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
"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1938年8月,張鼓峰一戰徹底將日本與蘇聯的矛盾的公開化。而日本“朝鮮軍”第19師團的慘敗讓關東軍上下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的武器精良,是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如果讓他們上,一定能將蘇軍打敗。

牛氣沖天的關東軍“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只看到了蘇軍的戰鬥力弱的一面,卻沒有去分析蘇聯背後巨大的戰爭潛力。殊不知,在他們的正面也有一個爭議不下的地區,這就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諾門罕。

"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1938年8月,張鼓峰一戰徹底將日本與蘇聯的矛盾的公開化。而日本“朝鮮軍”第19師團的慘敗讓關東軍上下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的武器精良,是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如果讓他們上,一定能將蘇軍打敗。

牛氣沖天的關東軍“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只看到了蘇軍的戰鬥力弱的一面,卻沒有去分析蘇聯背後巨大的戰爭潛力。殊不知,在他們的正面也有一個爭議不下的地區,這就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諾門罕。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一張地圖引發的爭議。

諾門罕是一片半戈壁半草原的荒原,這裡淡水奇缺,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唯一的淡水資源就是流經此處的哈拉哈河,河西是一片不毛之地,河東卻是水草肥美的綠地。在清朝雍正時期,邊境線是劃在了哈拉哈以東15公里處。

也正是因為這樣,外蒙的牧民經常渡河到東岸放牧。這讓管轄該地域的關東軍耿耿於懷,在他們看來,按照國境線的國際慣例,有山以山為界,有河以河為界,與外蒙的邊界應該劃在哈拉哈河中間。當然,他們很快在一張沙俄時期繪製的軍事地圖上,也印證了這樣的國際慣例。

"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1938年8月,張鼓峰一戰徹底將日本與蘇聯的矛盾的公開化。而日本“朝鮮軍”第19師團的慘敗讓關東軍上下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的武器精良,是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如果讓他們上,一定能將蘇軍打敗。

牛氣沖天的關東軍“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只看到了蘇軍的戰鬥力弱的一面,卻沒有去分析蘇聯背後巨大的戰爭潛力。殊不知,在他們的正面也有一個爭議不下的地區,這就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諾門罕。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一張地圖引發的爭議。

諾門罕是一片半戈壁半草原的荒原,這裡淡水奇缺,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唯一的淡水資源就是流經此處的哈拉哈河,河西是一片不毛之地,河東卻是水草肥美的綠地。在清朝雍正時期,邊境線是劃在了哈拉哈以東15公里處。

也正是因為這樣,外蒙的牧民經常渡河到東岸放牧。這讓管轄該地域的關東軍耿耿於懷,在他們看來,按照國境線的國際慣例,有山以山為界,有河以河為界,與外蒙的邊界應該劃在哈拉哈河中間。當然,他們很快在一張沙俄時期繪製的軍事地圖上,也印證了這樣的國際慣例。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於是,關東軍自作主張的將邊境定在哈拉哈河中央,邊防巡邏兵開始驅離外蒙到東岸放牧的牧民,雙方邊防部隊各執一詞,但還沒有擦槍走火。兩國就邊境問題在滿洲里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談判,史稱滿洲里會議。

外蒙的軍隊自然不是日軍的對手,為了抗衡,在與日本談判期間與蘇聯簽訂了互助協議,形成同盟。更讓日方無法接受的是,蘇方的態度很堅決:“如何對外蒙採取軍事行動,就意味著對蘇聯宣戰。”

"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1938年8月,張鼓峰一戰徹底將日本與蘇聯的矛盾的公開化。而日本“朝鮮軍”第19師團的慘敗讓關東軍上下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的武器精良,是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如果讓他們上,一定能將蘇軍打敗。

牛氣沖天的關東軍“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只看到了蘇軍的戰鬥力弱的一面,卻沒有去分析蘇聯背後巨大的戰爭潛力。殊不知,在他們的正面也有一個爭議不下的地區,這就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諾門罕。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一張地圖引發的爭議。

諾門罕是一片半戈壁半草原的荒原,這裡淡水奇缺,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唯一的淡水資源就是流經此處的哈拉哈河,河西是一片不毛之地,河東卻是水草肥美的綠地。在清朝雍正時期,邊境線是劃在了哈拉哈以東15公里處。

也正是因為這樣,外蒙的牧民經常渡河到東岸放牧。這讓管轄該地域的關東軍耿耿於懷,在他們看來,按照國境線的國際慣例,有山以山為界,有河以河為界,與外蒙的邊界應該劃在哈拉哈河中間。當然,他們很快在一張沙俄時期繪製的軍事地圖上,也印證了這樣的國際慣例。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於是,關東軍自作主張的將邊境定在哈拉哈河中央,邊防巡邏兵開始驅離外蒙到東岸放牧的牧民,雙方邊防部隊各執一詞,但還沒有擦槍走火。兩國就邊境問題在滿洲里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談判,史稱滿洲里會議。

