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

作者: 容居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身在東都洛陽的楊廣決定第三次南下巡幸江都。當時的天下已經亂得不像樣子了,群臣都怕皇帝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因此極力勸阻皇帝,希望他不要南下,並且懇求皇帝趕快回到京師大興去,重整山河。然而楊廣心意已決,執意南下,在誅殺了幾位要自己回京師的大臣後,朝廷再無人敢反對皇帝的巡幸計劃,楊廣也得以從混亂的中原抽身,前往溫柔鄉江都。在楊廣眼裡,江都真是個好地方,不光有美人和美酒。

"

作者: 容居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身在東都洛陽的楊廣決定第三次南下巡幸江都。當時的天下已經亂得不像樣子了,群臣都怕皇帝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因此極力勸阻皇帝,希望他不要南下,並且懇求皇帝趕快回到京師大興去,重整山河。然而楊廣心意已決,執意南下,在誅殺了幾位要自己回京師的大臣後,朝廷再無人敢反對皇帝的巡幸計劃,楊廣也得以從混亂的中原抽身,前往溫柔鄉江都。在楊廣眼裡,江都真是個好地方,不光有美人和美酒。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

1

世人都說江南好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二十歲的楊廣被委任為名義上的“平陳總司令”,率五十多萬大軍攻滅南陳。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各地發生反叛。隋文帝派楊素等人鎮壓造反,之後決定任命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統領江淮四十四州。

"

作者: 容居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身在東都洛陽的楊廣決定第三次南下巡幸江都。當時的天下已經亂得不像樣子了,群臣都怕皇帝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因此極力勸阻皇帝,希望他不要南下,並且懇求皇帝趕快回到京師大興去,重整山河。然而楊廣心意已決,執意南下,在誅殺了幾位要自己回京師的大臣後,朝廷再無人敢反對皇帝的巡幸計劃,楊廣也得以從混亂的中原抽身,前往溫柔鄉江都。在楊廣眼裡,江都真是個好地方,不光有美人和美酒。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

1

世人都說江南好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二十歲的楊廣被委任為名義上的“平陳總司令”,率五十多萬大軍攻滅南陳。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各地發生反叛。隋文帝派楊素等人鎮壓造反,之後決定任命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統領江淮四十四州。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楊素

楊廣能夠成為統轄一方的大諸侯,倒不是隋文帝對他有多偏愛,在這點上隋文帝對幾個兒子是一視同仁的。比如,楊廣的三弟秦王楊俊是秦州總管,“隴右諸州盡隸焉”;四弟蜀王楊秀管轄益州附近二十二州;五弟漢王楊諒是幷州總管,河北五十二州皆歸其管轄。也就是說,除了太子楊勇坐鎮京師之外,隋文帝將幾個兒子全分封了出去,每個人都是一方諸侯

隋文帝大搞封建,是因為他從所篡北周天下中吸取經驗。北周之所以能被他楊堅輕而易舉地拿下,除了因為他是皇帝外公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北周宗王實力弱小,沒有保衛中央的力量。為了保證大隋江山千秋萬代,他吸取教訓,讓幾個兒子出鎮地方,以鞏固中央。

隋文帝想得很好,然而他的兒子們卻認為出鎮地方是他們擴大勢力,向皇座發起進攻的一個好機會。不過要發展勢力,首先得有人才,當時全國有點本事的人差不多都被隋文帝弄到關中去了。所以他的幾個兒子就將目光落到了北齊、南陳失意之士的身上。

楊廣也不例外,晉王所在的江東一帶是陳朝故地,也是全國最後一個被統一的地方。三百年的分裂導致南北有很大的隔閡,因而江東的失意士人也是最多的

作為滅陳統帥,滅陳之後,楊廣處置得當,“天下稱賢”,因而江南人士對他沒有惡意,願意與他合作。坐鎮江都時期,楊廣竭力收羅不得志於新朝的江南人士,既有江南頂級門閥琅琊王氏等門閥貴胄,又有文采出眾、足智多謀的虞世南、諸葛穎等人,甚至連宗教界人士都願意與他交好,如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顗就曾為楊廣受戒,而南北朝時期宗教力量是很強的。

"

作者: 容居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身在東都洛陽的楊廣決定第三次南下巡幸江都。當時的天下已經亂得不像樣子了,群臣都怕皇帝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因此極力勸阻皇帝,希望他不要南下,並且懇求皇帝趕快回到京師大興去,重整山河。然而楊廣心意已決,執意南下,在誅殺了幾位要自己回京師的大臣後,朝廷再無人敢反對皇帝的巡幸計劃,楊廣也得以從混亂的中原抽身,前往溫柔鄉江都。在楊廣眼裡,江都真是個好地方,不光有美人和美酒。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

1

世人都說江南好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二十歲的楊廣被委任為名義上的“平陳總司令”,率五十多萬大軍攻滅南陳。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各地發生反叛。隋文帝派楊素等人鎮壓造反,之後決定任命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統領江淮四十四州。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楊素

楊廣能夠成為統轄一方的大諸侯,倒不是隋文帝對他有多偏愛,在這點上隋文帝對幾個兒子是一視同仁的。比如,楊廣的三弟秦王楊俊是秦州總管,“隴右諸州盡隸焉”;四弟蜀王楊秀管轄益州附近二十二州;五弟漢王楊諒是幷州總管,河北五十二州皆歸其管轄。也就是說,除了太子楊勇坐鎮京師之外,隋文帝將幾個兒子全分封了出去,每個人都是一方諸侯

隋文帝大搞封建,是因為他從所篡北周天下中吸取經驗。北周之所以能被他楊堅輕而易舉地拿下,除了因為他是皇帝外公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北周宗王實力弱小,沒有保衛中央的力量。為了保證大隋江山千秋萬代,他吸取教訓,讓幾個兒子出鎮地方,以鞏固中央。

隋文帝想得很好,然而他的兒子們卻認為出鎮地方是他們擴大勢力,向皇座發起進攻的一個好機會。不過要發展勢力,首先得有人才,當時全國有點本事的人差不多都被隋文帝弄到關中去了。所以他的幾個兒子就將目光落到了北齊、南陳失意之士的身上。

楊廣也不例外,晉王所在的江東一帶是陳朝故地,也是全國最後一個被統一的地方。三百年的分裂導致南北有很大的隔閡,因而江東的失意士人也是最多的

作為滅陳統帥,滅陳之後,楊廣處置得當,“天下稱賢”,因而江南人士對他沒有惡意,願意與他合作。坐鎮江都時期,楊廣竭力收羅不得志於新朝的江南人士,既有江南頂級門閥琅琊王氏等門閥貴胄,又有文采出眾、足智多謀的虞世南、諸葛穎等人,甚至連宗教界人士都願意與他交好,如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顗就曾為楊廣受戒,而南北朝時期宗教力量是很強的。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虞世南楷書《孔子廟堂碑》

在江南人士看來,楊廣是能夠保護他們利益的人,所以他們願意為楊廣效力。從開皇十年到奪嫡成功,楊廣坐鎮江都十年。十年間楊廣在此地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勢力越來越大,與江南謀士的信任也愈發深厚,而他的奪嫡計劃也越來越周密。最後楊廣與心腹郭衍(關隴人士)定下了這樣的計劃:如果奪嫡成功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不成功,只等父皇駕崩,便“據淮海,復樑、陳之舊”,在江東建立一個割據政權。當然最後楊廣奪嫡成功,這個計劃也就暫且擱置了,不過後來這個割據計劃有了升級版。

