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在經歷週一大幅回調後,多家百億元級私募保持較高持倉水平,部分私募甚至處於滿倉的狀態。在私募堅定看好慢牛行情的背後,高倉位運作充分印證了研判。多傢俬募即便在A股回調過程中,其持有的倉位也沒有調整,且普遍有再度加倉的意願。

不懼市場波動,多家百億級私募持倉不變,外資私募跑步進場


不懼市場波動

“當前A股的投資邏輯在於業績主導基本面行情中。”北京某百億元級私募表示,在這個過程中,投資者會慢慢挖掘出更多阿爾法投資機會,走出結構性慢牛的機會更大。

“投資的邏輯在於長線持有,這是多數百億元級私募穩健操作的基本準則,對於當前的行情來說,應當說越跌越買。”上述私募人士表示,總體而言,市場即便發生調整,仍然屬於短期上漲過快的修正。

根據私募排排網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30.17%的私募目前處於滿倉狀態,相比4月份小幅提升;87.93%的私募基金在5成倉或者5成倉以上,高倉位的私募佔比小幅下降,依然處於較高位置;另外,只有12%的私募基金處於半倉以下,其中,只有1.72%的私募基金處於空倉觀望狀態。


不懼市場波動,多家百億級私募持倉不變,外資私募跑步進場


來源:私募排排網

整體來看,雖然4月下旬市場經歷了較為明顯的調整,但是私募的倉位仍舊處於較高的水平。此外,另有近二成的私募會打算加倉,而超過七成的私募會選擇維持現有倉位不變。

雖然本週一A股有所調整,但並不影響頭部私募對後市的樂觀預期。星石投資認為,市場有所回調是情緒宣洩的短期現象;長期來看,市場仍然會回到業績主導的基本面行情中,調整之後震盪上行的趨勢不變,這主要是基於在政策作用下,國內環境和企業信心出現了明顯改善的考慮,未來仍具備震盪上行的基礎。

“外圍的不確定性將階段性對國內風險資產造成拖累,但在政策維穩的大環境下,A股波動對其敏感性有望不斷降低,市場將逐步開始恢復理性,政策適時調整的可能性也在不斷上升。”凱豐投資表示,當期A股估值吸引力較前期顯著提高。危中有機,面對不確定的市場環境,還將立足於中長期價值投資和多資產配置的全天候投資風格,嚴格風險管理,並不斷尋找確定性的投資機會。


不懼市場波動,多家百億級私募持倉不變,外資私募跑步進場


來源:私募排排網

此外,業績兌現之後,市場已經由單純的風險偏好驅動估值修復,進入到業績為王的第二階段,估值相對較低、業績增長良好的龍頭品種將大概率勝出;同時,很多細分領域業績向上拐點特徵已經顯露。

不懼市場波動,多家百億級私募持倉不變,外資私募跑步進場


私募重倉股

隨著一季報披露完畢,百億私募的重倉股也浮出水面。今年一季度,市場行情轉暖,百億私募積極做多,尤其偏愛醫藥生物、計算機、化學、電子等行業,部分持倉標的表現亮眼,股價漲幅超過100%。

不懼市場波動,多家百億級私募持倉不變,外資私募跑步進場


百億私募的重倉股一直是市場關注焦點。從行業板塊看,今年一季度百億股票私募對醫藥生物行業青睞有加,高毅資產董事總經理馮柳管理的高毅鄰山1號遠望基金買進了奇正藏藥、景峰醫藥、辰欣藥業、馬應龍、新華醫療、麗珠集團等,涵蓋中藥、醫療器械、化學制藥等子行業,保銀投資旗下保銀中國價值基金新進山東藥玻,明達資產旗下明達12期新進廣譽遠,趙軍執掌的淡水泉投資繼續持有天士力,重陽投資增持新和成,源樂晟資產新進正海生物。

私募一季度在計算機行業的佈局動作也較多。王亞偉執掌的千合資本旗下昀灃6號新進易聯眾、昀灃證券投資信託買進科遠股份,淡水泉投資買進新大陸、東軟集團,敦和資產新進華虹計通,高毅資產新進立思辰,明達資產新進中國長城、同有科技,但對銀之傑略有減持。

