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蘇聯1979】

1978年2月,北國的天氣,仍然凜冽,連續不斷地陰雨,讓莫斯科變的異常寒冷。莫斯科郊區的布爾什維克集體農莊的莊員們,被凍得躲在了宿舍裡,打牌,喝酒,消磨那漫長無聊的時光。

沒有伏特加,難道還沒有“二鍋頭”麼?俄羅斯人總有辦法,搞到酒精飲料走起的。

可是,農莊裡的300頭牛,卻在捱餓挨凍。莊員們完全忘記了他們,除非這些牛,能自己跑出圈舍。

3月11日,天氣放晴,莊員們這才想起,牧場的牛群了。到現場一看,16頭牛已經死了。其他的牛,已經餓得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莊員們感覺事態嚴重,急忙的把飼料拉來。結果因為草料發黴,牛群吃下肚子後,接連又死去了219頭牛。

一場雨,和一堆懶漢的完美合作,就讓農場失去了235頭牛,損失4萬盧布,農莊的管理人員,被責令賠償部分損失。

這是個個案,但卻以千萬種不同的怠工形式,在廣袤的蘇聯大地發生著。咱們以為就只有當差的會混日子?農民也不傻啊。

"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蘇聯1979】

1978年2月,北國的天氣,仍然凜冽,連續不斷地陰雨,讓莫斯科變的異常寒冷。莫斯科郊區的布爾什維克集體農莊的莊員們,被凍得躲在了宿舍裡,打牌,喝酒,消磨那漫長無聊的時光。

沒有伏特加,難道還沒有“二鍋頭”麼?俄羅斯人總有辦法,搞到酒精飲料走起的。

可是,農莊裡的300頭牛,卻在捱餓挨凍。莊員們完全忘記了他們,除非這些牛,能自己跑出圈舍。

3月11日,天氣放晴,莊員們這才想起,牧場的牛群了。到現場一看,16頭牛已經死了。其他的牛,已經餓得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莊員們感覺事態嚴重,急忙的把飼料拉來。結果因為草料發黴,牛群吃下肚子後,接連又死去了219頭牛。

一場雨,和一堆懶漢的完美合作,就讓農場失去了235頭牛,損失4萬盧布,農莊的管理人員,被責令賠償部分損失。

這是個個案,但卻以千萬種不同的怠工形式,在廣袤的蘇聯大地發生著。咱們以為就只有當差的會混日子?農民也不傻啊。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1978年,蘇聯總人口2.6億,農民差不多1億人,佔總人口的39%。蘇聯已是一個相當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但是農業總人口,當時相比美國的27%、法國的30%比例,仍然高出一大截。

但是蘇聯以1億農民的規模,160多萬臺拖拉機,卻養活不了本國人口。到1970年以後,蘇聯糧食總產量,也不過15000萬噸。每年需進口3000萬噸糧食。糧食進口,佔據了外貿進口的20%。

大家要知道,在十八九世紀,沙俄可是歐洲的糧倉,大量的糧食,供養著西歐。不到100年,沙俄的繼承者蘇聯,卻要全世界來供養。

1981年到1982年,蘇聯由於購買的小麥太多,震驚了世界,直接被人罵:“蘇聯人簡直就是在和窮人搶糧食吃啊”

"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蘇聯1979】

1978年2月,北國的天氣,仍然凜冽,連續不斷地陰雨,讓莫斯科變的異常寒冷。莫斯科郊區的布爾什維克集體農莊的莊員們,被凍得躲在了宿舍裡,打牌,喝酒,消磨那漫長無聊的時光。

沒有伏特加,難道還沒有“二鍋頭”麼?俄羅斯人總有辦法,搞到酒精飲料走起的。

可是,農莊裡的300頭牛,卻在捱餓挨凍。莊員們完全忘記了他們,除非這些牛,能自己跑出圈舍。

3月11日,天氣放晴,莊員們這才想起,牧場的牛群了。到現場一看,16頭牛已經死了。其他的牛,已經餓得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莊員們感覺事態嚴重,急忙的把飼料拉來。結果因為草料發黴,牛群吃下肚子後,接連又死去了219頭牛。

