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
"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初疆域圖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南詔以及東北的奚、契丹等族,都曾在邊疆地區建立過政權。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政權當中,吐蕃是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吐蕃是藏族人建立的政權,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在唐代時逐漸興起,稱為吐蕃。唐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雙方影響重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一高原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礱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初疆域圖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南詔以及東北的奚、契丹等族,都曾在邊疆地區建立過政權。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政權當中,吐蕃是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吐蕃是藏族人建立的政權,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在唐代時逐漸興起,稱為吐蕃。唐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雙方影響重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一高原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礱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吐蕃疆域

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在位時,部落的實力已自雅礱河流域擴展到拉薩河上游今墨竹工卡一帶。當其兼併鄰近諸部,北遷拉薩河流域時,表明吐蕃王朝的雛形已經確立。

但是,此時新建立的奴隸制吐蕃政權還很脆弱。囊日論贊對新徵服或新歸附地區的貴族,加以封賜和籠絡,他敢於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貴族,或授予軍權,麾師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舊貴族的極大不滿。隨後,囊日論贊自己的庶民心懷怨望,王妃所屬的庶民則是公開發動叛亂,外戚如香雄、蘇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繼叛離,囊日論贊內外交困,最後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650)幼年嗣位,開始了他顯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初疆域圖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南詔以及東北的奚、契丹等族,都曾在邊疆地區建立過政權。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政權當中,吐蕃是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吐蕃是藏族人建立的政權,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在唐代時逐漸興起,稱為吐蕃。唐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雙方影響重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一高原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礱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吐蕃疆域

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在位時,部落的實力已自雅礱河流域擴展到拉薩河上游今墨竹工卡一帶。當其兼併鄰近諸部,北遷拉薩河流域時,表明吐蕃王朝的雛形已經確立。

但是,此時新建立的奴隸制吐蕃政權還很脆弱。囊日論贊對新徵服或新歸附地區的貴族,加以封賜和籠絡,他敢於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貴族,或授予軍權,麾師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舊貴族的極大不滿。隨後,囊日論贊自己的庶民心懷怨望,王妃所屬的庶民則是公開發動叛亂,外戚如香雄、蘇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繼叛離,囊日論贊內外交困,最後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650)幼年嗣位,開始了他顯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拉薩

松贊干布即贊普(藏語,意為有權勢的君主,沿用為吐蕃國王的專稱)位後,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亂,誅滅毒殺父王的凶手,原來叛離的屬民,又都重新歸入他的統轄之下。約於633年(唐貞觀七年),松贊干布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鄰近諸部往來不斷增多的形勢下,遷都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時,吐蕃社會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度量衡也適應生產的發展而趨於統一,吐蕃王朝的實力日益強大。

松贊干布在吐蕃社會穩定、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先後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如蘇毗、羊同、白蘭、党項、附國、嘉良夷等,以及屬於鮮卑人的吐谷渾部,將它們變為吐蕃的屬部,統一了青藏高原。

兩請和親

松贊干布所處的時代,是唐朝開國初正致力於重新統一祖國的時期,由於唐朝的強大和唐太宗的英明睿智,各少數民族紛紛歸唐。據《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八年,吐蕃也曾“向唐朝遣使入貢,並請婚”,但由於吐蕃過去“未嘗通中原”,唐對它的內情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唐太宗持慎重態度,既未立即許婚,也未斷然相拒,而是決定派遣行人馮德遐前往慰撫,藉以瞭解情況。

"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初疆域圖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南詔以及東北的奚、契丹等族,都曾在邊疆地區建立過政權。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政權當中,吐蕃是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吐蕃是藏族人建立的政權,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在唐代時逐漸興起,稱為吐蕃。唐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雙方影響重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一高原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礱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吐蕃疆域

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在位時,部落的實力已自雅礱河流域擴展到拉薩河上游今墨竹工卡一帶。當其兼併鄰近諸部,北遷拉薩河流域時,表明吐蕃王朝的雛形已經確立。

但是,此時新建立的奴隸制吐蕃政權還很脆弱。囊日論贊對新徵服或新歸附地區的貴族,加以封賜和籠絡,他敢於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貴族,或授予軍權,麾師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舊貴族的極大不滿。隨後,囊日論贊自己的庶民心懷怨望,王妃所屬的庶民則是公開發動叛亂,外戚如香雄、蘇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繼叛離,囊日論贊內外交困,最後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650)幼年嗣位,開始了他顯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拉薩

松贊干布即贊普(藏語,意為有權勢的君主,沿用為吐蕃國王的專稱)位後,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亂,誅滅毒殺父王的凶手,原來叛離的屬民,又都重新歸入他的統轄之下。約於633年(唐貞觀七年),松贊干布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鄰近諸部往來不斷增多的形勢下,遷都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時,吐蕃社會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度量衡也適應生產的發展而趨於統一,吐蕃王朝的實力日益強大。

松贊干布在吐蕃社會穩定、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先後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如蘇毗、羊同、白蘭、党項、附國、嘉良夷等,以及屬於鮮卑人的吐谷渾部,將它們變為吐蕃的屬部,統一了青藏高原。

兩請和親

松贊干布所處的時代,是唐朝開國初正致力於重新統一祖國的時期,由於唐朝的強大和唐太宗的英明睿智,各少數民族紛紛歸唐。據《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八年,吐蕃也曾“向唐朝遣使入貢,並請婚”,但由於吐蕃過去“未嘗通中原”,唐對它的內情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唐太宗持慎重態度,既未立即許婚,也未斷然相拒,而是決定派遣行人馮德遐前往慰撫,藉以瞭解情況。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敦煌壁畫

唐使抵藏,受到吐蕃上下的熱烈歡迎。史載:松贊干布“見德遐大悅”。他又“聞突厥、吐谷渾皆尚公主”,與唐結為一家,遂於貞觀十二年,他又“遣使隨馮德遐入朝,多齎金寶,奉表求婚”,這是第二次請婚,但卻遭到唐太宗又一次的拒絕。吐蕃使者歸後向松贊干布說:“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許尚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相離間,唐禮遂衰,亦不許婚。”《新唐書·吐蕃傳》則記載“使者還,妄語曰”,說明使者說的是假話。其實使者說的的確是假話,是他感到不好向松贊干布交待,從而推脫的理由罷了。因為這一年吐谷渾王根本沒有入朝,只是遣使入朝請頒歷、行年號,遣子弟入侍而已。

會戰鬆州

吐蕃求婚再次遭拒,雖說吐蕃使者說的不是真話,但吐蕃贊普卻在這一年因此而發兵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於青海之北,民畜多為吐蕃所虜”。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又破党項及白蘭諸羌,接著,更“帥眾二十餘萬,屯於鬆州(今四川松潘地區)西境,並遣使貢金帛,雲來迎公主”。這是第三次請婚——以爭戰請婚,唐太宗不許。吐蕃“遂進攻鬆州,敗都督韓威,羌酋閻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並以州叛歸之。”

"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初疆域圖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南詔以及東北的奚、契丹等族,都曾在邊疆地區建立過政權。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政權當中,吐蕃是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吐蕃是藏族人建立的政權,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在唐代時逐漸興起,稱為吐蕃。唐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雙方影響重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一高原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礱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吐蕃疆域

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在位時,部落的實力已自雅礱河流域擴展到拉薩河上游今墨竹工卡一帶。當其兼併鄰近諸部,北遷拉薩河流域時,表明吐蕃王朝的雛形已經確立。

但是,此時新建立的奴隸制吐蕃政權還很脆弱。囊日論贊對新徵服或新歸附地區的貴族,加以封賜和籠絡,他敢於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貴族,或授予軍權,麾師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舊貴族的極大不滿。隨後,囊日論贊自己的庶民心懷怨望,王妃所屬的庶民則是公開發動叛亂,外戚如香雄、蘇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繼叛離,囊日論贊內外交困,最後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650)幼年嗣位,開始了他顯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拉薩

松贊干布即贊普(藏語,意為有權勢的君主,沿用為吐蕃國王的專稱)位後,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亂,誅滅毒殺父王的凶手,原來叛離的屬民,又都重新歸入他的統轄之下。約於633年(唐貞觀七年),松贊干布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鄰近諸部往來不斷增多的形勢下,遷都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時,吐蕃社會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度量衡也適應生產的發展而趨於統一,吐蕃王朝的實力日益強大。

