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實戰解析多多進寶運營思路

算法 軟件 Excel 市場營銷 電商爆爆料 2019-07-06

進寶的應用主要有三個大方向(老朽薄見),分別是基數累積、衝刺GMV和日常維護。其中衝刺GMV和日常維護之前提到過,思路大同小異。

關於推廣算法:

同為推廣,難免讓人想到ROI(投產比),為方便理解,先過一遍進寶的投產比。

深度實戰解析多多進寶運營思路

進寶的扣費模式為成交後扣傭,並在推廣時配合優惠券,所以推廣投入=佣金(含團長佣金)+軟件服務費,產出則是商家的實收金額(售價-優惠券)。

設置傭券後,CPS的投產比是固定值,對接推手時,通過調整傭券比例達成不同的推廣效果。商家的脈搏隨傭券的開關調整而跳動,對推廣ROI的擔憂也轉變成對銷量的慾望。

如何計算進寶的盈虧?

在進寶推廣中,為了方便理解,我們把概念反過來理解,通過 實收金額-成本=利潤 的公式代入實收算法:

深度實戰解析多多進寶運營思路

上述10%為軟件服務費,如有團長佣金在上述公式的佣金比例中添加即可,多sku商品利潤率不同的參考多sku持平ROI算法,如果覺得太複雜就老老實實統計總佣金和總成本吧。

當實收金額等於成本時(利潤為零),商品處於平本推廣狀態,這樣理解更為簡單。我們再次搬出運營的好基友-- excel表,把這個公式套上之後得到下面表格:

深度實戰解析多多進寶運營思路

通過模擬不同的傭券狀態,計算商品每單利潤值(按住右下角標往下拖),即可獲得不同比例的盈虧情況,方便與其他推廣方式進行對比判斷。

佣金比例對應著推手的積極性,優惠券金額對應著買家轉化率(付款金額不同),通過統計不同傭券比例狀態的商品轉化率(統計起來有點吃力),用於判斷選擇何種傭券方案效果最佳。

PS:excel表的基礎技能是高效工作的前提,阿強極力推薦。

如果你沒時間看完全文,一句話總結以下內容:

累積基數選擇投入最低的方式,衝刺時根據需求考慮進寶,日常推廣保持持平狀態放養並適當調整傭券。

基數累積(老司機直接跳過這節)

基數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商品在沒有銷量評價時,商品轉化效果不理想,活動報不上總是讓人一地蛋黃。關於破零的教程也非常多,如多多進寶、CPC推廣(搜索&場景)、老客戶優惠回購(短信營銷)、大姨媽拼單(姨媽終於派上用場了)、活動等等,那這些方法該如何選擇呢?

早期在基礎運營中已給過答案:同樣基數選擇最低投入的方案。

Ps:基數指商品的銷量/評價數量,懶得碼字故簡述基數。這類電商名詞的使用看官們無需吹毛求疵,例如【客單價】原指店鋪的人均消費水平(每個買家的平均消費金額),目前已跟【商品單價】混為一談。

舉個例子:

深度實戰解析多多進寶運營思路

某新品測款之後數據表現良好,售價36.9元,推廣轉化率0.73%,利潤率35%;

需求:3天內快速累積100銷量。

方案1:使用CPC推廣(搜索+場景);

方案2:使用多多進寶;

方案3:大姨媽拼單,愛有幾分待探究;

方案4:野路子;

方案5:新品秒殺、限量搶等活動;

套上表格之後一目瞭然:

深度實戰解析多多進寶運營思路

分析方案1:

計算CPC推廣達成目標所需投入,推廣利潤-推廣利潤:

100/ 0.007*0.2(推廣花費)- 100*36.9*35%(推廣利潤) = -1565元;

也就是用cpc推廣,每筆訂單虧損約15.6元(直接參考上圖推廣單件盈利部分),逐步優化有提升空間;

所需時間:十天(時間越短所需投入越高);

優勢:搜索權重快速累積;

分析方案2:

計算進寶達成目的所需投入:每單利潤*100

從上述表格可知,使用多多進寶明顯低於cpc推廣的投入,在表格內的傭券範圍內肆意放縱即可。

所需時間:無推手效果未知,有推手可直接商談;

優勢:簡單粗暴;

方案3就不分析了,除非你有幾十個大姨媽;

方案4簡單快速,成本可控,效果見仁見智。

方案5重在對比活動價以及排期時長,常規秒殺和限量搶時間較長,時間緊張的前提下不太推薦。

Ps:其實這個結果一目瞭然的~~

提示:

1、新品測款結束前1-2天設置進寶推廣,傭券根據推廣效果逐步增加,直到目標日銷達成;

2、投放進寶時保持CPC推廣低消或持平狀態,收穫小量基數;

3、擁有固定/專屬推手的推手效果與銷量可控性更強;

4、基數累積期不一定是虧損,部分標品可在進寶盈利的狀態達成預想效果;

通過分析海量推廣和進寶數據對比,所屬類目點擊單價較高的商品在新品期累積基數建議使用多多進寶,尤其是標品。

衝刺GMV

無論在活動還類目,都難逃GMV魔咒,早期在場景視頻中提到衝刺GMV,中小商家慎用,進寶同樣如此,一般短期內有較大GMV需求時才使用。

例如秒殺(或推薦推文等)完第二天,商品類目排名比較靠前,但因漲價過度或利潤作祟需要留住GMV,可選用多多進寶。

同樣因為進寶的簡單粗暴,設置傭券聯繫推手即可開搞。如果是已有日銷的準爆款,則可通過調整優惠券比例來控制進寶推廣轉化率。

文字的敘述難免幾分無力,杯盞間我們不妨請出9號選手,這位通過進寶快速起量的百貨商家,數據如下(還是老配方,其他商家的就不透露了):

深度實戰解析多多進寶運營思路

這份老鐵的數據幾分妖嬈,分別經歷了衝刺(1.18-1.21)、爆發(1.22-1.23)、穩定(1.24至今)這三個階段,屬於典型的標品全過程。

PS:插個自然流量的話題:

完了,這個自然流量的道理看似淺顯,但該怎樣敘述更容易理解呢?