2

隋煬帝分豬肉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駕崩,楊廣如願以償登上帝位,但很快隋煬帝就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當時大隋已經統一全國十幾年了,但是隋文帝時期,並沒能好好安撫北齊、南陳故地,只是一味用武力壓制。全國雖已統一,政權卻還是由關隴集團把持,他們排斥非關隴集團出身的士人,尤其是最後被征服的江南地帶,導致這些地方的人鬱郁不得志。

現在輪到楊廣當家做主,時代也該變一變了。從根上說,隋煬帝當然是關隴集團的人了,但是關隴集團裡的高官成分太複雜,不光有支持他的,還有支持廢太子楊勇的,還有支持他的兄弟們的。此外他離開關中太久,除了楊素、宇文述幾個重臣及自己原先的一些心腹外,楊廣也不知道剩下的人裡面哪些是值得信任的,總之一句話,隋煬帝登基後和關隴集團已日行漸遠。相比之下他更信任在江都時期就跟隨自己的藩邸舊臣,這些舊臣裡除了一部分人是他從關中帶來的,大部分都是到達江東後招納的江南士人。

"

作者: 容居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身在東都洛陽的楊廣決定第三次南下巡幸江都。當時的天下已經亂得不像樣子了,群臣都怕皇帝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因此極力勸阻皇帝,希望他不要南下,並且懇求皇帝趕快回到京師大興去,重整山河。然而楊廣心意已決,執意南下,在誅殺了幾位要自己回京師的大臣後,朝廷再無人敢反對皇帝的巡幸計劃,楊廣也得以從混亂的中原抽身,前往溫柔鄉江都。在楊廣眼裡,江都真是個好地方,不光有美人和美酒。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

1

世人都說江南好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二十歲的楊廣被委任為名義上的“平陳總司令”,率五十多萬大軍攻滅南陳。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各地發生反叛。隋文帝派楊素等人鎮壓造反,之後決定任命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統領江淮四十四州。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楊素

楊廣能夠成為統轄一方的大諸侯,倒不是隋文帝對他有多偏愛,在這點上隋文帝對幾個兒子是一視同仁的。比如,楊廣的三弟秦王楊俊是秦州總管,“隴右諸州盡隸焉”;四弟蜀王楊秀管轄益州附近二十二州;五弟漢王楊諒是幷州總管,河北五十二州皆歸其管轄。也就是說,除了太子楊勇坐鎮京師之外,隋文帝將幾個兒子全分封了出去,每個人都是一方諸侯

隋文帝大搞封建,是因為他從所篡北周天下中吸取經驗。北周之所以能被他楊堅輕而易舉地拿下,除了因為他是皇帝外公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北周宗王實力弱小,沒有保衛中央的力量。為了保證大隋江山千秋萬代,他吸取教訓,讓幾個兒子出鎮地方,以鞏固中央。

隋文帝想得很好,然而他的兒子們卻認為出鎮地方是他們擴大勢力,向皇座發起進攻的一個好機會。不過要發展勢力,首先得有人才,當時全國有點本事的人差不多都被隋文帝弄到關中去了。所以他的幾個兒子就將目光落到了北齊、南陳失意之士的身上。

楊廣也不例外,晉王所在的江東一帶是陳朝故地,也是全國最後一個被統一的地方。三百年的分裂導致南北有很大的隔閡,因而江東的失意士人也是最多的

作為滅陳統帥,滅陳之後,楊廣處置得當,“天下稱賢”,因而江南人士對他沒有惡意,願意與他合作。坐鎮江都時期,楊廣竭力收羅不得志於新朝的江南人士,既有江南頂級門閥琅琊王氏等門閥貴胄,又有文采出眾、足智多謀的虞世南、諸葛穎等人,甚至連宗教界人士都願意與他交好,如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顗就曾為楊廣受戒,而南北朝時期宗教力量是很強的。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虞世南楷書《孔子廟堂碑》

在江南人士看來,楊廣是能夠保護他們利益的人,所以他們願意為楊廣效力。從開皇十年到奪嫡成功,楊廣坐鎮江都十年。十年間楊廣在此地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勢力越來越大,與江南謀士的信任也愈發深厚,而他的奪嫡計劃也越來越周密。最後楊廣與心腹郭衍(關隴人士)定下了這樣的計劃:如果奪嫡成功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不成功,只等父皇駕崩,便“據淮海,復樑、陳之舊”,在江東建立一個割據政權。當然最後楊廣奪嫡成功,這個計劃也就暫且擱置了,不過後來這個割據計劃有了升級版。

2

隋煬帝分豬肉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駕崩,楊廣如願以償登上帝位,但很快隋煬帝就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當時大隋已經統一全國十幾年了,但是隋文帝時期,並沒能好好安撫北齊、南陳故地,只是一味用武力壓制。全國雖已統一,政權卻還是由關隴集團把持,他們排斥非關隴集團出身的士人,尤其是最後被征服的江南地帶,導致這些地方的人鬱郁不得志。

現在輪到楊廣當家做主,時代也該變一變了。從根上說,隋煬帝當然是關隴集團的人了,但是關隴集團裡的高官成分太複雜,不光有支持他的,還有支持廢太子楊勇的,還有支持他的兄弟們的。此外他離開關中太久,除了楊素、宇文述幾個重臣及自己原先的一些心腹外,楊廣也不知道剩下的人裡面哪些是值得信任的,總之一句話,隋煬帝登基後和關隴集團已日行漸遠。相比之下他更信任在江都時期就跟隨自己的藩邸舊臣,這些舊臣裡除了一部分人是他從關中帶來的,大部分都是到達江東後招納的江南士人。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影視劇照)

由此,江南人士的地位像坐火箭一樣蹭蹭上漲。南陳的宗室在國破之後,大多被隋文帝發配到隴右、河西等地,自謀生路,隋煬帝登基後陳朝宗室被全部召還京師,並被授予官職。雖然史書上說這都是因為隋煬帝寵幸陳叔寶女兒的緣故,但是對比當年隋文帝同樣寵信陳叔寶的妹妹,而陳朝宗室地位卻並沒什麼變化,可以說,陳朝宗室地位的提高是由於隋煬帝統治政策的改變,隋煬帝開始重用江南人士,作為他們曾經的老東家,陳朝宗室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僅僅是陳朝宗室地位提高還不夠,這時候江南人士也能慢慢接觸隋朝的權力中樞了。當年那位很有才的虞世南,這時候已經可以與老牌重臣蘇威“分掌朝政”。與此同時,大批江南士人被徵召入京師供職。

僅僅是徵召做官還不夠顯示隋煬帝對江南人士的信任、重用,接下來隋煬帝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到江南人手中。隋朝的軍隊承接自北周,正是憑藉宇文泰獨創的府兵制,狹小的關中先後擊敗北齊的鮮卑騎兵、江東的水師樓船。統一天下後,軍隊的成分沒有變,依然為關中人士所把控。

"

作者: 容居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身在東都洛陽的楊廣決定第三次南下巡幸江都。當時的天下已經亂得不像樣子了,群臣都怕皇帝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因此極力勸阻皇帝,希望他不要南下,並且懇求皇帝趕快回到京師大興去,重整山河。然而楊廣心意已決,執意南下,在誅殺了幾位要自己回京師的大臣後,朝廷再無人敢反對皇帝的巡幸計劃,楊廣也得以從混亂的中原抽身,前往溫柔鄉江都。在楊廣眼裡,江都真是個好地方,不光有美人和美酒。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

1

世人都說江南好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二十歲的楊廣被委任為名義上的“平陳總司令”,率五十多萬大軍攻滅南陳。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各地發生反叛。隋文帝派楊素等人鎮壓造反,之後決定任命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統領江淮四十四州。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楊素