松贊干布在吐蕃社會穩定、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先後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如蘇毗、羊同、白蘭、党項、附國、嘉良夷等,以及屬於鮮卑人的吐谷渾部,將它們變為吐蕃的屬部,統一了青藏高原。

兩請和親

松贊干布所處的時代,是唐朝開國初正致力於重新統一祖國的時期,由於唐朝的強大和唐太宗的英明睿智,各少數民族紛紛歸唐。據《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八年,吐蕃也曾“向唐朝遣使入貢,並請婚”,但由於吐蕃過去“未嘗通中原”,唐對它的內情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唐太宗持慎重態度,既未立即許婚,也未斷然相拒,而是決定派遣行人馮德遐前往慰撫,藉以瞭解情況。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敦煌壁畫

唐使抵藏,受到吐蕃上下的熱烈歡迎。史載:松贊干布“見德遐大悅”。他又“聞突厥、吐谷渾皆尚公主”,與唐結為一家,遂於貞觀十二年,他又“遣使隨馮德遐入朝,多齎金寶,奉表求婚”,這是第二次請婚,但卻遭到唐太宗又一次的拒絕。吐蕃使者歸後向松贊干布說:“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許尚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相離間,唐禮遂衰,亦不許婚。”《新唐書·吐蕃傳》則記載“使者還,妄語曰”,說明使者說的是假話。其實使者說的的確是假話,是他感到不好向松贊干布交待,從而推脫的理由罷了。因為這一年吐谷渾王根本沒有入朝,只是遣使入朝請頒歷、行年號,遣子弟入侍而已。

會戰鬆州

吐蕃求婚再次遭拒,雖說吐蕃使者說的不是真話,但吐蕃贊普卻在這一年因此而發兵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於青海之北,民畜多為吐蕃所虜”。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又破党項及白蘭諸羌,接著,更“帥眾二十餘萬,屯於鬆州(今四川松潘地區)西境,並遣使貢金帛,雲來迎公主”。這是第三次請婚——以爭戰請婚,唐太宗不許。吐蕃“遂進攻鬆州,敗都督韓威,羌酋閻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並以州叛歸之。”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蕃地形圖

消息報到長安,唐廷震怒,唐太宗“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甲辰,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左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督步騎五萬擊之。吐蕃攻城十餘日不克,士卒疲憊。唐軍以牛進達部為先鋒,九月到達鬆州,掩其不備,敗吐蕃於鬆州城下,斬首千餘級。史載:“弄贊(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懼。”

"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初疆域圖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南詔以及東北的奚、契丹等族,都曾在邊疆地區建立過政權。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政權當中,吐蕃是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吐蕃是藏族人建立的政權,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在唐代時逐漸興起,稱為吐蕃。唐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雙方影響重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一高原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礱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吐蕃疆域

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在位時,部落的實力已自雅礱河流域擴展到拉薩河上游今墨竹工卡一帶。當其兼併鄰近諸部,北遷拉薩河流域時,表明吐蕃王朝的雛形已經確立。

但是,此時新建立的奴隸制吐蕃政權還很脆弱。囊日論贊對新徵服或新歸附地區的貴族,加以封賜和籠絡,他敢於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貴族,或授予軍權,麾師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舊貴族的極大不滿。隨後,囊日論贊自己的庶民心懷怨望,王妃所屬的庶民則是公開發動叛亂,外戚如香雄、蘇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繼叛離,囊日論贊內外交困,最後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650)幼年嗣位,開始了他顯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拉薩

松贊干布即贊普(藏語,意為有權勢的君主,沿用為吐蕃國王的專稱)位後,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亂,誅滅毒殺父王的凶手,原來叛離的屬民,又都重新歸入他的統轄之下。約於633年(唐貞觀七年),松贊干布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鄰近諸部往來不斷增多的形勢下,遷都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時,吐蕃社會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度量衡也適應生產的發展而趨於統一,吐蕃王朝的實力日益強大。

松贊干布在吐蕃社會穩定、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先後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如蘇毗、羊同、白蘭、党項、附國、嘉良夷等,以及屬於鮮卑人的吐谷渾部,將它們變為吐蕃的屬部,統一了青藏高原。

兩請和親

松贊干布所處的時代,是唐朝開國初正致力於重新統一祖國的時期,由於唐朝的強大和唐太宗的英明睿智,各少數民族紛紛歸唐。據《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八年,吐蕃也曾“向唐朝遣使入貢,並請婚”,但由於吐蕃過去“未嘗通中原”,唐對它的內情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唐太宗持慎重態度,既未立即許婚,也未斷然相拒,而是決定派遣行人馮德遐前往慰撫,藉以瞭解情況。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敦煌壁畫

唐使抵藏,受到吐蕃上下的熱烈歡迎。史載:松贊干布“見德遐大悅”。他又“聞突厥、吐谷渾皆尚公主”,與唐結為一家,遂於貞觀十二年,他又“遣使隨馮德遐入朝,多齎金寶,奉表求婚”,這是第二次請婚,但卻遭到唐太宗又一次的拒絕。吐蕃使者歸後向松贊干布說:“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許尚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相離間,唐禮遂衰,亦不許婚。”《新唐書·吐蕃傳》則記載“使者還,妄語曰”,說明使者說的是假話。其實使者說的的確是假話,是他感到不好向松贊干布交待,從而推脫的理由罷了。因為這一年吐谷渾王根本沒有入朝,只是遣使入朝請頒歷、行年號,遣子弟入侍而已。

會戰鬆州

吐蕃求婚再次遭拒,雖說吐蕃使者說的不是真話,但吐蕃贊普卻在這一年因此而發兵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於青海之北,民畜多為吐蕃所虜”。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又破党項及白蘭諸羌,接著,更“帥眾二十餘萬,屯於鬆州(今四川松潘地區)西境,並遣使貢金帛,雲來迎公主”。這是第三次請婚——以爭戰請婚,唐太宗不許。吐蕃“遂進攻鬆州,敗都督韓威,羌酋閻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並以州叛歸之。”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蕃地形圖

消息報到長安,唐廷震怒,唐太宗“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甲辰,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左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督步騎五萬擊之。吐蕃攻城十餘日不克,士卒疲憊。唐軍以牛進達部為先鋒,九月到達鬆州,掩其不備,敗吐蕃於鬆州城下,斬首千餘級。史載:“弄贊(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懼。”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鬆州

由上可知, 唐蕃鬆州之戰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蕃攻唐守階段, 其間吐蕃擊敗唐鬆州都督韓威, 取得戰爭初期的優勢; 二是唐軍反擊階段, 其間唐軍夜襲吐蕃軍營, 改善了不利處境;三是唐蕃對峙階段, 其間雙方各有顧忌, 處於相對均勢狀態。相對於內線作戰的唐軍, 戰場膠著形勢對外線作戰的吐蕃軍隊帶來的壓力更大, 因此吐蕃此次出征退兵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吐蕃對唐作戰進展不順產生的外在壓力。吐蕃攻鬆州城十餘日不能下,又被唐軍夜襲所敗,兵鋒已鈍, 士氣已洩, 取勝無望。這是吐蕃退軍的直接原因。

"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初疆域圖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南詔以及東北的奚、契丹等族,都曾在邊疆地區建立過政權。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政權當中,吐蕃是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吐蕃是藏族人建立的政權,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在唐代時逐漸興起,稱為吐蕃。唐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雙方影響重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一高原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礱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吐蕃疆域

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在位時,部落的實力已自雅礱河流域擴展到拉薩河上游今墨竹工卡一帶。當其兼併鄰近諸部,北遷拉薩河流域時,表明吐蕃王朝的雛形已經確立。

但是,此時新建立的奴隸制吐蕃政權還很脆弱。囊日論贊對新徵服或新歸附地區的貴族,加以封賜和籠絡,他敢於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貴族,或授予軍權,麾師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舊貴族的極大不滿。隨後,囊日論贊自己的庶民心懷怨望,王妃所屬的庶民則是公開發動叛亂,外戚如香雄、蘇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繼叛離,囊日論贊內外交困,最後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650)幼年嗣位,開始了他顯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拉薩

松贊干布即贊普(藏語,意為有權勢的君主,沿用為吐蕃國王的專稱)位後,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亂,誅滅毒殺父王的凶手,原來叛離的屬民,又都重新歸入他的統轄之下。約於633年(唐貞觀七年),松贊干布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鄰近諸部往來不斷增多的形勢下,遷都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時,吐蕃社會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度量衡也適應生產的發展而趨於統一,吐蕃王朝的實力日益強大。