一場雨,和一堆懶漢的完美合作,就讓農場失去了235頭牛,損失4萬盧布,農莊的管理人員,被責令賠償部分損失。

這是個個案,但卻以千萬種不同的怠工形式,在廣袤的蘇聯大地發生著。咱們以為就只有當差的會混日子?農民也不傻啊。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1978年,蘇聯總人口2.6億,農民差不多1億人,佔總人口的39%。蘇聯已是一個相當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但是農業總人口,當時相比美國的27%、法國的30%比例,仍然高出一大截。

但是蘇聯以1億農民的規模,160多萬臺拖拉機,卻養活不了本國人口。到1970年以後,蘇聯糧食總產量,也不過15000萬噸。每年需進口3000萬噸糧食。糧食進口,佔據了外貿進口的20%。

大家要知道,在十八九世紀,沙俄可是歐洲的糧倉,大量的糧食,供養著西歐。不到100年,沙俄的繼承者蘇聯,卻要全世界來供養。

1981年到1982年,蘇聯由於購買的小麥太多,震驚了世界,直接被人罵:“蘇聯人簡直就是在和窮人搶糧食吃啊”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農業問題,從來就不是小問題。蘇聯每一位領袖,都曾在這上面,留下了厚重的一筆。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後,他首先下刀子的,就是他熟悉的農業問題,也是最頭痛的問題。當年勃列日涅夫在哈薩克斯坦主政的時候,就因為墾荒有功,才被赫魯曉夫視作重新發掘的人才。

在蘇聯,農業問題做不好,不僅會直接關係到2億多蘇聯人民的吃飯問題,還會直接關乎領袖前程。當年赫魯曉夫之所以被蘇聯人民唾罵,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的農業政策失敗了。

勃列日涅夫上臺後,面臨的農業形勢,絕對不輕鬆。1959年以來,蘇聯人每年的農產品穀物總產,在10260-15210萬噸之間,國家每年只能收購到3540-6830萬噸。

當時蘇聯,很多州或區,出現了大量的減種減產現象。如蕎麥的種植,韃靼自治共和國的播種面積,從14萬公頃,降到了4萬公頃,總產量減少了7/8,庫爾斯克州的播種面積,也減少了65%。

在1959-1965年的7年裡,蘇聯人的農產品總產值,只增加了10%。

蘇聯人能造世界上最好的大炮、坦克、飛機,能展望星空,在外太空和美國一較高下,卻沒辦法解決腳下的土地。

勃列日涅夫認為,當時農業不景氣,主要是因為蘇聯政府不顧經濟規律胡亂指揮,農產品收購價格偏低,農業投資太少。

"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蘇聯1979】

1978年2月,北國的天氣,仍然凜冽,連續不斷地陰雨,讓莫斯科變的異常寒冷。莫斯科郊區的布爾什維克集體農莊的莊員們,被凍得躲在了宿舍裡,打牌,喝酒,消磨那漫長無聊的時光。

沒有伏特加,難道還沒有“二鍋頭”麼?俄羅斯人總有辦法,搞到酒精飲料走起的。

可是,農莊裡的300頭牛,卻在捱餓挨凍。莊員們完全忘記了他們,除非這些牛,能自己跑出圈舍。

3月11日,天氣放晴,莊員們這才想起,牧場的牛群了。到現場一看,16頭牛已經死了。其他的牛,已經餓得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莊員們感覺事態嚴重,急忙的把飼料拉來。結果因為草料發黴,牛群吃下肚子後,接連又死去了219頭牛。

一場雨,和一堆懶漢的完美合作,就讓農場失去了235頭牛,損失4萬盧布,農莊的管理人員,被責令賠償部分損失。

這是個個案,但卻以千萬種不同的怠工形式,在廣袤的蘇聯大地發生著。咱們以為就只有當差的會混日子?農民也不傻啊。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1978年,蘇聯總人口2.6億,農民差不多1億人,佔總人口的39%。蘇聯已是一個相當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但是農業總人口,當時相比美國的27%、法國的30%比例,仍然高出一大截。

