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作者丨唐唯珂,潘嘯 廣州報道

編輯丨李清宇

興奮劑離我們有多遠?

7月21日,韓國光州國際泳聯世錦賽,孫楊以3分42秒44的成績率先觸壁,拿下了本屆游泳世錦賽的第一枚金牌。在為中國游泳隊摘得首金的同時,孫楊也創紀錄地實現了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上的世錦賽四連冠。與此同時,他的老對手,來自澳大利亞的“萬年老二”霍頓同樣表現出彩,其比賽排名再次落後於孫楊,並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做“醜人多作怪”:在頒獎典禮上,獲得第二名的霍頓以質疑對手有違規行為為由,自始至終沒有登上領獎臺領獎。

"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作者丨唐唯珂,潘嘯 廣州報道

編輯丨李清宇

興奮劑離我們有多遠?

7月21日,韓國光州國際泳聯世錦賽,孫楊以3分42秒44的成績率先觸壁,拿下了本屆游泳世錦賽的第一枚金牌。在為中國游泳隊摘得首金的同時,孫楊也創紀錄地實現了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上的世錦賽四連冠。與此同時,他的老對手,來自澳大利亞的“萬年老二”霍頓同樣表現出彩,其比賽排名再次落後於孫楊,並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做“醜人多作怪”:在頒獎典禮上,獲得第二名的霍頓以質疑對手有違規行為為由,自始至終沒有登上領獎臺領獎。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在兩天後的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中,孫楊以1分44秒93的好成績獲得冠軍,贏得世錦賽二連冠,這個成績,全球至今僅此一人。但在比賽結束後的頒獎儀式上,獲得銅牌的英國選手鄧肯·斯科特也玩起了霍頓的套路,拒絕與孫楊合影。

"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作者丨唐唯珂,潘嘯 廣州報道

編輯丨李清宇

興奮劑離我們有多遠?

7月21日,韓國光州國際泳聯世錦賽,孫楊以3分42秒44的成績率先觸壁,拿下了本屆游泳世錦賽的第一枚金牌。在為中國游泳隊摘得首金的同時,孫楊也創紀錄地實現了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上的世錦賽四連冠。與此同時,他的老對手,來自澳大利亞的“萬年老二”霍頓同樣表現出彩,其比賽排名再次落後於孫楊,並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做“醜人多作怪”:在頒獎典禮上,獲得第二名的霍頓以質疑對手有違規行為為由,自始至終沒有登上領獎臺領獎。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在兩天後的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中,孫楊以1分44秒93的好成績獲得冠軍,贏得世錦賽二連冠,這個成績,全球至今僅此一人。但在比賽結束後的頒獎儀式上,獲得銅牌的英國選手鄧肯·斯科特也玩起了霍頓的套路,拒絕與孫楊合影。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就在西方各大媒體以及運動員大放厥詞、無中生有地攻擊詆譭“雙冠”孫楊時,7月27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透露,澳大利亞女子游泳運動員莎娜·傑克(Shayna Jack)被檢測出服用禁藥,“喜提”藥檢陽性。她本人已在7月14日,以“個人原因”退出本次世錦賽。澳大利亞泳協當時拒絕透露其退賽原因。

"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作者丨唐唯珂,潘嘯 廣州報道

編輯丨李清宇

興奮劑離我們有多遠?

7月21日,韓國光州國際泳聯世錦賽,孫楊以3分42秒44的成績率先觸壁,拿下了本屆游泳世錦賽的第一枚金牌。在為中國游泳隊摘得首金的同時,孫楊也創紀錄地實現了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上的世錦賽四連冠。與此同時,他的老對手,來自澳大利亞的“萬年老二”霍頓同樣表現出彩,其比賽排名再次落後於孫楊,並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做“醜人多作怪”:在頒獎典禮上,獲得第二名的霍頓以質疑對手有違規行為為由,自始至終沒有登上領獎臺領獎。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在兩天後的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中,孫楊以1分44秒93的好成績獲得冠軍,贏得世錦賽二連冠,這個成績,全球至今僅此一人。但在比賽結束後的頒獎儀式上,獲得銅牌的英國選手鄧肯·斯科特也玩起了霍頓的套路,拒絕與孫楊合影。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就在西方各大媒體以及運動員大放厥詞、無中生有地攻擊詆譭“雙冠”孫楊時,7月27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透露,澳大利亞女子游泳運動員莎娜·傑克(Shayna Jack)被檢測出服用禁藥,“喜提”藥檢陽性。她本人已在7月14日,以“個人原因”退出本次世錦賽。澳大利亞泳協當時拒絕透露其退賽原因。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不可否認的是,興奮劑已成為當代體壇的毒瘤,回顧其興起歷史也是跌宕起伏。

01千年興奮劑發展史:曾助力二戰

興奮劑是隨著歷屆奧運會的舉辦進入公眾視野的。

而在進入奧運會、作用於運動員身上之前,興奮劑本是一種控制多動症的藥物(利他林),也可以是治療傷風感冒的止咳糖漿(麻黃鹼),甚至可以充當製造炸藥的原料(硝酸甘油)。

興奮劑的濫用,將這些本應有正確用途的藥品,在錯誤的時間用在了錯誤的地方。

興奮劑的最早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據史料記載,當時運動員嘗試飲用各種白蘭地或葡萄酒混合飲料、食用蘑菇,以便獲得附加“力量”來戰勝對手。這或許是體育運動與興奮劑的最初結緣。

此後,戰爭也為興奮劑的應用打開了廣闊局面。二戰時期,軸心國德國、日本都在戰爭中投放了大量興奮劑供士兵使用。

以日本為例,當時的神風特攻隊作戰勇猛,為了完成任務甚至不惜與敵人同歸於盡,一度令美國為之頭疼。然而神風特攻隊隊員戰後透露,他們之所以會不顧後果地“自殺”式作戰,其實另有原因:戰前,日本軍部會命令飛行員服用一種“大力丸”,服用後飛行員會變得異常勇猛凶殘,甚至可以連續駕駛飛機十幾個小時。

這種興奮劑名叫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冰毒”。而同為軸心國之一的德國,自然也不甘拜下風。當時的德國士兵在服用脫氧麻黃鹼後,可以數天不睡地連續行軍作戰。僅在1940年7月,柏林泰姆勒廠就生產了3500萬片脫氧麻黃鹼藥片(每片劑量3毫克),輸送到入侵法國的德國陸軍和空軍前線部隊。

02 百年奧運濫藥史:體育界“毒瘤”

至於現代興奮劑在體育方面的應用,為大眾所接受的一種說法是:這起源於一項不太常見的耐力跑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1807年,一位參與了該耐力跑並奪冠的選手聲稱,他是服用了鴉片酊,才能堅持到最後並奪冠的。此類藥物能幫助參賽者在比賽時保持清醒、增加耐力,從而超越其他未服藥的選手。此後,這類興奮劑被頻繁應用於耐力跑項目中,最高成績也隨著參賽選手對於藥物耐受性的提高而被不斷刷新。