松贊干布在吐蕃社會穩定、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先後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如蘇毗、羊同、白蘭、党項、附國、嘉良夷等,以及屬於鮮卑人的吐谷渾部,將它們變為吐蕃的屬部,統一了青藏高原。

兩請和親

松贊干布所處的時代,是唐朝開國初正致力於重新統一祖國的時期,由於唐朝的強大和唐太宗的英明睿智,各少數民族紛紛歸唐。據《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八年,吐蕃也曾“向唐朝遣使入貢,並請婚”,但由於吐蕃過去“未嘗通中原”,唐對它的內情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唐太宗持慎重態度,既未立即許婚,也未斷然相拒,而是決定派遣行人馮德遐前往慰撫,藉以瞭解情況。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敦煌壁畫

唐使抵藏,受到吐蕃上下的熱烈歡迎。史載:松贊干布“見德遐大悅”。他又“聞突厥、吐谷渾皆尚公主”,與唐結為一家,遂於貞觀十二年,他又“遣使隨馮德遐入朝,多齎金寶,奉表求婚”,這是第二次請婚,但卻遭到唐太宗又一次的拒絕。吐蕃使者歸後向松贊干布說:“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許尚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相離間,唐禮遂衰,亦不許婚。”《新唐書·吐蕃傳》則記載“使者還,妄語曰”,說明使者說的是假話。其實使者說的的確是假話,是他感到不好向松贊干布交待,從而推脫的理由罷了。因為這一年吐谷渾王根本沒有入朝,只是遣使入朝請頒歷、行年號,遣子弟入侍而已。

會戰鬆州

吐蕃求婚再次遭拒,雖說吐蕃使者說的不是真話,但吐蕃贊普卻在這一年因此而發兵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於青海之北,民畜多為吐蕃所虜”。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又破党項及白蘭諸羌,接著,更“帥眾二十餘萬,屯於鬆州(今四川松潘地區)西境,並遣使貢金帛,雲來迎公主”。這是第三次請婚——以爭戰請婚,唐太宗不許。吐蕃“遂進攻鬆州,敗都督韓威,羌酋閻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並以州叛歸之。”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蕃地形圖

消息報到長安,唐廷震怒,唐太宗“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甲辰,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左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督步騎五萬擊之。吐蕃攻城十餘日不克,士卒疲憊。唐軍以牛進達部為先鋒,九月到達鬆州,掩其不備,敗吐蕃於鬆州城下,斬首千餘級。史載:“弄贊(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懼。”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鬆州

由上可知, 唐蕃鬆州之戰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蕃攻唐守階段, 其間吐蕃擊敗唐鬆州都督韓威, 取得戰爭初期的優勢; 二是唐軍反擊階段, 其間唐軍夜襲吐蕃軍營, 改善了不利處境;三是唐蕃對峙階段, 其間雙方各有顧忌, 處於相對均勢狀態。相對於內線作戰的唐軍, 戰場膠著形勢對外線作戰的吐蕃軍隊帶來的壓力更大, 因此吐蕃此次出征退兵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吐蕃對唐作戰進展不順產生的外在壓力。吐蕃攻鬆州城十餘日不能下,又被唐軍夜襲所敗,兵鋒已鈍, 士氣已洩, 取勝無望。這是吐蕃退軍的直接原因。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侯君集

二是吐蕃的內部分歧和壓力。吐蕃政權此時尚不穩固,內部凝聚力有待增強,如李聶秀為首的象雄舊部一直活動到貞觀十八年( 644 年)。

更重要的是,對唐作戰不利導致掠奪來的作為戰利品的物資大量消耗,而又難以從唐地掠奪物資進行補充。這削弱了聯軍的凝聚力, 進而影響到聯軍的戰鬥力, 加劇了內部分歧,其大臣請返國,贊普不聽,自殺者八人。此外, 吐蕃雖敗於唐軍的夜襲,但主力尚存,並未遭受巨大損失,仍有戰鬥力,且提高警惕, 故能全身而退而唐軍也難以乘勝追擊來擴大戰果。

"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初疆域圖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南詔以及東北的奚、契丹等族,都曾在邊疆地區建立過政權。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政權當中,吐蕃是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吐蕃是藏族人建立的政權,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在唐代時逐漸興起,稱為吐蕃。唐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雙方影響重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一高原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礱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吐蕃疆域

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在位時,部落的實力已自雅礱河流域擴展到拉薩河上游今墨竹工卡一帶。當其兼併鄰近諸部,北遷拉薩河流域時,表明吐蕃王朝的雛形已經確立。

但是,此時新建立的奴隸制吐蕃政權還很脆弱。囊日論贊對新徵服或新歸附地區的貴族,加以封賜和籠絡,他敢於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貴族,或授予軍權,麾師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舊貴族的極大不滿。隨後,囊日論贊自己的庶民心懷怨望,王妃所屬的庶民則是公開發動叛亂,外戚如香雄、蘇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繼叛離,囊日論贊內外交困,最後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650)幼年嗣位,開始了他顯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拉薩

松贊干布即贊普(藏語,意為有權勢的君主,沿用為吐蕃國王的專稱)位後,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亂,誅滅毒殺父王的凶手,原來叛離的屬民,又都重新歸入他的統轄之下。約於633年(唐貞觀七年),松贊干布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鄰近諸部往來不斷增多的形勢下,遷都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時,吐蕃社會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度量衡也適應生產的發展而趨於統一,吐蕃王朝的實力日益強大。

松贊干布在吐蕃社會穩定、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先後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如蘇毗、羊同、白蘭、党項、附國、嘉良夷等,以及屬於鮮卑人的吐谷渾部,將它們變為吐蕃的屬部,統一了青藏高原。

兩請和親

松贊干布所處的時代,是唐朝開國初正致力於重新統一祖國的時期,由於唐朝的強大和唐太宗的英明睿智,各少數民族紛紛歸唐。據《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八年,吐蕃也曾“向唐朝遣使入貢,並請婚”,但由於吐蕃過去“未嘗通中原”,唐對它的內情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唐太宗持慎重態度,既未立即許婚,也未斷然相拒,而是決定派遣行人馮德遐前往慰撫,藉以瞭解情況。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敦煌壁畫

唐使抵藏,受到吐蕃上下的熱烈歡迎。史載:松贊干布“見德遐大悅”。他又“聞突厥、吐谷渾皆尚公主”,與唐結為一家,遂於貞觀十二年,他又“遣使隨馮德遐入朝,多齎金寶,奉表求婚”,這是第二次請婚,但卻遭到唐太宗又一次的拒絕。吐蕃使者歸後向松贊干布說:“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許尚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相離間,唐禮遂衰,亦不許婚。”《新唐書·吐蕃傳》則記載“使者還,妄語曰”,說明使者說的是假話。其實使者說的的確是假話,是他感到不好向松贊干布交待,從而推脫的理由罷了。因為這一年吐谷渾王根本沒有入朝,只是遣使入朝請頒歷、行年號,遣子弟入侍而已。

會戰鬆州

吐蕃求婚再次遭拒,雖說吐蕃使者說的不是真話,但吐蕃贊普卻在這一年因此而發兵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於青海之北,民畜多為吐蕃所虜”。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又破党項及白蘭諸羌,接著,更“帥眾二十餘萬,屯於鬆州(今四川松潘地區)西境,並遣使貢金帛,雲來迎公主”。這是第三次請婚——以爭戰請婚,唐太宗不許。吐蕃“遂進攻鬆州,敗都督韓威,羌酋閻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並以州叛歸之。”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蕃地形圖

消息報到長安,唐廷震怒,唐太宗“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甲辰,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左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督步騎五萬擊之。吐蕃攻城十餘日不克,士卒疲憊。唐軍以牛進達部為先鋒,九月到達鬆州,掩其不備,敗吐蕃於鬆州城下,斬首千餘級。史載:“弄贊(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懼。”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鬆州