外蒙的軍隊自然不是日軍的對手,為了抗衡,在與日本談判期間與蘇聯簽訂了互助協議,形成同盟。更讓日方無法接受的是,蘇方的態度很堅決:“如何對外蒙採取軍事行動,就意味著對蘇聯宣戰。”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自此,關東軍意識到與蘇聯必有一戰。於是,日本確定了“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但隨著中國戰場的吃緊,不但大部分日本陸軍被牽制在中國關內,而且相當一部分訓練有素的關東軍被抽往中國戰場。

留下的關東軍並沒有打消“北攻蘇聯”的想法。

新上任的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也是一個“軍國主義”的死硬分子,雖然在“12.8”淞滬會戰中失去了一條腿,但好戰、爭功的勁頭沒有絲毫減退。“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要通過對蘇聯的進攻,提高關東軍和自己的威望。

"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1938年8月,張鼓峰一戰徹底將日本與蘇聯的矛盾的公開化。而日本“朝鮮軍”第19師團的慘敗讓關東軍上下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的武器精良,是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如果讓他們上,一定能將蘇軍打敗。

牛氣沖天的關東軍“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只看到了蘇軍的戰鬥力弱的一面,卻沒有去分析蘇聯背後巨大的戰爭潛力。殊不知,在他們的正面也有一個爭議不下的地區,這就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諾門罕。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一張地圖引發的爭議。

諾門罕是一片半戈壁半草原的荒原,這裡淡水奇缺,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唯一的淡水資源就是流經此處的哈拉哈河,河西是一片不毛之地,河東卻是水草肥美的綠地。在清朝雍正時期,邊境線是劃在了哈拉哈以東15公里處。

也正是因為這樣,外蒙的牧民經常渡河到東岸放牧。這讓管轄該地域的關東軍耿耿於懷,在他們看來,按照國境線的國際慣例,有山以山為界,有河以河為界,與外蒙的邊界應該劃在哈拉哈河中間。當然,他們很快在一張沙俄時期繪製的軍事地圖上,也印證了這樣的國際慣例。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於是,關東軍自作主張的將邊境定在哈拉哈河中央,邊防巡邏兵開始驅離外蒙到東岸放牧的牧民,雙方邊防部隊各執一詞,但還沒有擦槍走火。兩國就邊境問題在滿洲里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談判,史稱滿洲里會議。

外蒙的軍隊自然不是日軍的對手,為了抗衡,在與日本談判期間與蘇聯簽訂了互助協議,形成同盟。更讓日方無法接受的是,蘇方的態度很堅決:“如何對外蒙採取軍事行動,就意味著對蘇聯宣戰。”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自此,關東軍意識到與蘇聯必有一戰。於是,日本確定了“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但隨著中國戰場的吃緊,不但大部分日本陸軍被牽制在中國關內,而且相當一部分訓練有素的關東軍被抽往中國戰場。

留下的關東軍並沒有打消“北攻蘇聯”的想法。

新上任的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也是一個“軍國主義”的死硬分子,雖然在“12.8”淞滬會戰中失去了一條腿,但好戰、爭功的勁頭沒有絲毫減退。“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要通過對蘇聯的進攻,提高關東軍和自己的威望。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首先,他親自帶隊到諾門罕進行詳細的偵察。一行人在邊境附近一連工作十幾天,從河流、道路、到當地的水文資料,都一一進行了分析記錄,可以說是瞭解得十分透徹。很快,一個針對蘇聯的前進攻勢方案出臺。

關東軍決定從海拉爾出發向哈拉哈河進軍。這個路線,正是當年建立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遠征中亞和歐洲的進攻路線。在他們看來,既可以借鑑古人的成功經驗,又可以借用“英雄”的壯舉撈得一個好彩頭,成為日本的“成吉思汗”。

"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1938年8月,張鼓峰一戰徹底將日本與蘇聯的矛盾的公開化。而日本“朝鮮軍”第19師團的慘敗讓關東軍上下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的武器精良,是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如果讓他們上,一定能將蘇軍打敗。

牛氣沖天的關東軍“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只看到了蘇軍的戰鬥力弱的一面,卻沒有去分析蘇聯背後巨大的戰爭潛力。殊不知,在他們的正面也有一個爭議不下的地區,這就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諾門罕。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一張地圖引發的爭議。

諾門罕是一片半戈壁半草原的荒原,這裡淡水奇缺,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唯一的淡水資源就是流經此處的哈拉哈河,河西是一片不毛之地,河東卻是水草肥美的綠地。在清朝雍正時期,邊境線是劃在了哈拉哈以東15公里處。