在那時,通過藥物獲得前所未有的成績,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整個體壇對於比賽濫藥毫不避諱,濫藥的運動員本人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由於人們對於興奮劑的普遍認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興奮劑甚至被認為是醫學與體育的完美結合,能夠促使運動員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潛力。興奮劑本身彷彿也成了科技的代名詞。

1904年,第三屆現代奧運會上捷報頻傳,其中大多與興奮劑牢牢捆綁在一起。當年的馬拉松賽場上,美國運動員托馬斯·希克斯在快到終點時已筋疲力盡,一度想放棄比賽,但關鍵時刻教練給他打了兩針“硫酸馬錢子鹼(士的寧)”,其巨大劑量,支撐著希克斯第一個過線,獲得冠軍。

但與此同時,這也揹負著要命的風險,踉蹌過線的希克斯最後倒在終點,醫生們搶救了足足一個小時,才把他救活回來。當時人們只看到了興奮劑帶來的驚人成績,卻無視其巨大隱患和競爭對手的強烈抗議,甚至官方也給予支持。新聞報道也對興奮劑持肯定態度:“馬拉松比賽充分從醫學角度證明了,藥物對於長跑選手是多麼重要!”

除了在長跑項目有所應用之外,興奮劑經過了二戰的推波助瀾,在體壇中亦可謂是“文體兩開花”。在同樣需要持久耐力的環法自行車比賽中也出現了濫藥情況,不過有些運動員的運氣可就沒那麼好了。

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丹麥車手詹森因服用安非他命酒精混合劑而在比賽中猝死;1967年環法比賽,英國著名自行車運動員辛普森意外死於旺圖峰。

種種證據表明,兩人都是因為服用了過量興奮劑才導致意外死亡。

興奮劑在幫助運動員透支身體而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耀外,其邪惡一面也逐漸暴露在公眾眼前。

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惡劣的,便是轟動一時的前東德與前蘇聯的大規模興奮劑事件。當時的運動員完全只是為國家獲取榮譽的機器。受害者之一的鉛球運動員安德里格斯·克里格,在開始訓練兩年後,被教練半推半就地逼迫服下了Oral-Turinabol類固醇激素,為了平衡副作用,她還同時服下避孕藥。隨著成績的逐漸提升,副作用也日益顯現出來:體重達到100公斤,狂躁易怒,出現男性性徵,包括聲音低沉、毛髮濃密等等。

克里格自稱,當時唯一支撐著她繼續下去的,只有不斷長進的成績。

1986年,20歲的克里格以19.96米的成績成為歐洲鉛球冠軍,但伴隨而來的是對骨骼系統的不可逆損害,以及性別的模糊。在因傷病退役後,克里格選擇變性為男性,傷痛與陰影將伴隨他度過餘生。

03 常用藥也有坑:“興奮劑”就在我們身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多數人對興奮劑這個概念已經不陌生了。然而可能很多人還是會覺得興奮劑與日常生活遙不可及,殊不知,許多含有興奮劑成分的常用藥,就在我們身邊。

其中,國家藥監局發佈的2014年興奮劑目錄與含興奮劑藥品品種中,明確提到有上百種常用處方藥與非處方藥中,含有麻黃鹼、地塞米松、士的寧等興奮劑成分。

“孩子感冒咳嗽、就服xx止咳糖漿。它啊——療效快、治肺熱。小兒感冒咳嗽就服xx止咳糖漿。一定要記住喲。”一提到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許多80後90後都能回憶起感冒咳嗽時常喝的止咳糖漿,酸酸甜甜的,記憶猶新。然而,這一“伴隨一代人成長、美味可口”的止咳糖漿,實際上卻含有一定劑量的麻黃鹼成分。

除此之外,一些強效止疼藥、感冒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白加黑(美息偽麻片)、泰諾、日夜百服寧、康泰克,均含有不定計量的麻黃鹼。微量的麻黃鹼具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同時可緩解鼻塞。然而只需經過簡單的程序,1公斤麻黃鹼就能生產出至少0.7公斤的冰毒(甲基苯丙胺),成為嗑藥運動員以及二戰戰場上超級士兵的力量源泉。

"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作者丨唐唯珂,潘嘯 廣州報道

編輯丨李清宇

興奮劑離我們有多遠?

7月21日,韓國光州國際泳聯世錦賽,孫楊以3分42秒44的成績率先觸壁,拿下了本屆游泳世錦賽的第一枚金牌。在為中國游泳隊摘得首金的同時,孫楊也創紀錄地實現了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上的世錦賽四連冠。與此同時,他的老對手,來自澳大利亞的“萬年老二”霍頓同樣表現出彩,其比賽排名再次落後於孫楊,並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做“醜人多作怪”:在頒獎典禮上,獲得第二名的霍頓以質疑對手有違規行為為由,自始至終沒有登上領獎臺領獎。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在兩天後的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中,孫楊以1分44秒93的好成績獲得冠軍,贏得世錦賽二連冠,這個成績,全球至今僅此一人。但在比賽結束後的頒獎儀式上,獲得銅牌的英國選手鄧肯·斯科特也玩起了霍頓的套路,拒絕與孫楊合影。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就在西方各大媒體以及運動員大放厥詞、無中生有地攻擊詆譭“雙冠”孫楊時,7月27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透露,澳大利亞女子游泳運動員莎娜·傑克(Shayna Jack)被檢測出服用禁藥,“喜提”藥檢陽性。她本人已在7月14日,以“個人原因”退出本次世錦賽。澳大利亞泳協當時拒絕透露其退賽原因。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不可否認的是,興奮劑已成為當代體壇的毒瘤,回顧其興起歷史也是跌宕起伏。

01千年興奮劑發展史:曾助力二戰

興奮劑是隨著歷屆奧運會的舉辦進入公眾視野的。

而在進入奧運會、作用於運動員身上之前,興奮劑本是一種控制多動症的藥物(利他林),也可以是治療傷風感冒的止咳糖漿(麻黃鹼),甚至可以充當製造炸藥的原料(硝酸甘油)。

興奮劑的濫用,將這些本應有正確用途的藥品,在錯誤的時間用在了錯誤的地方。

興奮劑的最早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據史料記載,當時運動員嘗試飲用各種白蘭地或葡萄酒混合飲料、食用蘑菇,以便獲得附加“力量”來戰勝對手。這或許是體育運動與興奮劑的最初結緣。