由上可知, 唐蕃鬆州之戰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蕃攻唐守階段, 其間吐蕃擊敗唐鬆州都督韓威, 取得戰爭初期的優勢; 二是唐軍反擊階段, 其間唐軍夜襲吐蕃軍營, 改善了不利處境;三是唐蕃對峙階段, 其間雙方各有顧忌, 處於相對均勢狀態。相對於內線作戰的唐軍, 戰場膠著形勢對外線作戰的吐蕃軍隊帶來的壓力更大, 因此吐蕃此次出征退兵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吐蕃對唐作戰進展不順產生的外在壓力。吐蕃攻鬆州城十餘日不能下,又被唐軍夜襲所敗,兵鋒已鈍, 士氣已洩, 取勝無望。這是吐蕃退軍的直接原因。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侯君集

二是吐蕃的內部分歧和壓力。吐蕃政權此時尚不穩固,內部凝聚力有待增強,如李聶秀為首的象雄舊部一直活動到貞觀十八年( 644 年)。

更重要的是,對唐作戰不利導致掠奪來的作為戰利品的物資大量消耗,而又難以從唐地掠奪物資進行補充。這削弱了聯軍的凝聚力, 進而影響到聯軍的戰鬥力, 加劇了內部分歧,其大臣請返國,贊普不聽,自殺者八人。此外, 吐蕃雖敗於唐軍的夜襲,但主力尚存,並未遭受巨大損失,仍有戰鬥力,且提高警惕, 故能全身而退而唐軍也難以乘勝追擊來擴大戰果。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絲綢之路

從戰略方向的選擇上看,唐蕃鬆州之戰是兩個新興政權的擴張與碰撞的結果。7世紀初,唐與吐蕃兩個政權幾乎同時興起,在兩個雄才大略的領袖唐太宗和松贊干布的領導下,都開始了向外經營和擴張的腳步。要說明的是,雙方擴張的原因並不相同,唐的擴張主要是出於擺脫遊牧民族侵擾、打通西域商路以及恢復兩漢舊疆和榮光的考慮;而惡劣的高原環境和薄弱的經濟基礎造成的生存壓力使吐蕃富有向外擴張的攻擊性,同時新興的吐蕃政權為了維繫內部團結、滿足官僚貴族利益要求,也必須向外擴張。

因此,向外擴張對唐來說是一種需要,對吐蕃來說則是一種必要。630年,唐滅東突厥,解除了北面威脅並置伊西州,開始西向拓地; 638年吐蕃北擊吐谷渾,東攻鬆州,開始向北、向東經營。這種戰略方向的對進選擇使唐與吐蕃難以避免地要發生衝突,鬆州則成為雙方激烈碰撞的戰場。

和親之始

這一戰爭是唐蕃雙方的一次重要接觸,這一接觸對雙方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彼此對對方也都有了初步的瞭解。吐蕃因此瞭解到唐帝國的龐大實力,絕不是自己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國家能敵的,極力修好與唐的關係——吐蕃在引兵撤退之後,“遣使謝罪,因復請婚”。唐雖然是戰爭的勝利者,卻也覺得吐蕃不容小覷,再也不能以無足輕重的態度對待松贊干布的請求,在這種情況下就作出了許尚公主的決定。

"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初疆域圖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南詔以及東北的奚、契丹等族,都曾在邊疆地區建立過政權。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政權當中,吐蕃是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吐蕃是藏族人建立的政權,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在唐代時逐漸興起,稱為吐蕃。唐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雙方影響重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一高原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礱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吐蕃疆域

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在位時,部落的實力已自雅礱河流域擴展到拉薩河上游今墨竹工卡一帶。當其兼併鄰近諸部,北遷拉薩河流域時,表明吐蕃王朝的雛形已經確立。

但是,此時新建立的奴隸制吐蕃政權還很脆弱。囊日論贊對新徵服或新歸附地區的貴族,加以封賜和籠絡,他敢於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貴族,或授予軍權,麾師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舊貴族的極大不滿。隨後,囊日論贊自己的庶民心懷怨望,王妃所屬的庶民則是公開發動叛亂,外戚如香雄、蘇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繼叛離,囊日論贊內外交困,最後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650)幼年嗣位,開始了他顯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拉薩

松贊干布即贊普(藏語,意為有權勢的君主,沿用為吐蕃國王的專稱)位後,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亂,誅滅毒殺父王的凶手,原來叛離的屬民,又都重新歸入他的統轄之下。約於633年(唐貞觀七年),松贊干布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鄰近諸部往來不斷增多的形勢下,遷都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時,吐蕃社會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度量衡也適應生產的發展而趨於統一,吐蕃王朝的實力日益強大。

松贊干布在吐蕃社會穩定、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先後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如蘇毗、羊同、白蘭、党項、附國、嘉良夷等,以及屬於鮮卑人的吐谷渾部,將它們變為吐蕃的屬部,統一了青藏高原。

兩請和親

松贊干布所處的時代,是唐朝開國初正致力於重新統一祖國的時期,由於唐朝的強大和唐太宗的英明睿智,各少數民族紛紛歸唐。據《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八年,吐蕃也曾“向唐朝遣使入貢,並請婚”,但由於吐蕃過去“未嘗通中原”,唐對它的內情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唐太宗持慎重態度,既未立即許婚,也未斷然相拒,而是決定派遣行人馮德遐前往慰撫,藉以瞭解情況。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敦煌壁畫

唐使抵藏,受到吐蕃上下的熱烈歡迎。史載:松贊干布“見德遐大悅”。他又“聞突厥、吐谷渾皆尚公主”,與唐結為一家,遂於貞觀十二年,他又“遣使隨馮德遐入朝,多齎金寶,奉表求婚”,這是第二次請婚,但卻遭到唐太宗又一次的拒絕。吐蕃使者歸後向松贊干布說:“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許尚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相離間,唐禮遂衰,亦不許婚。”《新唐書·吐蕃傳》則記載“使者還,妄語曰”,說明使者說的是假話。其實使者說的的確是假話,是他感到不好向松贊干布交待,從而推脫的理由罷了。因為這一年吐谷渾王根本沒有入朝,只是遣使入朝請頒歷、行年號,遣子弟入侍而已。

會戰鬆州

吐蕃求婚再次遭拒,雖說吐蕃使者說的不是真話,但吐蕃贊普卻在這一年因此而發兵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於青海之北,民畜多為吐蕃所虜”。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又破党項及白蘭諸羌,接著,更“帥眾二十餘萬,屯於鬆州(今四川松潘地區)西境,並遣使貢金帛,雲來迎公主”。這是第三次請婚——以爭戰請婚,唐太宗不許。吐蕃“遂進攻鬆州,敗都督韓威,羌酋閻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並以州叛歸之。”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蕃地形圖

消息報到長安,唐廷震怒,唐太宗“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甲辰,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左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督步騎五萬擊之。吐蕃攻城十餘日不克,士卒疲憊。唐軍以牛進達部為先鋒,九月到達鬆州,掩其不備,敗吐蕃於鬆州城下,斬首千餘級。史載:“弄贊(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懼。”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鬆州

由上可知, 唐蕃鬆州之戰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蕃攻唐守階段, 其間吐蕃擊敗唐鬆州都督韓威, 取得戰爭初期的優勢; 二是唐軍反擊階段, 其間唐軍夜襲吐蕃軍營, 改善了不利處境;三是唐蕃對峙階段, 其間雙方各有顧忌, 處於相對均勢狀態。相對於內線作戰的唐軍, 戰場膠著形勢對外線作戰的吐蕃軍隊帶來的壓力更大, 因此吐蕃此次出征退兵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吐蕃對唐作戰進展不順產生的外在壓力。吐蕃攻鬆州城十餘日不能下,又被唐軍夜襲所敗,兵鋒已鈍, 士氣已洩, 取勝無望。這是吐蕃退軍的直接原因。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侯君集

二是吐蕃的內部分歧和壓力。吐蕃政權此時尚不穩固,內部凝聚力有待增強,如李聶秀為首的象雄舊部一直活動到貞觀十八年( 644 年)。

更重要的是,對唐作戰不利導致掠奪來的作為戰利品的物資大量消耗,而又難以從唐地掠奪物資進行補充。這削弱了聯軍的凝聚力, 進而影響到聯軍的戰鬥力, 加劇了內部分歧,其大臣請返國,贊普不聽,自殺者八人。此外, 吐蕃雖敗於唐軍的夜襲,但主力尚存,並未遭受巨大損失,仍有戰鬥力,且提高警惕, 故能全身而退而唐軍也難以乘勝追擊來擴大戰果。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絲綢之路

