行政村、33萬人。這是一座文化底蘊厚重、旅遊資源豐富的三晉名邑,這是一座生於其中灑脫、居於其中安逸的小縣城,這是一座值得長久停留、用心感受的小城鎮。久居鬧市,穿越高樓,忙於生計,有幸在此停留,帶著妻兒老小漫步其中,和著塔鄉的風土人情、吃著金城的涼粉滴流、俯視古韻濃濃的千年奇塔、夜遊霓虹流彩的遼代古街,深情地吸一口純正的自然風……,別有滋味入心頭。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千年奇觀——應縣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

於我而言,初知應縣還是從父輩口口相傳的佛宮寺釋迦塔(應縣木塔)開始的。父親是傳統的木匠,自幼便喜歡搗鼓木製器具,成家後更是以外出打工,按客戶需求製作各類木製傢俱為生,常年奔波於各地。童年時代的我,受父親影響,對木製器具、建築等久愛不厭,特別是父親常常講的關於應縣木塔魯班神話故事更是百聽不厭,基於此,便常常央求父親帶我看個究竟,可那時的我知識結構單一、認識事物膚淺,也僅僅是童心未泯、看著好看、看著玩玩而已,從未有深入的探究、靜心的思考、用心的琢磨。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淨土寺藻井

而初識應縣還得從2016年談起。從這一年開始,我有幸接觸應縣宣傳、文化、旅遊等業內的精英、行家,以及鄉土作家、學者等優秀人士,悉心聆聽各位長輩繪聲繪色、談古論今的講述應縣故事,收集並閱讀《應縣誌》、《應縣年鑑》、《應縣文藝》、《應縣古今》、《塔鄉兒女》等書籍,切身感受應縣“耕讀傳書、再窮不窮孩子”的教育理念,多次實地深入應縣天柱地軸釋迦塔、天花藻井淨土寺、洪武賜碑大安寺、地質奇觀石柱山、空中草原跑馬樑、水上樂園龍潭湖、古韻村落小石口、傳統村落北樓口以及縣域內各廟、觀、庵、寺等,觀看地方小戲耍孩兒、百村萬人廣場舞、剪紙、麵塑,聆聽地方特色文化盛宴——八音會,品嚐地方民吃涼粉面皮、金色油糕、紫皮大蒜、義井香瓜、紫甜接李、地道黃芪、梨花美酒、農家陳醋,參觀兩屆陶瓷產品進出口交易會上精美絕倫的陶瓷產品,遊覽清寧公園、迎賓公園、水景公園,等等,才得以對應縣有了大概的瞭解,由此也漸漸地打心底開始喜歡上這種小縣城。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地質奇觀石柱山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美麗的北路口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陶瓷工藝塔


如果說:喜歡一朵花就會摘她,愛一朵花就會護她的話,那麼,愛上應縣這座小城也就從我很少長足在其停留開始了。這片土地上有勞苦養育我的至親、有默默支持我的妻兒、有無微關懷我的兄長、有過知遇賞識我的貴人、有過悉心培育我的恩師、有過叮嚀提攜我的長輩……。她是我的根脈、是我的血液、是我的後盾,她與我心相連、情相合、意相通,我愛她,也會慣著她、護著她,我愛她,勝過我自己。我與她一樣財力微薄,但我們都像高聳入雲的佛宮寺釋迦塔——堅毅、執著、奮進、追夢,都在不同的位置默默地耕耘、用心地付出、潛心地修煉,只為“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園林城市一角

漫步在山西應縣也別有滋味

縣城風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