此後,戰爭也為興奮劑的應用打開了廣闊局面。二戰時期,軸心國德國、日本都在戰爭中投放了大量興奮劑供士兵使用。

以日本為例,當時的神風特攻隊作戰勇猛,為了完成任務甚至不惜與敵人同歸於盡,一度令美國為之頭疼。然而神風特攻隊隊員戰後透露,他們之所以會不顧後果地“自殺”式作戰,其實另有原因:戰前,日本軍部會命令飛行員服用一種“大力丸”,服用後飛行員會變得異常勇猛凶殘,甚至可以連續駕駛飛機十幾個小時。

這種興奮劑名叫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冰毒”。而同為軸心國之一的德國,自然也不甘拜下風。當時的德國士兵在服用脫氧麻黃鹼後,可以數天不睡地連續行軍作戰。僅在1940年7月,柏林泰姆勒廠就生產了3500萬片脫氧麻黃鹼藥片(每片劑量3毫克),輸送到入侵法國的德國陸軍和空軍前線部隊。

02 百年奧運濫藥史:體育界“毒瘤”

至於現代興奮劑在體育方面的應用,為大眾所接受的一種說法是:這起源於一項不太常見的耐力跑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1807年,一位參與了該耐力跑並奪冠的選手聲稱,他是服用了鴉片酊,才能堅持到最後並奪冠的。此類藥物能幫助參賽者在比賽時保持清醒、增加耐力,從而超越其他未服藥的選手。此後,這類興奮劑被頻繁應用於耐力跑項目中,最高成績也隨著參賽選手對於藥物耐受性的提高而被不斷刷新。

在那時,通過藥物獲得前所未有的成績,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整個體壇對於比賽濫藥毫不避諱,濫藥的運動員本人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由於人們對於興奮劑的普遍認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興奮劑甚至被認為是醫學與體育的完美結合,能夠促使運動員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潛力。興奮劑本身彷彿也成了科技的代名詞。

1904年,第三屆現代奧運會上捷報頻傳,其中大多與興奮劑牢牢捆綁在一起。當年的馬拉松賽場上,美國運動員托馬斯·希克斯在快到終點時已筋疲力盡,一度想放棄比賽,但關鍵時刻教練給他打了兩針“硫酸馬錢子鹼(士的寧)”,其巨大劑量,支撐著希克斯第一個過線,獲得冠軍。

但與此同時,這也揹負著要命的風險,踉蹌過線的希克斯最後倒在終點,醫生們搶救了足足一個小時,才把他救活回來。當時人們只看到了興奮劑帶來的驚人成績,卻無視其巨大隱患和競爭對手的強烈抗議,甚至官方也給予支持。新聞報道也對興奮劑持肯定態度:“馬拉松比賽充分從醫學角度證明了,藥物對於長跑選手是多麼重要!”

除了在長跑項目有所應用之外,興奮劑經過了二戰的推波助瀾,在體壇中亦可謂是“文體兩開花”。在同樣需要持久耐力的環法自行車比賽中也出現了濫藥情況,不過有些運動員的運氣可就沒那麼好了。

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丹麥車手詹森因服用安非他命酒精混合劑而在比賽中猝死;1967年環法比賽,英國著名自行車運動員辛普森意外死於旺圖峰。

種種證據表明,兩人都是因為服用了過量興奮劑才導致意外死亡。

興奮劑在幫助運動員透支身體而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耀外,其邪惡一面也逐漸暴露在公眾眼前。

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惡劣的,便是轟動一時的前東德與前蘇聯的大規模興奮劑事件。當時的運動員完全只是為國家獲取榮譽的機器。受害者之一的鉛球運動員安德里格斯·克里格,在開始訓練兩年後,被教練半推半就地逼迫服下了Oral-Turinabol類固醇激素,為了平衡副作用,她還同時服下避孕藥。隨著成績的逐漸提升,副作用也日益顯現出來:體重達到100公斤,狂躁易怒,出現男性性徵,包括聲音低沉、毛髮濃密等等。

克里格自稱,當時唯一支撐著她繼續下去的,只有不斷長進的成績。

1986年,20歲的克里格以19.96米的成績成為歐洲鉛球冠軍,但伴隨而來的是對骨骼系統的不可逆損害,以及性別的模糊。在因傷病退役後,克里格選擇變性為男性,傷痛與陰影將伴隨他度過餘生。

03 常用藥也有坑:“興奮劑”就在我們身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多數人對興奮劑這個概念已經不陌生了。然而可能很多人還是會覺得興奮劑與日常生活遙不可及,殊不知,許多含有興奮劑成分的常用藥,就在我們身邊。

其中,國家藥監局發佈的2014年興奮劑目錄與含興奮劑藥品品種中,明確提到有上百種常用處方藥與非處方藥中,含有麻黃鹼、地塞米松、士的寧等興奮劑成分。

“孩子感冒咳嗽、就服xx止咳糖漿。它啊——療效快、治肺熱。小兒感冒咳嗽就服xx止咳糖漿。一定要記住喲。”一提到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許多80後90後都能回憶起感冒咳嗽時常喝的止咳糖漿,酸酸甜甜的,記憶猶新。然而,這一“伴隨一代人成長、美味可口”的止咳糖漿,實際上卻含有一定劑量的麻黃鹼成分。

除此之外,一些強效止疼藥、感冒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白加黑(美息偽麻片)、泰諾、日夜百服寧、康泰克,均含有不定計量的麻黃鹼。微量的麻黃鹼具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同時可緩解鼻塞。然而只需經過簡單的程序,1公斤麻黃鹼就能生產出至少0.7公斤的冰毒(甲基苯丙胺),成為嗑藥運動員以及二戰戰場上超級士兵的力量源泉。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麻黃鹼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性,也成為了嗑藥運動員開脫的藉口。如前職業網球運動員費爾南德斯在1992年奧運會前被測試出服用麻黃鹼,但是她並未受到任何處罰,並贏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銅牌。面對檢測結果,她堅持解釋是因感冒而誤服。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運動員拉杜坎在個人全能比賽後尿檢呈陽性,同樣被檢查出含有麻黃鹼。雖然麻黃鹼對體操並沒有幫助,國際奧委會也相信她是誤服了含有麻黃鹼的感冒藥而造成的,但是,國際奧委會仍然沒收了她女子個人全能金牌。

2002年5月,日本球星高原直泰在一次藥檢中被查出懷疑服用了含有麻黃鹼的興奮劑,日本足協馬上解釋說,他是未請示隊醫而誤服含有麻黃鹼的感冒藥。無獨有偶,日本足協曾於1995年10月15日查處了鹿島鹿角隊5名球員集體服用麻黃鹼類興奮劑的案子,隊員們同樣稱是誤服感冒藥。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麻黃鹼在興奮劑的發展之路上已成過去,但由於其常見於各類治療感冒上的OTC、Rx藥物,如果劑量巨大,對於人體傷害也不容小覷。

含有麻黃鹼的藥物如用藥過量,易引起精神興奮、失眠、不安、神經過敏、震顫等症狀。對於有嚴重器質性心臟病或接受洋地黃治療的患者,也可引起意外的心律紊亂,而老年人、前列腺肥大病人如服藥過多和時間過久,則可引起排尿困難,應注意避免過量和長久使用。

此外,運動賽場上明令禁止的還有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陌生,但是說起皮炎平,卻是無人不知。而地塞米松作為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作用於運動員時能夠達到去痛、消除疲勞以及興奮的效果,檢測難度也相對較大。

同樣被運動會藥檢拒之門外的還有布地奈德。

"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作者丨唐唯珂,潘嘯 廣州報道

編輯丨李清宇

興奮劑離我們有多遠?