但是蘇聯以1億農民的規模,160多萬臺拖拉機,卻養活不了本國人口。到1970年以後,蘇聯糧食總產量,也不過15000萬噸。每年需進口3000萬噸糧食。糧食進口,佔據了外貿進口的20%。

大家要知道,在十八九世紀,沙俄可是歐洲的糧倉,大量的糧食,供養著西歐。不到100年,沙俄的繼承者蘇聯,卻要全世界來供養。

1981年到1982年,蘇聯由於購買的小麥太多,震驚了世界,直接被人罵:“蘇聯人簡直就是在和窮人搶糧食吃啊”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農業問題,從來就不是小問題。蘇聯每一位領袖,都曾在這上面,留下了厚重的一筆。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後,他首先下刀子的,就是他熟悉的農業問題,也是最頭痛的問題。當年勃列日涅夫在哈薩克斯坦主政的時候,就因為墾荒有功,才被赫魯曉夫視作重新發掘的人才。

在蘇聯,農業問題做不好,不僅會直接關係到2億多蘇聯人民的吃飯問題,還會直接關乎領袖前程。當年赫魯曉夫之所以被蘇聯人民唾罵,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的農業政策失敗了。

勃列日涅夫上臺後,面臨的農業形勢,絕對不輕鬆。1959年以來,蘇聯人每年的農產品穀物總產,在10260-15210萬噸之間,國家每年只能收購到3540-6830萬噸。

當時蘇聯,很多州或區,出現了大量的減種減產現象。如蕎麥的種植,韃靼自治共和國的播種面積,從14萬公頃,降到了4萬公頃,總產量減少了7/8,庫爾斯克州的播種面積,也減少了65%。

在1959-1965年的7年裡,蘇聯人的農產品總產值,只增加了10%。

蘇聯人能造世界上最好的大炮、坦克、飛機,能展望星空,在外太空和美國一較高下,卻沒辦法解決腳下的土地。

勃列日涅夫認為,當時農業不景氣,主要是因為蘇聯政府不顧經濟規律胡亂指揮,農產品收購價格偏低,農業投資太少。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1964年,勃列日涅夫決定,將赫魯曉夫時代分開的各州、邊疆區工業黨組織和農業黨組織合併,整合行政力量,大刀闊斧的進行農業改革。

不能不說,這位領袖的新政力度,還是蠻大的。

首先,降低收購計劃指標。

蘇聯國家收購總量,從40億普特,降為34億普特(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6年內將不再變化。

第二,提高收購價格,零售不變,補貼農產品差價。

每噸蕎麥價格,由200盧布上漲到300盧布,稻穀由220盧布上漲到300盧布。

在此後的歲月裡,農產品收購價,又經歷過2次調價。穀物收購價,總共提價了54%,棉花提價了62%,肉類提價了99%,牛奶提高了94%。與此同時,國家賣給農民的機械、化肥,保持不變。

這些大宗糧食收購價漲了,流通到市場上的零售價,包括其他糧食、肉類、肉製品等,仍然保持不變。產生的價格差價,則由蘇聯政府進行補貼。

1975年,蘇聯政府對農業的補貼,佔到了公共總預算的9%以上,1971年-1975年的補貼總預算,達到了868億盧布。


第三,放寬對集體農莊職員和農民的限制,允許他們發展一定的私人農業和飼養牲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農莊莊員宅基地旁邊,允許農民自己耕種0.5公頃,並飼養數量不限的牲畜。退休後的農民、農莊職員,也可享有這個福利。

