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中山公園不只是賣舊書的集市

孫中山 建築 動物 櫻花 善本古籍 善本古籍 2017-10-07
濟南中山公園不只是賣舊書的集市濟南中山公園不只是賣舊書的集市

與濟南市內其他公園相比,位於經三路的中山公園顯得冷清得多。這裡最著名的風景,不是公園裡面的假山飛石,而是一個古舊書市。這個濟南最早的公園的故事,值得我們訴說。

舊書市場的故事

中山公園,這個名字對我不太陌生,在全國各地,有許多以孫中山先生的名諱命名的公園,最有名的就是青島市那座開滿櫻花的中山公園。濟南的這處中山公園是不是也像青島中山公園這樣美麗呢?

帶著對中山公園的遐想,我來到了這裡。下車後,往東走兩步,就看到了公園的大門。公園外很安靜,路的一邊停著一排收起後視鏡的汽車,兩邊種著大棵大棵的榕樹,顯得靜謐而安詳。

進入中山公園之後,有點失望,這個公園太小了,這裡沒有櫻花,也沒有流水,只有老人在打牌、跳廣場舞。根本不用打聽,我就輕易地找到了舊書市場。

這個市場沒有我想象中的大,在門口基本上就能看個大概。市場總體來說,很原始,攤位和商販交織。抬頭往上一看,還是個露天市場。攤位上擺滿了一排排舊書,有中外名著、毛澤東語錄、連環畫、工具書等等,甚至連一些舊錶、收音機都有賣,說起是書攤,其實更像是一個雜貨店。

和一位攤主聊了聊,得知這些舊書雖然品相不好,而且沒有精心包裝,但是裡面有不少好東西,尤其是一些老檔案、老照片、書畫等,吸引了大量的濟南甚至是外地的收藏愛好者來此淘貨。

據說,這個舊書市場是2003年6月份開辦的。銷售的舊書很多都是被家庭淘汰後論斤賣出去的,商販將這些書籍收購回來後,對於有價值的書籍再進行分類整理。舊書大多原價不過幾塊錢,但在當時售出的年代也不便宜,現在的二手價更是遠遠超過了原價,甚至比同版本的新書還要貴,前來買書的大多不是為看,更多是為了收藏。普通舊書銷量很低,每本書也就掙幾毛錢或幾塊錢,真正盈利的還要依靠有歷史價值的“限量版”書,一本民國時期出版的線裝版書籍,雖然紙已經變得焦黃,但因為稀缺售價能達到300元。

“像你這樣的年輕人來淘書的不多了。”一位攤主幽幽地說道。我仔細觀察了一陣,誠如他所言,來市場淘書的大部分都是中老年人,年輕人非常少。

中山公園的前世今生

出了書市,我找到一個僻靜的地方坐了下來,此時來了一個環衛工人,三言兩語就聊了起來,當說起公園的情況時,這位工人長嘆了一口氣:“現在來公園玩的,基本上都是附近的老人,還真沒見到過專門來公園遊玩的,哦,來買舊書的除外。”

有不少人和這位環衛工的觀點相似,來中山公園就是淘書的,什麼公園的景緻,還真沒什麼興致探訪。

當我把這個事情告訴熟知的一位對濟南歷史頗有研究的張先生時,他笑了笑,說了一句:“他們哪裡知道中山公園的價值!”張先生說,中山公園最初叫做商埠公園,是濟南第一座公園。在開埠的那一年,就有了公園的規劃,最初規劃面積達八公頃,建成後實際建築面積少了一半,不過裡面也有山石泉水,亭臺曲徑,奇花異木,蟬噪鳥鳴。雖說小,但也是當時濟南首屈一指的公園。

公園內部的佈置頗有眼光,有西式六角形噴水池,有中式的廡殿頂四照亭,還有一個茶社。每週日下午四時,樂團便來此演奏西洋音樂。因為吸引的遊客較多,所以公園還專門設立了“夜票”,開放到晚上十點,為此園方還安裝了電燈,是由赫赫有名的亞細亞煤油公司贊助的。

1925年4月4日,省城社會各界在公園召開孫中山逝世追悼大會,孫中山遺像至公園安放,社會各界贈送的輓聯掛滿公園,公園自此改稱中山公園。

1927年,公園開始養起了動物,開始的時候僅是雞、兔子、金魚等小動物,後來公園東部專門開闢了一塊區域作為動物園,相繼引進了梅花鹿、美國羊、狗熊、狐狸、箭豬和老鷹等動物。

1928年,五三慘案爆發,濟南各界在此集會,抗議日寇暴行,並將公園改稱五三公園,在公園裡面豎立起蔣介石親筆題寫的“五三紀念碑”。

1937年,濟南淪陷,日本侵略者推倒了“五三紀念碑”,在園內蓋起了神社,挖上了戰壕,將園內的建築、樹木毀壞殆盡。其中日本人修建的神社位於公園的西北,解放後曾作為藏書室和兒童閱覽室,1974年被焚燬。

1951年,公園改名為人民公園,園內曾建有人民俱樂部,後改建為人民公園禮堂,裡面經常放映電影。當時,人民公園的許多遊樂設施諸如滑梯、電馬吸引了許多小朋友前來遊玩。

1986年,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二十週年,人民公園複稱為中山公園。由孫中山孫女孫穗芳捐贈的孫中山全身銅像立於公園南側迴廊旁,基座的每個立面分別雕刻著“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體現了孫中山的政治抱負。

激盪的愛國主義精神

最能體現出中山公園歷史輝煌的,是曾經存在園中的兩個建築,一個是商品陳列館,一個是四照亭。

商品陳列館,原址位於公園的西北部。用途顧名思義,是用來陳列各種商品的。

民國初期,洋貨大量傾銷國內市場,中外貿易逆差嚴重,為了振興民族實業,北洋政府頒佈了一系列旨在保護國貨的政策,眾多民族資本家發出了與外商競爭的倡議。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的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被工商業人士視為國貨揚名的最好機會。為此,北洋政府發出命令,希望各省積極籌備,選出能夠代表中國商品實力的國貨,去和洋人一爭高低。

在這種背景下,山東的有識之士決定在中山公園先舉辦一次物品展覽會,選拔參加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的優質產品。於是,以山東都督靳雲鵬為名譽會長、山東巡按使蔡儒楷為會長的“山東展覽會兼辦巴拿馬賽會出品協會”成立。

成立後,協會耗資九千多元,在公園原陳列館的後面,新建了一座長三十丈、寬八丈的大型展廳,這就是商品陳列館。

1914年6月15日,展會開幕,參觀展覽的中外來賓每天都超過上萬人,這是濟南乃至山東歷史上第一次商業盛會,經過評選後,有兩百餘種優秀產品被送到巴拿馬賽會展出、參評,其中宏濟堂福字牌阿膠和張裕葡萄酒等榮獲巴拿馬賽會金獎。

說完商品陳列館,再說說四照亭,雖然這處景點早已不在,但是許多歷史性大事件上都有它濃重的一筆。如1920年濟南大旱時這裡曾舉行過籌賑遊藝大會;1924年王盡美曾聯合十三個社會團體代表在這裡舉行過反帝集會等等。

現在的落寞,不能掩蓋曾經的輝煌,在濟南的近現代史上,中山公園以自己的獨特魅力,書寫了屬於自己的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