7月21日,韓國光州國際泳聯世錦賽,孫楊以3分42秒44的成績率先觸壁,拿下了本屆游泳世錦賽的第一枚金牌。在為中國游泳隊摘得首金的同時,孫楊也創紀錄地實現了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上的世錦賽四連冠。與此同時,他的老對手,來自澳大利亞的“萬年老二”霍頓同樣表現出彩,其比賽排名再次落後於孫楊,並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做“醜人多作怪”:在頒獎典禮上,獲得第二名的霍頓以質疑對手有違規行為為由,自始至終沒有登上領獎臺領獎。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在兩天後的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中,孫楊以1分44秒93的好成績獲得冠軍,贏得世錦賽二連冠,這個成績,全球至今僅此一人。但在比賽結束後的頒獎儀式上,獲得銅牌的英國選手鄧肯·斯科特也玩起了霍頓的套路,拒絕與孫楊合影。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就在西方各大媒體以及運動員大放厥詞、無中生有地攻擊詆譭“雙冠”孫楊時,7月27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透露,澳大利亞女子游泳運動員莎娜·傑克(Shayna Jack)被檢測出服用禁藥,“喜提”藥檢陽性。她本人已在7月14日,以“個人原因”退出本次世錦賽。澳大利亞泳協當時拒絕透露其退賽原因。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不可否認的是,興奮劑已成為當代體壇的毒瘤,回顧其興起歷史也是跌宕起伏。

01千年興奮劑發展史:曾助力二戰

興奮劑是隨著歷屆奧運會的舉辦進入公眾視野的。

而在進入奧運會、作用於運動員身上之前,興奮劑本是一種控制多動症的藥物(利他林),也可以是治療傷風感冒的止咳糖漿(麻黃鹼),甚至可以充當製造炸藥的原料(硝酸甘油)。

興奮劑的濫用,將這些本應有正確用途的藥品,在錯誤的時間用在了錯誤的地方。

興奮劑的最早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據史料記載,當時運動員嘗試飲用各種白蘭地或葡萄酒混合飲料、食用蘑菇,以便獲得附加“力量”來戰勝對手。這或許是體育運動與興奮劑的最初結緣。

此後,戰爭也為興奮劑的應用打開了廣闊局面。二戰時期,軸心國德國、日本都在戰爭中投放了大量興奮劑供士兵使用。

以日本為例,當時的神風特攻隊作戰勇猛,為了完成任務甚至不惜與敵人同歸於盡,一度令美國為之頭疼。然而神風特攻隊隊員戰後透露,他們之所以會不顧後果地“自殺”式作戰,其實另有原因:戰前,日本軍部會命令飛行員服用一種“大力丸”,服用後飛行員會變得異常勇猛凶殘,甚至可以連續駕駛飛機十幾個小時。

這種興奮劑名叫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冰毒”。而同為軸心國之一的德國,自然也不甘拜下風。當時的德國士兵在服用脫氧麻黃鹼後,可以數天不睡地連續行軍作戰。僅在1940年7月,柏林泰姆勒廠就生產了3500萬片脫氧麻黃鹼藥片(每片劑量3毫克),輸送到入侵法國的德國陸軍和空軍前線部隊。

02 百年奧運濫藥史:體育界“毒瘤”

至於現代興奮劑在體育方面的應用,為大眾所接受的一種說法是:這起源於一項不太常見的耐力跑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1807年,一位參與了該耐力跑並奪冠的選手聲稱,他是服用了鴉片酊,才能堅持到最後並奪冠的。此類藥物能幫助參賽者在比賽時保持清醒、增加耐力,從而超越其他未服藥的選手。此後,這類興奮劑被頻繁應用於耐力跑項目中,最高成績也隨著參賽選手對於藥物耐受性的提高而被不斷刷新。

在那時,通過藥物獲得前所未有的成績,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整個體壇對於比賽濫藥毫不避諱,濫藥的運動員本人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由於人們對於興奮劑的普遍認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興奮劑甚至被認為是醫學與體育的完美結合,能夠促使運動員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潛力。興奮劑本身彷彿也成了科技的代名詞。

1904年,第三屆現代奧運會上捷報頻傳,其中大多與興奮劑牢牢捆綁在一起。當年的馬拉松賽場上,美國運動員托馬斯·希克斯在快到終點時已筋疲力盡,一度想放棄比賽,但關鍵時刻教練給他打了兩針“硫酸馬錢子鹼(士的寧)”,其巨大劑量,支撐著希克斯第一個過線,獲得冠軍。

但與此同時,這也揹負著要命的風險,踉蹌過線的希克斯最後倒在終點,醫生們搶救了足足一個小時,才把他救活回來。當時人們只看到了興奮劑帶來的驚人成績,卻無視其巨大隱患和競爭對手的強烈抗議,甚至官方也給予支持。新聞報道也對興奮劑持肯定態度:“馬拉松比賽充分從醫學角度證明了,藥物對於長跑選手是多麼重要!”

除了在長跑項目有所應用之外,興奮劑經過了二戰的推波助瀾,在體壇中亦可謂是“文體兩開花”。在同樣需要持久耐力的環法自行車比賽中也出現了濫藥情況,不過有些運動員的運氣可就沒那麼好了。

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丹麥車手詹森因服用安非他命酒精混合劑而在比賽中猝死;1967年環法比賽,英國著名自行車運動員辛普森意外死於旺圖峰。

種種證據表明,兩人都是因為服用了過量興奮劑才導致意外死亡。

興奮劑在幫助運動員透支身體而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耀外,其邪惡一面也逐漸暴露在公眾眼前。

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惡劣的,便是轟動一時的前東德與前蘇聯的大規模興奮劑事件。當時的運動員完全只是為國家獲取榮譽的機器。受害者之一的鉛球運動員安德里格斯·克里格,在開始訓練兩年後,被教練半推半就地逼迫服下了Oral-Turinabol類固醇激素,為了平衡副作用,她還同時服下避孕藥。隨著成績的逐漸提升,副作用也日益顯現出來:體重達到100公斤,狂躁易怒,出現男性性徵,包括聲音低沉、毛髮濃密等等。

