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南下,配合德國打蘇聯,二戰結局是否改變?

美國國父華盛頓在建立美國之後,曾於1796年發表了著名的《告別詞》,在“告別”之中,華盛頓提出了“堅持不與任何國家結盟,不捲入列強紛爭,完全獨立地處理國際事務”的美國外交原則。

日本不南下,配合德國打蘇聯,二戰結局是否改變?

在此之後美國曆任總統和主流政客,都以此為核心決定外交事務,慢慢的隨著時間推移,這種處理外交的方式,因為以完全獨立自主為基調,被“戲稱”為了孤立主義。

第二次世界爆發前,美國依舊堅定的執行著孤立主義,並向全世界傳遞著自己“不參與”紛爭的態度。1935年8月為了表明自己的決心,美國還專門出臺了“中立法案”。

根據這個法案的要求,作為在一戰之後基本奠定了自身工業超級大國的美國,禁止將自身的武器運往交戰國,並且用美國船隻運送武器也是被視為非法行為。

甚至當全球陷入了經濟大蕭條之後,歐洲列強希望美國參與國際金融合作一起抱團取暖也一度被明確拒絕。因而在二戰爆發前,美國主流輿論是真的不想參戰。

日本不南下,配合德國打蘇聯,二戰結局是否改變?

直到1941年12月7日,德國盟友日本因為熬不住美國製裁,鋌而走險將美國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給炸了,把美國民眾的國家憤怒徹底點燃。

在此之後的事不言多語,美國快速發動自身的工業機器,美國武器源源不斷的輸送給英國、蘇聯、中國等反法西斯同盟成員,日本、意大利、德國三個法西斯兄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二戰的天平倒向反法西斯同盟。

基於日本偷襲美國是美國參戰的直接原因,因而軍迷們做了這樣的假設,日本不南下,配合德國拿下蘇聯,二戰結局是否改變?

從軍事上來說機率並不是很大,日本由於是個島國,它的主要軍力是發展海軍,開戰初期日本海軍總兵力236艘119萬噸,美國則為345艘143萬噸,二者相差不到。

日本不南下,配合德國打蘇聯,二戰結局是否改變?

加之美國需要在大西洋設防,所以在太平洋地區日本海軍在開戰前期是要強於美軍。當年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也不是傻子,正是因為這個局部更強,讓他們有了發動對美國攻擊的信心。

而由於國力限制,日本陸軍在日本海軍拿去大量資源之後,無法得到強勢發展。戰鬥力水平僅僅是欺負亞洲尚未完成工業化的農業國家。

1939年日本陸軍也曾北上打蘇聯,結果被蘇聯坦克集群加漫天炮火打的根本摸不到頭腦,也正是因為在此戰之後,日軍完全放棄了北上,選擇了南下。

在陸軍失敗中日本認識到了自身陸軍跟歐美之間的差距,強行打蘇聯很難拿下西伯利亞。所以假設中,日本北上配合德軍打蘇聯,其實作用不是特別的大,日本陸軍並不能給蘇聯致命打擊,德國的敗仗也在所難免。

同時基於現實,在海軍可以有一戰,且勝利機率大,陸軍幾乎無力打的情況下,日本高層也不太可能北上,就算是賭徒也更加願意賭勝利高點的一方。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