也正是因為這樣,外蒙的牧民經常渡河到東岸放牧。這讓管轄該地域的關東軍耿耿於懷,在他們看來,按照國境線的國際慣例,有山以山為界,有河以河為界,與外蒙的邊界應該劃在哈拉哈河中間。當然,他們很快在一張沙俄時期繪製的軍事地圖上,也印證了這樣的國際慣例。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於是,關東軍自作主張的將邊境定在哈拉哈河中央,邊防巡邏兵開始驅離外蒙到東岸放牧的牧民,雙方邊防部隊各執一詞,但還沒有擦槍走火。兩國就邊境問題在滿洲里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談判,史稱滿洲里會議。

外蒙的軍隊自然不是日軍的對手,為了抗衡,在與日本談判期間與蘇聯簽訂了互助協議,形成同盟。更讓日方無法接受的是,蘇方的態度很堅決:“如何對外蒙採取軍事行動,就意味著對蘇聯宣戰。”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自此,關東軍意識到與蘇聯必有一戰。於是,日本確定了“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但隨著中國戰場的吃緊,不但大部分日本陸軍被牽制在中國關內,而且相當一部分訓練有素的關東軍被抽往中國戰場。

留下的關東軍並沒有打消“北攻蘇聯”的想法。

新上任的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也是一個“軍國主義”的死硬分子,雖然在“12.8”淞滬會戰中失去了一條腿,但好戰、爭功的勁頭沒有絲毫減退。“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要通過對蘇聯的進攻,提高關東軍和自己的威望。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首先,他親自帶隊到諾門罕進行詳細的偵察。一行人在邊境附近一連工作十幾天,從河流、道路、到當地的水文資料,都一一進行了分析記錄,可以說是瞭解得十分透徹。很快,一個針對蘇聯的前進攻勢方案出臺。

關東軍決定從海拉爾出發向哈拉哈河進軍。這個路線,正是當年建立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遠征中亞和歐洲的進攻路線。在他們看來,既可以借鑑古人的成功經驗,又可以借用“英雄”的壯舉撈得一個好彩頭,成為日本的“成吉思汗”。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其次,植田的方案與參謀總部的想法不謀而合。在日軍看來,“北攻蘇聯”是既定戰略,儘管中國戰場確實牽制了對蘇聯的進攻,但現在趁著蘇聯內亂之際,是進攻的最佳時機。蘇聯問題解決了,“南下”才沒有後顧之憂。

當好戰的植田將方案上報後,參謀總部表示支持。並表態除非是特殊情況,不再調走關東軍的一兵一卒。目的就一個,就是認真做好對蘇聯進攻的準備,並最終實現日本的“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

"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1938年8月,張鼓峰一戰徹底將日本與蘇聯的矛盾的公開化。而日本“朝鮮軍”第19師團的慘敗讓關東軍上下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的武器精良,是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如果讓他們上,一定能將蘇軍打敗。

牛氣沖天的關東軍“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只看到了蘇軍的戰鬥力弱的一面,卻沒有去分析蘇聯背後巨大的戰爭潛力。殊不知,在他們的正面也有一個爭議不下的地區,這就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諾門罕。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一張地圖引發的爭議。

諾門罕是一片半戈壁半草原的荒原,這裡淡水奇缺,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唯一的淡水資源就是流經此處的哈拉哈河,河西是一片不毛之地,河東卻是水草肥美的綠地。在清朝雍正時期,邊境線是劃在了哈拉哈以東15公里處。

也正是因為這樣,外蒙的牧民經常渡河到東岸放牧。這讓管轄該地域的關東軍耿耿於懷,在他們看來,按照國境線的國際慣例,有山以山為界,有河以河為界,與外蒙的邊界應該劃在哈拉哈河中間。當然,他們很快在一張沙俄時期繪製的軍事地圖上,也印證了這樣的國際慣例。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於是,關東軍自作主張的將邊境定在哈拉哈河中央,邊防巡邏兵開始驅離外蒙到東岸放牧的牧民,雙方邊防部隊各執一詞,但還沒有擦槍走火。兩國就邊境問題在滿洲里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談判,史稱滿洲里會議。

外蒙的軍隊自然不是日軍的對手,為了抗衡,在與日本談判期間與蘇聯簽訂了互助協議,形成同盟。更讓日方無法接受的是,蘇方的態度很堅決:“如何對外蒙採取軍事行動,就意味著對蘇聯宣戰。”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自此,關東軍意識到與蘇聯必有一戰。於是,日本確定了“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但隨著中國戰場的吃緊,不但大部分日本陸軍被牽制在中國關內,而且相當一部分訓練有素的關東軍被抽往中國戰場。

留下的關東軍並沒有打消“北攻蘇聯”的想法。

新上任的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也是一個“軍國主義”的死硬分子,雖然在“12.8”淞滬會戰中失去了一條腿,但好戰、爭功的勁頭沒有絲毫減退。“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要通過對蘇聯的進攻,提高關東軍和自己的威望。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首先,他親自帶隊到諾門罕進行詳細的偵察。一行人在邊境附近一連工作十幾天,從河流、道路、到當地的水文資料,都一一進行了分析記錄,可以說是瞭解得十分透徹。很快,一個針對蘇聯的前進攻勢方案出臺。