第四,加大農業機械的投入。

1966年,蘇聯已擁有農用拖拉機166萬臺,穀物聯合收割機53萬臺,農業機械化水平,是1917年的9倍。

第五點,提高農民的待遇。要求按月給農民支付工資,養老金。

過去20年達以來,農民是按日計酬的,相當於全部都是臨時工,被稱為“蘇聯國家的農奴”。勃列日涅夫開始,實行按月發放工資和實物報酬,並繳納養老金和社保。

經過勃列日涅夫舉全國之力的反哺農業,1966年-1970年農業糧食總產,年均達到了16760萬噸,農業產值提高了21%。其中,糧食產量提高了29%,牛奶產量提高了25%以上。

"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蘇聯1979】

1978年2月,北國的天氣,仍然凜冽,連續不斷地陰雨,讓莫斯科變的異常寒冷。莫斯科郊區的布爾什維克集體農莊的莊員們,被凍得躲在了宿舍裡,打牌,喝酒,消磨那漫長無聊的時光。

沒有伏特加,難道還沒有“二鍋頭”麼?俄羅斯人總有辦法,搞到酒精飲料走起的。

可是,農莊裡的300頭牛,卻在捱餓挨凍。莊員們完全忘記了他們,除非這些牛,能自己跑出圈舍。

3月11日,天氣放晴,莊員們這才想起,牧場的牛群了。到現場一看,16頭牛已經死了。其他的牛,已經餓得躺在地上,奄奄一息。

莊員們感覺事態嚴重,急忙的把飼料拉來。結果因為草料發黴,牛群吃下肚子後,接連又死去了219頭牛。

一場雨,和一堆懶漢的完美合作,就讓農場失去了235頭牛,損失4萬盧布,農莊的管理人員,被責令賠償部分損失。

這是個個案,但卻以千萬種不同的怠工形式,在廣袤的蘇聯大地發生著。咱們以為就只有當差的會混日子?農民也不傻啊。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1978年,蘇聯總人口2.6億,農民差不多1億人,佔總人口的39%。蘇聯已是一個相當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但是農業總人口,當時相比美國的27%、法國的30%比例,仍然高出一大截。

但是蘇聯以1億農民的規模,160多萬臺拖拉機,卻養活不了本國人口。到1970年以後,蘇聯糧食總產量,也不過15000萬噸。每年需進口3000萬噸糧食。糧食進口,佔據了外貿進口的20%。

大家要知道,在十八九世紀,沙俄可是歐洲的糧倉,大量的糧食,供養著西歐。不到100年,沙俄的繼承者蘇聯,卻要全世界來供養。

1981年到1982年,蘇聯由於購買的小麥太多,震驚了世界,直接被人罵:“蘇聯人簡直就是在和窮人搶糧食吃啊”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農業問題,從來就不是小問題。蘇聯每一位領袖,都曾在這上面,留下了厚重的一筆。

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臺之後,他首先下刀子的,就是他熟悉的農業問題,也是最頭痛的問題。當年勃列日涅夫在哈薩克斯坦主政的時候,就因為墾荒有功,才被赫魯曉夫視作重新發掘的人才。

在蘇聯,農業問題做不好,不僅會直接關係到2億多蘇聯人民的吃飯問題,還會直接關乎領袖前程。當年赫魯曉夫之所以被蘇聯人民唾罵,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他的農業政策失敗了。

勃列日涅夫上臺後,面臨的農業形勢,絕對不輕鬆。1959年以來,蘇聯人每年的農產品穀物總產,在10260-15210萬噸之間,國家每年只能收購到3540-6830萬噸。

當時蘇聯,很多州或區,出現了大量的減種減產現象。如蕎麥的種植,韃靼自治共和國的播種面積,從14萬公頃,降到了4萬公頃,總產量減少了7/8,庫爾斯克州的播種面積,也減少了65%。

在1959-1965年的7年裡,蘇聯人的農產品總產值,只增加了10%。

蘇聯人能造世界上最好的大炮、坦克、飛機,能展望星空,在外太空和美國一較高下,卻沒辦法解決腳下的土地。

勃列日涅夫認為,當時農業不景氣,主要是因為蘇聯政府不顧經濟規律胡亂指揮,農產品收購價格偏低,農業投資太少。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為了改變這種局面,1964年,勃列日涅夫決定,將赫魯曉夫時代分開的各州、邊疆區工業黨組織和農業黨組織合併,整合行政力量,大刀闊斧的進行農業改革。

