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林:期盼管理層儘快打開“工具箱”

■李志林(忠言)博士

上週末,證監會主席易會滿首上央視新聞聯播接受專訪,力挺中國股市。但是本週市場並不買賬,大盤連跌4天。哪怕是美聯儲主席暗示對加息持開放態度,引發美股連續兩天爆漲3%以上,A股也視而不見照跌不誤。

在上週末的講話中,談到外部環境變化對中國資本市場的影響時,易會滿主席稱:“我們進行了充分的研判,我們也準備了豐富的、一系列的工具箱。我們完全有能力,有信心來保持資本市場的平穩發展”。

易主席的這些話,實際上是告訴人們,為了堅守底線思維,已經準備了“豐富的、一系列的工具箱”,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裡,一一拿出使用,成為穩定A股市場的定海神針和中流砥柱。

“政策底”通常有一定的滯後效應

易主席的喊話絕不可能是空話,不是市場力量可以挑落的。這是中國股市屢試不爽的重要特徵。

只是由於中國資本市場中,機構投資者的力量很弱,90%以上的投資者是大中小散戶。當市場處於熊市或弱勢市場時,由於下跌的慣性很強,各類投資者做多或做空的節奏、狀態和動向存在很大的差異,加上互聯網時代多空的輿論傳播十分暢通,對廣大投資者判斷股市具有較大的影響。因此,利空消息往往被無限誇大,而利多消息,哪怕是政策利多的效應,也往往被“見利好出貨”的集體做空思維和行為所壓縮、淡化,甚至暫時抵消。而當政策利多在市場未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時,往往就被市場解讀為利空,引發更多的人加入做空的隊伍。

同時,當利多喊話後,由於有些相應的利多政策的推出需要走程序,或等待合適的時機,因而也會造成政策底的滯後效應。

近期機構砸盤意願十分濃烈

易主席喊話後,A股之所以連跌4天,是機構與機構之間在博弈。

如果說5月份北上資金創紀錄地流出536億,是導致股市下跌的重要因素,那麼在易主席喊話後,北上資金嗅覺最為敏感,正如年初排除各種看空輿論干擾大量建倉一樣,又在機構中率先重返A股,6月3日—6日淨流入44.07億、10.64億、30.58億、13.14億,合計98.43億。

但是,內地的機構卻在反向做空。4月中旬,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倉位是89.53%和69.15%。至5月末,這一數據分別為89.28%和67.49%。也就是說,公募基金在4月上旬3288點開始的這輪下跌中,倉位基本上沒有動。

而私募基金的倉位,4月底是74.09%,5月底降到62%,降幅超過12個百分點,回落到年初的水平。可見,私募基金也許是近期打壓股市的主要力量。

前期遊資猛炒的熱門股、妖股,由於近期市場人氣頓失,無人去接“半空中的刀子”,遊資主力只能殺跌出逃,紛紛創出新低。致使近日漲停板個股越來越少,而跌停板個股大幅增加。

而融資盤和倉位較重的投資者,則被中美經貿摩擦升級嚇破了膽。隨著股指日日跌,擔心本錢輸光,每天都在割肉減倉。

這些都造成了政策底的脆弱,持續了很長時間的2838點、2834點相繼失守,週四直奔2822點,離2804點缺口不足20點距離。

政策底與市場底終會重合

首先,“豐富的、一系列的工具箱”終會打開,逐一亮相。可預期的維穩工具有:降準、降息(如果美聯儲降息)、險資入市比例提高到40%、增加養老金入市比例、加快混改步伐(國資委已放權35項、央企和地方國企集團可自行決定與民營企業對上市公司進行混改和重組)、批准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批准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等文件、工信部提前發5G牌照(週五已發4家)等。

隨著利好政策的逐步推出,利好效應疊加,人們會發現,目前2800點的位置,實在是太有投資價值了!正如中信證券本週的一份研究報告所說,2800點是風險警示區,2700點將是股權質押危機再次爆發區。也更能讓人體會易會滿主席所謂的“堅守底線思維”的深刻含義!

其次,市場估值日益凸顯A股的投資價值。目前上證50僅9.5倍市盈率、滬深300僅11倍市盈率、上證綜指僅12.8倍市盈率,全部A股指數的估值僅16倍,不僅低於2009年3478點時53倍市盈率,而且均低於美國道瓊斯(19倍)、法國CAC40(19倍)、日經225(18倍)、德國DAX30(16倍)、英國富時100(17倍)、印度股市(32倍)。

再次,當前A股面臨MSCI擴容以及“入富”兩大利好。目前跟蹤全球指數和全球新興市場指數的被動基金中,60%以MSCI指數為基準,40%以富時指數為基準。A股“入摩”5月28日起權重由5%提高到10%,以及6月“入富”,樣本股中70%取中小盤股,將帶來潛在增量的海外資金,也是A股國際化進程的重要一步。

三季度,面臨千億元級別增量外資提振市場情緒,或是下一階段反彈的核心驅動因素。

對投資者而言,當下可以通過控制倉位來規避風險。並且在政策底和市場底之間,可以拉開距離低吸籌碼,做高拋低吸,以降低持股成本,耐心等待市場底到來。反彈可以遲到,但不會缺席!

選股可重點關注4個方向:一是政策傾斜的、自主可控的高科技公司,如芯片、軟件、通訊、集成電路、雲計算等;二是各行業中股價已接近甚至低於重置成本的優質公司;三是股價被錯殺而嚴重低估的行業和公司;四是基本面有邊際改善的公司,如混改、資產重組等。

當下,億萬投資者迫切希望在端午假期打開“工具箱”,拿出一兩件像樣的維穩工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