關東軍決定從海拉爾出發向哈拉哈河進軍。這個路線,正是當年建立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遠征中亞和歐洲的進攻路線。在他們看來,既可以借鑑古人的成功經驗,又可以借用“英雄”的壯舉撈得一個好彩頭,成為日本的“成吉思汗”。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其次,植田的方案與參謀總部的想法不謀而合。在日軍看來,“北攻蘇聯”是既定戰略,儘管中國戰場確實牽制了對蘇聯的進攻,但現在趁著蘇聯內亂之際,是進攻的最佳時機。蘇聯問題解決了,“南下”才沒有後顧之憂。

當好戰的植田將方案上報後,參謀總部表示支持。並表態除非是特殊情況,不再調走關東軍的一兵一卒。目的就一個,就是認真做好對蘇聯進攻的準備,並最終實現日本的“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更重要的是要“師出有名”。植田簽發了一份“邊界糾紛處理綱要”,發到駐守邊境的各個師團。要求是:再遇到“張鼓峰”事件的類似問題,不用請示彙報,先將對方趕回去再說。這等於就是告訴部下,只管“惹事”,關東軍“擦屁股”。

心知肚明的師團長們自然不會放過“建功立業”的機會,開始公開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對於“戰鬥民族”來說,對於“叫板”不會手軟的。果不其然,“綱要”出臺不到20天,關東軍就找到了進攻的理由。

"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1938年8月,張鼓峰一戰徹底將日本與蘇聯的矛盾的公開化。而日本“朝鮮軍”第19師團的慘敗讓關東軍上下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的武器精良,是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如果讓他們上,一定能將蘇軍打敗。

牛氣沖天的關東軍“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只看到了蘇軍的戰鬥力弱的一面,卻沒有去分析蘇聯背後巨大的戰爭潛力。殊不知,在他們的正面也有一個爭議不下的地區,這就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諾門罕。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一張地圖引發的爭議。

諾門罕是一片半戈壁半草原的荒原,這裡淡水奇缺,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唯一的淡水資源就是流經此處的哈拉哈河,河西是一片不毛之地,河東卻是水草肥美的綠地。在清朝雍正時期,邊境線是劃在了哈拉哈以東15公里處。

也正是因為這樣,外蒙的牧民經常渡河到東岸放牧。這讓管轄該地域的關東軍耿耿於懷,在他們看來,按照國境線的國際慣例,有山以山為界,有河以河為界,與外蒙的邊界應該劃在哈拉哈河中間。當然,他們很快在一張沙俄時期繪製的軍事地圖上,也印證了這樣的國際慣例。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於是,關東軍自作主張的將邊境定在哈拉哈河中央,邊防巡邏兵開始驅離外蒙到東岸放牧的牧民,雙方邊防部隊各執一詞,但還沒有擦槍走火。兩國就邊境問題在滿洲里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談判,史稱滿洲里會議。

外蒙的軍隊自然不是日軍的對手,為了抗衡,在與日本談判期間與蘇聯簽訂了互助協議,形成同盟。更讓日方無法接受的是,蘇方的態度很堅決:“如何對外蒙採取軍事行動,就意味著對蘇聯宣戰。”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自此,關東軍意識到與蘇聯必有一戰。於是,日本確定了“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但隨著中國戰場的吃緊,不但大部分日本陸軍被牽制在中國關內,而且相當一部分訓練有素的關東軍被抽往中國戰場。

留下的關東軍並沒有打消“北攻蘇聯”的想法。

新上任的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也是一個“軍國主義”的死硬分子,雖然在“12.8”淞滬會戰中失去了一條腿,但好戰、爭功的勁頭沒有絲毫減退。“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要通過對蘇聯的進攻,提高關東軍和自己的威望。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首先,他親自帶隊到諾門罕進行詳細的偵察。一行人在邊境附近一連工作十幾天,從河流、道路、到當地的水文資料,都一一進行了分析記錄,可以說是瞭解得十分透徹。很快,一個針對蘇聯的前進攻勢方案出臺。

關東軍決定從海拉爾出發向哈拉哈河進軍。這個路線,正是當年建立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遠征中亞和歐洲的進攻路線。在他們看來,既可以借鑑古人的成功經驗,又可以借用“英雄”的壯舉撈得一個好彩頭,成為日本的“成吉思汗”。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其次,植田的方案與參謀總部的想法不謀而合。在日軍看來,“北攻蘇聯”是既定戰略,儘管中國戰場確實牽制了對蘇聯的進攻,但現在趁著蘇聯內亂之際,是進攻的最佳時機。蘇聯問題解決了,“南下”才沒有後顧之憂。