從戰略方向的選擇上看,唐蕃鬆州之戰是兩個新興政權的擴張與碰撞的結果。7世紀初,唐與吐蕃兩個政權幾乎同時興起,在兩個雄才大略的領袖唐太宗和松贊干布的領導下,都開始了向外經營和擴張的腳步。要說明的是,雙方擴張的原因並不相同,唐的擴張主要是出於擺脫遊牧民族侵擾、打通西域商路以及恢復兩漢舊疆和榮光的考慮;而惡劣的高原環境和薄弱的經濟基礎造成的生存壓力使吐蕃富有向外擴張的攻擊性,同時新興的吐蕃政權為了維繫內部團結、滿足官僚貴族利益要求,也必須向外擴張。

因此,向外擴張對唐來說是一種需要,對吐蕃來說則是一種必要。630年,唐滅東突厥,解除了北面威脅並置伊西州,開始西向拓地; 638年吐蕃北擊吐谷渾,東攻鬆州,開始向北、向東經營。這種戰略方向的對進選擇使唐與吐蕃難以避免地要發生衝突,鬆州則成為雙方激烈碰撞的戰場。

和親之始

這一戰爭是唐蕃雙方的一次重要接觸,這一接觸對雙方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彼此對對方也都有了初步的瞭解。吐蕃因此瞭解到唐帝國的龐大實力,絕不是自己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國家能敵的,極力修好與唐的關係——吐蕃在引兵撤退之後,“遣使謝罪,因復請婚”。唐雖然是戰爭的勝利者,卻也覺得吐蕃不容小覷,再也不能以無足輕重的態度對待松贊干布的請求,在這種情況下就作出了許尚公主的決定。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文成公主入藏

貞觀十五年即公元641年,文成公主正式下嫁吐蕃。松贊干布對公主非常禮遇,文成公主入藏後,也帶去了許多中原地區的物品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吐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改善了吐蕃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

自此之後,雙方保持了短暫的和平,這次唐蕃和親還是很有意義的。但這次唐蕃戰爭卻也從此拉開了唐與吐蕃戰爭的序幕,松贊干布時期,雙方維持了友好穩定的關係,可是在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去世之後,雙方的關係就變得極為複雜,時好時壞,此後近200年時間,吐蕃成為唐王朝最凶悍、最危險的強敵,也可以說,雙方從未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長期和平。

"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初疆域圖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南詔以及東北的奚、契丹等族,都曾在邊疆地區建立過政權。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政權當中,吐蕃是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吐蕃是藏族人建立的政權,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在唐代時逐漸興起,稱為吐蕃。唐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雙方影響重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一高原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礱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吐蕃疆域

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在位時,部落的實力已自雅礱河流域擴展到拉薩河上游今墨竹工卡一帶。當其兼併鄰近諸部,北遷拉薩河流域時,表明吐蕃王朝的雛形已經確立。

但是,此時新建立的奴隸制吐蕃政權還很脆弱。囊日論贊對新徵服或新歸附地區的貴族,加以封賜和籠絡,他敢於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貴族,或授予軍權,麾師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舊貴族的極大不滿。隨後,囊日論贊自己的庶民心懷怨望,王妃所屬的庶民則是公開發動叛亂,外戚如香雄、蘇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繼叛離,囊日論贊內外交困,最後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650)幼年嗣位,開始了他顯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拉薩

松贊干布即贊普(藏語,意為有權勢的君主,沿用為吐蕃國王的專稱)位後,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亂,誅滅毒殺父王的凶手,原來叛離的屬民,又都重新歸入他的統轄之下。約於633年(唐貞觀七年),松贊干布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鄰近諸部往來不斷增多的形勢下,遷都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時,吐蕃社會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度量衡也適應生產的發展而趨於統一,吐蕃王朝的實力日益強大。

松贊干布在吐蕃社會穩定、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先後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如蘇毗、羊同、白蘭、党項、附國、嘉良夷等,以及屬於鮮卑人的吐谷渾部,將它們變為吐蕃的屬部,統一了青藏高原。

兩請和親

松贊干布所處的時代,是唐朝開國初正致力於重新統一祖國的時期,由於唐朝的強大和唐太宗的英明睿智,各少數民族紛紛歸唐。據《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八年,吐蕃也曾“向唐朝遣使入貢,並請婚”,但由於吐蕃過去“未嘗通中原”,唐對它的內情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唐太宗持慎重態度,既未立即許婚,也未斷然相拒,而是決定派遣行人馮德遐前往慰撫,藉以瞭解情況。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敦煌壁畫

唐使抵藏,受到吐蕃上下的熱烈歡迎。史載:松贊干布“見德遐大悅”。他又“聞突厥、吐谷渾皆尚公主”,與唐結為一家,遂於貞觀十二年,他又“遣使隨馮德遐入朝,多齎金寶,奉表求婚”,這是第二次請婚,但卻遭到唐太宗又一次的拒絕。吐蕃使者歸後向松贊干布說:“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許尚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相離間,唐禮遂衰,亦不許婚。”《新唐書·吐蕃傳》則記載“使者還,妄語曰”,說明使者說的是假話。其實使者說的的確是假話,是他感到不好向松贊干布交待,從而推脫的理由罷了。因為這一年吐谷渾王根本沒有入朝,只是遣使入朝請頒歷、行年號,遣子弟入侍而已。

會戰鬆州

吐蕃求婚再次遭拒,雖說吐蕃使者說的不是真話,但吐蕃贊普卻在這一年因此而發兵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於青海之北,民畜多為吐蕃所虜”。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又破党項及白蘭諸羌,接著,更“帥眾二十餘萬,屯於鬆州(今四川松潘地區)西境,並遣使貢金帛,雲來迎公主”。這是第三次請婚——以爭戰請婚,唐太宗不許。吐蕃“遂進攻鬆州,敗都督韓威,羌酋閻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並以州叛歸之。”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蕃地形圖

消息報到長安,唐廷震怒,唐太宗“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甲辰,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左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督步騎五萬擊之。吐蕃攻城十餘日不克,士卒疲憊。唐軍以牛進達部為先鋒,九月到達鬆州,掩其不備,敗吐蕃於鬆州城下,斬首千餘級。史載:“弄贊(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懼。”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鬆州

由上可知, 唐蕃鬆州之戰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蕃攻唐守階段, 其間吐蕃擊敗唐鬆州都督韓威, 取得戰爭初期的優勢; 二是唐軍反擊階段, 其間唐軍夜襲吐蕃軍營, 改善了不利處境;三是唐蕃對峙階段, 其間雙方各有顧忌, 處於相對均勢狀態。相對於內線作戰的唐軍, 戰場膠著形勢對外線作戰的吐蕃軍隊帶來的壓力更大, 因此吐蕃此次出征退兵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吐蕃對唐作戰進展不順產生的外在壓力。吐蕃攻鬆州城十餘日不能下,又被唐軍夜襲所敗,兵鋒已鈍, 士氣已洩, 取勝無望。這是吐蕃退軍的直接原因。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侯君集

二是吐蕃的內部分歧和壓力。吐蕃政權此時尚不穩固,內部凝聚力有待增強,如李聶秀為首的象雄舊部一直活動到貞觀十八年( 644 年)。

更重要的是,對唐作戰不利導致掠奪來的作為戰利品的物資大量消耗,而又難以從唐地掠奪物資進行補充。這削弱了聯軍的凝聚力, 進而影響到聯軍的戰鬥力, 加劇了內部分歧,其大臣請返國,贊普不聽,自殺者八人。此外, 吐蕃雖敗於唐軍的夜襲,但主力尚存,並未遭受巨大損失,仍有戰鬥力,且提高警惕, 故能全身而退而唐軍也難以乘勝追擊來擴大戰果。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絲綢之路

從戰略方向的選擇上看,唐蕃鬆州之戰是兩個新興政權的擴張與碰撞的結果。7世紀初,唐與吐蕃兩個政權幾乎同時興起,在兩個雄才大略的領袖唐太宗和松贊干布的領導下,都開始了向外經營和擴張的腳步。要說明的是,雙方擴張的原因並不相同,唐的擴張主要是出於擺脫遊牧民族侵擾、打通西域商路以及恢復兩漢舊疆和榮光的考慮;而惡劣的高原環境和薄弱的經濟基礎造成的生存壓力使吐蕃富有向外擴張的攻擊性,同時新興的吐蕃政權為了維繫內部團結、滿足官僚貴族利益要求,也必須向外擴張。

