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關閉手機工廠,一個時代落幕!索尼大法雖好,但……

來源:21Tech(News-21)

作者:倪雨晴

編輯:劉雪瑩

今年以來,消費電子業巨頭的動向中,重組、獨立、轉型絕對是高頻詞彙。

前有蘋果轉入內容,開始軟化;後有索尼重整,定位創意娛樂公司。

而作為蘋果都曾效仿的前輩,索尼這一次又站上了轉型的風口浪尖。人事、裁員、關廠成為近期索尼的三個熱門標籤。

“索尼今天破產了嗎?”

這一橫跨電子業界、遊戲界、相機界的靈魂叩問,明確的說,今天並沒有。但是,新的變革征程已經開啟。

這一輪變動外顯於三月底,中國粉絲大愛的“姨夫”平井一夫,將在今年6月18日卸任索尼公司董事長。其實2018年,平井一夫就已經卸任索尼總裁兼CEO的職務,今後他只成為索尼的高級顧問,正式享受退休生活。

索尼關閉手機工廠,一個時代落幕!索尼大法雖好,但……

“姨夫”時代即將成為過去,現任CEO吉田憲一郎開始操刀索尼的內部調整。重點包括兩方面:

其一,業務架構重新排列組合,今年4月1日起,旗下的消費電子產品業務都合為一個部門。簡單來說,相機、電視、手機等硬件業務都被整到了一塊兒。

其二,不僅部門壓縮,索尼還要對虧損嚴重的手機部門進行裁員、關廠操作。根據日本日經新聞報道,索尼將在2020年3月前將其智能手機業務的4000名員工裁掉一半,並將採購和固定成本減半。為了削減成本,索尼還將關閉其在北京的智能手機工廠,從而止損。

退出C端市場已經是日本企業的常規操作,這一次,繼續拼命節流的索尼,又要如何抵擋消費電子產品下滑的曲線?

心病:手機業務

在潮起潮落中,先來看看索尼現在公司層面的痛點。

從目前索尼的整體業務看,一共有六項:遊戲、影視、音樂、電子產品、半導體和金融。

其中最賺錢的是遊戲娛樂相關的產業,這也是平井一夫展露頭角,並且投入精力最多的項目,當年押寶PS4力挽狂瀾。

而一直在虧損的,就是電子產品中的手機業務,也是索尼核心產業中唯一虧損的業務。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2018財年第三季,索尼移動通信業務虧損155億日元,銷售收入1372億日元,同比下滑了80%。主要是由於日本、歐洲、拉丁美洲等地銷量不佳。

這也是吉田憲一郎接手後要處理的難題,也是今年動刀最大的部門。

眾所周知,現在的手機市場是短兵相接的肉搏戰,前有三星、蘋果、華為三強爭霸,後有OPPO、vivo、小米虎視眈眈,還有傳音這一類異軍突起,在非洲市場定製生產,出貨過億。

索尼在高端拼不過蘋果、中低端市場也無力和中國廠商進行價格戰,在操作系統層面也並無建樹。在全球整體手機銷量下行的情況下,日子並不好過。

還有一點,雖然索尼的影像技術很牛,但是其手機的拍照功能並不驚豔,其中也有相機和手機部門的天然矛盾在。手機拍照功能太好,很可能影響相機銷量。現在部門調整後,手機、相機同在一個屋簷,也許會有更好的協同。索尼還是期待主打的Xperia手機帶來盈利。

因為在平井一夫等管理層看來,手機作為連接中心,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不可輕言放手,並且對於5G技術的研究也至關重要。雖然外界有猜測索尼會不會出售手機部門,但目前看來索尼還是希望通過產品線整合優化來提升盈利能力。

但現在並不是索尼最危急的時刻。在2012年,平井一夫接手的時候,才是燙手山芋。當時,索尼鉅虧4567億日元,股價暴跌。

平井一夫提出了“One Sony”的構想,將PS系列遊戲機重新定位,出售電腦VAIO業務、和夏普面板合作停止、賣掉大樓來支撐業務。在他執掌索尼期間,索尼扭虧為盈,股價也已翻倍。去年,更是在紅海的電視領域,突破了高端市場,憑藉自發聲電視的技術,穩固品牌形象。

近年來,索尼業績整體增長,2017年營業利潤創下新高,達到7299億日元。不過,索尼近日又把2018財年的營業利潤目標下調至8500億日元,原因是手機、相機芯片等業務需求下降。