當好戰的植田將方案上報後,參謀總部表示支持。並表態除非是特殊情況,不再調走關東軍的一兵一卒。目的就一個,就是認真做好對蘇聯進攻的準備,並最終實現日本的“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更重要的是要“師出有名”。植田簽發了一份“邊界糾紛處理綱要”,發到駐守邊境的各個師團。要求是:再遇到“張鼓峰”事件的類似問題,不用請示彙報,先將對方趕回去再說。這等於就是告訴部下,只管“惹事”,關東軍“擦屁股”。

心知肚明的師團長們自然不會放過“建功立業”的機會,開始公開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對於“戰鬥民族”來說,對於“叫板”不會手軟的。果不其然,“綱要”出臺不到20天,關東軍就找到了進攻的理由。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正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

1939年5月4日這一天,外蒙古邊防軍照例渡過哈拉哈河來到東岸,“滿洲國”警備軍隨即開槍,給對方來個措手不及,還抓了2名俘虜,外蒙軍隊掉頭就跑。不甘示弱的外盟軍隊立刻反攻,雙方的騎兵在河東岸相互衝殺,打的不可開交。

警備軍被打敗後,在向第23師團長小松原的報告中稱,戰鬥已上升到團級規模,對方有700多騎兵襲擊了他們,並佔領邊防哨所。其實,外蒙古騎兵不過60人。他們這麼說,無非是引起上級的重視,免於丟失哨所的處罰。

"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1938年8月,張鼓峰一戰徹底將日本與蘇聯的矛盾的公開化。而日本“朝鮮軍”第19師團的慘敗讓關東軍上下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的武器精良,是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如果讓他們上,一定能將蘇軍打敗。

牛氣沖天的關東軍“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只看到了蘇軍的戰鬥力弱的一面,卻沒有去分析蘇聯背後巨大的戰爭潛力。殊不知,在他們的正面也有一個爭議不下的地區,這就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諾門罕。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一張地圖引發的爭議。

諾門罕是一片半戈壁半草原的荒原,這裡淡水奇缺,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唯一的淡水資源就是流經此處的哈拉哈河,河西是一片不毛之地,河東卻是水草肥美的綠地。在清朝雍正時期,邊境線是劃在了哈拉哈以東15公里處。

也正是因為這樣,外蒙的牧民經常渡河到東岸放牧。這讓管轄該地域的關東軍耿耿於懷,在他們看來,按照國境線的國際慣例,有山以山為界,有河以河為界,與外蒙的邊界應該劃在哈拉哈河中間。當然,他們很快在一張沙俄時期繪製的軍事地圖上,也印證了這樣的國際慣例。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於是,關東軍自作主張的將邊境定在哈拉哈河中央,邊防巡邏兵開始驅離外蒙到東岸放牧的牧民,雙方邊防部隊各執一詞,但還沒有擦槍走火。兩國就邊境問題在滿洲里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談判,史稱滿洲里會議。

外蒙的軍隊自然不是日軍的對手,為了抗衡,在與日本談判期間與蘇聯簽訂了互助協議,形成同盟。更讓日方無法接受的是,蘇方的態度很堅決:“如何對外蒙採取軍事行動,就意味著對蘇聯宣戰。”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自此,關東軍意識到與蘇聯必有一戰。於是,日本確定了“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但隨著中國戰場的吃緊,不但大部分日本陸軍被牽制在中國關內,而且相當一部分訓練有素的關東軍被抽往中國戰場。

留下的關東軍並沒有打消“北攻蘇聯”的想法。

新上任的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也是一個“軍國主義”的死硬分子,雖然在“12.8”淞滬會戰中失去了一條腿,但好戰、爭功的勁頭沒有絲毫減退。“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要通過對蘇聯的進攻,提高關東軍和自己的威望。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首先,他親自帶隊到諾門罕進行詳細的偵察。一行人在邊境附近一連工作十幾天,從河流、道路、到當地的水文資料,都一一進行了分析記錄,可以說是瞭解得十分透徹。很快,一個針對蘇聯的前進攻勢方案出臺。

關東軍決定從海拉爾出發向哈拉哈河進軍。這個路線,正是當年建立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遠征中亞和歐洲的進攻路線。在他們看來,既可以借鑑古人的成功經驗,又可以借用“英雄”的壯舉撈得一個好彩頭,成為日本的“成吉思汗”。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其次,植田的方案與參謀總部的想法不謀而合。在日軍看來,“北攻蘇聯”是既定戰略,儘管中國戰場確實牽制了對蘇聯的進攻,但現在趁著蘇聯內亂之際,是進攻的最佳時機。蘇聯問題解決了,“南下”才沒有後顧之憂。

當好戰的植田將方案上報後,參謀總部表示支持。並表態除非是特殊情況,不再調走關東軍的一兵一卒。目的就一個,就是認真做好對蘇聯進攻的準備,並最終實現日本的“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更重要的是要“師出有名”。植田簽發了一份“邊界糾紛處理綱要”,發到駐守邊境的各個師團。要求是:再遇到“張鼓峰”事件的類似問題,不用請示彙報,先將對方趕回去再說。這等於就是告訴部下,只管“惹事”,關東軍“擦屁股”。