克里格自稱,當時唯一支撐著她繼續下去的,只有不斷長進的成績。

1986年,20歲的克里格以19.96米的成績成為歐洲鉛球冠軍,但伴隨而來的是對骨骼系統的不可逆損害,以及性別的模糊。在因傷病退役後,克里格選擇變性為男性,傷痛與陰影將伴隨他度過餘生。

03 常用藥也有坑:“興奮劑”就在我們身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多數人對興奮劑這個概念已經不陌生了。然而可能很多人還是會覺得興奮劑與日常生活遙不可及,殊不知,許多含有興奮劑成分的常用藥,就在我們身邊。

其中,國家藥監局發佈的2014年興奮劑目錄與含興奮劑藥品品種中,明確提到有上百種常用處方藥與非處方藥中,含有麻黃鹼、地塞米松、士的寧等興奮劑成分。

“孩子感冒咳嗽、就服xx止咳糖漿。它啊——療效快、治肺熱。小兒感冒咳嗽就服xx止咳糖漿。一定要記住喲。”一提到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許多80後90後都能回憶起感冒咳嗽時常喝的止咳糖漿,酸酸甜甜的,記憶猶新。然而,這一“伴隨一代人成長、美味可口”的止咳糖漿,實際上卻含有一定劑量的麻黃鹼成分。

除此之外,一些強效止疼藥、感冒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白加黑(美息偽麻片)、泰諾、日夜百服寧、康泰克,均含有不定計量的麻黃鹼。微量的麻黃鹼具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同時可緩解鼻塞。然而只需經過簡單的程序,1公斤麻黃鹼就能生產出至少0.7公斤的冰毒(甲基苯丙胺),成為嗑藥運動員以及二戰戰場上超級士兵的力量源泉。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麻黃鹼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性,也成為了嗑藥運動員開脫的藉口。如前職業網球運動員費爾南德斯在1992年奧運會前被測試出服用麻黃鹼,但是她並未受到任何處罰,並贏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銅牌。面對檢測結果,她堅持解釋是因感冒而誤服。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運動員拉杜坎在個人全能比賽後尿檢呈陽性,同樣被檢查出含有麻黃鹼。雖然麻黃鹼對體操並沒有幫助,國際奧委會也相信她是誤服了含有麻黃鹼的感冒藥而造成的,但是,國際奧委會仍然沒收了她女子個人全能金牌。

2002年5月,日本球星高原直泰在一次藥檢中被查出懷疑服用了含有麻黃鹼的興奮劑,日本足協馬上解釋說,他是未請示隊醫而誤服含有麻黃鹼的感冒藥。無獨有偶,日本足協曾於1995年10月15日查處了鹿島鹿角隊5名球員集體服用麻黃鹼類興奮劑的案子,隊員們同樣稱是誤服感冒藥。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麻黃鹼在興奮劑的發展之路上已成過去,但由於其常見於各類治療感冒上的OTC、Rx藥物,如果劑量巨大,對於人體傷害也不容小覷。

含有麻黃鹼的藥物如用藥過量,易引起精神興奮、失眠、不安、神經過敏、震顫等症狀。對於有嚴重器質性心臟病或接受洋地黃治療的患者,也可引起意外的心律紊亂,而老年人、前列腺肥大病人如服藥過多和時間過久,則可引起排尿困難,應注意避免過量和長久使用。

此外,運動賽場上明令禁止的還有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陌生,但是說起皮炎平,卻是無人不知。而地塞米松作為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作用於運動員時能夠達到去痛、消除疲勞以及興奮的效果,檢測難度也相對較大。

同樣被運動會藥檢拒之門外的還有布地奈德。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布地奈德粉吸入劑為支氣管哮喘患者常用藥,也適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以減少炎症細胞的聚集,緩解運動中由於急性炎症帶來的疲勞,長時間維持運動表現。它同時可分解脂肪,促進糖異生,提高血糖血脂肪酸水平,增強二者的氧化代謝,提高機體能量代謝水平、心血管對兒茶酚胺受體與血管緊張素II的敏感程度,提高心率,心肌收縮力增強,加快血液循環,保持長時間運動中血液供應和心輸出量。同時增加肺通氣量,保證心肺耐力。提高中樞系統興奮性,在長時間的運動中保持注意力和警覺性。

"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作者丨唐唯珂,潘嘯 廣州報道

編輯丨李清宇

興奮劑離我們有多遠?

7月21日,韓國光州國際泳聯世錦賽,孫楊以3分42秒44的成績率先觸壁,拿下了本屆游泳世錦賽的第一枚金牌。在為中國游泳隊摘得首金的同時,孫楊也創紀錄地實現了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上的世錦賽四連冠。與此同時,他的老對手,來自澳大利亞的“萬年老二”霍頓同樣表現出彩,其比賽排名再次落後於孫楊,並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做“醜人多作怪”:在頒獎典禮上,獲得第二名的霍頓以質疑對手有違規行為為由,自始至終沒有登上領獎臺領獎。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在兩天後的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中,孫楊以1分44秒93的好成績獲得冠軍,贏得世錦賽二連冠,這個成績,全球至今僅此一人。但在比賽結束後的頒獎儀式上,獲得銅牌的英國選手鄧肯·斯科特也玩起了霍頓的套路,拒絕與孫楊合影。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就在西方各大媒體以及運動員大放厥詞、無中生有地攻擊詆譭“雙冠”孫楊時,7月27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透露,澳大利亞女子游泳運動員莎娜·傑克(Shayna Jack)被檢測出服用禁藥,“喜提”藥檢陽性。她本人已在7月14日,以“個人原因”退出本次世錦賽。澳大利亞泳協當時拒絕透露其退賽原因。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不可否認的是,興奮劑已成為當代體壇的毒瘤,回顧其興起歷史也是跌宕起伏。

01千年興奮劑發展史:曾助力二戰

興奮劑是隨著歷屆奧運會的舉辦進入公眾視野的。

而在進入奧運會、作用於運動員身上之前,興奮劑本是一種控制多動症的藥物(利他林),也可以是治療傷風感冒的止咳糖漿(麻黃鹼),甚至可以充當製造炸藥的原料(硝酸甘油)。

興奮劑的濫用,將這些本應有正確用途的藥品,在錯誤的時間用在了錯誤的地方。

興奮劑的最早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據史料記載,當時運動員嘗試飲用各種白蘭地或葡萄酒混合飲料、食用蘑菇,以便獲得附加“力量”來戰勝對手。這或許是體育運動與興奮劑的最初結緣。