因此,向外擴張對唐來說是一種需要,對吐蕃來說則是一種必要。630年,唐滅東突厥,解除了北面威脅並置伊西州,開始西向拓地; 638年吐蕃北擊吐谷渾,東攻鬆州,開始向北、向東經營。這種戰略方向的對進選擇使唐與吐蕃難以避免地要發生衝突,鬆州則成為雙方激烈碰撞的戰場。

和親之始

這一戰爭是唐蕃雙方的一次重要接觸,這一接觸對雙方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彼此對對方也都有了初步的瞭解。吐蕃因此瞭解到唐帝國的龐大實力,絕不是自己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國家能敵的,極力修好與唐的關係——吐蕃在引兵撤退之後,“遣使謝罪,因復請婚”。唐雖然是戰爭的勝利者,卻也覺得吐蕃不容小覷,再也不能以無足輕重的態度對待松贊干布的請求,在這種情況下就作出了許尚公主的決定。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文成公主入藏

貞觀十五年即公元641年,文成公主正式下嫁吐蕃。松贊干布對公主非常禮遇,文成公主入藏後,也帶去了許多中原地區的物品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吐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改善了吐蕃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

自此之後,雙方保持了短暫的和平,這次唐蕃和親還是很有意義的。但這次唐蕃戰爭卻也從此拉開了唐與吐蕃戰爭的序幕,松贊干布時期,雙方維持了友好穩定的關係,可是在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去世之後,雙方的關係就變得極為複雜,時好時壞,此後近200年時間,吐蕃成為唐王朝最凶悍、最危險的強敵,也可以說,雙方從未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長期和平。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

由上可知,唐蕃和親並非和平通使的進一步升級,而是激烈的武裝衝突後的衍生物。實際上,在戰略方向對進的態勢下,和親無法帶來長久的和平,只是兩次戰爭之間的過渡。和親是唐蕃雙方各自戰略部署的一環。在唐與吐蕃兩個實力強大的新興政權一時無法完全征服對方的前提下,和親是雙方各有所忌也有所圖的結果。和親對唐而言有助於緩和邊疆緊張形勢,便於積蓄力量以觀其變; 而吐蕃也需要時間消化此次出征的戰果,加強對新徵服部族的控制。唐蕃和親也是鬆州之戰雙方結局的記錄。

鬆州之戰的影響

就鬆州之戰而言,雙方互有勝負,可算平手。考慮到鬆州之戰是吐蕃出征的一個階段,從整體來看,吐蕃通過此次出征掠奪了大量物資,擴大了土地,吞併了周圍的一些部族,增強了自身的實力。唐與吐蕃聯姻,也是對彼此實力和地位的承認, 進一步鞏固了唐廷與吐蕃新興政權的統治。

觀鬆州之戰始末, 吐蕃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先手。首先是增強了對青海地區的控制。青海地區處在西南動脈的心臟位置, 是東西向與南北向交通要道的交會地, 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吐蕃取得青海地區的控制權, 在軍事上直接威脅到唐朝統治中心關中地區; 在經貿上有牽制唐河西地區、遮斷西域商路的作用。

"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初疆域圖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南詔以及東北的奚、契丹等族,都曾在邊疆地區建立過政權。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政權當中,吐蕃是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吐蕃是藏族人建立的政權,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在唐代時逐漸興起,稱為吐蕃。唐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雙方影響重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一高原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礱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吐蕃疆域

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在位時,部落的實力已自雅礱河流域擴展到拉薩河上游今墨竹工卡一帶。當其兼併鄰近諸部,北遷拉薩河流域時,表明吐蕃王朝的雛形已經確立。

但是,此時新建立的奴隸制吐蕃政權還很脆弱。囊日論贊對新徵服或新歸附地區的貴族,加以封賜和籠絡,他敢於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貴族,或授予軍權,麾師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舊貴族的極大不滿。隨後,囊日論贊自己的庶民心懷怨望,王妃所屬的庶民則是公開發動叛亂,外戚如香雄、蘇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繼叛離,囊日論贊內外交困,最後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650)幼年嗣位,開始了他顯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拉薩

松贊干布即贊普(藏語,意為有權勢的君主,沿用為吐蕃國王的專稱)位後,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亂,誅滅毒殺父王的凶手,原來叛離的屬民,又都重新歸入他的統轄之下。約於633年(唐貞觀七年),松贊干布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鄰近諸部往來不斷增多的形勢下,遷都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時,吐蕃社會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度量衡也適應生產的發展而趨於統一,吐蕃王朝的實力日益強大。

松贊干布在吐蕃社會穩定、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先後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如蘇毗、羊同、白蘭、党項、附國、嘉良夷等,以及屬於鮮卑人的吐谷渾部,將它們變為吐蕃的屬部,統一了青藏高原。

兩請和親

松贊干布所處的時代,是唐朝開國初正致力於重新統一祖國的時期,由於唐朝的強大和唐太宗的英明睿智,各少數民族紛紛歸唐。據《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八年,吐蕃也曾“向唐朝遣使入貢,並請婚”,但由於吐蕃過去“未嘗通中原”,唐對它的內情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唐太宗持慎重態度,既未立即許婚,也未斷然相拒,而是決定派遣行人馮德遐前往慰撫,藉以瞭解情況。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敦煌壁畫

唐使抵藏,受到吐蕃上下的熱烈歡迎。史載:松贊干布“見德遐大悅”。他又“聞突厥、吐谷渾皆尚公主”,與唐結為一家,遂於貞觀十二年,他又“遣使隨馮德遐入朝,多齎金寶,奉表求婚”,這是第二次請婚,但卻遭到唐太宗又一次的拒絕。吐蕃使者歸後向松贊干布說:“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許尚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相離間,唐禮遂衰,亦不許婚。”《新唐書·吐蕃傳》則記載“使者還,妄語曰”,說明使者說的是假話。其實使者說的的確是假話,是他感到不好向松贊干布交待,從而推脫的理由罷了。因為這一年吐谷渾王根本沒有入朝,只是遣使入朝請頒歷、行年號,遣子弟入侍而已。

會戰鬆州

吐蕃求婚再次遭拒,雖說吐蕃使者說的不是真話,但吐蕃贊普卻在這一年因此而發兵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於青海之北,民畜多為吐蕃所虜”。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又破党項及白蘭諸羌,接著,更“帥眾二十餘萬,屯於鬆州(今四川松潘地區)西境,並遣使貢金帛,雲來迎公主”。這是第三次請婚——以爭戰請婚,唐太宗不許。吐蕃“遂進攻鬆州,敗都督韓威,羌酋閻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並以州叛歸之。”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蕃地形圖

消息報到長安,唐廷震怒,唐太宗“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甲辰,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左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督步騎五萬擊之。吐蕃攻城十餘日不克,士卒疲憊。唐軍以牛進達部為先鋒,九月到達鬆州,掩其不備,敗吐蕃於鬆州城下,斬首千餘級。史載:“弄贊(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懼。”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鬆州

由上可知, 唐蕃鬆州之戰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蕃攻唐守階段, 其間吐蕃擊敗唐鬆州都督韓威, 取得戰爭初期的優勢; 二是唐軍反擊階段, 其間唐軍夜襲吐蕃軍營, 改善了不利處境;三是唐蕃對峙階段, 其間雙方各有顧忌, 處於相對均勢狀態。相對於內線作戰的唐軍, 戰場膠著形勢對外線作戰的吐蕃軍隊帶來的壓力更大, 因此吐蕃此次出征退兵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吐蕃對唐作戰進展不順產生的外在壓力。吐蕃攻鬆州城十餘日不能下,又被唐軍夜襲所敗,兵鋒已鈍, 士氣已洩, 取勝無望。這是吐蕃退軍的直接原因。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侯君集

二是吐蕃的內部分歧和壓力。吐蕃政權此時尚不穩固,內部凝聚力有待增強,如李聶秀為首的象雄舊部一直活動到貞觀十八年( 644 年)。

更重要的是,對唐作戰不利導致掠奪來的作為戰利品的物資大量消耗,而又難以從唐地掠奪物資進行補充。這削弱了聯軍的凝聚力, 進而影響到聯軍的戰鬥力, 加劇了內部分歧,其大臣請返國,贊普不聽,自殺者八人。此外, 吐蕃雖敗於唐軍的夜襲,但主力尚存,並未遭受巨大損失,仍有戰鬥力,且提高警惕, 故能全身而退而唐軍也難以乘勝追擊來擴大戰果。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絲綢之路

