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為啥把江東交給孫權不交給兒子孫紹?孫策之死有幕後黑手嗎?

孫策被稱為小霸王,孫策用了不到六年時間就拿下江東六郡。袁術曾評價:使術有子如孫郎,死復何恨?公元200年孫策去世,年僅二十六歲。辛苦打下的基業就需要繼承人孫策有個兒子叫孫紹。公元195年孫策帶著不到兩千人準備渡江去江東。三國志:兵財千餘,騎數十匹。賓客願從者數百人。到了楊州九江郡歷陽縣就有五六千人了。應該是孫堅的舊部跟隨。孫策首戰是攻打會稽郡曲阿的楊州刺史劉繇。據三國志劉繇當時有數萬人。三國志:漢命加繇為牧,振武將軍,眾數萬人。劉繇還是敗了,逃跑了。三國志:劉繇棄軍遁逃,諸郡守皆捐城郭奔走。劉繇的軍隊大多投降,於是孫策擁軍兩萬人,佔據了瞻郡的曲阿。孫策趁勝進軍攻吳郡許貢、會稽郡王郎、丹陽郡袁胤周昕、豫章華歆(劉繇躲在這裡)等、順便擊敗盤居在江東各郡的鄒他、錢銅、王晟、嚴白虎、祖郎、焦等三國志:眾各萬餘人。據後漢書地理志楊州有六個郡,分別是九江、廬江、吳、會稽、丹陽、豫章。九江、廬江部分在曹操那裡,就是壽春、合肥、皖等地,也稱為江西。公元200年孫策佔據了楊州六郡大部分。曹操這時也不得不重視孫策了。曹操把侄女嫁給孫匡,又給兒子娶了孫策的堂妹。
孫策為啥把江東交給孫權不交給兒子孫紹?孫策之死有幕後黑手嗎?

公元200年孫策去世,年僅二十六歲。一開始受傷原因是讓許貢的手下擊傷。過程有兩種說法。三國志的說法是孫策單騎在江邊碰到許貢的手下,於是擊傷孫策。不久就因傷重而死。而江表傳則是講孫策去打獵,獨自追獵物。許貢手下用箭射傷孫策的臉。兩種說法都是講許貢手下所傷。據吳歷大夫看後講能治好,但要好好靜養百日勿動。孫策照鏡子看見自己的臉毀容了,對手下講臉毀容了還怎麼建功立業。突然大怒,傷口開裂當夜就死了。據三國志孫策臨死前召集了張昭等人交待後事。三國志:謂曰:中國方亂,夫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呼權佩以印綬。就是把江東基業傳給孫權。孫策是有個兒子叫孫紹。歷來帝王無不想把基業傳給兒子的。雖然孫策還不是帝王,但據江東六郡已有帝王之實。我認為孫策傳位孫權不傳位於兒子,原因的:

第一兒子年幼

史書上雖然沒有記錄孫紹年齡,但我猜測年齡應該很小。孫權這時也就十八歲。算孫策十六歲生兒子,孫紹也才十歲。如果是天下一統太平或者建國穩定時,也許能選幾個輔政大臣輔佐。但這時是天下大亂,群雄逐鹿。選如此年幼的兒子,怎麼能保住基業。孫策的江東政權是靠淮泗將領和流亡北士的支持才得以站穩腳跟。如果選擇年幼的兒子,那什麼以周瑜為首的淮泗將領和以張昭為首的流亡北士。會支持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自古以來趁主幼而奪權的比比皆是。

第二內憂外患,恩信未立,人心未歸附

孫策此時建立的江東政權可以說是內憂外患。內:江東人不服統治,六郡有的地方還未完成征服。例如山越人,四十年後才平定。據三國志:是時惟有會稽、吳郡、丹楊、豫章、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外患:北有曹操,西有劉表。

