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蘇丹未來,英媒預測:最壞情況是政府倒臺,國家一片混亂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我以國防部長的名義宣佈推翻政權,將其領導人拘押在安全的地方。”當地時間11日14時許,蘇丹第一副總統兼國防部長本·奧夫證實了外界的猜測。數小時前,一則“蘇丹軍方將發佈重要聲明”的消息,讓西方媒體紛紛報道該國疑似發生軍事政變。本·奧夫同時宣佈廢止憲法,由軍方聯合其他安全部門成立最高安全委員會,代行管理國家2年。巴希爾30年的統治自此終結。巴希爾靠軍事政變上臺,曾挺過包括一次未遂政變、殘酷內戰和西方制裁等危機,卻倒在經濟發展這一關腳下。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的石油產業趨於崩潰,通貨膨脹嚴重,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市面上甚至出現“現金荒”,蘇丹民眾的不滿最終被引爆為大規模示威抗議。

南蘇丹獨立前,蘇丹曾是非洲面積最大的國家。CNN報道說,蘇丹戰略位置重要,位於中東和撒哈拉以南非洲交匯處,與7個國家接壤。自1956年獨立以來,軍方領導人和民選政府輪流統治蘇丹。1989年,巴希爾領導的軍事政變推翻時任領導人。

《環球時報》記者曾在蘇丹採訪過巴希爾。現年75歲的巴希爾出生於蘇丹北部尼羅河省一個農民家庭。22歲從軍事學院畢業後,他就開始了軍旅生涯,曾是一名傘兵。英國廣播公司(BBC)稱,巴希爾的一生都伴隨著戰爭,在公眾面前,他經常身穿軍裝,在演講時揮舞手杖。1973年,作為蘇丹派往埃及的軍隊一分子,他參加了第四次中東戰爭。

《衛報》稱,巴希爾執政的前10年,主要挑戰是結束蘇丹南北之間殘酷和血腥的內戰。2005年內戰結束,但南蘇丹最終於2011年通過公投獨立。就在巴希爾結束一場戰爭的同時,蘇丹境內的達爾富爾又爆發反政府武裝和政府武裝間的長期暴力衝突。2009年,海牙國際刑事法院以在達爾富爾犯下戰爭罪、危害人類罪等為由,對巴希爾簽發逮捕令。但蘇丹政府否認這一指控。“美國新聞與世界”評論說,巴希爾是位爭議人物,他成功度過國內一場又一場危機,同時抵擋住了西方削弱他權力的各種企圖。

但是,他沒闖過經濟發展這一關。南蘇丹獨立後,蘇丹失去75%的石油資源,作為國家經濟支柱的石油產業趨於崩潰,國家經濟處於危機邊緣,人民生活水平不斷下降。去年11月的數據顯示,蘇丹通貨膨脹率達到68%。為此,蘇丹政府計劃降低對糧食、燃油的財政補貼,提高政府補貼商品的價格,引爆民眾的不滿情緒。

俄羅斯《觀點報》評論稱,外部參與也是蘇丹發生政變的部分原因。該報說,西方國家制裁部分導致並加劇了蘇丹的經濟困境。近年來,美國和西方國家並不掩飾它們對巴希爾的不滿,它們還警惕蘇丹與俄羅斯走近。BBC報道稱,蘇丹國家情報和安全局在首都力量強大,執政黨還有很多準軍事組織和伊斯蘭武裝力量。這些安全力量各有利益,與外國各有關聯。此前,巴希爾像蜘蛛一樣坐在網中央牽制他們。

對於蘇丹的未來,英國《衛報》預測說,最噩夢般的情景是政府倒臺,國家陷入一片混亂。但分析人士認為,更可能的是,法律和秩序的崩潰是由安全機構內不同派別的權力鬥爭帶來的,而非抗議者。俄羅斯regnum通訊社稱,蘇丹局勢的未來發展將主要取決於軍隊實施何種國內政治和地緣政治路線。

在英國《經濟學人》看來,現在的大問題是誰來接替巴希爾。反對派比以前分裂程度減少,卻找不到明顯的領導人。有幾個人可以,但與執政黨合作的經歷是他們的汙點。11日,蘇丹反對派表示不認可政變結果,因為本·奧夫原本就屬於巴希爾陣營,與巴希爾關係密切,由他出任新領導人並不能代表完全與舊政權割裂。當天,以“職業技術人員協會”為代表的部分蘇丹反對派號召民眾繼續抗議示威,要求實施更加徹底的變革。

【環球時報駐蘇丹、埃及特派記者 蘇航 黃培昭 環球時報記者 趙覺珵 柳玉鵬 陳一 任重】

閱讀更多內容請參見今日出版的《環球時報》或下載登錄新版“環球TIME”客戶端。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