楊廣能夠成為統轄一方的大諸侯,倒不是隋文帝對他有多偏愛,在這點上隋文帝對幾個兒子是一視同仁的。比如,楊廣的三弟秦王楊俊是秦州總管,“隴右諸州盡隸焉”;四弟蜀王楊秀管轄益州附近二十二州;五弟漢王楊諒是幷州總管,河北五十二州皆歸其管轄。也就是說,除了太子楊勇坐鎮京師之外,隋文帝將幾個兒子全分封了出去,每個人都是一方諸侯

隋文帝大搞封建,是因為他從所篡北周天下中吸取經驗。北周之所以能被他楊堅輕而易舉地拿下,除了因為他是皇帝外公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北周宗王實力弱小,沒有保衛中央的力量。為了保證大隋江山千秋萬代,他吸取教訓,讓幾個兒子出鎮地方,以鞏固中央。

隋文帝想得很好,然而他的兒子們卻認為出鎮地方是他們擴大勢力,向皇座發起進攻的一個好機會。不過要發展勢力,首先得有人才,當時全國有點本事的人差不多都被隋文帝弄到關中去了。所以他的幾個兒子就將目光落到了北齊、南陳失意之士的身上。

楊廣也不例外,晉王所在的江東一帶是陳朝故地,也是全國最後一個被統一的地方。三百年的分裂導致南北有很大的隔閡,因而江東的失意士人也是最多的

作為滅陳統帥,滅陳之後,楊廣處置得當,“天下稱賢”,因而江南人士對他沒有惡意,願意與他合作。坐鎮江都時期,楊廣竭力收羅不得志於新朝的江南人士,既有江南頂級門閥琅琊王氏等門閥貴胄,又有文采出眾、足智多謀的虞世南、諸葛穎等人,甚至連宗教界人士都願意與他交好,如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顗就曾為楊廣受戒,而南北朝時期宗教力量是很強的。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虞世南楷書《孔子廟堂碑》

在江南人士看來,楊廣是能夠保護他們利益的人,所以他們願意為楊廣效力。從開皇十年到奪嫡成功,楊廣坐鎮江都十年。十年間楊廣在此地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勢力越來越大,與江南謀士的信任也愈發深厚,而他的奪嫡計劃也越來越周密。最後楊廣與心腹郭衍(關隴人士)定下了這樣的計劃:如果奪嫡成功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不成功,只等父皇駕崩,便“據淮海,復樑、陳之舊”,在江東建立一個割據政權。當然最後楊廣奪嫡成功,這個計劃也就暫且擱置了,不過後來這個割據計劃有了升級版。

2

隋煬帝分豬肉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駕崩,楊廣如願以償登上帝位,但很快隋煬帝就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當時大隋已經統一全國十幾年了,但是隋文帝時期,並沒能好好安撫北齊、南陳故地,只是一味用武力壓制。全國雖已統一,政權卻還是由關隴集團把持,他們排斥非關隴集團出身的士人,尤其是最後被征服的江南地帶,導致這些地方的人鬱郁不得志。

現在輪到楊廣當家做主,時代也該變一變了。從根上說,隋煬帝當然是關隴集團的人了,但是關隴集團裡的高官成分太複雜,不光有支持他的,還有支持廢太子楊勇的,還有支持他的兄弟們的。此外他離開關中太久,除了楊素、宇文述幾個重臣及自己原先的一些心腹外,楊廣也不知道剩下的人裡面哪些是值得信任的,總之一句話,隋煬帝登基後和關隴集團已日行漸遠。相比之下他更信任在江都時期就跟隨自己的藩邸舊臣,這些舊臣裡除了一部分人是他從關中帶來的,大部分都是到達江東後招納的江南士人。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影視劇照)

由此,江南人士的地位像坐火箭一樣蹭蹭上漲。南陳的宗室在國破之後,大多被隋文帝發配到隴右、河西等地,自謀生路,隋煬帝登基後陳朝宗室被全部召還京師,並被授予官職。雖然史書上說這都是因為隋煬帝寵幸陳叔寶女兒的緣故,但是對比當年隋文帝同樣寵信陳叔寶的妹妹,而陳朝宗室地位卻並沒什麼變化,可以說,陳朝宗室地位的提高是由於隋煬帝統治政策的改變,隋煬帝開始重用江南人士,作為他們曾經的老東家,陳朝宗室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僅僅是陳朝宗室地位提高還不夠,這時候江南人士也能慢慢接觸隋朝的權力中樞了。當年那位很有才的虞世南,這時候已經可以與老牌重臣蘇威“分掌朝政”。與此同時,大批江南士人被徵召入京師供職。

僅僅是徵召做官還不夠顯示隋煬帝對江南人士的信任、重用,接下來隋煬帝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到江南人手中。隋朝的軍隊承接自北周,正是憑藉宇文泰獨創的府兵制,狹小的關中先後擊敗北齊的鮮卑騎兵、江東的水師樓船。統一天下後,軍隊的成分沒有變,依然為關中人士所把控。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煬帝即位後,江南人士開始擠入軍隊內部。始興人麥鐵杖在平定江南豪族反叛中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卻因為“以不識書,放還鄉里”。隋煬帝即位後,以麥鐵杖為右屯衛大將軍,“待之愈密”。江都人來護兒更是在三次征伐高句麗中擔任大隋水軍統帥,足見煬帝對他的信任。到了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雁門之圍時,隋煬帝被嚇成驚弓之鳥,只有在江南人許善心“領江南兵宿衛殿省”才能安心睡覺。

從文官到武官乃至士兵,可以說隋煬帝對江南人士的信任提拔,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隋煬帝信任跟自己比較親近的江南人士,本意是想平衡隋朝中央的政治格局,但沒想卻收到了相反的效果,這使大業年間的高層政治潛藏著深刻的危機。

楊廣大肆提拔江南人士,使得隋文帝時在高層政治中處於排他地位的關隴人士受到排擠。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文帝時的重臣高熲、賀若弼、宇文弼,因“謗訕朝政”之罪被殺,緊接著隋煬帝曾經的重要支持者楊素也因權勢太重而受猜忌。這樣不滿的情緒在後來楊素之子楊玄感於大業九年(公元613年)起兵反叛中得到總爆發,楊玄感斥責隋煬帝寵溺江南恩幸,乃至“朋黨相扇,貨賄公行,納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大批關隴人士在這次反叛中站到了楊玄感一邊,可見隋煬帝時期關隴集團與江南人士的矛盾之深。

"

作者: 容居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身在東都洛陽的楊廣決定第三次南下巡幸江都。當時的天下已經亂得不像樣子了,群臣都怕皇帝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因此極力勸阻皇帝,希望他不要南下,並且懇求皇帝趕快回到京師大興去,重整山河。然而楊廣心意已決,執意南下,在誅殺了幾位要自己回京師的大臣後,朝廷再無人敢反對皇帝的巡幸計劃,楊廣也得以從混亂的中原抽身,前往溫柔鄉江都。在楊廣眼裡,江都真是個好地方,不光有美人和美酒。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

1

世人都說江南好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二十歲的楊廣被委任為名義上的“平陳總司令”,率五十多萬大軍攻滅南陳。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各地發生反叛。隋文帝派楊素等人鎮壓造反,之後決定任命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統領江淮四十四州。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楊素

楊廣能夠成為統轄一方的大諸侯,倒不是隋文帝對他有多偏愛,在這點上隋文帝對幾個兒子是一視同仁的。比如,楊廣的三弟秦王楊俊是秦州總管,“隴右諸州盡隸焉”;四弟蜀王楊秀管轄益州附近二十二州;五弟漢王楊諒是幷州總管,河北五十二州皆歸其管轄。也就是說,除了太子楊勇坐鎮京師之外,隋文帝將幾個兒子全分封了出去,每個人都是一方諸侯