不能不說,這位領袖的新政力度,還是蠻大的。

首先,降低收購計劃指標。

蘇聯國家收購總量,從40億普特,降為34億普特(1普特=40俄磅≈16.38千克),6年內將不再變化。

第二,提高收購價格,零售不變,補貼農產品差價。

每噸蕎麥價格,由200盧布上漲到300盧布,稻穀由220盧布上漲到300盧布。

在此後的歲月裡,農產品收購價,又經歷過2次調價。穀物收購價,總共提價了54%,棉花提價了62%,肉類提價了99%,牛奶提高了94%。與此同時,國家賣給農民的機械、化肥,保持不變。

這些大宗糧食收購價漲了,流通到市場上的零售價,包括其他糧食、肉類、肉製品等,仍然保持不變。產生的價格差價,則由蘇聯政府進行補貼。

1975年,蘇聯政府對農業的補貼,佔到了公共總預算的9%以上,1971年-1975年的補貼總預算,達到了868億盧布。


第三,放寬對集體農莊職員和農民的限制,允許他們發展一定的私人農業和飼養牲畜,增加收入,改善生活。

農莊莊員宅基地旁邊,允許農民自己耕種0.5公頃,並飼養數量不限的牲畜。退休後的農民、農莊職員,也可享有這個福利。

第四,加大農業機械的投入。

1966年,蘇聯已擁有農用拖拉機166萬臺,穀物聯合收割機53萬臺,農業機械化水平,是1917年的9倍。

第五點,提高農民的待遇。要求按月給農民支付工資,養老金。

過去20年達以來,農民是按日計酬的,相當於全部都是臨時工,被稱為“蘇聯國家的農奴”。勃列日涅夫開始,實行按月發放工資和實物報酬,並繳納養老金和社保。

經過勃列日涅夫舉全國之力的反哺農業,1966年-1970年農業糧食總產,年均達到了16760萬噸,農業產值提高了21%。其中,糧食產量提高了29%,牛奶產量提高了25%以上。

蘇聯1億農民,養不活2.6億人口,被西方罵慘了


但是,蘇聯農業的復興,似乎只是曇花一現。從1970年以後,蘇聯農業,又開始疲軟下去。1980年前的20年裡,蘇聯農業固定基金增加了4倍,農藥使用量增加了3.5倍,耕地面積增加了50%,但是總產量也只是增加了20%。

從1972年開始,蘇聯開始大量的從國外進口糧食,成為世界糧食進口大國。

1973年和1970年相比,集體農莊虧損由273家,猛漲到992家。國營農場,虧損數量由1022漲到2066家。

也就是說18.1%的集體農莊,54%的國營農場,在1973年的時候,出現了虧損。

勃列日涅夫一直都在努力給農業輸血,但是因為無法突破斯大林體制,釋放勞動力,調動農民的積極性,因而無法扭轉農業疲軟的趨勢。

有數據顯示,蘇聯土地上種植的土豆,都因農民的各種怠工、胡亂操作行為而損失,真正流到餐桌上,只有40%。

1980年,心力交瘁的勃列日涅夫,在工作報告中,已經不再把農業,掛在了嘴邊。

對於農業,勃列日涅夫和他的前任赫魯曉夫一樣,已經感到絕望和力不從心,只好選擇沉默。

他,終於不得不放棄,自己的努力了。

(未完待續,喜歡就關注哦)

下一節預告:被抽空的農村,找不到年輕的姑娘了!

參考文獻:
《蘇聯歷史檔案選編》
《勃列日涅夫時代》
《勃列日涅夫傳》
《勃列日涅夫的十八年》
《勃列日涅夫-克里姆林宮的明爭暗鬥》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