從戰略方向的選擇上看,唐蕃鬆州之戰是兩個新興政權的擴張與碰撞的結果。7世紀初,唐與吐蕃兩個政權幾乎同時興起,在兩個雄才大略的領袖唐太宗和松贊干布的領導下,都開始了向外經營和擴張的腳步。要說明的是,雙方擴張的原因並不相同,唐的擴張主要是出於擺脫遊牧民族侵擾、打通西域商路以及恢復兩漢舊疆和榮光的考慮;而惡劣的高原環境和薄弱的經濟基礎造成的生存壓力使吐蕃富有向外擴張的攻擊性,同時新興的吐蕃政權為了維繫內部團結、滿足官僚貴族利益要求,也必須向外擴張。

因此,向外擴張對唐來說是一種需要,對吐蕃來說則是一種必要。630年,唐滅東突厥,解除了北面威脅並置伊西州,開始西向拓地; 638年吐蕃北擊吐谷渾,東攻鬆州,開始向北、向東經營。這種戰略方向的對進選擇使唐與吐蕃難以避免地要發生衝突,鬆州則成為雙方激烈碰撞的戰場。

和親之始

這一戰爭是唐蕃雙方的一次重要接觸,這一接觸對雙方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彼此對對方也都有了初步的瞭解。吐蕃因此瞭解到唐帝國的龐大實力,絕不是自己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國家能敵的,極力修好與唐的關係——吐蕃在引兵撤退之後,“遣使謝罪,因復請婚”。唐雖然是戰爭的勝利者,卻也覺得吐蕃不容小覷,再也不能以無足輕重的態度對待松贊干布的請求,在這種情況下就作出了許尚公主的決定。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文成公主入藏

貞觀十五年即公元641年,文成公主正式下嫁吐蕃。松贊干布對公主非常禮遇,文成公主入藏後,也帶去了許多中原地區的物品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吐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改善了吐蕃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

自此之後,雙方保持了短暫的和平,這次唐蕃和親還是很有意義的。但這次唐蕃戰爭卻也從此拉開了唐與吐蕃戰爭的序幕,松贊干布時期,雙方維持了友好穩定的關係,可是在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去世之後,雙方的關係就變得極為複雜,時好時壞,此後近200年時間,吐蕃成為唐王朝最凶悍、最危險的強敵,也可以說,雙方從未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長期和平。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

由上可知,唐蕃和親並非和平通使的進一步升級,而是激烈的武裝衝突後的衍生物。實際上,在戰略方向對進的態勢下,和親無法帶來長久的和平,只是兩次戰爭之間的過渡。和親是唐蕃雙方各自戰略部署的一環。在唐與吐蕃兩個實力強大的新興政權一時無法完全征服對方的前提下,和親是雙方各有所忌也有所圖的結果。和親對唐而言有助於緩和邊疆緊張形勢,便於積蓄力量以觀其變; 而吐蕃也需要時間消化此次出征的戰果,加強對新徵服部族的控制。唐蕃和親也是鬆州之戰雙方結局的記錄。

鬆州之戰的影響

就鬆州之戰而言,雙方互有勝負,可算平手。考慮到鬆州之戰是吐蕃出征的一個階段,從整體來看,吐蕃通過此次出征掠奪了大量物資,擴大了土地,吞併了周圍的一些部族,增強了自身的實力。唐與吐蕃聯姻,也是對彼此實力和地位的承認, 進一步鞏固了唐廷與吐蕃新興政權的統治。

觀鬆州之戰始末, 吐蕃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先手。首先是增強了對青海地區的控制。青海地區處在西南動脈的心臟位置, 是東西向與南北向交通要道的交會地, 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吐蕃取得青海地區的控制權, 在軍事上直接威脅到唐朝統治中心關中地區; 在經貿上有牽制唐河西地區、遮斷西域商路的作用。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太宗

其次是完成了對青藏地區各部族實力的初步整合。通過此次出征,吐蕃吞併了周圍白蘭、党項等部族, 削弱了吐谷渾, 輝煌的戰果有力地團結和鼓舞了青藏各部族, 使其逐步納入吐蕃控制, 成為日後吐蕃擴張的重要助力。

最後是拓寬了對外交流的渠道。吐蕃與唐聯姻, 雙方交流更為密切快捷, 實力進一步增強, 吐蕃引入了中原的政制、文化、工藝技術等, 加快了社會前進的步伐。同時隨著吐蕃領土的擴大, 吐蕃對外交流的範圍也不斷擴大, 渠道也得以拓寬。

"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初疆域圖

唐代是我國多民族國家發展的重要時期,當時,突厥、回紇、吐蕃、吐谷渾、南詔以及東北的奚、契丹等族,都曾在邊疆地區建立過政權。在這些少數民族的政權當中,吐蕃是其中比較強大的一個。吐蕃是藏族人建立的政權,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藏族人民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創造了燦爛的藏文化,是中華民族中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它在唐代時逐漸興起,稱為吐蕃。唐蕃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係,對雙方影響重大,具有重要的意義。

統一高原

青藏高原原本的居民稱孟族。戰國以後,有些羌族部落,如發羌、迷唐等部,逐漸遷移到今西藏地區。他們和當地人民相融合,繁衍發展,形成了吐蕃族。建立吐蕃王朝的是活動在雅礱河谷的犛牛部,統一犛牛部各部落的叫棄聶棄贊普。“贊普”是雄強丈夫的意思,以後成了吐蕃君長的尊稱。從棄聶棄開始,吐蕃確立了酋長世襲制度,第八世贊普布袋鞏甲以後,吐蕃社會獲得了較快的發展,逐漸由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吐蕃疆域

松贊干布之父囊日論贊在位時,部落的實力已自雅礱河流域擴展到拉薩河上游今墨竹工卡一帶。當其兼併鄰近諸部,北遷拉薩河流域時,表明吐蕃王朝的雛形已經確立。

但是,此時新建立的奴隸制吐蕃政權還很脆弱。囊日論贊對新徵服或新歸附地區的貴族,加以封賜和籠絡,他敢於起用出身“卑微”的新貴族,或授予軍權,麾師平叛;或委以重任,官居卿相,因而招致了舊貴族的極大不滿。隨後,囊日論贊自己的庶民心懷怨望,王妃所屬的庶民則是公開發動叛亂,外戚如香雄、蘇毗、塔布、工布、娘布等部,也都相繼叛離,囊日論贊內外交困,最後被人毒死。在此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囊日論贊之子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650)幼年嗣位,開始了他顯赫一生的政治生活。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拉薩

松贊干布即贊普(藏語,意為有權勢的君主,沿用為吐蕃國王的專稱)位後,首先平息本部的叛亂,誅滅毒殺父王的凶手,原來叛離的屬民,又都重新歸入他的統轄之下。約於633年(唐貞觀七年),松贊干布在社會生產力發展和鄰近諸部往來不斷增多的形勢下,遷都邏些(今西藏自治區拉薩市),正式建立吐蕃王朝。此時,吐蕃社會的農牧業生產有了更大的發展,度量衡也適應生產的發展而趨於統一,吐蕃王朝的實力日益強大。

松贊干布在吐蕃社會穩定、生產發展的基礎上,先後征服青藏高原上的諸羌部。如蘇毗、羊同、白蘭、党項、附國、嘉良夷等,以及屬於鮮卑人的吐谷渾部,將它們變為吐蕃的屬部,統一了青藏高原。

兩請和親

松贊干布所處的時代,是唐朝開國初正致力於重新統一祖國的時期,由於唐朝的強大和唐太宗的英明睿智,各少數民族紛紛歸唐。據《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八年,吐蕃也曾“向唐朝遣使入貢,並請婚”,但由於吐蕃過去“未嘗通中原”,唐對它的內情幾乎一無所知,所以唐太宗持慎重態度,既未立即許婚,也未斷然相拒,而是決定派遣行人馮德遐前往慰撫,藉以瞭解情況。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敦煌壁畫