隋文帝大搞封建,是因為他從所篡北周天下中吸取經驗。北周之所以能被他楊堅輕而易舉地拿下,除了因為他是皇帝外公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北周宗王實力弱小,沒有保衛中央的力量。為了保證大隋江山千秋萬代,他吸取教訓,讓幾個兒子出鎮地方,以鞏固中央。

隋文帝想得很好,然而他的兒子們卻認為出鎮地方是他們擴大勢力,向皇座發起進攻的一個好機會。不過要發展勢力,首先得有人才,當時全國有點本事的人差不多都被隋文帝弄到關中去了。所以他的幾個兒子就將目光落到了北齊、南陳失意之士的身上。

楊廣也不例外,晉王所在的江東一帶是陳朝故地,也是全國最後一個被統一的地方。三百年的分裂導致南北有很大的隔閡,因而江東的失意士人也是最多的

作為滅陳統帥,滅陳之後,楊廣處置得當,“天下稱賢”,因而江南人士對他沒有惡意,願意與他合作。坐鎮江都時期,楊廣竭力收羅不得志於新朝的江南人士,既有江南頂級門閥琅琊王氏等門閥貴胄,又有文采出眾、足智多謀的虞世南、諸葛穎等人,甚至連宗教界人士都願意與他交好,如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顗就曾為楊廣受戒,而南北朝時期宗教力量是很強的。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虞世南楷書《孔子廟堂碑》

在江南人士看來,楊廣是能夠保護他們利益的人,所以他們願意為楊廣效力。從開皇十年到奪嫡成功,楊廣坐鎮江都十年。十年間楊廣在此地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勢力越來越大,與江南謀士的信任也愈發深厚,而他的奪嫡計劃也越來越周密。最後楊廣與心腹郭衍(關隴人士)定下了這樣的計劃:如果奪嫡成功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不成功,只等父皇駕崩,便“據淮海,復樑、陳之舊”,在江東建立一個割據政權。當然最後楊廣奪嫡成功,這個計劃也就暫且擱置了,不過後來這個割據計劃有了升級版。

2

隋煬帝分豬肉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駕崩,楊廣如願以償登上帝位,但很快隋煬帝就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當時大隋已經統一全國十幾年了,但是隋文帝時期,並沒能好好安撫北齊、南陳故地,只是一味用武力壓制。全國雖已統一,政權卻還是由關隴集團把持,他們排斥非關隴集團出身的士人,尤其是最後被征服的江南地帶,導致這些地方的人鬱郁不得志。

現在輪到楊廣當家做主,時代也該變一變了。從根上說,隋煬帝當然是關隴集團的人了,但是關隴集團裡的高官成分太複雜,不光有支持他的,還有支持廢太子楊勇的,還有支持他的兄弟們的。此外他離開關中太久,除了楊素、宇文述幾個重臣及自己原先的一些心腹外,楊廣也不知道剩下的人裡面哪些是值得信任的,總之一句話,隋煬帝登基後和關隴集團已日行漸遠。相比之下他更信任在江都時期就跟隨自己的藩邸舊臣,這些舊臣裡除了一部分人是他從關中帶來的,大部分都是到達江東後招納的江南士人。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影視劇照)

由此,江南人士的地位像坐火箭一樣蹭蹭上漲。南陳的宗室在國破之後,大多被隋文帝發配到隴右、河西等地,自謀生路,隋煬帝登基後陳朝宗室被全部召還京師,並被授予官職。雖然史書上說這都是因為隋煬帝寵幸陳叔寶女兒的緣故,但是對比當年隋文帝同樣寵信陳叔寶的妹妹,而陳朝宗室地位卻並沒什麼變化,可以說,陳朝宗室地位的提高是由於隋煬帝統治政策的改變,隋煬帝開始重用江南人士,作為他們曾經的老東家,陳朝宗室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僅僅是陳朝宗室地位提高還不夠,這時候江南人士也能慢慢接觸隋朝的權力中樞了。當年那位很有才的虞世南,這時候已經可以與老牌重臣蘇威“分掌朝政”。與此同時,大批江南士人被徵召入京師供職。

僅僅是徵召做官還不夠顯示隋煬帝對江南人士的信任、重用,接下來隋煬帝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到江南人手中。隋朝的軍隊承接自北周,正是憑藉宇文泰獨創的府兵制,狹小的關中先後擊敗北齊的鮮卑騎兵、江東的水師樓船。統一天下後,軍隊的成分沒有變,依然為關中人士所把控。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煬帝即位後,江南人士開始擠入軍隊內部。始興人麥鐵杖在平定江南豪族反叛中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卻因為“以不識書,放還鄉里”。隋煬帝即位後,以麥鐵杖為右屯衛大將軍,“待之愈密”。江都人來護兒更是在三次征伐高句麗中擔任大隋水軍統帥,足見煬帝對他的信任。到了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雁門之圍時,隋煬帝被嚇成驚弓之鳥,只有在江南人許善心“領江南兵宿衛殿省”才能安心睡覺。

從文官到武官乃至士兵,可以說隋煬帝對江南人士的信任提拔,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隋煬帝信任跟自己比較親近的江南人士,本意是想平衡隋朝中央的政治格局,但沒想卻收到了相反的效果,這使大業年間的高層政治潛藏著深刻的危機。

楊廣大肆提拔江南人士,使得隋文帝時在高層政治中處於排他地位的關隴人士受到排擠。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文帝時的重臣高熲、賀若弼、宇文弼,因“謗訕朝政”之罪被殺,緊接著隋煬帝曾經的重要支持者楊素也因權勢太重而受猜忌。這樣不滿的情緒在後來楊素之子楊玄感於大業九年(公元613年)起兵反叛中得到總爆發,楊玄感斥責隋煬帝寵溺江南恩幸,乃至“朋黨相扇,貨賄公行,納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大批關隴人士在這次反叛中站到了楊玄感一邊,可見隋煬帝時期關隴集團與江南人士的矛盾之深。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關隴士人與江南士人的激烈矛盾,隋煬帝或許還能強行鎮壓,畢竟楊玄感起兵沒多久就被鎮壓了。但有一個矛盾隋煬帝卻調和不了,那就是他自己的親信裡面除了江南士人虞世南、裴蘊等人,也有宇文化及這樣的關隴人士,當隋煬帝威權還在時,這兩波人馬還不至於衝突,但當隋煬帝落魄到江都的時候,這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要了他的“好頭顱”

3

割據計劃的升級版

南下江都之前,隋煬帝曾作詩曰:“徒有歸飛心,無復因風力。”其實他自己也不想就此南下,楊廣知道這一去再想回來估計是不可能了,但是沒有辦法。

隋煬帝曾在江都坐鎮十年,對他來說江都就是他的堅固後盾。當時天下已經大亂,各地反王四起,隋煬帝三次征伐高句麗失敗,雁門之圍又喪失大量精兵,自己手中剩下的這點兵力能自保就不錯了,收拾全國殘局,看來已經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作者: 容居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身在東都洛陽的楊廣決定第三次南下巡幸江都。當時的天下已經亂得不像樣子了,群臣都怕皇帝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因此極力勸阻皇帝,希望他不要南下,並且懇求皇帝趕快回到京師大興去,重整山河。然而楊廣心意已決,執意南下,在誅殺了幾位要自己回京師的大臣後,朝廷再無人敢反對皇帝的巡幸計劃,楊廣也得以從混亂的中原抽身,前往溫柔鄉江都。在楊廣眼裡,江都真是個好地方,不光有美人和美酒。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