心知肚明的師團長們自然不會放過“建功立業”的機會,開始公開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對於“戰鬥民族”來說,對於“叫板”不會手軟的。果不其然,“綱要”出臺不到20天,關東軍就找到了進攻的理由。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正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

1939年5月4日這一天,外蒙古邊防軍照例渡過哈拉哈河來到東岸,“滿洲國”警備軍隨即開槍,給對方來個措手不及,還抓了2名俘虜,外蒙軍隊掉頭就跑。不甘示弱的外盟軍隊立刻反攻,雙方的騎兵在河東岸相互衝殺,打的不可開交。

警備軍被打敗後,在向第23師團長小松原的報告中稱,戰鬥已上升到團級規模,對方有700多騎兵襲擊了他們,並佔領邊防哨所。其實,外蒙古騎兵不過60人。他們這麼說,無非是引起上級的重視,免於丟失哨所的處罰。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此時的小松原正和部下認真學習“綱要”,如何“無事生非”。諾門罕的戰鬥讓他們眼睛一亮,這不就是進攻的藉口嗎?於是,小松原按照“綱要”的精神擅自將與外蒙古的邊界劃在哈拉哈河中間,宣稱外蒙古現在的行為就是“侵略”。

於是,他派出一支由坦克和騎兵組成的聯隊,加上警備軍的一個團,大約700人向諾門罕的外蒙古軍隊發起攻擊。植田知道消息後,大喜過望,並立刻調兩個飛行中隊歸第23師團指揮,他要一舉拿下諾門罕。

"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1938年8月,張鼓峰一戰徹底將日本與蘇聯的矛盾的公開化。而日本“朝鮮軍”第19師團的慘敗讓關東軍上下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的武器精良,是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如果讓他們上,一定能將蘇軍打敗。

牛氣沖天的關東軍“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只看到了蘇軍的戰鬥力弱的一面,卻沒有去分析蘇聯背後巨大的戰爭潛力。殊不知,在他們的正面也有一個爭議不下的地區,這就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諾門罕。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一張地圖引發的爭議。

諾門罕是一片半戈壁半草原的荒原,這裡淡水奇缺,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唯一的淡水資源就是流經此處的哈拉哈河,河西是一片不毛之地,河東卻是水草肥美的綠地。在清朝雍正時期,邊境線是劃在了哈拉哈以東15公里處。

也正是因為這樣,外蒙的牧民經常渡河到東岸放牧。這讓管轄該地域的關東軍耿耿於懷,在他們看來,按照國境線的國際慣例,有山以山為界,有河以河為界,與外蒙的邊界應該劃在哈拉哈河中間。當然,他們很快在一張沙俄時期繪製的軍事地圖上,也印證了這樣的國際慣例。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於是,關東軍自作主張的將邊境定在哈拉哈河中央,邊防巡邏兵開始驅離外蒙到東岸放牧的牧民,雙方邊防部隊各執一詞,但還沒有擦槍走火。兩國就邊境問題在滿洲里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談判,史稱滿洲里會議。

外蒙的軍隊自然不是日軍的對手,為了抗衡,在與日本談判期間與蘇聯簽訂了互助協議,形成同盟。更讓日方無法接受的是,蘇方的態度很堅決:“如何對外蒙採取軍事行動,就意味著對蘇聯宣戰。”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自此,關東軍意識到與蘇聯必有一戰。於是,日本確定了“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但隨著中國戰場的吃緊,不但大部分日本陸軍被牽制在中國關內,而且相當一部分訓練有素的關東軍被抽往中國戰場。

留下的關東軍並沒有打消“北攻蘇聯”的想法。

新上任的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也是一個“軍國主義”的死硬分子,雖然在“12.8”淞滬會戰中失去了一條腿,但好戰、爭功的勁頭沒有絲毫減退。“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要通過對蘇聯的進攻,提高關東軍和自己的威望。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首先,他親自帶隊到諾門罕進行詳細的偵察。一行人在邊境附近一連工作十幾天,從河流、道路、到當地的水文資料,都一一進行了分析記錄,可以說是瞭解得十分透徹。很快,一個針對蘇聯的前進攻勢方案出臺。

關東軍決定從海拉爾出發向哈拉哈河進軍。這個路線,正是當年建立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遠征中亞和歐洲的進攻路線。在他們看來,既可以借鑑古人的成功經驗,又可以借用“英雄”的壯舉撈得一個好彩頭,成為日本的“成吉思汗”。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其次,植田的方案與參謀總部的想法不謀而合。在日軍看來,“北攻蘇聯”是既定戰略,儘管中國戰場確實牽制了對蘇聯的進攻,但現在趁著蘇聯內亂之際,是進攻的最佳時機。蘇聯問題解決了,“南下”才沒有後顧之憂。