此後,戰爭也為興奮劑的應用打開了廣闊局面。二戰時期,軸心國德國、日本都在戰爭中投放了大量興奮劑供士兵使用。

以日本為例,當時的神風特攻隊作戰勇猛,為了完成任務甚至不惜與敵人同歸於盡,一度令美國為之頭疼。然而神風特攻隊隊員戰後透露,他們之所以會不顧後果地“自殺”式作戰,其實另有原因:戰前,日本軍部會命令飛行員服用一種“大力丸”,服用後飛行員會變得異常勇猛凶殘,甚至可以連續駕駛飛機十幾個小時。

這種興奮劑名叫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冰毒”。而同為軸心國之一的德國,自然也不甘拜下風。當時的德國士兵在服用脫氧麻黃鹼後,可以數天不睡地連續行軍作戰。僅在1940年7月,柏林泰姆勒廠就生產了3500萬片脫氧麻黃鹼藥片(每片劑量3毫克),輸送到入侵法國的德國陸軍和空軍前線部隊。

02 百年奧運濫藥史:體育界“毒瘤”

至於現代興奮劑在體育方面的應用,為大眾所接受的一種說法是:這起源於一項不太常見的耐力跑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1807年,一位參與了該耐力跑並奪冠的選手聲稱,他是服用了鴉片酊,才能堅持到最後並奪冠的。此類藥物能幫助參賽者在比賽時保持清醒、增加耐力,從而超越其他未服藥的選手。此後,這類興奮劑被頻繁應用於耐力跑項目中,最高成績也隨著參賽選手對於藥物耐受性的提高而被不斷刷新。

在那時,通過藥物獲得前所未有的成績,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整個體壇對於比賽濫藥毫不避諱,濫藥的運動員本人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由於人們對於興奮劑的普遍認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興奮劑甚至被認為是醫學與體育的完美結合,能夠促使運動員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潛力。興奮劑本身彷彿也成了科技的代名詞。

1904年,第三屆現代奧運會上捷報頻傳,其中大多與興奮劑牢牢捆綁在一起。當年的馬拉松賽場上,美國運動員托馬斯·希克斯在快到終點時已筋疲力盡,一度想放棄比賽,但關鍵時刻教練給他打了兩針“硫酸馬錢子鹼(士的寧)”,其巨大劑量,支撐著希克斯第一個過線,獲得冠軍。

但與此同時,這也揹負著要命的風險,踉蹌過線的希克斯最後倒在終點,醫生們搶救了足足一個小時,才把他救活回來。當時人們只看到了興奮劑帶來的驚人成績,卻無視其巨大隱患和競爭對手的強烈抗議,甚至官方也給予支持。新聞報道也對興奮劑持肯定態度:“馬拉松比賽充分從醫學角度證明了,藥物對於長跑選手是多麼重要!”

除了在長跑項目有所應用之外,興奮劑經過了二戰的推波助瀾,在體壇中亦可謂是“文體兩開花”。在同樣需要持久耐力的環法自行車比賽中也出現了濫藥情況,不過有些運動員的運氣可就沒那麼好了。

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丹麥車手詹森因服用安非他命酒精混合劑而在比賽中猝死;1967年環法比賽,英國著名自行車運動員辛普森意外死於旺圖峰。

種種證據表明,兩人都是因為服用了過量興奮劑才導致意外死亡。

興奮劑在幫助運動員透支身體而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耀外,其邪惡一面也逐漸暴露在公眾眼前。

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惡劣的,便是轟動一時的前東德與前蘇聯的大規模興奮劑事件。當時的運動員完全只是為國家獲取榮譽的機器。受害者之一的鉛球運動員安德里格斯·克里格,在開始訓練兩年後,被教練半推半就地逼迫服下了Oral-Turinabol類固醇激素,為了平衡副作用,她還同時服下避孕藥。隨著成績的逐漸提升,副作用也日益顯現出來:體重達到100公斤,狂躁易怒,出現男性性徵,包括聲音低沉、毛髮濃密等等。

克里格自稱,當時唯一支撐著她繼續下去的,只有不斷長進的成績。

1986年,20歲的克里格以19.96米的成績成為歐洲鉛球冠軍,但伴隨而來的是對骨骼系統的不可逆損害,以及性別的模糊。在因傷病退役後,克里格選擇變性為男性,傷痛與陰影將伴隨他度過餘生。

03 常用藥也有坑:“興奮劑”就在我們身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多數人對興奮劑這個概念已經不陌生了。然而可能很多人還是會覺得興奮劑與日常生活遙不可及,殊不知,許多含有興奮劑成分的常用藥,就在我們身邊。

其中,國家藥監局發佈的2014年興奮劑目錄與含興奮劑藥品品種中,明確提到有上百種常用處方藥與非處方藥中,含有麻黃鹼、地塞米松、士的寧等興奮劑成分。

“孩子感冒咳嗽、就服xx止咳糖漿。它啊——療效快、治肺熱。小兒感冒咳嗽就服xx止咳糖漿。一定要記住喲。”一提到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許多80後90後都能回憶起感冒咳嗽時常喝的止咳糖漿,酸酸甜甜的,記憶猶新。然而,這一“伴隨一代人成長、美味可口”的止咳糖漿,實際上卻含有一定劑量的麻黃鹼成分。

除此之外,一些強效止疼藥、感冒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白加黑(美息偽麻片)、泰諾、日夜百服寧、康泰克,均含有不定計量的麻黃鹼。微量的麻黃鹼具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同時可緩解鼻塞。然而只需經過簡單的程序,1公斤麻黃鹼就能生產出至少0.7公斤的冰毒(甲基苯丙胺),成為嗑藥運動員以及二戰戰場上超級士兵的力量源泉。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麻黃鹼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性,也成為了嗑藥運動員開脫的藉口。如前職業網球運動員費爾南德斯在1992年奧運會前被測試出服用麻黃鹼,但是她並未受到任何處罰,並贏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銅牌。面對檢測結果,她堅持解釋是因感冒而誤服。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運動員拉杜坎在個人全能比賽後尿檢呈陽性,同樣被檢查出含有麻黃鹼。雖然麻黃鹼對體操並沒有幫助,國際奧委會也相信她是誤服了含有麻黃鹼的感冒藥而造成的,但是,國際奧委會仍然沒收了她女子個人全能金牌。

2002年5月,日本球星高原直泰在一次藥檢中被查出懷疑服用了含有麻黃鹼的興奮劑,日本足協馬上解釋說,他是未請示隊醫而誤服含有麻黃鹼的感冒藥。無獨有偶,日本足協曾於1995年10月15日查處了鹿島鹿角隊5名球員集體服用麻黃鹼類興奮劑的案子,隊員們同樣稱是誤服感冒藥。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麻黃鹼在興奮劑的發展之路上已成過去,但由於其常見於各類治療感冒上的OTC、Rx藥物,如果劑量巨大,對於人體傷害也不容小覷。