1

世人都說江南好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二十歲的楊廣被委任為名義上的“平陳總司令”,率五十多萬大軍攻滅南陳。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各地發生反叛。隋文帝派楊素等人鎮壓造反,之後決定任命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統領江淮四十四州。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楊素

楊廣能夠成為統轄一方的大諸侯,倒不是隋文帝對他有多偏愛,在這點上隋文帝對幾個兒子是一視同仁的。比如,楊廣的三弟秦王楊俊是秦州總管,“隴右諸州盡隸焉”;四弟蜀王楊秀管轄益州附近二十二州;五弟漢王楊諒是幷州總管,河北五十二州皆歸其管轄。也就是說,除了太子楊勇坐鎮京師之外,隋文帝將幾個兒子全分封了出去,每個人都是一方諸侯

隋文帝大搞封建,是因為他從所篡北周天下中吸取經驗。北周之所以能被他楊堅輕而易舉地拿下,除了因為他是皇帝外公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北周宗王實力弱小,沒有保衛中央的力量。為了保證大隋江山千秋萬代,他吸取教訓,讓幾個兒子出鎮地方,以鞏固中央。

隋文帝想得很好,然而他的兒子們卻認為出鎮地方是他們擴大勢力,向皇座發起進攻的一個好機會。不過要發展勢力,首先得有人才,當時全國有點本事的人差不多都被隋文帝弄到關中去了。所以他的幾個兒子就將目光落到了北齊、南陳失意之士的身上。

楊廣也不例外,晉王所在的江東一帶是陳朝故地,也是全國最後一個被統一的地方。三百年的分裂導致南北有很大的隔閡,因而江東的失意士人也是最多的

作為滅陳統帥,滅陳之後,楊廣處置得當,“天下稱賢”,因而江南人士對他沒有惡意,願意與他合作。坐鎮江都時期,楊廣竭力收羅不得志於新朝的江南人士,既有江南頂級門閥琅琊王氏等門閥貴胄,又有文采出眾、足智多謀的虞世南、諸葛穎等人,甚至連宗教界人士都願意與他交好,如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顗就曾為楊廣受戒,而南北朝時期宗教力量是很強的。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虞世南楷書《孔子廟堂碑》

在江南人士看來,楊廣是能夠保護他們利益的人,所以他們願意為楊廣效力。從開皇十年到奪嫡成功,楊廣坐鎮江都十年。十年間楊廣在此地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勢力越來越大,與江南謀士的信任也愈發深厚,而他的奪嫡計劃也越來越周密。最後楊廣與心腹郭衍(關隴人士)定下了這樣的計劃:如果奪嫡成功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不成功,只等父皇駕崩,便“據淮海,復樑、陳之舊”,在江東建立一個割據政權。當然最後楊廣奪嫡成功,這個計劃也就暫且擱置了,不過後來這個割據計劃有了升級版。

2

隋煬帝分豬肉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駕崩,楊廣如願以償登上帝位,但很快隋煬帝就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當時大隋已經統一全國十幾年了,但是隋文帝時期,並沒能好好安撫北齊、南陳故地,只是一味用武力壓制。全國雖已統一,政權卻還是由關隴集團把持,他們排斥非關隴集團出身的士人,尤其是最後被征服的江南地帶,導致這些地方的人鬱郁不得志。

現在輪到楊廣當家做主,時代也該變一變了。從根上說,隋煬帝當然是關隴集團的人了,但是關隴集團裡的高官成分太複雜,不光有支持他的,還有支持廢太子楊勇的,還有支持他的兄弟們的。此外他離開關中太久,除了楊素、宇文述幾個重臣及自己原先的一些心腹外,楊廣也不知道剩下的人裡面哪些是值得信任的,總之一句話,隋煬帝登基後和關隴集團已日行漸遠。相比之下他更信任在江都時期就跟隨自己的藩邸舊臣,這些舊臣裡除了一部分人是他從關中帶來的,大部分都是到達江東後招納的江南士人。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影視劇照)

由此,江南人士的地位像坐火箭一樣蹭蹭上漲。南陳的宗室在國破之後,大多被隋文帝發配到隴右、河西等地,自謀生路,隋煬帝登基後陳朝宗室被全部召還京師,並被授予官職。雖然史書上說這都是因為隋煬帝寵幸陳叔寶女兒的緣故,但是對比當年隋文帝同樣寵信陳叔寶的妹妹,而陳朝宗室地位卻並沒什麼變化,可以說,陳朝宗室地位的提高是由於隋煬帝統治政策的改變,隋煬帝開始重用江南人士,作為他們曾經的老東家,陳朝宗室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僅僅是陳朝宗室地位提高還不夠,這時候江南人士也能慢慢接觸隋朝的權力中樞了。當年那位很有才的虞世南,這時候已經可以與老牌重臣蘇威“分掌朝政”。與此同時,大批江南士人被徵召入京師供職。

僅僅是徵召做官還不夠顯示隋煬帝對江南人士的信任、重用,接下來隋煬帝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到江南人手中。隋朝的軍隊承接自北周,正是憑藉宇文泰獨創的府兵制,狹小的關中先後擊敗北齊的鮮卑騎兵、江東的水師樓船。統一天下後,軍隊的成分沒有變,依然為關中人士所把控。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煬帝即位後,江南人士開始擠入軍隊內部。始興人麥鐵杖在平定江南豪族反叛中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卻因為“以不識書,放還鄉里”。隋煬帝即位後,以麥鐵杖為右屯衛大將軍,“待之愈密”。江都人來護兒更是在三次征伐高句麗中擔任大隋水軍統帥,足見煬帝對他的信任。到了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雁門之圍時,隋煬帝被嚇成驚弓之鳥,只有在江南人許善心“領江南兵宿衛殿省”才能安心睡覺。

從文官到武官乃至士兵,可以說隋煬帝對江南人士的信任提拔,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隋煬帝信任跟自己比較親近的江南人士,本意是想平衡隋朝中央的政治格局,但沒想卻收到了相反的效果,這使大業年間的高層政治潛藏著深刻的危機。

楊廣大肆提拔江南人士,使得隋文帝時在高層政治中處於排他地位的關隴人士受到排擠。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文帝時的重臣高熲、賀若弼、宇文弼,因“謗訕朝政”之罪被殺,緊接著隋煬帝曾經的重要支持者楊素也因權勢太重而受猜忌。這樣不滿的情緒在後來楊素之子楊玄感於大業九年(公元613年)起兵反叛中得到總爆發,楊玄感斥責隋煬帝寵溺江南恩幸,乃至“朋黨相扇,貨賄公行,納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大批關隴人士在這次反叛中站到了楊玄感一邊,可見隋煬帝時期關隴集團與江南人士的矛盾之深。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關隴士人與江南士人的激烈矛盾,隋煬帝或許還能強行鎮壓,畢竟楊玄感起兵沒多久就被鎮壓了。但有一個矛盾隋煬帝卻調和不了,那就是他自己的親信裡面除了江南士人虞世南、裴蘊等人,也有宇文化及這樣的關隴人士,當隋煬帝威權還在時,這兩波人馬還不至於衝突,但當隋煬帝落魄到江都的時候,這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要了他的“好頭顱”

3

割據計劃的升級版

南下江都之前,隋煬帝曾作詩曰:“徒有歸飛心,無復因風力。”其實他自己也不想就此南下,楊廣知道這一去再想回來估計是不可能了,但是沒有辦法。

隋煬帝曾在江都坐鎮十年,對他來說江都就是他的堅固後盾。當時天下已經大亂,各地反王四起,隋煬帝三次征伐高句麗失敗,雁門之圍又喪失大量精兵,自己手中剩下的這點兵力能自保就不錯了,收拾全國殘局,看來已經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那麼,既然自保也得找個退居之地啊。群臣勸隋煬帝回大興,是希望憑藉關中險要地勢阻擋起義軍,但隋煬帝不這麼看,他認為自己在關中沒有什麼支持力量,且自登基以後他在大興待的時間加起來連一年都沒有,他不認為在毫無基礎的關中可以長久堅守下去。

