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算是存感非常低的一個國家,它雖然在名義上與德日兩國同為軸心的成員,但在戰爭中不僅始終屈居配角的地位而且一切表現也最為差勁。當戰爭結束後,德國名將莫德爾發出一聲感嘆:”如果在發生第三次世界大戰,意大利也該成為你們的同盟了“。在德國人看來,意大利在戰爭中的貢獻可以說是負數。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歐洲的權力平衡是掌握在英法德俄四大國的手中,意大利只是一個鑲邊的角色,無任何決定性作用。意大利對這一點也是有自知之明,它與德奧結盟的初衷不過是為了讓其在北非的擴強中壯壯聲勢。1914年戰爭一爆發,意大利立即宣佈中立,這對於該國而言,實不失為明智的決定。

如果意大利在二戰中保持永久中立,德國二戰的結局是否會更好一點

▲歐洲列強非洲殖民圖

到1915年,意大利在西方同盟國利誘之下,終於投入戰爭。當時意大利是一個人口4000萬的大國,可以立即動員的兵力約90萬人,但其參戰並未使德奧感到驚懼,因為意大利部隊素質低劣早有定論。在三年的戰爭中,意大利損失極為慘重,但對於同盟戰略而言,除牽制了少數敵軍兵力以外,即更無其他貢獻可言。

當德國納粹於1933年在德國取得政權後,意德兩國為了互相利用達到自己的目的,兩國於1939年5月21日締結了所謂“鋼鐵條約”。而在會議中意大利認為要發動戰爭至少要到1942年才可以,而希特勒也欣然表示同意。

為什麼意大利認為發動大戰至少要到1942年,這主要有兩點原因。一是意大利在1935年侵略埃塞俄比亞之後又參加了西班牙內戰,意大利損失頗大,所以確實需要休息。二是墨索里尼深知只有在危機不斷髮生而和平又未絕望的情況之下,他的應變特長才有發揮的機會。

當德國決定在1938年9月發動對波蘭的戰爭後,墨索里尼的反應是失望和憤怒。但是墨索里尼最終還是決定採取中立政策,因為墨索里尼認為德國進攻波蘭後會陷入到兩線作戰,法國在西線的進攻會讓德國陷入困境,意大利此時參戰只有壞處沒有好處。而根據戰後的解密顯示,希特勒對於意大利的中立決定一點也不驚訝,因此希特勒從沒有打算讓意大利參加到之後的大戰中。

而且在進攻波蘭前,德軍流行一種笑話:“假使戰爭爆發,意大利最好能守中立,這樣它也許可以牽制敵方10個師,假使它投入對方,則德國只要用5個師就可以將其擊敗,但假如加入德國方面作戰,則德國反而要用20個師去保護它。最終這個笑話成真,當意大利參戰後,德國反而要分兵巴爾幹和北非,使其兵力不能夠集中於蘇德戰場。

如果意大利在二戰中保持永久中立,德國二戰的結局是否會更好一點

▲沒有意大利參戰的蘇德戰場原本計劃圖

但是很可惜,德國的速勝讓墨索里尼驚慌失措,如果意大利還堅持只能在1942年參戰之後,也許就沒有意大利什麼事了,因此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終於還是向法國宣戰。但是意大利還是被弱小的法軍擊敗,但是隨著法國的失敗,入侵法國也不了了之了。

法蘭西戰役結束之後,德國開始考慮進攻英國,當時德國計劃先利用日本牽制蘇聯,其次利用西班牙和維希法國以及意大利來控制非洲和西地中海,最後是鼓勵東南歐小國加入德國來控制巴爾幹和東地中海。在這種情況下,希特勒遂希望墨索里尼在巴爾幹方面不在作出擴張。

但是1940年10月28日,意大利入侵希臘,這把希特勒的戰略計劃完全破壞,這對於德意同盟真是莫大的諷刺。但是更壞的是意大利軍隊的無能,計劃散步吞併希臘的意大利軍隊,被希臘打敗,打破了法西斯軍隊百戰百勝的神話,也留下的一個爛攤子,使希特勒不得不從東線分兵解救意大利。

如果意大利在二戰中保持永久中立,德國二戰的結局是否會更好一點

▲二戰前期形勢圖

同時由於意大利進攻希臘,這給了英國進入希臘一個藉口。英國在克里特島建立了基地,羅馬尼亞的油田受到了英國的威脅,因此德國不得不把精銳的空降師投入到了克里特島之戰。

這次巴爾幹戰役只是一段插曲,但對德國而言卻是得不償失,至少產生了兩點不利後果:(1)發動侵蘇戰役的時間受到了相當的延遲;(2)一部分德軍在參加巴爾幹作戰之後,就立即調往東線,來不及休整,作戰能力受到相當影響。這兩點對於侵俄的失敗雖非決定因素但可斷言有相當影響。

而從德國的整體戰略來說,整個地中海的作戰(包括巴爾幹和北非在內)都是畫蛇添足,如果意大利能守中立,反而可以使德國在東進時無後顧之憂。

意大利在二戰中真是倒黴透頂,不僅在希臘碰了釘子,在非洲更是一敗再敗,意大利在北非當時有50萬軍隊,但是面對5萬英軍,意大利找不到任何辦法,反而是被英軍追著屁股打,到1941年2月,墨索里尼的東非殖民地已完全喪失。

因為意大利實在支持不住,所以希特勒不能不給予援手,於是隆美爾始被派往北非。從此遂展開了長達3年的北非戰役。在這個戰役中扮演主角的是隆美爾以及他所指揮的少數德國精兵,至於意大利部隊則被視為無足輕重的卒子。

北非戰役結束後,英美聯軍西西里島登陸,這產生了一個重大的政治後果,長達20年的意大利法西斯政權隨之完全崩潰。墨索里尼成為了德國的傀儡,而之後意大利的戰事都是德國人打的了,與意大利無關了。

如果意大利在二戰中保持永久中立,德國二戰的結局是否會更好一點

▲西西里島登陸作戰

從整個二戰過程來看,意大利真是幫了德國的倒忙,它破壞了德國戰略的完整性,使其受到不必要的牽制和擾亂。而且德國也因此損失了寶貴的時間,並對資源作了不必要的消耗。

如果意大利不輕舉妄動,而把它在非洲所消耗的兵力用來支援德國在東線的作戰,則對於德國將可作相當重大的貢獻,甚至能左右戰局,也許蘇軍的反攻可能要推遲到1943年甚至1944年之後。

如果意大利在侵蘇之前保持巴爾幹半島的和平,德國會提前45天發動對蘇聯的入侵,莫斯科是否能夠保德住也不一定。

如果意大利一直保持中立,利用其中立國身份從中東輸送石油等戰略物資給德國,也許在阿登反擊戰中德國坦克也不必只裝單程汽油。

因此意大利如果在二戰中保持中立,德國法西斯的滅亡要推遲1至3年,戰後也不是四大國佔領的模式。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