孫策的江東是完全靠武力打下來的,而且殺了不少人。孫策號稱小霸王,而霸王是項羽的稱號。司馬遷曾評價項羽: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所以說孫策也是靠武力,因為他沒有那個時間去廣樹恩德。也許是當時他想法是先奪了江東,日後再慢收復人心。孫盛評價:非積德之基,邦無磐石之固。孫權繼位初情況不容樂觀。據三國志:而天下英豪布在州郡,賓旅寄寓之士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就是說地方豪強蠢蠢欲動。流亡北士很多準備逃離江東。當時廬江太守就反了。據江表傳:廬江太守,策亡之後,術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多納其亡叛就是講收容那些不服孫氏統治的人。這些問題孫紹如何能處理?孫策的部下除了父親留給他的那些人,剩下的人跟他也不過幾年。在江東也不過待了五六年。終吳之世江東的叛亂是最多的。從公司200年—公元236年叛亂就是十五次,數萬人的叛亂就有六次。平定山越人花了近四十年,到公元237年才平定。
孫策為啥把江東交給孫權不交給兒子孫紹?孫策之死有幕後黑手嗎?

第三孫權有才能

孫策臨終前對孫權講: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知卿。這是孫策選擇孫權最重要的原因。孫權一繼位就做了兩件事:1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魯肅、諸葛瑾等始為賓客。2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

孫策的江東政權是靠流亡北士和淮泗將領。據三國志: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故委心而服事焉。換成孫紹,張周還會如此嗎?其他人還會來投靠效命嗎?例如魯肅覺得袁術不能成事,於是跑到江東。這時孫策剛死。周瑜對魯肅講:昔馬援答光武雲'當今之世,非但君擇臣,臣亦擇君'。後面就是一些誇孫權的詞。於是魯肅決定為孫權效命。如果換了孫紹,魯肅還會來嗎?還是就是諸葛瑾很早就來江東了,但沒有投孫策。而是在孫策死後才投孫權。
孫策為啥把江東交給孫權不交給兒子孫紹?孫策之死有幕後黑手嗎?

孫策之死並沒有所謂的幕後黑手

他的死前因是許貢的部下刺殺,最重要是他自己心態。孫策兼併江東過程中,打敗了吳郡太守許貢。許貢跑了,但他一直想奪回地盤。於是向漢獻帝(實際是曹操)上表建議把孫策召到許昌去。這份上表到了孫策手裡。於是讓人把許貢抓起來了,許貢不承認。孫策把許貢殺了。許貢收養的門客不忘故主恩,時時準備為許貢報仇。有次孫策外出打獵,許貢門客三人趁機行刺。孫策臉頰中箭,未死。大夫講好好的養著就能好,並且百日勿動。孫策有天去照鏡子,看到自己的面貌講:臉變成這樣了,還會麼建功立業。因此大怒推翻桌子,導致傷口開裂,當夜就死了。

有人認為幕後黑手是:曹操、劉表、孫權。因為對他們有利?

曹操:當時在官渡跟袁紹開戰,孫策陰謀偷襲許昌。郭嘉就曾講:孫策遲早死於刺客之手。我認為:曹操一生看的上的人也就劉備、孫權,曹操也沒派人刺殺。何況當時的大敵是袁紹。

劉表:孫堅死於劉表部下黃祖之手。孫劉結下深仇大恨。我認為:劉表是漢宗室,天下名士。是不會做這樣的事。張濟進攻荊州,中流矢死了。荊州官員皆賀。據三國志:表曰:“濟以窮來,主人無禮,至於交鋒,此非牧意,牧受吊,不受賀也。孫策死後劉表也沒進攻過江東,反倒是孫權屢屢攻荊州。曹操就曾評價劉表自守之賊。劉表根本沒有擴土稱霸之心。

孫權:只有孫策死了,他才接班才能實現抱負。孫策此時才二十六歲,將來肯定傳位給兒子。

我認為:孫權如果要這樣做必須先得到眾大臣的支持。如果大臣不支持呢?那他這樣做有什麼用?據三國志裴:翊名儼,性似策。策臨卒,張昭等謂策當以兵屬儼,而策呼權,佩以印綬。就是說當時眾大臣推舉的是孫翊,而孫策選擇孫權。那麼孫翊的動機不更大。

孫權稱帝后只給孫策封王兒子,給孫紹也止於封侯。有點刻薄寡恩。對比司馬昭追尊司馬師為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