化工行業也是私募配置重點,高毅資產一季度增持了光威復材,新進了海利得,大幅減持雅本化學;江暉執掌的星石投資新進了雙一科技,千合資本新進淮北礦業,明達資產買進強力新材,源樂晟資產新進新宙邦,淡水泉仍持有金正大。

凱豐投資表示,從中期基本面來看,增長層面減稅降費對經濟的拉動效應還未結束,二季度國內消費有望繼續景氣上行,同時上市公司企業盈利在一季度由負轉正的基礎上,二季度料將維持。

政策上,科創板6月開啟,考慮到監管對市場穩定的需要,科技龍頭的主題投資機會和券商龍頭機會仍相對確定。

短期資金方面,早在2月底我們就曾提到,北上資金在未來一段時間的流入會放緩,很可能難以主導A股市場走向。如我們所言,由於短期AH溢價急速上升、美元指數強勢以及美債利率上行,北上資金在3、4月份在很大程度朝著預想的方向演進,甚至一度轉為大幅流出。

展望5月,考慮到風險已經釋放較多,MSCI要求被動型資金在6月之前將配置比例加倉,北上資金有望逐步轉為正流入,央行很可能轉為維持宏觀流動性的中性偏鬆立場。

短期來看,外圍的不確定性還將階段性對國內風險資產造成拖累,不過政策適時調整的可能性也在不斷上升。

不懼市場波動,多家百億級私募持倉不變,外資私募跑步進場


外資私募招兵買馬,堅定看多?


隨著中國進一步開放資產管理行業的決心,以及國內外投資者日益增長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外資機構將中國視為其全球發展戰略的重要部分,外資私募也在積極完善在中國的佈局,謀求更大發展。

今年4月,全球量化對衝基金巨頭二西格瑪(Two Sigma)宣佈任命曾擔任諾亞控股有限公司集團總裁的林國灃為二西格瑪亞洲CEO。二西格瑪聯合主席David Siegel表示,公司十分重視亞太地區的業務發展,今年將擴大上海辦事處的規模。

同月,全球最大資管公司貝萊德宣佈任命原廣發證券副總經理兼廣發控股香港總經理湯曉東為其中國區主管,負責管理髮展和執行長期業務戰略。

貝萊德主席及首席執行官勞倫斯·芬克在評論此次任命時表示:“中國是我們全球發展戰略的重點,我們將不遺餘力地推進長遠戰略。湯曉東的委任彰顯出我們致力於通過發揮貝萊德的全球經驗和專業知識,成為中國資產管理行業解決方案一部分的計劃。”

截至今年4月17日,已有富達利泰投資、瑞銀資管、貝萊德投資、聯博彙智投資、德劭投資等19家外資機構,在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完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其中,已有15家外資發行私募基金產品,產品總數達到32只;今年以來,外資私募備案的新產品已有7只。前不久,路博邁投資、富敦投資成為國內首批獲准開展投顧業務的外資私募,備受市場關注。

整體來看,目前外資私募業績並不“驚豔”,但產品淨值表現卻顯示出基金管理人較強的風險控制能力。

同時,不少外資對中國股市的態度十分樂觀。

不懼市場波動,多家百億級私募持倉不變,外資私募跑步進場


摩根大通亞太區副主席李晶5月7日在摩根大通第十五屆全球中國峰會媒體見面會上稱:“今年以來,整體上中國股市表現優於全球其他市場,A股市場反彈伴隨著交易量和資金流動的快速復甦。摩根大通繼續看好中國股票市場。”

除股票市場外,債券市場吸引外資的規模也顯著增長。且隨著中國債券市場逐步納入國際主流債券指數,同樣會帶來更多增量外資的進入。摩根大通就預計,未來若中國債券市場完全納入三大全球主要債券指數(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國債指數(GBI-EM GD)、彭博巴克萊全球綜合債券指數(Global AGG)和富時全球政府債券指數(WGBI)),可能會產生高達2500億美元-3000億美元的資金流入。

而對於日前A股市場的波動,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認為,投資者5月打的不是“終局之戰”。儘管A股4月份漲幅明顯比一季度低,但“5月賣出離場”並不是好的策略,長期而言,投資者最終可能得不償失。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