當好戰的植田將方案上報後,參謀總部表示支持。並表態除非是特殊情況,不再調走關東軍的一兵一卒。目的就一個,就是認真做好對蘇聯進攻的準備,並最終實現日本的“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更重要的是要“師出有名”。植田簽發了一份“邊界糾紛處理綱要”,發到駐守邊境的各個師團。要求是:再遇到“張鼓峰”事件的類似問題,不用請示彙報,先將對方趕回去再說。這等於就是告訴部下,只管“惹事”,關東軍“擦屁股”。

心知肚明的師團長們自然不會放過“建功立業”的機會,開始公開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對於“戰鬥民族”來說,對於“叫板”不會手軟的。果不其然,“綱要”出臺不到20天,關東軍就找到了進攻的理由。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正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

1939年5月4日這一天,外蒙古邊防軍照例渡過哈拉哈河來到東岸,“滿洲國”警備軍隨即開槍,給對方來個措手不及,還抓了2名俘虜,外蒙軍隊掉頭就跑。不甘示弱的外盟軍隊立刻反攻,雙方的騎兵在河東岸相互衝殺,打的不可開交。

警備軍被打敗後,在向第23師團長小松原的報告中稱,戰鬥已上升到團級規模,對方有700多騎兵襲擊了他們,並佔領邊防哨所。其實,外蒙古騎兵不過60人。他們這麼說,無非是引起上級的重視,免於丟失哨所的處罰。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此時的小松原正和部下認真學習“綱要”,如何“無事生非”。諾門罕的戰鬥讓他們眼睛一亮,這不就是進攻的藉口嗎?於是,小松原按照“綱要”的精神擅自將與外蒙古的邊界劃在哈拉哈河中間,宣稱外蒙古現在的行為就是“侵略”。

於是,他派出一支由坦克和騎兵組成的聯隊,加上警備軍的一個團,大約700人向諾門罕的外蒙古軍隊發起攻擊。植田知道消息後,大喜過望,並立刻調兩個飛行中隊歸第23師團指揮,他要一舉拿下諾門罕。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外蒙邊防軍的戰鬥實力自然比不過日軍,很快就敗下陣來。初戰告捷,關東軍上下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異常。但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外蒙軍隊並沒有退卻的意思,日軍聯隊一走,他們又返回到了東岸,同時,一起來的還有大量的飛機和坦克。

5月20日,日本的4架戰鬥機在諾門罕上空巡邏,與外蒙的偵察機不期而遇,雙方大打一場,結果自然是毫無戰鬥力的外蒙空軍落敗。但讓日本人吃驚的是,為外蒙偵察機護航的是一架蘇聯伊-16戰鬥機,而且動作嫻熟,不像是外蒙風格。

"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1938年8月,張鼓峰一戰徹底將日本與蘇聯的矛盾的公開化。而日本“朝鮮軍”第19師團的慘敗讓關東軍上下憤憤不平,因為他們的武器精良,是陸軍中戰鬥力最強的。如果讓他們上,一定能將蘇軍打敗。

牛氣沖天的關東軍“站著說話不腰疼”,他們只看到了蘇軍的戰鬥力弱的一面,卻沒有去分析蘇聯背後巨大的戰爭潛力。殊不知,在他們的正面也有一個爭議不下的地區,這就是呼倫貝爾草原上的諾門罕。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一張地圖引發的爭議。

諾門罕是一片半戈壁半草原的荒原,這裡淡水奇缺,沒有什麼戰略價值。唯一的淡水資源就是流經此處的哈拉哈河,河西是一片不毛之地,河東卻是水草肥美的綠地。在清朝雍正時期,邊境線是劃在了哈拉哈以東15公里處。

也正是因為這樣,外蒙的牧民經常渡河到東岸放牧。這讓管轄該地域的關東軍耿耿於懷,在他們看來,按照國境線的國際慣例,有山以山為界,有河以河為界,與外蒙的邊界應該劃在哈拉哈河中間。當然,他們很快在一張沙俄時期繪製的軍事地圖上,也印證了這樣的國際慣例。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於是,關東軍自作主張的將邊境定在哈拉哈河中央,邊防巡邏兵開始驅離外蒙到東岸放牧的牧民,雙方邊防部隊各執一詞,但還沒有擦槍走火。兩國就邊境問題在滿洲里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談判,史稱滿洲里會議。

外蒙的軍隊自然不是日軍的對手,為了抗衡,在與日本談判期間與蘇聯簽訂了互助協議,形成同盟。更讓日方無法接受的是,蘇方的態度很堅決:“如何對外蒙採取軍事行動,就意味著對蘇聯宣戰。”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自此,關東軍意識到與蘇聯必有一戰。於是,日本確定了“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但隨著中國戰場的吃緊,不但大部分日本陸軍被牽制在中國關內,而且相當一部分訓練有素的關東軍被抽往中國戰場。