接下來,拯救手機業務將是索尼重任。

索尼大法雖好···

從品牌調性來看,索尼在中國也是一種特別的存在了。

很少有日本企業家,被製作成一代人珍藏的表情包,不管是索粉還是索黑,對索尼和“姨夫”的關注都孜孜不倦。

索尼關閉手機工廠,一個時代落幕!索尼大法雖好,但……

既有平井一夫獨特的個人魅力(帥氣的微笑需要你來守護),更有一以貫之的索尼大法作為基礎。

硬核一直是索尼大法的標籤,且不說鋰聚合電池、相機、PS系列遊戲機(搭配《漫威蜘蛛俠》、《荒野大鏢客》等食用體驗佳),就圖像傳感器CMOS一項,在影像拍攝領域裡依舊制霸。

最近大熱的華為P30、小米9的鏡頭,都搭載有索尼的傳感器芯片。

甚至連喬布斯都曾經說過,要成為索尼這樣的公司。蘋果和索尼都與音樂頗有淵源,iPod、Walkman當時都名聲大噪,喬布斯崇拜索尼,蘋果也模仿索尼。

說起來,索尼品牌,其實有點像蘋果的前身。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蘋果出現之前,索尼就一直是設計驅動,以精良的設計、優秀的性能來作為賣點,當之無愧地引領了一個時代的潮流。

一個品牌要擁有死忠粉,要引領時代,其產品不能只有一代,而是要跟著一代人的成長。如果產品只是賣了一年兩年,是不可能有死忠粉的。索尼在70多年的歷史中,做到了推陳出新。

只要在網上搜索索尼的歷史,整頁整頁都是昨日的榮光,索尼大法可以出足幾本書。

當年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穿越太平洋,來到美國,曾經被美國商店看不起、曾經為漂洋過海沾了潮氣無法工作的產品而焦急,最終以Walkman為起點橫掃全球,Sony一戰成名,手機、電腦隨之而起。

但是現在,能在日本橫掃的手機,已經變成了蘋果。Canalys數據顯示,2018年Q4日本手機市場中蘋果的份額是56.0%。索尼成立於1946年,蘋果成立於1976年,兩家企業年紀相差了30年,境遇也翻了個。

索尼在七八十年代,隨著日本經濟的高速成長期,逐步走上巔峰,那也是日本半導體產業、消費電子產品全球擴張的年代;到了21世紀,蘋果隨著美國整體半導體業、軟件業的崛起,創造了一個生態帝國。

隨後在IT泡沫席捲、中韓企業成長之後,日本企業們紛紛剝離出3C類業務,或出售或合併,轉身投入上游硬技術的懷抱。

而索尼,也只是日本消費電子大船下沉的過程中,一個跳水的水手而已。這些日本科技企業有著明顯的共性,他們曾經都擁有輝煌的歷史,還有一個龐大的鄰居市場——中國,但是在“日本失去的20年”中,不停地退出家電、手機等C端市場,可以說是一種退守,也可以說是一種戰略轉移。

終究還是時代逝去

從手機業務的衰弱來看,有評論認為,索尼是沒有跟上移動互聯網的腳步。但其實,索尼的Walkman就是移動化設備的典型代表。相比當時其他隨身聽,Walkman小巧便攜、價格適中。

在21Tech看來,索尼的沒落,更多的還是一個時代的逝去。

一方面,大背景來說,是日本整體經濟、文化、以及產品價格優勢的喪失。這就像你在一臺下降的名為“消費電子品”的電梯中往上爬,電梯已經下了十層,你在電梯中向上爬了一個臺階。毫無疑問,加速度還是向下。

另一方面就是產業的範式轉移,是以屏幕、軟件、生態系統為主導的一種轉移。比如蘋果,在PC時代吃了大虧以後,就知道要建立生態,把其他開發者納入圈子。

索尼主要以是自己的硬件產品為導向,當然也會帶動索尼的影視、音樂、遊戲產業,但是沒有在全球建立起自己的開發生態。索尼的遊戲機當然有用戶和內容生態,但是作為一家科技公司,索尼的野心顯然應該更龐大,而不僅僅是在遊戲方面。

那麼,索尼還能再次振興嗎?

21Tech認為,索尼可以繼續轉向更高技術的領域,堅持硬科技的路線。如果在新的傳感技術、機械製造等方面有突破,能夠研發下一代產品,比如手機之後兩代的硬件,那時索尼還將引領一個時代。

對於索尼提出的“創意娛樂”路線,則保持中立態度。從現在6個業務部門看,娛樂部門的數量已經超過了硬件部門。縱然索尼早早收購米高梅和哥倫比亞公司,有軟實力的基礎。但是畢竟文化的賺錢模式和電子消費品是不一樣的,文化可以不讓你進,核心的高科技卻不可替代。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