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史研討系列五:司馬遷想寫不敢明寫的內容暨《史記》中的謎團

封爵之誓曰:“使河如帶,泰山若厲,國以永寧,爰及苗裔。”始末嘗不欲固其根本,而枝葉稍陵夷衰微也。

漢興,功臣受封者百有餘人。天下初定,故大城名都散亡,戶口可得而數者十二三,是以大侯不過萬家,小者五六百戶。後數世,明鹹歸鄉里,戶益息,蕭、曹、絳、灌之屬或至四萬,小侯自倍,富厚如之。子孫驕溢,忘其先,淫嬖。

至太初百年之間,見侯五,餘皆坐法隕命亡國,秏矣。罔亦少密焉,然皆身無兢兢於當世之禁雲。 ——《史記·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司馬遷在《高祖功臣侯年表》開篇裡嘆息說,“當初跟著高祖劉邦一起打天下被封侯的有一百三十七人,一起發誓共享榮華到子孫後代。結果到了漢武帝不到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就只剩下五個諸侯的後代還享有封國,其他的都犯了法,身死亡國。”

也就是說,到了漢武帝太初約100年間,漢初功臣集團就已經幾乎退出歷史舞臺了,這對歷史上第一個起義王朝來說是一件很罕見的事情,不由得引起興趣,對這個問題做一番探究。

古史研討系列五:司馬遷想寫不敢明寫的內容暨《史記》中的謎團

西漢疆域圖

一、漢初十八功臣

根據唐·司馬貞的《史記索引》裡有漢初十八功臣的記載如下:

史記索隱引姚氏曰:蕭何第一,曹參二,張敖三,周勃四,樊噲五,酈商六,奚涓七,夏侯嬰八,灌嬰九,傅寬十,靳歙十一,王陵十二,柴武十三,王吸十四,薛歐十五,周昌十六,丁復十七,蠱逢十八。

但是我在看完《史記》侯,發現對幾位十分陌生,除了《年表》裡並沒有看到幾位的傳記,只是散落於別的篇目中,分別為:魯侯奚涓第七、棘蒲剛侯柴武十三、清陽定侯王吸十四、廣平敬侯薛歐十五、陽都敬侯丁復十七、曲成圉侯蟲達蠱逢十八。

這幾位被稱之為漢初十八功臣,而有幾位連傳記都沒有,都是散落在篇中,而勞苦功高如丁復“食七千八百戶”僅次於曹參、張良、周勃、蕭何,甚至高於夏侯嬰、陳平,如蠱逢“曲成侯以善擊刺學用劍,立名天下。”,而《史記》裡對這些卻語焉不祥,所記甚少。

二、滅楚功臣

《史記·高祖本紀》裡記載的決戰項羽楚軍功臣有三位,韓信、左軍蓼夷侯孔聚、右軍費侯陳賀。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史記·高祖本紀》

但是除了這裡和《年表》的兩句話記載就沒了了,這麼重要的戰役,這二位和韓信一起擊項羽的人物,就剩這點記載了。

古史研討系列五:司馬遷想寫不敢明寫的內容暨《史記》中的謎團

楚漢戰爭圖

三、異性封王

漢初因為封了八位異姓王,分別為燕王臧荼、韓王信、燕王盧綰、楚王韓信、樑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只有趙王張敖被貶爵,長沙王吳芮還算可以,其餘無一善終。

追溯時間,六王謀反時間順序先後為:漢高祖五年(202)臧荼謀反、六年十月韓信被貶、六年九月韓王信謀反(七年白登之圍)、九年“貫高謀反事件”張敖被貶、十一年陳豨謀反、十一年彭越謀反同年與韓信先後被呂后誅殺、同年英布謀反、十二年盧綰謀反。

這裡有舊項羽的部下,有當年起義的王,有大功臣,有劉邦一生的摯友,但是他們的命運幾乎相同。

可以看出,異姓王自高祖六年韓信被貶後,先後造反,自陳豨之後全面謀反。在英布謀反前後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欲廢太子立趙王”。

古史研討系列五:司馬遷想寫不敢明寫的內容暨《史記》中的謎團

平定異姓王

四、廢長立幼與病體親征

在十一年之前,劉邦十分寵愛戚夫人和其子趙王如意,甚至想廢掉太子劉盈立趙王為太子,呂后大為恐慌,所以派弟弟建成侯呂釋之尋找隱居已久的張良求計,請“商山四皓”出山輔佐劉盈,劉邦才暫時作罷。

