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相說:我老了想要退休,臣僚們不解其意,謀士卻頓悟:他想稱帝

文/格瓦拉同志

宋武帝劉裕本是一個出身寒微、家徒四壁的草根平民,後因受到東晉大名士王謐的賞識、推薦,得以到冠軍將軍孫無終帳下效力,並由此迎來命運的轉變。劉裕不遲於隆安三年(399年)投軍,在此後6年時間裡,力討五斗米道首領孫恩、盧循,並以盟主的身份發動討伐國賊桓玄的活動,近乎以一種火箭般的速度,由一名低級軍官躍升為權傾朝野的重臣。

權相說:我老了想要退休,臣僚們不解其意,謀士卻頓悟:他想稱帝

劉裕本是小兵,後躍升為權傾朝野的權臣

在此後15年間,劉裕為增強權勢和名望,一方面在國內平定盧循之亂,消滅劉毅、司馬休之等異己力量,有條不紊地篡奪軍政大權,架空東晉皇室;另一方面則向四川及長江以北地區用兵,接連滅掉南燕、譙蜀、仇池、後秦等政權,並大敗北魏軍隊,收復大片故土。在完成上述事業後,劉裕的名望達到頂峰,由此出任相國、宋王,並接受九錫之禮,成為帝國的“無冕之皇”。

隨著權勢、名望達到人臣之極,劉裕很自然地便滋生出篡位稱帝之心,但是考慮到自己是在打著“興復晉室”的旗號下,才取得目前的成就,若一旦親自出面廢黜皇帝,很可能會落下背信棄義、篡逆無道的千古罵名。所以這件事最好由手下人幫助他來做,唯此才能讓自己撇清責任。

權相說:我老了想要退休,臣僚們不解其意,謀士卻頓悟:他想稱帝

劉裕很想稱帝,但又不便於直言

所以在晉恭帝元熙二年(420年)初,劉裕在宋國國都壽陽城宴請臣僚,並在席間說了一番意味深長的話,意在點撥他們,幫助自己完成心願。劉裕的開場白以回顧艱苦的創業時光為主,只見他做出一副緬懷之狀,然後說道:“當年桓玄僭號、晉室傾覆時,是孤首倡義兵,和眾卿一起誅除國賊、匡扶社稷。此後,眾卿又追隨孤南征北戰、平定四海,如今已經快二十年時間了。”

劉裕緩了緩心神,接著慨嘆道:“如今四海承平、皇室安如磐石,孤的志向也算是實現了。孤如今已近花甲之年,富貴至極,再沒有缺憾之處。俗話說凡事不能過於圓滿,過於圓滿則難以久安。孤思慮多日,覺得應該退位讓賢,將官爵、封地全部還給皇帝,然後帶著一家老小到建康去養老。眾卿以為如何?”

權相說:我老了想要退休,臣僚們不解其意,謀士卻頓悟:他想稱帝

傅亮後知後覺,猜透了劉裕的心思

要說這幫臣僚的覺悟水平也實在太低,竟然沒有人聽出主公的弦外之音,只是一味地稱頌他高風亮節,不貪戀權勢。劉裕見這幫人錯拍馬屁而不自知,心中既氣憤又悲哀,臉上的神情也是陰晴不定、哭笑不得。好在大謀士傅亮還算是後知後覺,在酒宴結束、退出宮外後,才恍然間悟出劉裕的真實意圖。

宋王欲受禪而難於發言,乃集朝臣宴飲,從容言曰:“桓玄篡位,鼎命已移。我首唱大義,興復帝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業著,遂荷九錫。今年將衰暮,崇極如此,物忌盛,非可久安;今欲奉還爵位,歸老京師。”群臣惟盛稱功德,莫諭其意。見《資治通鑑·卷一百一十九》。

權相說:我老了想要退休,臣僚們不解其意,謀士卻頓悟:他想稱帝

劉裕授意傅亮前往建康逼宮

傅亮猜透劉裕的心意後,趕緊掉頭往回走,結果發現宮門已經關閉。傅亮無奈,只好去敲侍衛把守的小門,請求他們向劉裕彙報。果然不久,劉裕傳傅亮入宮覲見。傅亮見到劉裕後沒說一句廢話,直接告訴他:“微臣馬上回京。”劉裕明白他的意思,於是微微點頭,然後問他:“此行要帶多少人?”傅亮回覆到:“幾十名隨從即可。”劉裕再次點點頭,傅亮就此退出宮門。

日晚,坐散。中書令傅亮還外,乃悟,而宮門已閉,亮叩扉請見,王即開門見之。亮入,但曰:“臣暫宜還者。”王解其意,無復他言,真雲:“須幾人自送?”亮曰:“數十人可也。”即時奉辭。引文同上。

傅亮回到建康後,便手持草擬好的禪位詔書,入宮逼迫晉恭帝謄抄,然後以他的名義頒行國中,並讓出皇位。晉恭帝自知無力拒絕,只能照此執行。同年(420年)六月,劉裕接受晉恭帝的“禪位”,正式取代晉朝,建立劉宋帝國,史稱宋武帝,並改元為永初。

權相說:我老了想要退休,臣僚們不解其意,謀士卻頓悟:他想稱帝

晉恭帝被迫讓位給劉裕,晉朝滅亡

劉裕稱帝后,為獎賞傅亮的功勞,便進拜他為太子詹事,封建成縣公,凡誥命詔令都由他一手包辦。由此,傅亮權傾朝野,成為新朝炙手可熱的的權勢人物。此後,傅亮屢得升遷,最終官至宰相,進爵始興郡公,地位、權勢達人臣之極。而這一切,都跟他聽懂劉裕的“話外音”有很大關係,這也是一則奇聞了。

史料來源:《晉書》、《宋書》、《南史》、《資治通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