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索尼的 Signature 系列(醇音系列)是索尼音頻產品線當中,最高階,最專注,同樣也是最為極致的一款產品。有別於其他的產品線,工程師和設計師通力合作而打造的醇音系列,處處都透露著「專業」的氣息。

當然,這樣的氣息除了從外觀上看得到,從它們的價位上也可見一斑。

2018 年 8 月 9 日,正值香港高級試聽展 2018 前夕,索尼在香港發佈了一些列高端發燒定位的音頻新品。沒過多久,在去年 9 月的時候我就已經體驗了其中一款五單元動鐵旗艦型號——IER-M9。不得不說,IER-M9 帶給我的印象不僅僅是不用「U 盤」設計這麼簡單,它的聲音表現足以令我著迷。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而實際上,擁有五單元動鐵規格的 IER-M9 還不是最頂級的一款,在此之上,還有一款入耳式「真·旗艦」耳機型號—— IER-Z1R。這也是索尼首款售價破萬的量產入耳式耳機,與 7999 元的 M9 相比,預算再上調 5000 元之後會有怎樣的表現?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為了搞清楚這個疑問,最近我終於借到了一條 IER-Z1R 來體驗一番。既然Signature 系列(醇音系列)是設計師和工程師通力合作的成品,那麼讓我們先從它的外觀設計說起。

與身價相符的「輕奢」外觀設計

Z1R 的包裝設計顯然與 M9 有所不同,作為一款更高級別的真旗艦型號,Z1R 選用了立方體式的包裝設計,頂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標配的耳機收納盒。收納盒的頂部依舊為金屬材質,而周邊包圍則改為了皮質(IER-M9 的收納盒為尼龍材質),Z1R 的兩顆耳機腔體就位於其中。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 圖片來自 索尼隨身影音

下方收納配件的地方採用了抽屜式結構,自上而下還有三層抽屜,分別放置了一條 3.5mm 接口的 mmcx 音頻線,一條 4.4mm 接口的 mmcx平衡線。而最下方為產品說明書以及標配耳塞。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索尼為 Z1R 配備了兩套不同的耳塞,包括了一套七個規格的混合硅膠耳塞,以及一套六個規格的三重舒適耳塞。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從收納盒中取出耳機腔體,初上手的金屬質感確實帶來了不錯的觸感,手感與不鏽鋼材質相似,但表面的觸感要更加細膩一些。所以實際上金屬腔體使用的是一種名為「鋯」(Zironium)的合金材質,通過一體成型工藝打造而成。我查詢了一下,這種材質的好處在於不太容易刮花或留下痕跡,擁有較強的耐久性和耐腐蝕性,而且在保證高硬度的同時,重量也能保持輕盈。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腔體表面還有著「JAPAN」的標識,代表著 IER-Z1R 是由日本本土的索尼太陽工廠手工組裝而成的身份。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採用了較為主流的 mmcx 接口之餘,IER-Z1R 的接口尺寸設計得比較大,後續在換線時應該能夠兼容更多的選擇。值得一提的是,索尼可能考慮到 mmcx 接口易損且易入水,所以在接口外側腔體出設計增加了一層保護層,有效地讓線材連接時更加緊密,線材出現晃動時也不會造成接口處的斷裂。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在外殼表面部分,IER-Z1R 配有精細打磨過的「魚鱗紋」圖案,在光線的映射下熠熠生輝,有點中鑽石般的觀感。比起碳纖面板的 IER-M9,Z1R 腔體的光澤顯然要更加搶眼,佩戴的時候也更明顯一些。用通俗一些的話語去形容,就是未戴就先見貴氣。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外觀上的亮色設計其實早已在 IER-Z1R 的「西裝搭配」播放器—— 索尼「金磚」上已經出現過,通體金色的突出外觀一眼就能看出它昂貴的價位和旗艦的身段。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腔體設計方面,正如之前體驗 IER-M9 耳機的時候所述,這一屆的索尼耳機終於不是「U 盤」式設計了,但有別於主打監聽特性的 M7和 M9,Z1R 的腔體尺寸顯然不在同一個級別,要碩大許多。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因此,在佩戴的時候,IER-Z1R 的重量和體積對於小耳朵用戶來說並不是特別友好,貼合程度會稍差一些。但對於我來說,這樣的佩戴貼合度恰到好處,耳機重心都往耳側靠攏,雖然單元的體積和重量擺在那裡,但長時間佩戴也沒有任何不適。

Z1R 的型號就代表著當下索尼聲學的旗艦水準

不知道你有沒有留意到,索尼目前產品線當中,擁有兩款手機過萬元的耳機產品,而且非常碰巧,兩款耳機的後綴名稱都是 Z1R,兩者之間都有著相似之處。

這一代的醇音系列(Signature Series)重新調整了設計重心,工程師和設計師在研發的開始階段就相互合作,敲定必要的結構、形狀和理念,以獲得高水平的音質。

——索尼藝術總監 Tomoaki Takuma

IER-Z1R 採用了索尼重新設計的 HD 混合式驅動單元系統,為「兩圈一鐵」配置的圈鐵耳機,由「5mm 動圈超高音頻單元 + 平衡電樞單元 + 12mm 動圈全頻單元」所組成。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雖然只使用了三個驅動單元,但 Z1R 的碩大腔體並不簡單,內部自然要「堆重料」。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在鋯合金面板的水平面上,索尼放置了一顆較大尺寸 12mm 的動圈驅動單元,與「同名」的 MDR-Z1R 的驅動單元相似,也採用了索尼自研的鎂質圓頂鍍鋁液晶高分子振膜的設計,說這個就是入耳版 MDR-Z1R 的驅動單元也不為過。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隨後是一枚鎂合金振膜 BA(平衡電樞)驅動單元,採用鍍銀 OFC 音圈和鍍金端子,這枚動鐵單元對我來說並不陌生,主要負責高頻部分的處理。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除了這枚動鐵單元,另外還有一個負責「超高頻」的 5mm 動圈驅動單元。得益於全新開發的鍍鋁 LCP(液晶高分子)振膜和外部磁路,這枚超高頻單元最高能實現約 100kHz 的頻率響應,這一點也算得上是一個非常高水準的數據了,更何況 IER-Z1R 作為一款入耳式耳機能達到這樣的質素,就顯得更為難能可貴。