而江東就不一樣了,隋煬帝在江都有過輝煌的十年,就是在這個“福地”他奪嫡成功,走上政治上的巔峰。況且他曾有在這割據的打算,現在正是他楊廣“襲永嘉之舊跡”,仿效東晉南朝割據江南的時刻,而且若是搞得好的話,還能打回中原去。

想到這兒,說幹就幹。但當時的江南也不是那麼安定,以劉元進為首的江南豪強同樣在發動叛亂,與中原遙相呼應。為了維持江南的穩定,隋煬帝先後派遣魚俱羅、王世充等人剿滅江南的叛亂,江南豪強被平定,地方權力出現真空,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輔公祏、杜伏威等人能順利佔據江東的原因。

"

作者: 容居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身在東都洛陽的楊廣決定第三次南下巡幸江都。當時的天下已經亂得不像樣子了,群臣都怕皇帝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因此極力勸阻皇帝,希望他不要南下,並且懇求皇帝趕快回到京師大興去,重整山河。然而楊廣心意已決,執意南下,在誅殺了幾位要自己回京師的大臣後,朝廷再無人敢反對皇帝的巡幸計劃,楊廣也得以從混亂的中原抽身,前往溫柔鄉江都。在楊廣眼裡,江都真是個好地方,不光有美人和美酒。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

1

世人都說江南好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二十歲的楊廣被委任為名義上的“平陳總司令”,率五十多萬大軍攻滅南陳。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各地發生反叛。隋文帝派楊素等人鎮壓造反,之後決定任命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統領江淮四十四州。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楊素

楊廣能夠成為統轄一方的大諸侯,倒不是隋文帝對他有多偏愛,在這點上隋文帝對幾個兒子是一視同仁的。比如,楊廣的三弟秦王楊俊是秦州總管,“隴右諸州盡隸焉”;四弟蜀王楊秀管轄益州附近二十二州;五弟漢王楊諒是幷州總管,河北五十二州皆歸其管轄。也就是說,除了太子楊勇坐鎮京師之外,隋文帝將幾個兒子全分封了出去,每個人都是一方諸侯

隋文帝大搞封建,是因為他從所篡北周天下中吸取經驗。北周之所以能被他楊堅輕而易舉地拿下,除了因為他是皇帝外公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北周宗王實力弱小,沒有保衛中央的力量。為了保證大隋江山千秋萬代,他吸取教訓,讓幾個兒子出鎮地方,以鞏固中央。

隋文帝想得很好,然而他的兒子們卻認為出鎮地方是他們擴大勢力,向皇座發起進攻的一個好機會。不過要發展勢力,首先得有人才,當時全國有點本事的人差不多都被隋文帝弄到關中去了。所以他的幾個兒子就將目光落到了北齊、南陳失意之士的身上。

楊廣也不例外,晉王所在的江東一帶是陳朝故地,也是全國最後一個被統一的地方。三百年的分裂導致南北有很大的隔閡,因而江東的失意士人也是最多的

作為滅陳統帥,滅陳之後,楊廣處置得當,“天下稱賢”,因而江南人士對他沒有惡意,願意與他合作。坐鎮江都時期,楊廣竭力收羅不得志於新朝的江南人士,既有江南頂級門閥琅琊王氏等門閥貴胄,又有文采出眾、足智多謀的虞世南、諸葛穎等人,甚至連宗教界人士都願意與他交好,如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顗就曾為楊廣受戒,而南北朝時期宗教力量是很強的。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虞世南楷書《孔子廟堂碑》

在江南人士看來,楊廣是能夠保護他們利益的人,所以他們願意為楊廣效力。從開皇十年到奪嫡成功,楊廣坐鎮江都十年。十年間楊廣在此地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勢力越來越大,與江南謀士的信任也愈發深厚,而他的奪嫡計劃也越來越周密。最後楊廣與心腹郭衍(關隴人士)定下了這樣的計劃:如果奪嫡成功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不成功,只等父皇駕崩,便“據淮海,復樑、陳之舊”,在江東建立一個割據政權。當然最後楊廣奪嫡成功,這個計劃也就暫且擱置了,不過後來這個割據計劃有了升級版。

2

隋煬帝分豬肉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駕崩,楊廣如願以償登上帝位,但很快隋煬帝就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當時大隋已經統一全國十幾年了,但是隋文帝時期,並沒能好好安撫北齊、南陳故地,只是一味用武力壓制。全國雖已統一,政權卻還是由關隴集團把持,他們排斥非關隴集團出身的士人,尤其是最後被征服的江南地帶,導致這些地方的人鬱郁不得志。

現在輪到楊廣當家做主,時代也該變一變了。從根上說,隋煬帝當然是關隴集團的人了,但是關隴集團裡的高官成分太複雜,不光有支持他的,還有支持廢太子楊勇的,還有支持他的兄弟們的。此外他離開關中太久,除了楊素、宇文述幾個重臣及自己原先的一些心腹外,楊廣也不知道剩下的人裡面哪些是值得信任的,總之一句話,隋煬帝登基後和關隴集團已日行漸遠。相比之下他更信任在江都時期就跟隨自己的藩邸舊臣,這些舊臣裡除了一部分人是他從關中帶來的,大部分都是到達江東後招納的江南士人。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影視劇照)

由此,江南人士的地位像坐火箭一樣蹭蹭上漲。南陳的宗室在國破之後,大多被隋文帝發配到隴右、河西等地,自謀生路,隋煬帝登基後陳朝宗室被全部召還京師,並被授予官職。雖然史書上說這都是因為隋煬帝寵幸陳叔寶女兒的緣故,但是對比當年隋文帝同樣寵信陳叔寶的妹妹,而陳朝宗室地位卻並沒什麼變化,可以說,陳朝宗室地位的提高是由於隋煬帝統治政策的改變,隋煬帝開始重用江南人士,作為他們曾經的老東家,陳朝宗室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僅僅是陳朝宗室地位提高還不夠,這時候江南人士也能慢慢接觸隋朝的權力中樞了。當年那位很有才的虞世南,這時候已經可以與老牌重臣蘇威“分掌朝政”。與此同時,大批江南士人被徵召入京師供職。

僅僅是徵召做官還不夠顯示隋煬帝對江南人士的信任、重用,接下來隋煬帝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到江南人手中。隋朝的軍隊承接自北周,正是憑藉宇文泰獨創的府兵制,狹小的關中先後擊敗北齊的鮮卑騎兵、江東的水師樓船。統一天下後,軍隊的成分沒有變,依然為關中人士所把控。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煬帝即位後,江南人士開始擠入軍隊內部。始興人麥鐵杖在平定江南豪族反叛中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卻因為“以不識書,放還鄉里”。隋煬帝即位後,以麥鐵杖為右屯衛大將軍,“待之愈密”。江都人來護兒更是在三次征伐高句麗中擔任大隋水軍統帥,足見煬帝對他的信任。到了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雁門之圍時,隋煬帝被嚇成驚弓之鳥,只有在江南人許善心“領江南兵宿衛殿省”才能安心睡覺。

從文官到武官乃至士兵,可以說隋煬帝對江南人士的信任提拔,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隋煬帝信任跟自己比較親近的江南人士,本意是想平衡隋朝中央的政治格局,但沒想卻收到了相反的效果,這使大業年間的高層政治潛藏著深刻的危機。