唐使抵藏,受到吐蕃上下的熱烈歡迎。史載:松贊干布“見德遐大悅”。他又“聞突厥、吐谷渾皆尚公主”,與唐結為一家,遂於貞觀十二年,他又“遣使隨馮德遐入朝,多齎金寶,奉表求婚”,這是第二次請婚,但卻遭到唐太宗又一次的拒絕。吐蕃使者歸後向松贊干布說:“臣初至唐,唐待我甚厚,許尚公主。會吐谷渾王入朝,相離間,唐禮遂衰,亦不許婚。”《新唐書·吐蕃傳》則記載“使者還,妄語曰”,說明使者說的是假話。其實使者說的的確是假話,是他感到不好向松贊干布交待,從而推脫的理由罷了。因為這一年吐谷渾王根本沒有入朝,只是遣使入朝請頒歷、行年號,遣子弟入侍而已。

會戰鬆州

吐蕃求婚再次遭拒,雖說吐蕃使者說的不是真話,但吐蕃贊普卻在這一年因此而發兵吐谷渾,“吐谷渾不能支,遁於青海之北,民畜多為吐蕃所虜”。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又破党項及白蘭諸羌,接著,更“帥眾二十餘萬,屯於鬆州(今四川松潘地區)西境,並遣使貢金帛,雲來迎公主”。這是第三次請婚——以爭戰請婚,唐太宗不許。吐蕃“遂進攻鬆州,敗都督韓威,羌酋閻州刺史別叢臥施、諾州刺史把利步利並以州叛歸之。”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蕃地形圖

消息報到長安,唐廷震怒,唐太宗“以吏部尚書侯君集為當彌道行軍大總管,甲辰,以右領軍大將軍執失思力為白蘭道行軍總管,左武衛將軍牛進達為闊水道行軍總管,左領軍將軍劉蘭為洮河道行軍總管,督步騎五萬擊之。吐蕃攻城十餘日不克,士卒疲憊。唐軍以牛進達部為先鋒,九月到達鬆州,掩其不備,敗吐蕃於鬆州城下,斬首千餘級。史載:“弄贊(松贊干布,《新唐書》作棄宗弄贊)懼。”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鬆州

由上可知, 唐蕃鬆州之戰大體可劃分為三個階段: 一是蕃攻唐守階段, 其間吐蕃擊敗唐鬆州都督韓威, 取得戰爭初期的優勢; 二是唐軍反擊階段, 其間唐軍夜襲吐蕃軍營, 改善了不利處境;三是唐蕃對峙階段, 其間雙方各有顧忌, 處於相對均勢狀態。相對於內線作戰的唐軍, 戰場膠著形勢對外線作戰的吐蕃軍隊帶來的壓力更大, 因此吐蕃此次出征退兵的原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吐蕃對唐作戰進展不順產生的外在壓力。吐蕃攻鬆州城十餘日不能下,又被唐軍夜襲所敗,兵鋒已鈍, 士氣已洩, 取勝無望。這是吐蕃退軍的直接原因。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侯君集

二是吐蕃的內部分歧和壓力。吐蕃政權此時尚不穩固,內部凝聚力有待增強,如李聶秀為首的象雄舊部一直活動到貞觀十八年( 644 年)。

更重要的是,對唐作戰不利導致掠奪來的作為戰利品的物資大量消耗,而又難以從唐地掠奪物資進行補充。這削弱了聯軍的凝聚力, 進而影響到聯軍的戰鬥力, 加劇了內部分歧,其大臣請返國,贊普不聽,自殺者八人。此外, 吐蕃雖敗於唐軍的夜襲,但主力尚存,並未遭受巨大損失,仍有戰鬥力,且提高警惕, 故能全身而退而唐軍也難以乘勝追擊來擴大戰果。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絲綢之路

從戰略方向的選擇上看,唐蕃鬆州之戰是兩個新興政權的擴張與碰撞的結果。7世紀初,唐與吐蕃兩個政權幾乎同時興起,在兩個雄才大略的領袖唐太宗和松贊干布的領導下,都開始了向外經營和擴張的腳步。要說明的是,雙方擴張的原因並不相同,唐的擴張主要是出於擺脫遊牧民族侵擾、打通西域商路以及恢復兩漢舊疆和榮光的考慮;而惡劣的高原環境和薄弱的經濟基礎造成的生存壓力使吐蕃富有向外擴張的攻擊性,同時新興的吐蕃政權為了維繫內部團結、滿足官僚貴族利益要求,也必須向外擴張。

因此,向外擴張對唐來說是一種需要,對吐蕃來說則是一種必要。630年,唐滅東突厥,解除了北面威脅並置伊西州,開始西向拓地; 638年吐蕃北擊吐谷渾,東攻鬆州,開始向北、向東經營。這種戰略方向的對進選擇使唐與吐蕃難以避免地要發生衝突,鬆州則成為雙方激烈碰撞的戰場。

和親之始

這一戰爭是唐蕃雙方的一次重要接觸,這一接觸對雙方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彼此對對方也都有了初步的瞭解。吐蕃因此瞭解到唐帝國的龐大實力,絕不是自己這個剛剛建立起來的國家能敵的,極力修好與唐的關係——吐蕃在引兵撤退之後,“遣使謝罪,因復請婚”。唐雖然是戰爭的勝利者,卻也覺得吐蕃不容小覷,再也不能以無足輕重的態度對待松贊干布的請求,在這種情況下就作出了許尚公主的決定。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文成公主入藏

貞觀十五年即公元641年,文成公主正式下嫁吐蕃。松贊干布對公主非常禮遇,文成公主入藏後,也帶去了許多中原地區的物品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吐蕃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改善了吐蕃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

自此之後,雙方保持了短暫的和平,這次唐蕃和親還是很有意義的。但這次唐蕃戰爭卻也從此拉開了唐與吐蕃戰爭的序幕,松贊干布時期,雙方維持了友好穩定的關係,可是在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去世之後,雙方的關係就變得極為複雜,時好時壞,此後近200年時間,吐蕃成為唐王朝最凶悍、最危險的強敵,也可以說,雙方從未出現過真正意義上的長期和平。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

由上可知,唐蕃和親並非和平通使的進一步升級,而是激烈的武裝衝突後的衍生物。實際上,在戰略方向對進的態勢下,和親無法帶來長久的和平,只是兩次戰爭之間的過渡。和親是唐蕃雙方各自戰略部署的一環。在唐與吐蕃兩個實力強大的新興政權一時無法完全征服對方的前提下,和親是雙方各有所忌也有所圖的結果。和親對唐而言有助於緩和邊疆緊張形勢,便於積蓄力量以觀其變; 而吐蕃也需要時間消化此次出征的戰果,加強對新徵服部族的控制。唐蕃和親也是鬆州之戰雙方結局的記錄。

鬆州之戰的影響

就鬆州之戰而言,雙方互有勝負,可算平手。考慮到鬆州之戰是吐蕃出征的一個階段,從整體來看,吐蕃通過此次出征掠奪了大量物資,擴大了土地,吞併了周圍的一些部族,增強了自身的實力。唐與吐蕃聯姻,也是對彼此實力和地位的承認, 進一步鞏固了唐廷與吐蕃新興政權的統治。

觀鬆州之戰始末, 吐蕃在以下幾個方面取得先手。首先是增強了對青海地區的控制。青海地區處在西南動脈的心臟位置, 是東西向與南北向交通要道的交會地, 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吐蕃取得青海地區的控制權, 在軍事上直接威脅到唐朝統治中心關中地區; 在經貿上有牽制唐河西地區、遮斷西域商路的作用。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太宗

其次是完成了對青藏地區各部族實力的初步整合。通過此次出征,吐蕃吞併了周圍白蘭、党項等部族, 削弱了吐谷渾, 輝煌的戰果有力地團結和鼓舞了青藏各部族, 使其逐步納入吐蕃控制, 成為日後吐蕃擴張的重要助力。

最後是拓寬了對外交流的渠道。吐蕃與唐聯姻, 雙方交流更為密切快捷, 實力進一步增強, 吐蕃引入了中原的政制、文化、工藝技術等, 加快了社會前進的步伐。同時隨著吐蕃領土的擴大, 吐蕃對外交流的範圍也不斷擴大, 渠道也得以拓寬。

吐蕃與唐朝同時興起,松贊干布為了娶公主,不惜率20萬人入寇鬆州

唐軍

與之相對, 唐朝雖然在保護本土安全、經營西域、加強對蕃聯繫方面取得成就, 但喪失了對青海、川西等戰略要地的控制權, 無心也無力阻遏吐蕃整合青藏的步伐。唐朝在己方實力不佔明顯優勢和對方敵友不明的情況下, 輸出文化技術等與吐蕃, 助之發展, 為日後埋下了隱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