自此,這三枚驅動單元就組成了 IER-Z1R 的三重驅動一體化結構。

通過官方的解剖圖可以看到,IER-Z1R 不但擁有一個鋯合金腔體外殼,而且在內部還有一個採用鎂合金作為主要材質打造的內殼,內殼主要用於配合鎂合金振膜的動鐵單元,從而使動鐵單元和動圈單元區分開來,工作時互不影響。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另一方面,為了讓那個 5mm 的超高頻動圈發揮出 100kHz 的頻響實力,索尼將這顆單元直接放置在聲學導管同軸的位置,正正對著單元管道。而另外的兩顆單元也位列其後。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為了照顧最末尾的動圈單元以及營造「空氣感」,索尼特意放置了一條導音管連接到驅動單元后延伸的聲腔,可以有效地實現空氣流通,帶來更加明顯的結像感和平滑的聲音表現。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至於電路設計方面,IER-Z1R 就採用了索尼定製的音響級薄膜電容,帶來低失真的效果,有效抑制電器干擾和信號路徑損耗,保證音質輸出的效果。

入耳式耳機,也有自然通透的「空氣感」

Z1R 的阻抗為 40 Ω(1kHz),雖然看起來很吃推力,但實際上卻不算很難推得動。直接用 3.5mm 的配合手機和更便攜一些的播放器其實都能出聲,轉接某族的 USB-C DAC 也有著尚可的動態表現。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當然,這條 3.5mm OFC 鍍銀材質耳機線應該不完全是為手機而準備的,畢竟還有好一些老款強推力播放器仍然採用 3.5mm 的接口。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儘管小設備的推力並沒有將 Z1R 的實力完全發揮出來,但已經能獲得超過其他耳機去搭配試聽所獲得的體驗。所以我用 3.5mm 線材與手機搭配試聽的時候,並沒有立即脫下耳機或者直接喊出「推力不足」或者「壓根就不能聽」的話語,這一點我覺得還是比較神奇的。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不過,肯定是不會非常多的人去買 IER-Z1R 回家搭配手機聽歌的吧。而且 IER-Z1R 在 4.4mm 平衡線的搭配上才是「真我」的表現。當我換上平衡線,並把前端一個個地從 ZX300A 換成 NW-WM1A「黑磚」以及 NW-WM1Z 「金磚」的時候,IER-Z1R 會展現出越來越好的聲音表現。信息量和解析力的穩步提升自然不用多說,但最為明顯的提升還是來自於聲場會變得越來越開闊。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尤其是配合「金磚」去試聽時,優秀的分離度令到 IER-Z1R 為我帶來了入耳式耳機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感,一剎那我以為我還佩戴著一個頭戴式的耳機,聲音非常之自然,這時候再次詮釋了所謂的「Feel the air」是什麼意思了。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這一點也是 IER-Z1R 與 IER-M9 之間最為明顯的一個差距。正如微博網友所形容的,M9 的聲場是籃球場的話,那 Z1R 就是一整個鳥巢體育館了。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而這樣的「空氣感」主要來自於索尼特別設計的 12mm 動圈全頻單元,聲音表現也非常飽滿,提供了充足的低頻量感,有足夠的回彈表現,帶來了很純正的低頻表現,但下潛就不算太深。得益於出色的微動態表現,中高頻段更是它的拿手好戲,為了進一步提升高頻部分的敏感度,索尼加入了新開發的動鐵單元,進而拉昇瞭解析力和中高音還原。

眾所周知,一般 Hi-Res 規格的高頻僅延伸至 40kHz,但實際上 DSD/SACD 的理論規格是可以高達 100kHz 的水準,可達到這個規格的耳機並不算很多,入耳式耳機更是少之又少。而旗艦級別的 IER-Z1R 就藉助了那顆 5mm 的超高頻單元來達到這一水平,這部分規格的聲音都是人耳

而且,在「兩圈一鐵」的混合單元耳機設計當中,三枚單元的恰如其分的改進相位結構,使得 IER-Z1R 的三頻銜接是有著非常自然的表現,帶來順滑的聲音質感。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雖然索尼「金磚」是官方所述的便攜式「西裝」搭配,但其實「金磚」都還未能夠發揮出 IER-Z1R 十成的功力。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如果要問,IER-Z1R 的最佳搭配前端是什麼?其實,這個問題其實我在早前的 Sony Expo 2019 上就問過索尼的小哥哥,他想都沒想就指著放在一旁的「索六萬」DMP-Z1 了(我一點兒都不意外這個答案)。搭配 4.4 平衡口試聽之後(忘記留意線材是默認還是升級線了),除了能夠完全推開兩枚動圈單元以外,三頻的表現都會更加通透自然,聲場表現我甚至覺得要比頭戴式的 Z1R 都要好。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入耳式也談「空氣感」,索尼 IER-Z1R 真旗艦耳機評測

整體而言,索尼 IER-Z1R 確實無愧於「真·旗艦」的稱號,無論是用料做工,還是音質表現,在體驗之後再回頭看一眼其 12999 元的定價,反而想說出我的梁姓好友常常掛在嘴邊的那句話:「買吧,不貴」。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