綜合來說,大部分自然流量來自類目(個人分析有六成以上),類目流量取決於商品的全維度GMV,帶來的成交同樣可以作用於維護類目流量,不衝永遠上不去,上去之後下滑到某個高度就是宿命的終點(這也是目前所有標品的鐵律)。當然,能在前排站住腳的商品多半是多渠道供流,只靠單個渠道難在下坡時力挽狂瀾。

Ps:不要羨慕其他類目的轉化率高,百貨高到這個程度是正常的(你ps真多)。

祭出單品的推廣指標:

深度實戰解析多多進寶運營思路

衝刺(1.18-1.21)

在18日的進寶為10%的佣金,1元優惠券,進寶單量為600-800,此時單品在進寶的推廣為盈利狀態(每單0.5元)。

此時商品所處狀態為:

深度實戰解析多多進寶運營思路

此時搜索推廣為略虧、場景為持平狀態,目前狀態在於增加推廣GMV。

在20日加到20%傭1元券,此時進寶訂單放大至1500單左右,這個數據可以明顯看出,調整傭券可獲得更多的推手青睞,22日上了首頁。

維護(1.24-?):

我們重點看後面連續十天的數據表現,在一次衝刺之後獲得較大的免費流量(大部分來自類目),為了保持商品在類目TOP的保量位獲取大量自然流量,進寶和cpc推廣保持持平or略虧的方案,對商品全維度GMV進行維護,確保商品的自然流量持續產出。

Ps:看完這個數據看官們該有幾分感悟,對任何類目而言,頂層的算法都是一致的。衝刺GMV在標品中比較常見,非標受限於推廣人群,效果稍遜。

日常推廣:

進寶的日常推廣在本質上依舊遵循著傭券和利潤率之間的調和,之前很多商家提起為什麼要做多多進寶,值不值得做?怎麼做?

我們回頭看上面案例:

深度實戰解析多多進寶運營思路

多多進寶貢獻的訂單佔比在15%-30%之間浮動,每日增加2w的GMV足以讓競品難望項背,這也是為何在標品中,競品總能日銷過萬,而你絞盡腦汁只能做到一半,因為流量來源沒有對方多,特別是有意衝刺前排的標品而言,進寶如同渦輪般的存在,值得一試。

非標多半擁有季度性,從而存在測試衝刺維護和收割期,買家對款式的喜好度比價格更敏感,推手的買家群體更雜亂,建議在衝刺期之後一直保持持平的傭券狀態,直到收割期。非標商家對進寶的看法褒貶不一,眾說紛紜之緣由莫過於推手資源層次不齊,商品與買家屬性不匹配所致。

深度實戰解析多多進寶運營思路

差不多保持這個狀態,佛系即可。

進寶的日常推廣核心要素是:通過多次調整傭券比例,達成最佳的推廣狀態,無他。

文章末尾聊個偏方。

很久很久(至少有三年了吧)前流行一種玩法,某商品成本20元,定價79元,優惠券50元,佣金30%,cps中日銷千單,自然成交日銷50-100單。很多商家模仿之後發現,自然流量確實有,但自然轉化率極低,純粹白忙活,cps還得略窺,而且這種偽爆款現象害慘了不少跟款的娃,那是不是這種玩法就毫無可玩性了呢?

我們先來看個高傭券經典病號案例:

深度實戰解析多多進寶運營思路

因未做cpc推廣,無法單獨統計訪客數據,幾分模糊。

分析操作方法:定價高於同行均值,詳情頁突出品質溢價,在推手渠道設置鉅額優惠券(商詳不可見)用於累積GMV獲取免費流量,造就了商品同時存在兩批客戶群體。推手渠道入口獲取的是低價成交的低消費群體,站內流量成交的則是消費能力較強(至少願意為高單價埋單)的中高消費群體。

這種操作方式的弊端如上圖紅框部分,自然流量成交訂單佔比較低;常規CPC推廣因單價過高導致點擊率與轉化率太低(ROI太低)無法維持;多半為成本不透明,溢價突出(如帶特殊功能的成人用品/進口食品/日用百貨等等)的商品。

上述案例的整改方向為設置可見優惠券(轉化率稍有提升)、或設置限量折扣並降低進寶優惠券。

總結:

如何理清運營思路和需求是目前大部分商家正在面對的難題。進寶是把雙刃劍,短期快速衝量的戰略虧損(莫名滑稽)僅適合部分類目,切莫輕信推手的餅,長期抵消投放的商家將先一步獲得額外競爭力。

PS:有電商運營問題都可以私信諮詢我,私信回覆“電商”,我們一起交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