到了十一年英布謀反時,劉邦患病臥床,想讓太子劉盈代自己親征。呂后夥同“四皓”又勸諫著劉邦撐著病體御駕親征。可以說,正是張良推薦的這四人,才把劉邦一直想改立太子念頭給抵消掉。(詳見《留侯世家》)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一個人,重新封侯於高祖六年,死於高祖七、八年徵韓王信時,那個人,叫呂澤

長兄周呂侯死事。——《呂太后本紀》

四、從龍功臣

在漢初有一位人物可謂功高蓋主卻無猜疑,評價極高卻無獨傳,那就是呂后的哥哥——周呂侯呂澤,諡“悼武王”。

以呂后兄初起以客從,入漢為侯。還定三秦,將兵先入碭。漢王之解彭城,往從之,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功侯。——《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復發兵佐高祖定天下”,這是多麼高的評價!入關中,定三秦,先入碭,解彭城,發兵佐定天下,簡直不像是對臣子的評價,而是對合夥人的評價。

劉邦在擊破函谷關,進軍霸上時曾進行過一次封侯,具體分別為呂澤、陳豨、曹參、周勃、樊噲、周緤、夏侯嬰、靳歙,可見其地位之高。

那麼為何死後卻銷聲匿跡於年表之中?

呂澤諡“悼武王”,呂后元年封呂國,但是他的兒子為何在九年封為酈侯,沒有繼承他的呂國?

這個人身上隱藏了太多祕密,是串起以上四個故事的線索,不得不說道說道。

興漢功臣和滅楚功臣的那八位,在《高祖功臣後者年表》和《高惠高後文功臣表》裡有這樣的論述:

陽都 敬候丁復:以趙將從起鄴,至霸上,為樓煩將,入漢,定三秦,別降翟王,屬悼武王,殺龍且彭城,為大司馬;破羽軍葉,拜為將軍,忠臣,侯,七千八百戶

曲城 圉侯蠱逢:以曲城戶將卒三十七人初從起碭,至霸上,為執珪,為二隊將,屬悼武王,入漢,定三秦,以都尉破項羽軍陳下,功侯,四千戶。為將軍,擊燕、代,拔之。

棘蒲 剛侯柴武:以將軍前元年率將二千五百人起薛,別救東阿,至霸上,二歲十月入漢,擊齊歷下軍田既,功侯。(柴武即陳武)

信武 肅侯靳歙:以中涓從起宛、朐,入漢,以騎都尉定三秦,擊項羽,別定江陵,侯,五千三百戶。以車騎將軍攻黥布、陳豨。

蓼夷侯孔聚,以執盾前元年從起碭,以左司馬入漢,為將軍,三以都尉擊項籍,屬韓信,侯。

費侯陳賀,以舍人前元年從起碭,以左司馬入漢,用都尉屬韓信,擊項籍,為將軍,定會稽、浙江、湖陵,侯。

清河定侯王吸,以中涓起豐,至霸上,為騎郎將,入漢,以將軍擊項籍,侯,二千二百戶。

廣平敬侯薛歐,以舍人起豐,至霸上,為郎,入漢,以將軍擊項籍將鍾離昧,侯,四千五百戶。

這八個人的生涯均出現了關鍵詞:“為二隊,屬悼武王”與楚制的官職如“左司馬”、“中涓“等。據我們翻閱史記可知,劉邦的軍隊是承襲秦制,而這些人為何是用楚制的官職?而且後四個,起兵都是劉邦起義的大本營:碭山或者豐,可以說是劉邦勢力的老人了。

同時,他們還和一個人有關係,那就是——悼武王呂澤。或者說,就是呂澤的部下。

那麼有同樣說法的是不是隻有他們幾個呢?