含有麻黃鹼的藥物如用藥過量,易引起精神興奮、失眠、不安、神經過敏、震顫等症狀。對於有嚴重器質性心臟病或接受洋地黃治療的患者,也可引起意外的心律紊亂,而老年人、前列腺肥大病人如服藥過多和時間過久,則可引起排尿困難,應注意避免過量和長久使用。

此外,運動賽場上明令禁止的還有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陌生,但是說起皮炎平,卻是無人不知。而地塞米松作為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作用於運動員時能夠達到去痛、消除疲勞以及興奮的效果,檢測難度也相對較大。

同樣被運動會藥檢拒之門外的還有布地奈德。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布地奈德粉吸入劑為支氣管哮喘患者常用藥,也適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以減少炎症細胞的聚集,緩解運動中由於急性炎症帶來的疲勞,長時間維持運動表現。它同時可分解脂肪,促進糖異生,提高血糖血脂肪酸水平,增強二者的氧化代謝,提高機體能量代謝水平、心血管對兒茶酚胺受體與血管緊張素II的敏感程度,提高心率,心肌收縮力增強,加快血液循環,保持長時間運動中血液供應和心輸出量。同時增加肺通氣量,保證心肺耐力。提高中樞系統興奮性,在長時間的運動中保持注意力和警覺性。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公佈含有興奮劑目錄所列物質藥品名單的通知(部分)

被各大運動會明令禁止的興奮劑成分,其實早已滲透到普通生活用藥的方方面面。“是藥三分毒”這個道理,也從側面印證了興奮劑既可入藥救人、也可濫用毀人。對於興奮劑的濫用,仍需加大力度審查,合理管控,把關源頭,既保證興奮劑成分真正成為治病藥物之所需,且還體育賽事一個公平公正的競賽環境。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遵循醫囑、合理用藥也非常重要。

(21新健康:Healthnews21)

"

來源丨21世紀經濟報道 21財經APP

作者丨唐唯珂,潘嘯 廣州報道

編輯丨李清宇

興奮劑離我們有多遠?

7月21日,韓國光州國際泳聯世錦賽,孫楊以3分42秒44的成績率先觸壁,拿下了本屆游泳世錦賽的第一枚金牌。在為中國游泳隊摘得首金的同時,孫楊也創紀錄地實現了他在男子400米自由泳項目上的世錦賽四連冠。與此同時,他的老對手,來自澳大利亞的“萬年老二”霍頓同樣表現出彩,其比賽排名再次落後於孫楊,並實力演繹了什麼叫做“醜人多作怪”:在頒獎典禮上,獲得第二名的霍頓以質疑對手有違規行為為由,自始至終沒有登上領獎臺領獎。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在兩天後的男子200米自由泳決賽中,孫楊以1分44秒93的好成績獲得冠軍,贏得世錦賽二連冠,這個成績,全球至今僅此一人。但在比賽結束後的頒獎儀式上,獲得銅牌的英國選手鄧肯·斯科特也玩起了霍頓的套路,拒絕與孫楊合影。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就在西方各大媒體以及運動員大放厥詞、無中生有地攻擊詆譭“雙冠”孫楊時,7月27日,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透露,澳大利亞女子游泳運動員莎娜·傑克(Shayna Jack)被檢測出服用禁藥,“喜提”藥檢陽性。她本人已在7月14日,以“個人原因”退出本次世錦賽。澳大利亞泳協當時拒絕透露其退賽原因。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不可否認的是,興奮劑已成為當代體壇的毒瘤,回顧其興起歷史也是跌宕起伏。

01千年興奮劑發展史:曾助力二戰

興奮劑是隨著歷屆奧運會的舉辦進入公眾視野的。

而在進入奧運會、作用於運動員身上之前,興奮劑本是一種控制多動症的藥物(利他林),也可以是治療傷風感冒的止咳糖漿(麻黃鹼),甚至可以充當製造炸藥的原料(硝酸甘油)。

興奮劑的濫用,將這些本應有正確用途的藥品,在錯誤的時間用在了錯誤的地方。

興奮劑的最早使用可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紀。據史料記載,當時運動員嘗試飲用各種白蘭地或葡萄酒混合飲料、食用蘑菇,以便獲得附加“力量”來戰勝對手。這或許是體育運動與興奮劑的最初結緣。

此後,戰爭也為興奮劑的應用打開了廣闊局面。二戰時期,軸心國德國、日本都在戰爭中投放了大量興奮劑供士兵使用。

以日本為例,當時的神風特攻隊作戰勇猛,為了完成任務甚至不惜與敵人同歸於盡,一度令美國為之頭疼。然而神風特攻隊隊員戰後透露,他們之所以會不顧後果地“自殺”式作戰,其實另有原因:戰前,日本軍部會命令飛行員服用一種“大力丸”,服用後飛行員會變得異常勇猛凶殘,甚至可以連續駕駛飛機十幾個小時。

這種興奮劑名叫甲基苯丙胺,也就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冰毒”。而同為軸心國之一的德國,自然也不甘拜下風。當時的德國士兵在服用脫氧麻黃鹼後,可以數天不睡地連續行軍作戰。僅在1940年7月,柏林泰姆勒廠就生產了3500萬片脫氧麻黃鹼藥片(每片劑量3毫克),輸送到入侵法國的德國陸軍和空軍前線部隊。

02 百年奧運濫藥史:體育界“毒瘤”

至於現代興奮劑在體育方面的應用,為大眾所接受的一種說法是:這起源於一項不太常見的耐力跑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1807年,一位參與了該耐力跑並奪冠的選手聲稱,他是服用了鴉片酊,才能堅持到最後並奪冠的。此類藥物能幫助參賽者在比賽時保持清醒、增加耐力,從而超越其他未服藥的選手。此後,這類興奮劑被頻繁應用於耐力跑項目中,最高成績也隨著參賽選手對於藥物耐受性的提高而被不斷刷新。

在那時,通過藥物獲得前所未有的成績,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整個體壇對於比賽濫藥毫不避諱,濫藥的運動員本人也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由於人們對於興奮劑的普遍認可,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興奮劑甚至被認為是醫學與體育的完美結合,能夠促使運動員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潛力。興奮劑本身彷彿也成了科技的代名詞。

1904年,第三屆現代奧運會上捷報頻傳,其中大多與興奮劑牢牢捆綁在一起。當年的馬拉松賽場上,美國運動員托馬斯·希克斯在快到終點時已筋疲力盡,一度想放棄比賽,但關鍵時刻教練給他打了兩針“硫酸馬錢子鹼(士的寧)”,其巨大劑量,支撐著希克斯第一個過線,獲得冠軍。

但與此同時,這也揹負著要命的風險,踉蹌過線的希克斯最後倒在終點,醫生們搶救了足足一個小時,才把他救活回來。當時人們只看到了興奮劑帶來的驚人成績,卻無視其巨大隱患和競爭對手的強烈抗議,甚至官方也給予支持。新聞報道也對興奮劑持肯定態度:“馬拉松比賽充分從醫學角度證明了,藥物對於長跑選手是多麼重要!”

