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比歷史上5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了比特幣的祕密

數字貨幣 比特幣 投資 金融 經濟 火星財經 2018-12-07
對比歷史上5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了比特幣的祕密

免責聲明: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小編:記得關注哦!

對比歷史上5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了比特幣的祕密

資產泡沫是指金融資產或商品的市場價格遠遠高於其實際價格和內在價值,導致市場虛假繁榮。回顧人類發展史,總共出現過五起規模較大的資產泡沫事件。數字加密貨幣近期的表現情況不斷刷新年內最低,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其應用在現實世界中存在的缺陷。2017年,美國經濟學家Kenneth Rogoff和Robert Schiller就曾分別撰文《Crypto-Fool’s Gold?》和《What is Bitcoin Really Worth? Don’t Even Ask》,認為數字加密貨幣引發的投機熱情已經遠遠超過其實際應用,它很像過去市場上出現的泡沫。

Odaily星球日報研究院整理並分析這五大資產泡沫的共性規律,並對比了比特幣價格走勢,發現這些曲線有諸多相似之處。

5大資產泡沫事件

1、1634年-1637年,荷蘭“鬱金香泡沫”(The Tulip Bubble)

17世紀30年代,荷蘭產生“鬱金香泡沫”。鬱金香由於其稀缺性一度被視為是財富和榮譽的象徵,由此引發大量市場投機行為,進而推高鬱金香的市場價格。從1636年11月到1637年2月期間,鬱金香的價格漲幅超過20倍。在價格高峰時,一株鬱金香價格可以與一棟豪宅的價格劃等號。但從1637年2月4日開始,市場突然崩潰,六個星期內,鬱金香價格平均下跌了90%。

2、1719年,法國“密西西比股市泡沫”(The Mississippi Bubble)

與荷蘭民間的“鬱金香泡沫”不同,法國“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則有著“官方背景”。18世紀,為解決政府債務危機,法國採用貨幣理論家傑約翰·勞(John Law)提出紙幣供應計劃,即成立一家銀行來發行貨幣,並由密西西比公司保證銀行信用,而密西西比公司又以美洲殖民地的金礦來做擔保和抵押。作為交換條件,法國政府承諾密西西比公司在美洲殖民地25年的壟斷經營權。在此背景下,密西西比公司的股價由500裡弗爾上漲至15000裡弗爾,漲幅超過20倍。但後來由於貨幣嚴重超發,再加上從路易斯安那州傳來未發現金礦的消息,公眾信心嚴重動搖,密西西比公司的股價又連續下跌至500裡弗爾,跌幅超過95%。

對比歷史上5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了比特幣的祕密


對比歷史上5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了比特幣的祕密


資料來源:孫驍驥,《致窮:1720年南海金融泡沫》

3、1720年,英國“南海泡沫”(The South Sea Bubble)

英國“南海泡沫”與“密西西比股市泡沫”如出一轍。南海公司成立於1711年,被政府承諾所有英國政府與西班牙南美殖民地交易的壟斷權。市場謠傳公司在南美洲發現大量財富,投資者認為南海公司會重現東印度公司的輝煌,於是大量搶購南海公司的股票,公司股價飆升八倍多,從1720年2月的129英鎊漲到6月的890英鎊,但隨後謠傳破滅,股民熱潮減退,股市出現崩潰,南海股價一度下跌,11月暴跌至135英磅,引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

對比歷史上5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了比特幣的祕密

4、20世紀20年代,美國大蕭條

當時美國經濟發展迅速,世界貿易份額和資本輸出位列世界前列。但繁榮背後,隱藏諸多潛在危機,比如社會貧富差距過大導致市場供需嚴重失衡。在虛假繁榮的驅使下,缺乏監管的銀行鼓勵人們超前消費,金融市場出現大量抵押房產去購買股票的投機行為,股票價格出現暴漲,以幾倍於實際價格的價格買入拋出,股票證券市場出現過熱現象,銀行內部不良資產不斷堆積。1929年10月24日,維持了18個月牛市的華爾街股票市場出現大崩盤,股票暴跌。