並不是,還有很多,比如:

東武 貞侯郭蒙:以戶衛起薛,屬悼武王,破秦軍槓裡,楊熊軍曲遇,入漢,為越將軍,定三秦,以都尉堅守敖倉,為將軍,破籍軍,功侯,二千戶。

河陽 莊侯陳涓:以卒前元年起碭從,以二隊將入漢,擊項羽,身得郎將處,功侯。以丞相定齊地。

柳丘 齊侯戎賜:以連敖從起薛,以二隊將入漢,定三秦,以都尉破項籍軍,為將軍。侯,千戶。

東茅 敬侯劉釗:以舍人起碭,至霸上,以二隊入漢,定三秦,以都尉擊項羽,破臧荼,侯。捕韓信,為將軍,益邑千戶。

臺 定侯戴野:以舍人從起碭,用隊率入漢,以都尉擊籍,籍死,轉擊臨江,屬將軍賈,功侯。以將軍擊燕。

復陽 剛侯陳胥:以卒從起薛,以將軍入漢,以右司馬擊項籍,侯,千戶。

博成 敬侯馮無擇:以悼武王郎中,兵初起,從高祖起豐,攻雍丘,擊項籍,力戰,奉衛悼武王出滎陽,功侯。

都昌 莊侯朱軫:以舍人前元年從起沛,以騎隊率先降翟王,虜章邯,功侯。

肥如 敬侯蔡寅:以魏太僕三年初從,以車騎都尉破龍且及彭城,侯,千戶。

諸如此類的還有嗎?其實還有,而且不少,比如郭亭、張說等等。

那麼我們可以推導出一個事實:他們在楚漢戰爭中都是或者曾經是呂澤的手下。

而劉邦的勢力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隊伍,即劉邦的直屬軍團和二隊呂澤率領的楚系軍團,這兩個軍團是平級的。而韓信作為獨立兵團不屬於此列。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丁復作為呂澤的手下大將能夠封賞那麼高,而且其他的手下能夠獲得如此高的封賞的原因。

其實還有證明:

在劉邦攻下三秦出函谷關到彭城之戰的時候,劉邦親自率領的隊伍被項羽打的丟盔棄甲,落荒而逃,”漢王乃得與數十騎遁去,欲過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漢王家:家皆亡,不與漢王相見。“

而此時呂澤在幹嘛呢?同時率軍出武關,在安陽會師王陵,去沛縣迎接太公、呂后之後在碭山整軍。

等到劉邦被打敗時,呂澤率軍在下邑阻擊了項羽軍的攻勢,劉邦才能穩住陣腳在碭山整軍,和項羽陷入對峙。”呂后兄周呂侯為漢將兵,居下邑。漢王從之,稍收士卒,軍碭。“

呂澤擋了項羽有多久呢?大概一年。”楚使項聲、龍且攻淮南,項王留而攻下邑。“

能夠獨立率軍並且和項羽陷入對峙的,能夠去接太公和呂后等家眷的,必然是位高權重且關係極為親密的人,那就是實際的二號人物,悼武王呂澤。

之後的滅齊,圍楚,呂澤的部下丁復等人都參與並且立了大功,前面已引述。

但是在後來,呂澤的周呂侯封號反而不如部下而且並非縣的名字,而且封的很晚,六年才封的,兒子卻繼承的是驪侯,這就很奇怪了。而且八年呂澤因為征伐韓王信和匈奴聯盟戰死後,劉邦馬上就想廢掉劉盈改立如意,而這時他的弟弟卻可以脅迫閉關的張良為劉盈出謀劃策。也正是呂澤死後,異性諸侯王也加速了反叛和殺戮。

從封號和功臣年表以及別的部下的綜述來看,曾經的悼武王被貶斥為周呂侯,應該是自漢文帝之後的官方史書為了抹去呂氏集團而做出的修改。

甚至可以推測,呂澤曾經可能被封異性王”周王“,自呂氏集團覆滅後,就從悼武王被貶為周呂侯,這樣就有合理的解釋。

古史研討系列五:司馬遷想寫不敢明寫的內容暨《史記》中的謎團

正是因為後來的諸呂集團的膨脹,導致了功臣集團和劉氏本家的反撲。

文帝時期消滅了諸呂集團,也必然要從歷史的功績上抹去,尤其是呂氏集團的核心人物,呂澤的功績。此後天下只需要劉氏,後世也只需記得劉氏才是安天下的主,而不是曾經的平級合作關係。今後呂氏不過是依附於劉氏的外戚集團,而不是與劉氏共同攜手打天下的利益集團。這樣,我劉氏才能受命於天,傳至千秋萬代。


當太史公在翻閱前朝歷史檔案的時候,也必震撼於歷史的真相,但是又不能明明白白的寫出來,所以只能附於表上,隱匿其事,但又給予了最高的評價,一字未貶。這想必也是太史公想要讓後人還原的真相之一吧。

欲言未言,盡在其間。

我的系列文章也是這樣,有些欲言又指的內容,也希望讀者能自行推論,

推測出的結果,我概不負責。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