除了在長跑項目有所應用之外,興奮劑經過了二戰的推波助瀾,在體壇中亦可謂是“文體兩開花”。在同樣需要持久耐力的環法自行車比賽中也出現了濫藥情況,不過有些運動員的運氣可就沒那麼好了。

1960年羅馬奧運會上,丹麥車手詹森因服用安非他命酒精混合劑而在比賽中猝死;1967年環法比賽,英國著名自行車運動員辛普森意外死於旺圖峰。

種種證據表明,兩人都是因為服用了過量興奮劑才導致意外死亡。

興奮劑在幫助運動員透支身體而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耀外,其邪惡一面也逐漸暴露在公眾眼前。

其中規模最大、影響最為惡劣的,便是轟動一時的前東德與前蘇聯的大規模興奮劑事件。當時的運動員完全只是為國家獲取榮譽的機器。受害者之一的鉛球運動員安德里格斯·克里格,在開始訓練兩年後,被教練半推半就地逼迫服下了Oral-Turinabol類固醇激素,為了平衡副作用,她還同時服下避孕藥。隨著成績的逐漸提升,副作用也日益顯現出來:體重達到100公斤,狂躁易怒,出現男性性徵,包括聲音低沉、毛髮濃密等等。

克里格自稱,當時唯一支撐著她繼續下去的,只有不斷長進的成績。

1986年,20歲的克里格以19.96米的成績成為歐洲鉛球冠軍,但伴隨而來的是對骨骼系統的不可逆損害,以及性別的模糊。在因傷病退役後,克里格選擇變性為男性,傷痛與陰影將伴隨他度過餘生。

03 常用藥也有坑:“興奮劑”就在我們身邊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多數人對興奮劑這個概念已經不陌生了。然而可能很多人還是會覺得興奮劑與日常生活遙不可及,殊不知,許多含有興奮劑成分的常用藥,就在我們身邊。

其中,國家藥監局發佈的2014年興奮劑目錄與含興奮劑藥品品種中,明確提到有上百種常用處方藥與非處方藥中,含有麻黃鹼、地塞米松、士的寧等興奮劑成分。

“孩子感冒咳嗽、就服xx止咳糖漿。它啊——療效快、治肺熱。小兒感冒咳嗽就服xx止咳糖漿。一定要記住喲。”一提到這句耳熟能詳的廣告語,許多80後90後都能回憶起感冒咳嗽時常喝的止咳糖漿,酸酸甜甜的,記憶猶新。然而,這一“伴隨一代人成長、美味可口”的止咳糖漿,實際上卻含有一定劑量的麻黃鹼成分。

除此之外,一些強效止疼藥、感冒藥,如布洛芬緩釋膠囊、白加黑(美息偽麻片)、泰諾、日夜百服寧、康泰克,均含有不定計量的麻黃鹼。微量的麻黃鹼具有中樞神經興奮作用,同時可緩解鼻塞。然而只需經過簡單的程序,1公斤麻黃鹼就能生產出至少0.7公斤的冰毒(甲基苯丙胺),成為嗑藥運動員以及二戰戰場上超級士兵的力量源泉。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麻黃鹼在日常生活中的常見性,也成為了嗑藥運動員開脫的藉口。如前職業網球運動員費爾南德斯在1992年奧運會前被測試出服用麻黃鹼,但是她並未受到任何處罰,並贏得一枚金牌和一枚銅牌。面對檢測結果,她堅持解釋是因感冒而誤服。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羅馬尼亞女子體操運動員拉杜坎在個人全能比賽後尿檢呈陽性,同樣被檢查出含有麻黃鹼。雖然麻黃鹼對體操並沒有幫助,國際奧委會也相信她是誤服了含有麻黃鹼的感冒藥而造成的,但是,國際奧委會仍然沒收了她女子個人全能金牌。

2002年5月,日本球星高原直泰在一次藥檢中被查出懷疑服用了含有麻黃鹼的興奮劑,日本足協馬上解釋說,他是未請示隊醫而誤服含有麻黃鹼的感冒藥。無獨有偶,日本足協曾於1995年10月15日查處了鹿島鹿角隊5名球員集體服用麻黃鹼類興奮劑的案子,隊員們同樣稱是誤服感冒藥。

雖然隨著時代的發展,麻黃鹼在興奮劑的發展之路上已成過去,但由於其常見於各類治療感冒上的OTC、Rx藥物,如果劑量巨大,對於人體傷害也不容小覷。

含有麻黃鹼的藥物如用藥過量,易引起精神興奮、失眠、不安、神經過敏、震顫等症狀。對於有嚴重器質性心臟病或接受洋地黃治療的患者,也可引起意外的心律紊亂,而老年人、前列腺肥大病人如服藥過多和時間過久,則可引起排尿困難,應注意避免過量和長久使用。

此外,運動賽場上明令禁止的還有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地塞米松。這個名字聽起來很陌生,但是說起皮炎平,卻是無人不知。而地塞米松作為人工合成的皮質類固醇,作用於運動員時能夠達到去痛、消除疲勞以及興奮的效果,檢測難度也相對較大。

同樣被運動會藥檢拒之門外的還有布地奈德。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布地奈德粉吸入劑為支氣管哮喘患者常用藥,也適用於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可以減少炎症細胞的聚集,緩解運動中由於急性炎症帶來的疲勞,長時間維持運動表現。它同時可分解脂肪,促進糖異生,提高血糖血脂肪酸水平,增強二者的氧化代謝,提高機體能量代謝水平、心血管對兒茶酚胺受體與血管緊張素II的敏感程度,提高心率,心肌收縮力增強,加快血液循環,保持長時間運動中血液供應和心輸出量。同時增加肺通氣量,保證心肺耐力。提高中樞系統興奮性,在長時間的運動中保持注意力和警覺性。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關於公佈含有興奮劑目錄所列物質藥品名單的通知(部分)

被各大運動會明令禁止的興奮劑成分,其實早已滲透到普通生活用藥的方方面面。“是藥三分毒”這個道理,也從側面印證了興奮劑既可入藥救人、也可濫用毀人。對於興奮劑的濫用,仍需加大力度審查,合理管控,把關源頭,既保證興奮劑成分真正成為治病藥物之所需,且還體育賽事一個公平公正的競賽環境。此外,在日常生活中遵循醫囑、合理用藥也非常重要。

(21新健康:Healthnews21)

叫囂孫楊作弊的澳泳隊爆出興奮劑醜聞!這顆體壇“毒瘤”到底有多毒?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