楊廣大肆提拔江南人士,使得隋文帝時在高層政治中處於排他地位的關隴人士受到排擠。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文帝時的重臣高熲、賀若弼、宇文弼,因“謗訕朝政”之罪被殺,緊接著隋煬帝曾經的重要支持者楊素也因權勢太重而受猜忌。這樣不滿的情緒在後來楊素之子楊玄感於大業九年(公元613年)起兵反叛中得到總爆發,楊玄感斥責隋煬帝寵溺江南恩幸,乃至“朋黨相扇,貨賄公行,納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大批關隴人士在這次反叛中站到了楊玄感一邊,可見隋煬帝時期關隴集團與江南人士的矛盾之深。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關隴士人與江南士人的激烈矛盾,隋煬帝或許還能強行鎮壓,畢竟楊玄感起兵沒多久就被鎮壓了。但有一個矛盾隋煬帝卻調和不了,那就是他自己的親信裡面除了江南士人虞世南、裴蘊等人,也有宇文化及這樣的關隴人士,當隋煬帝威權還在時,這兩波人馬還不至於衝突,但當隋煬帝落魄到江都的時候,這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要了他的“好頭顱”

3

割據計劃的升級版

南下江都之前,隋煬帝曾作詩曰:“徒有歸飛心,無復因風力。”其實他自己也不想就此南下,楊廣知道這一去再想回來估計是不可能了,但是沒有辦法。

隋煬帝曾在江都坐鎮十年,對他來說江都就是他的堅固後盾。當時天下已經大亂,各地反王四起,隋煬帝三次征伐高句麗失敗,雁門之圍又喪失大量精兵,自己手中剩下的這點兵力能自保就不錯了,收拾全國殘局,看來已經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那麼,既然自保也得找個退居之地啊。群臣勸隋煬帝回大興,是希望憑藉關中險要地勢阻擋起義軍,但隋煬帝不這麼看,他認為自己在關中沒有什麼支持力量,且自登基以後他在大興待的時間加起來連一年都沒有,他不認為在毫無基礎的關中可以長久堅守下去。

而江東就不一樣了,隋煬帝在江都有過輝煌的十年,就是在這個“福地”他奪嫡成功,走上政治上的巔峰。況且他曾有在這割據的打算,現在正是他楊廣“襲永嘉之舊跡”,仿效東晉南朝割據江南的時刻,而且若是搞得好的話,還能打回中原去。

想到這兒,說幹就幹。但當時的江南也不是那麼安定,以劉元進為首的江南豪強同樣在發動叛亂,與中原遙相呼應。為了維持江南的穩定,隋煬帝先後派遣魚俱羅、王世充等人剿滅江南的叛亂,江南豪強被平定,地方權力出現真空,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輔公祏、杜伏威等人能順利佔據江東的原因。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王世充(影視劇照)

解決了地方叛亂,隋煬帝又開始籠絡軍士。護送隋煬帝南下江都的驍果軍中除了江南人外,還有不少關中人。為了能讓他們死心塌地跟隨自己留在江南,隋煬帝採納江南臣子的建議,將江南地區的女子配給關中籍的驍果軍。國家給你發老婆,江東以後就是你的家了,你們就跟朕安心在這待著吧。

後來隋煬帝又得到李淵佔據關中的消息,就更不想回去了。他派人渡江去整修丹陽(今南京)宮殿,打算就此終老江南

隋煬帝自以為他與蕭皇后類似於長城公(陳後主)和沈後(陳後主妻)的狀況。但有人可不這麼想,跟隨隋煬帝前來江都的關隴大臣在得知隋煬帝的意圖後大為不滿。尤其是一旦隋煬帝真的渡江,為了在江南扎穩根基,他必然會親信江南士人,而關隴大臣們則會再次失去根基,被排除出權力核心。

"

作者: 容居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七月,身在東都洛陽的楊廣決定第三次南下巡幸江都。當時的天下已經亂得不像樣子了,群臣都怕皇帝這一去就回不來了,因此極力勸阻皇帝,希望他不要南下,並且懇求皇帝趕快回到京師大興去,重整山河。然而楊廣心意已決,執意南下,在誅殺了幾位要自己回京師的大臣後,朝廷再無人敢反對皇帝的巡幸計劃,楊廣也得以從混亂的中原抽身,前往溫柔鄉江都。在楊廣眼裡,江都真是個好地方,不光有美人和美酒。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

1

世人都說江南好

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二十歲的楊廣被委任為名義上的“平陳總司令”,率五十多萬大軍攻滅南陳。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江南各地發生反叛。隋文帝派楊素等人鎮壓造反,之後決定任命晉王楊廣為揚州總管,統領江淮四十四州。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楊素

楊廣能夠成為統轄一方的大諸侯,倒不是隋文帝對他有多偏愛,在這點上隋文帝對幾個兒子是一視同仁的。比如,楊廣的三弟秦王楊俊是秦州總管,“隴右諸州盡隸焉”;四弟蜀王楊秀管轄益州附近二十二州;五弟漢王楊諒是幷州總管,河北五十二州皆歸其管轄。也就是說,除了太子楊勇坐鎮京師之外,隋文帝將幾個兒子全分封了出去,每個人都是一方諸侯

隋文帝大搞封建,是因為他從所篡北周天下中吸取經驗。北周之所以能被他楊堅輕而易舉地拿下,除了因為他是皇帝外公外,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北周宗王實力弱小,沒有保衛中央的力量。為了保證大隋江山千秋萬代,他吸取教訓,讓幾個兒子出鎮地方,以鞏固中央。

隋文帝想得很好,然而他的兒子們卻認為出鎮地方是他們擴大勢力,向皇座發起進攻的一個好機會。不過要發展勢力,首先得有人才,當時全國有點本事的人差不多都被隋文帝弄到關中去了。所以他的幾個兒子就將目光落到了北齊、南陳失意之士的身上。

楊廣也不例外,晉王所在的江東一帶是陳朝故地,也是全國最後一個被統一的地方。三百年的分裂導致南北有很大的隔閡,因而江東的失意士人也是最多的

作為滅陳統帥,滅陳之後,楊廣處置得當,“天下稱賢”,因而江南人士對他沒有惡意,願意與他合作。坐鎮江都時期,楊廣竭力收羅不得志於新朝的江南人士,既有江南頂級門閥琅琊王氏等門閥貴胄,又有文采出眾、足智多謀的虞世南、諸葛穎等人,甚至連宗教界人士都願意與他交好,如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顗就曾為楊廣受戒,而南北朝時期宗教力量是很強的。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虞世南楷書《孔子廟堂碑》

在江南人士看來,楊廣是能夠保護他們利益的人,所以他們願意為楊廣效力。從開皇十年到奪嫡成功,楊廣坐鎮江都十年。十年間楊廣在此地的地位越來越穩固、勢力越來越大,與江南謀士的信任也愈發深厚,而他的奪嫡計劃也越來越周密。最後楊廣與心腹郭衍(關隴人士)定下了這樣的計劃:如果奪嫡成功當然是最好的,但如果不成功,只等父皇駕崩,便“據淮海,復樑、陳之舊”,在江東建立一個割據政權。當然最後楊廣奪嫡成功,這個計劃也就暫且擱置了,不過後來這個割據計劃有了升級版。

2

隋煬帝分豬肉

仁壽四年(公元604年),隋文帝駕崩,楊廣如願以償登上帝位,但很快隋煬帝就發現事情有些不對勁。當時大隋已經統一全國十幾年了,但是隋文帝時期,並沒能好好安撫北齊、南陳故地,只是一味用武力壓制。全國雖已統一,政權卻還是由關隴集團把持,他們排斥非關隴集團出身的士人,尤其是最後被征服的江南地帶,導致這些地方的人鬱郁不得志。