對比歷史上5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了比特幣的祕密

5、20世紀80年代,日本金融泡沫

1986年,為刺激本國經濟增長,日本政府推出寬鬆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間接導致市場出現大量投機現象。日本股市和城市土地價值從1985年到1989年漲了3倍。 1989年12月29日,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都達到了空前的最高水平,日經平均股價達到最高38957.44點。但在資產價格無法得到實業支撐下,日本經濟開始走下坡路。市場投機者熱情消退,股票和土地價格不斷下降,泡沫經濟開始破滅。1992年3月,日經平均股價跌破2萬點,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進一步下跌到14000點左右。公司賬面資本大面積虧損,出現嚴重負債情況。伴隨日本寬鬆政策的結束,日本股票和土地價格的維持不復存在。


對比歷史上5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了比特幣的祕密

資產泡沫存在的共性

資產泡沫可理解為資產價格在一個連續的過程中持續上漲,這種價格的上漲使得人們產生價格會進一步上漲的預期,並不斷吸引新的買入者入場,隨著價格的不斷上漲與投機資本的持續增加,資產的價格遠遠高於與之對應的實體價格,新的買入者開始審視資產的真實價值,預期出現逆轉,資金開始流出,買入委託單減少,資產價格開始連續下跌,市場情緒出現恐慌,賣出者不斷拋售手中資產,避免損失不斷擴大,資產價格出現暴跌,資產泡沫破裂。

經濟學史專家查爾斯·金德伯格(Charles Kndleberger)關於“更大的傻瓜”理論:只要能找到願意接盤的更大的傻瓜,資產泡沫就可以越吹越大。

數字加密貨幣是不是泡沫?

從價格和波動性來看,比特幣具備了產生泡沫的非理性預期。事實上,比特幣歷史上出現過兩次較大的崩盤,分別是:

第一次是2011年,從年初的0.3美元到6月的312美元,漲幅超過105倍。但隨後幾個月內,比特幣價格持續走低,11月跌至2美元,跌幅94%。

對比歷史上5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了比特幣的祕密


第二次是在2013年末,比特幣單枚價格一度突破1147美元,但隨後的2014年一路下滑,到2015年初只有220美元出頭,暴跌354%。

對比歷史上5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了比特幣的祕密


資料來源:Coinmarketcap

2018年11月19日開始,比特幣呈現不斷下跌的趨勢,從5600美元連續跌至3500美元,跌幅達到38%,刷新年內最低點。相比2017年12月18日比特幣價格觸及歷史峰值18674美元,不到一年時間比特幣跌幅超過81%。

對比歷史上5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了比特幣的祕密


資料來源:Coinmarketcap

業內人士認為此次下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監管壓力,美國SEC加大對違法ICO的處罰發揮了重要作用。其次,BCH分叉為BCHABC和BCHSV,給市場造成了一些混亂。同時,由於區塊鏈技術還處於發展早期,支撐數字加密貨幣使用的應用場景受到限制。此外,各國央行都在積極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可能不利於比特幣等非政府數字加密貨幣的發展。

有趣的是,比特幣正在延續歷史上幾次重大資產投機泡沫的價格曲線。

對比歷史上5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了比特幣的祕密


有主流經濟學家、金融學家、政治家認為比特幣存在明顯的投機泡沫。根據美國投資公司Convoy Investments統計的數據,比特幣過去三年漲逾64倍,遠超17世紀鬱金香狂熱三年50倍的漲幅,可能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投機泡沫之一。諾貝爾獎得主、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Robert Schiller曾在2017年指出數字加密貨幣是明顯的資產泡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也曾在2018年“紐約時報”專欄中寫道,比特幣及其他數字貨幣代表著300年的經濟衰退。沃倫巴菲特也多次表達對加密貨幣的否定態度,他認為加密貨幣不是一種價值創造的資產。

比特幣是不是資產泡沫?業內沒有達成統一共識。如果是,何時破裂?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未來比特幣仍有可能會出現階段性恐慌性拋售。

參考文獻

1.謝平、鄒傳偉、劉海二,《互聯網金融手冊》,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2.哈佛梅森學者鄒傳偉:數字加密貨幣和區塊鏈金融的9個經濟學問題

3.谷內滿,《日本經濟演進與超越》,江蘇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出版。

4.Rogoff, Kenneth, 2017, “Crypto-Fool’s Gold?”, Project Syndicate, Oct. 9, 2017.

5.Schiller, Robert, 2017, “What is Bitcoin Really Worth? Don’t Even Ask”, New York Times, Dec. 15, 2017.

原標題:對比數字貨幣價格走勢和歷史上五大資產泡沫,我們發現……

文章來源:Odaily星球日報

相關推薦

推薦中...