留下的關東軍並沒有打消“北攻蘇聯”的想法。

新上任的關東軍司令植田謙吉也是一個“軍國主義”的死硬分子,雖然在“12.8”淞滬會戰中失去了一條腿,但好戰、爭功的勁頭沒有絲毫減退。“新官上任三把火”,他要通過對蘇聯的進攻,提高關東軍和自己的威望。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首先,他親自帶隊到諾門罕進行詳細的偵察。一行人在邊境附近一連工作十幾天,從河流、道路、到當地的水文資料,都一一進行了分析記錄,可以說是瞭解得十分透徹。很快,一個針對蘇聯的前進攻勢方案出臺。

關東軍決定從海拉爾出發向哈拉哈河進軍。這個路線,正是當年建立大蒙古國的成吉思汗遠征中亞和歐洲的進攻路線。在他們看來,既可以借鑑古人的成功經驗,又可以借用“英雄”的壯舉撈得一個好彩頭,成為日本的“成吉思汗”。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其次,植田的方案與參謀總部的想法不謀而合。在日軍看來,“北攻蘇聯”是既定戰略,儘管中國戰場確實牽制了對蘇聯的進攻,但現在趁著蘇聯內亂之際,是進攻的最佳時機。蘇聯問題解決了,“南下”才沒有後顧之憂。

當好戰的植田將方案上報後,參謀總部表示支持。並表態除非是特殊情況,不再調走關東軍的一兵一卒。目的就一個,就是認真做好對蘇聯進攻的準備,並最終實現日本的“北攻蘇聯、南下南洋”戰略。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更重要的是要“師出有名”。植田簽發了一份“邊界糾紛處理綱要”,發到駐守邊境的各個師團。要求是:再遇到“張鼓峰”事件的類似問題,不用請示彙報,先將對方趕回去再說。這等於就是告訴部下,只管“惹事”,關東軍“擦屁股”。

心知肚明的師團長們自然不會放過“建功立業”的機會,開始公開在邊境地區進行挑釁。對於“戰鬥民族”來說,對於“叫板”不會手軟的。果不其然,“綱要”出臺不到20天,關東軍就找到了進攻的理由。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正是“既想當婊子又想立牌坊”。

1939年5月4日這一天,外蒙古邊防軍照例渡過哈拉哈河來到東岸,“滿洲國”警備軍隨即開槍,給對方來個措手不及,還抓了2名俘虜,外蒙軍隊掉頭就跑。不甘示弱的外盟軍隊立刻反攻,雙方的騎兵在河東岸相互衝殺,打的不可開交。

警備軍被打敗後,在向第23師團長小松原的報告中稱,戰鬥已上升到團級規模,對方有700多騎兵襲擊了他們,並佔領邊防哨所。其實,外蒙古騎兵不過60人。他們這麼說,無非是引起上級的重視,免於丟失哨所的處罰。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此時的小松原正和部下認真學習“綱要”,如何“無事生非”。諾門罕的戰鬥讓他們眼睛一亮,這不就是進攻的藉口嗎?於是,小松原按照“綱要”的精神擅自將與外蒙古的邊界劃在哈拉哈河中間,宣稱外蒙古現在的行為就是“侵略”。

於是,他派出一支由坦克和騎兵組成的聯隊,加上警備軍的一個團,大約700人向諾門罕的外蒙古軍隊發起攻擊。植田知道消息後,大喜過望,並立刻調兩個飛行中隊歸第23師團指揮,他要一舉拿下諾門罕。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外蒙邊防軍的戰鬥實力自然比不過日軍,很快就敗下陣來。初戰告捷,關東軍上下就像打了“雞血”一樣,興奮異常。但讓他們感到意外的是,外蒙軍隊並沒有退卻的意思,日軍聯隊一走,他們又返回到了東岸,同時,一起來的還有大量的飛機和坦克。

5月20日,日本的4架戰鬥機在諾門罕上空巡邏,與外蒙的偵察機不期而遇,雙方大打一場,結果自然是毫無戰鬥力的外蒙空軍落敗。但讓日本人吃驚的是,為外蒙偵察機護航的是一架蘇聯伊-16戰鬥機,而且動作嫻熟,不像是外蒙風格。

日本與蘇聯為什麼在諾門罕大打一仗?地圖不是關鍵,只想無事生非

難道是蘇軍介入戰事?這個問題很快得到證實。當天,“滿洲國”警備軍在諾門罕附近俘虜一名蘇軍士兵,他證實,蘇軍參戰了並在不斷增派兵力。事情弄大了,關東軍上下不但沒有人為此擔憂,反而表現出無比的亢奮,“早盼著這一天了”。

諾門罕戰役,從頭至尾是日軍為了實現其“北攻蘇聯”的試探性戰役。無論從其戰略預想,還是“無事生非”,都在表明,這是日本人蓄謀已久的事情。沒有偶然,只有必然。大家認為呢?歡迎留言和討論。

參考文獻:《二戰全史》、《當關東軍遇上蘇聯紅軍》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