現在輪到楊廣當家做主,時代也該變一變了。從根上說,隋煬帝當然是關隴集團的人了,但是關隴集團裡的高官成分太複雜,不光有支持他的,還有支持廢太子楊勇的,還有支持他的兄弟們的。此外他離開關中太久,除了楊素、宇文述幾個重臣及自己原先的一些心腹外,楊廣也不知道剩下的人裡面哪些是值得信任的,總之一句話,隋煬帝登基後和關隴集團已日行漸遠。相比之下他更信任在江都時期就跟隨自己的藩邸舊臣,這些舊臣裡除了一部分人是他從關中帶來的,大部分都是到達江東後招納的江南士人。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隋煬帝(影視劇照)

由此,江南人士的地位像坐火箭一樣蹭蹭上漲。南陳的宗室在國破之後,大多被隋文帝發配到隴右、河西等地,自謀生路,隋煬帝登基後陳朝宗室被全部召還京師,並被授予官職。雖然史書上說這都是因為隋煬帝寵幸陳叔寶女兒的緣故,但是對比當年隋文帝同樣寵信陳叔寶的妹妹,而陳朝宗室地位卻並沒什麼變化,可以說,陳朝宗室地位的提高是由於隋煬帝統治政策的改變,隋煬帝開始重用江南人士,作為他們曾經的老東家,陳朝宗室地位自然水漲船高。

僅僅是陳朝宗室地位提高還不夠,這時候江南人士也能慢慢接觸隋朝的權力中樞了。當年那位很有才的虞世南,這時候已經可以與老牌重臣蘇威“分掌朝政”。與此同時,大批江南士人被徵召入京師供職。

僅僅是徵召做官還不夠顯示隋煬帝對江南人士的信任、重用,接下來隋煬帝把自己的生命安全交到江南人手中。隋朝的軍隊承接自北周,正是憑藉宇文泰獨創的府兵制,狹小的關中先後擊敗北齊的鮮卑騎兵、江東的水師樓船。統一天下後,軍隊的成分沒有變,依然為關中人士所把控。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煬帝即位後,江南人士開始擠入軍隊內部。始興人麥鐵杖在平定江南豪族反叛中立下赫赫戰功,然而卻因為“以不識書,放還鄉里”。隋煬帝即位後,以麥鐵杖為右屯衛大將軍,“待之愈密”。江都人來護兒更是在三次征伐高句麗中擔任大隋水軍統帥,足見煬帝對他的信任。到了大業十一年(公元615年)雁門之圍時,隋煬帝被嚇成驚弓之鳥,只有在江南人許善心“領江南兵宿衛殿省”才能安心睡覺。

從文官到武官乃至士兵,可以說隋煬帝對江南人士的信任提拔,已經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隋煬帝信任跟自己比較親近的江南人士,本意是想平衡隋朝中央的政治格局,但沒想卻收到了相反的效果,這使大業年間的高層政治潛藏著深刻的危機。

楊廣大肆提拔江南人士,使得隋文帝時在高層政治中處於排他地位的關隴人士受到排擠。大業三年(公元607年),文帝時的重臣高熲、賀若弼、宇文弼,因“謗訕朝政”之罪被殺,緊接著隋煬帝曾經的重要支持者楊素也因權勢太重而受猜忌。這樣不滿的情緒在後來楊素之子楊玄感於大業九年(公元613年)起兵反叛中得到總爆發,楊玄感斥責隋煬帝寵溺江南恩幸,乃至“朋黨相扇,貨賄公行,納邪佞之言,杜正直之口”。大批關隴人士在這次反叛中站到了楊玄感一邊,可見隋煬帝時期關隴集團與江南人士的矛盾之深。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關隴士人與江南士人的激烈矛盾,隋煬帝或許還能強行鎮壓,畢竟楊玄感起兵沒多久就被鎮壓了。但有一個矛盾隋煬帝卻調和不了,那就是他自己的親信裡面除了江南士人虞世南、裴蘊等人,也有宇文化及這樣的關隴人士,當隋煬帝威權還在時,這兩波人馬還不至於衝突,但當隋煬帝落魄到江都的時候,這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要了他的“好頭顱”

3

割據計劃的升級版

南下江都之前,隋煬帝曾作詩曰:“徒有歸飛心,無復因風力。”其實他自己也不想就此南下,楊廣知道這一去再想回來估計是不可能了,但是沒有辦法。

隋煬帝曾在江都坐鎮十年,對他來說江都就是他的堅固後盾。當時天下已經大亂,各地反王四起,隋煬帝三次征伐高句麗失敗,雁門之圍又喪失大量精兵,自己手中剩下的這點兵力能自保就不錯了,收拾全國殘局,看來已經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那麼,既然自保也得找個退居之地啊。群臣勸隋煬帝回大興,是希望憑藉關中險要地勢阻擋起義軍,但隋煬帝不這麼看,他認為自己在關中沒有什麼支持力量,且自登基以後他在大興待的時間加起來連一年都沒有,他不認為在毫無基礎的關中可以長久堅守下去。

而江東就不一樣了,隋煬帝在江都有過輝煌的十年,就是在這個“福地”他奪嫡成功,走上政治上的巔峰。況且他曾有在這割據的打算,現在正是他楊廣“襲永嘉之舊跡”,仿效東晉南朝割據江南的時刻,而且若是搞得好的話,還能打回中原去。

想到這兒,說幹就幹。但當時的江南也不是那麼安定,以劉元進為首的江南豪強同樣在發動叛亂,與中原遙相呼應。為了維持江南的穩定,隋煬帝先後派遣魚俱羅、王世充等人剿滅江南的叛亂,江南豪強被平定,地方權力出現真空,這也是為什麼後來輔公祏、杜伏威等人能順利佔據江東的原因。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王世充(影視劇照)

解決了地方叛亂,隋煬帝又開始籠絡軍士。護送隋煬帝南下江都的驍果軍中除了江南人外,還有不少關中人。為了能讓他們死心塌地跟隨自己留在江南,隋煬帝採納江南臣子的建議,將江南地區的女子配給關中籍的驍果軍。國家給你發老婆,江東以後就是你的家了,你們就跟朕安心在這待著吧。

後來隋煬帝又得到李淵佔據關中的消息,就更不想回去了。他派人渡江去整修丹陽(今南京)宮殿,打算就此終老江南

隋煬帝自以為他與蕭皇后類似於長城公(陳後主)和沈後(陳後主妻)的狀況。但有人可不這麼想,跟隨隋煬帝前來江都的關隴大臣在得知隋煬帝的意圖後大為不滿。尤其是一旦隋煬帝真的渡江,為了在江南扎穩根基,他必然會親信江南士人,而關隴大臣們則會再次失去根基,被排除出權力核心。

天下已亂,隋煬帝為何執意三下江都?不是享樂那麼簡單

事實上江南士族不光是這麼想也是這麼幹的,隋煬帝到江都後不久,虞世南等人就以“昏耄老疾”為由將蘇威(關隴人士,蘇綽之子)排擠出最高領導層。這無疑加深了關隴人士與江南人士本就存在的矛盾。

在江南士人步步緊逼以及隋煬帝的默許下,江都的關隴士人不斷受到打擊,忍無可忍的關隴集團決定反抗。他們推舉宇文化及為首領,又策反關中籍的驍果軍:“陛下聞說驍果欲叛,多醞毒酒,因享會盡鴆殺之,獨與南人留此。”

正是在自身利益受到嚴重侵害的情況下,關隴北人發起突襲,最終隋煬帝身死國滅,而裴蘊、來護兒等南人也盡數被誅。隋煬帝妄圖劃江割據,但歷史沒有給他這樣的機會。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